一、刘备借荆州歇后语是什么
1、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
2、衣赐履说:此处当真有趣。孙权本为讨虏将军、会稽太守,讨虏将军是杂号将军,车骑将军是重号将军,刘备表孙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在将军序列和行政职务上,都是质的飞跃。但是,我们说但是,皇叔的老辣在这里充分显示,孙权手里,徐州的土地,几乎一寸都没有,刘备表孙权领徐州牧。为什么?因为孙权领了徐州牧,还好意思再要荆州牧吗?我们不作恶意的判断,假设刘琦不是非正常死亡,那么,刘琦死后,谁能够当荆州牧?
3、岸边的青蛙——一触即跳刘备借荆州打一歇后语的答案拓展二岸上按捞月——自费功夫;白费劲
4、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5、《江表传》记载、东吴周瑜将南郡的江南岸的江油口分给刘备,刘备在油口建立公安城,作为自己的办公地点。孙权将妹妹嫁给刘备。但是这个油江口是谁的呢?对不起,油江口经调查,属于刘备治下武陵郡,不归周瑜管,《江表传》这里措辞是值得商榷的。
6、刘备借荆州——一借不回还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三顾茅庐——有备而来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7、(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出。
8、上回我们讲到,公元208年,十二月,老黄盖一把火烧了曹老板的船串儿,曹老板闪人了,命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留守江陵(南郡郡政府所在县,湖北省江陵县),折冲将军乐进,留守襄阳(中央所设荆州州政府所在县,湖北省襄樊市)。刘备和东吴军队,水陆并进,一直追到南郡。
9、用权、用谋、用战甚至偷袭,凡是可以得到荆州,孙权可以都去尝试,所以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就成了孙权用谋毁灭刘备人设的前沿阵地,以此争取百姓的支持,可是也确实看出了孙权的不厚道。无奈“君王之道,霸者行迹”。
10、冷水发面——没多大长进
11、后来社会心理学家通过研究,沿用“登门槛”的说法,用来泛指在提出一个较大要求之前,先提出一个小的要求,从而使别人对较大要求的接受性增大的现象。
12、赤壁之战后,魏蜀吴瓜分了荆州诸郡: 曹操虽然吃了败仗,但还保有北方南阳、襄阳两郡;孙权出力很大,但只得了南郡、江夏、武陵三郡;刘备最多,得了荆州的江南三郡——长沙、零陵、桂阳。
13、刘备借荆州一—有借不还。历史上并无借荆州之事。在曹操重心偏向西北的时候,东吴抽出手来,以“借荆州”之名向刘备讨要整个南郡和荆南4郡,讨要半个南郡要“还”整个南郡外加四郡。
14、可以向北威胁襄阳(乃至攻占之),以夺取整个江汉地区,威慑曹操的中原;
15、刘备是一个枭雄,他的铁杆兄弟关羽、张飞都是熊虎般的猛将,他一定不会长久屈身,为他人所用。
16、这三个地方,都没说是孙权上表刘备为荆州牧的。我们只能说,司马光想当然了。这个荆州牧,是皇叔自己弄来的,让手下推举的,孙权已经是徐州牧了,没办法反对而已。
17、不久之后,刘备得了益州,孙权就派人去讨还荆州三郡,六度君提醒大家注意:此时孙权让刘备返还的是荆州三郡。
18、周瑜谋荆州——陪了夫人又折兵
19、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20、《江表传》:“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
二、刘备借荆州歇后语后面是什么
1、这样,刘备借荆州就非常清楚了。
2、直到三分之势成型后,吴人认为赤壁之战是藉孙权兵力,觉得荆州应该归他们所有,于是才开始有借荆州之说,反过想当初孙刘联合拒曹的时候,刘备虽然有向孙权求援,孙权不也有求于刘备?孙权当时只打算救自身的存亡,哪有拿下荆州的想法呢?就如同《鲁肃传》所记载,关羽对鲁肃说“乌林之役,刘备就连睡觉的时候也没脱下靴子,与孙权共同努力破曹,岂能徒劳而没得到任何土地呢?”这即是无法改变的论证,
3、了解了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4、当仁不让,义无反顾!
5、分析到此,可以清晰看到,“刘备借荆州”典故能为我们“借”来不少宝贵启示:
6、由于荆州乃兵家必争的重镇,所以东吴主帅周瑜亲任南郡太守,坐镇荆州,而功劳甚伟的刘备却只能率本部兵马守江南的油江口立营。
7、刘备上了黄鹤楼——胆战心惊;战战兢兢
8、“刘备借荆州”,是三国历史中的著名事件。
9、事情说到到此,可以说刘备与孙权之间并不存在什么借与不借之说,只存在一个协议,甚至可以说孙权在借刘备的地盘。
10、《三国志》鲁肃传:“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借之。”
11、隋开皇二年(582年),因与后梁联姻,罢总管府;开皇七年并后梁,又置江陵总管;二十年改为荆州总管。大业初,复称南郡。
12、油江口是长江南岸的一个小地方,属南郡,位于江陵沿江而下约百里的地方,归南郡太守周瑜管。南郡有三分之二在江北,三分之一在江南,在江南的部分,至少五分之四是荒无人烟的山区,孙吴一连得了3个郡,作为另一个战胜方,刘备只得到了小半个南郡,他这个荆州牧也就在油江口一带说话管用,确实不公。
13、衣赐履说:至此,刘备借荆州完成了。
14、荆州名士蒯越也建议刘表曰: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
15、刘备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容其众”和鲁肃口中所称的“与共拒曹操”为由,从孙权“借”得了“荆州”(事实上,仅借了荆州的南郡而已)。
16、如果孙权有这个权力,那我们前面说刘备占有了江南四郡,就全都是错的;如果这片儿地是经刘备同意划出来的,那就是刘备和孙权交换土地,用汉昌郡换南郡,做了一笔买卖,凭什么说刘备借荆州?
17、衣赐履说:我们再看一下荆州七郡的情况:南阳郡是曹操的;南郡,曹、孙还在死磕;南四郡,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全都归了刘备;另外还有一个江夏郡,之前的江夏太守是刘琦,理论上,江夏应该是刘琦(刘备)的地盘,但曹操到荆州之后,也任命了一个江夏太守文聘,孙刘联合之后,东吴在江夏也有驻军,所以,江夏的归属还不好说。
18、因此,后来上演了一出刘备凭借荆州为基地,西进占据了益州,北上不断攻击襄阳。
19、周瑜死后, 东吴的鲁肃基于战略考虑,竭力劝说孙权将东吴占据的荆州南郡“借”给 刘备,好让刘备站稳脚跟,与东吴一起抵御曹操。据六度君所知,这荆州南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荆州七郡中兵家钟爱之地。此处六度君不无怀疑鲁肃是刘备安插在东吴的奸细。孙权虽有担忧,但从大局考虑想想也对,就把荆州南郡暂时“借”给了刘备,一则让刘备充当抗曹的战略前哨,二则以此向刘备表示友好。
20、刘备在取得荆南四郡之后,北上与周瑜联合攻打南郡。刘备在关羽绝北道(成功断绝曹仁援助,徐晃、乐进皆不能救应曹仁,李通仅接应到已经败北的曹仁)、借张飞给周瑜攻打江陵城后,刘备又亲自绕道夏水(“从夏水人截仁后,仁闻吾入必走”),后曹仁果如刘备所言放弃江陵北撤,周瑜遂占领战略要地江陵。孙权任命周瑜为代理南郡太守(治江陵)。
三、刘备借荆州的歇后语是啥
1、长沙郡不是刘备的地盘儿吗?孙权从长沙郡划出一片儿来,搞了个汉昌郡,凭什么?
2、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 —— 人在心不在
3、(点赞、点“在看”,都行)
4、按彩球的乞丐——高兴得发傻
5、于是乎,我们又糊涂了。
6、转眼,到了公元209年年底,周瑜围攻南郡一年有余,杀伤曹军甚多,曹仁终于扛不住了,弃城撤走。
7、可以切断南方四郡与北方曹魏的联系,今后即可传檄而定南方四郡。
8、之后刘备又将:长沙、江夏、桂阳三郡给了孙权,要是东吴真是重视同盟深明大义,便可就此罢手,唇齿相依,不在进攻荆州,而事实上东吴还是趁机偷袭了荆州,所以说可见东吴早就惦记荆州全郡,并很有可能编造出“借荆州”一事来说明东吴是有理有据的取回荆州的。
9、《三国志·刘备传》载,(刘)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
10、况且随着周瑜、鲁肃相继去世,而刘备跨有荆、益,日渐强大,孙权对刘备必然越来越不放心,双方的翻脸终将不可避免。孙权为了荆州而与刘备失和,在道义上有亏。
11、吃曹操的饭,干刘备的事——吃里爬外
12、无私援助往往可拉近心灵距离,增进彼此友情友谊。而“借”与“还”却常常伴生着尴尬、无奈、冷漠和背叛,许多事实都一再证明这个不是规律的规律确有实在的现实性。
13、曹操听说孙权以土地资助刘备,当时正在写字,吃了一惊,手中之笔掉落地上。
14、荆州的地域。按《后汉书》卷三十二所说,荆州包括湖北湖南两省及重庆市东部,河南省西南部以及江西省北部。全州分为七个郡。下面是各郡名称及大致所在位置:南阳(河南西南)、南郡(湖北西部)、江夏(湖北东部)、长沙(湖南东北)、桂阳(湖南东南)、武陵(湖南西北)、零陵(湖南西南)。
15、《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
16、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
17、如:空棺材出葬——目(木)中无人
18、在东汉末年,荆州不是一个城池,而是一个很大的地域概念,具体说就是东汉的13个州之一。下辖南阳郡(河南西南)、南郡(湖北西部)、江夏郡(湖北东部)、长沙郡(湖南东北)、桂阳郡(湖南东南)、武陵郡(湖南西北)、零陵郡(湖南西南)等7个郡,曹操南下荆州之前南阳郡被其占去大部,江夏郡被孙权占据一部,其余尽归刘表父子所有。
19、有借无还赤壁之战后,兵家必争的荆州七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孙权得到江夏郡和南郡,刘备得到荆州南部四个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刘备屯兵公安,不利于发展,便向孙权两次提出借荆州的南郡,东吴鲁肃劝说孙权暂时将南郡借给了刘备,于是刘备便有了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北抗曹操,东和孙权,得益州(今四川),建立了蜀汉基业。后来,刘备得到蜀川后并没有交还南郡,故此在孙权发兵的压迫下,在关系紧张的情况下交还,但只将长沙、桂阳两郡当作南郡还给了孙权。
20、首先,刘备借荆州一定是已经完成了。因为,之后孙权动不动就让鲁肃和孔明的老哥诸葛瑾去讨要荆州,如果没借成,讨个茄子?
四、刘备借荆州什么什么歇后语
1、刘备继续忍耐,为了换取孙权的支持,刘备主动表奏孙权为车骑将军。这时刘琦因病去世,孙权作为回报,表奏刘备为荆州牧。
2、在社会心理学里有一个重要的心理效应——“登门槛效应”,也叫“得寸进尺效应”。
3、历史上并无借荆州之事。赤壁之战后,兵家必争的荆州七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孙权得到半个江夏郡和半个南郡,刘备得到半个江夏郡和半个南郡、以及荆州南部四个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
4、刘备遇孔明 —— 如鱼得水
5、小说以周瑜一番话,将此场景表现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吾等用计策,损兵马,费钱粮,他去图现成,岂不可恨?”
6、开战之前,甘宁请求先夺取夷陵(湖北省宜昌市,属南郡),切断曹仁右臂。周瑜同意。甘宁率数百人抵达夷陵,又招募战士凑了千把人,固守夷陵。
7、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8、猴子吃大蒜—— 翻白眼
9、鲁肃上了孔明船 —— 尽办糊涂事
10、但是,即使是当时的强权时代,名义上的荆州还是归属朝廷册封的荆州牧,而刘琦死后荆州牧是刘备,东吴为了不给后世留下撕毁同盟、偷袭荆州的名声,杜撰出借荆州也不是不可能的,而且《三国志》为何只在吴传中记载有借南郡一说,在蜀传中却只字没提呢?就连刘备当上荆州牧吴传蜀传记载也不相同,所以吴国史官为了美化夺荆州一事而加上“借荆州”一说也确实合情合理。
11、这种印象的形成,主要源自《三国演义》和三国戏剧对后人的影响,它给人灌输的是,整个荆州都是刘备不劳而获,从孙权处“借”来的。
12、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荆州。后归吴,定治南郡。
13、鲁肃服孔明 —— 五体投地
14、也就是说,刘备借荆州,可以理解为,就是借了包括治所江陵在内的南郡。
15、如: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
16、在夺得荆州后,刘备兴兵,孙权卑词奉章,贡献珍宝向曹丕称臣。曹丕派邢贞(一个无名小辈)来东吴册封,孙权出迎,邢贞竟入门不下车。吴将徐盛极为愤怒,以至痛哭流涕。
17、(来源:晋江歇后语例话)
18、捏鼻子吃葱—— 忍气吞声(生)
19、作战期间,有一次周瑜亲自上马掠阵,被流箭射中右肋,受伤很重。曹仁听说周瑜卧床,打算率军攻打。周瑜忍住伤痛,巡视军营,激励士气,曹仁没有可乘之机。
20、矮子坐高登——上下两难
五、刘备借荆州歇后语是什么意思
1、第喻物类。
2、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3、对着张飞骂刘备——寻着惹气
4、紧接着,皇叔继续显示出他高明的政治手腕,向朝廷上表,推荐孙权代理车骑将军(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这个时候,荆州刺史刘琦死了,《通鉴》载,孙权以刘备领荆州牧。
5、早在赤壁之战前,周瑜便向孙权阐述了自己的战略方针:攻取荆州,兼并益州,而后消灭盘踞汉中的张鲁,连结马超等陇西势力,一旦时机成熟,即从汉中、襄阳两个方向出师北伐,则天下可定。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周瑜的眼光,这个观点颇似一出东吴版的“隆中对”。
6、另一种可能是孙权为了自己的大利益,而放弃了江陵。当时,孙权为了抗曹,不得不依重刘备。因为一是曹操虽经赤壁之败,实力仍然强劲,此时曹操一把战线东移至江淮合肥一线,东吴无法单独对抗,二是东吴新得荆州,恩信未洽,在荆州的人望和号召力上不及刘备,三是利用刘备在荆州的声望,借地于刘备有利于多树操敌,减轻东吴的抗曹压力。
7、在荆州的土地归属中,孙权与刘备没有所谓的“借还”关系,只有利益上的交换。荆州部分土地,本就是刘备凭本事打下来的,为何要“借让”呢?后来孙权让吕蒙偷袭荆州,才是真正的背盟弃义。
8、另,孔明是军师中郎将,赵云是偏将军,仅就官职而言,孔明低于赵云。孔明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后勤工作。
9、他的心思很快被诸葛亮察觉了。一天,诸葛亮问刘备:“主公是为荆州之事发愁吗?”刘备点头道:“难道军师有什么好主意?”诸葛亮用指头沾了一点茶水,在刘备手心上写了一个“借”字。刘备一惊,心想:这又不是借钱借粮,这大的地盘,人家怎会轻而易举地借给你呢?正当刘备打算说出自己的想法时,突然门卫进来禀报:“东吴谋士鲁肃前来求见”。刘备知道他是要荆州而来的,更是愁上添愁。可是诸葛亮听后,却高兴得不得了。他连忙附在刘备耳边,叫他如此这般,然后赶忙出去迎接鲁肃。
10、上回书说到,刘备兵不血刃拿下的荆州南部四郡,而这只不过是刘备万里创业的第一步,接下来他又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借荆州。
11、油江口听起来总是一个小地方,不适合把荆州的治所放在这里,刘备便改油江口为公安,作为自己的大本营,此地即今湖北省公安县。但公安毕竟太小了,刘备想自己这个州牧手里至少也得有一个郡吧,他决定亲自去面见孙权,当面提出把南郡的其它地区也让给他。
12、事情是这样的:公元208年,曹操在北方基本平定的情况下,准备率领大军南征刘表。同年刘表病故,曹操大军攻占新野,荆州新主刘琮投降。当时除了江夏还掌握在刘琦手中,荆州大部已经被曹操控制。
13、历史迷聚集地,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14、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15、可以威胁到孙权的上游安全;
16、“借”与“给”是不同的概念,“借”是要还的,但考察一下汉末三国的历史,“借地盘”的事似乎比较稀罕,还没有过“好借好还”的例子,从刘备一方来说估计也没有过“借”的概念,地盘拿来了也就归自己了。
17、经过周瑜、刘备等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到建安十四年(209年)下半年,曹操看到江陵再守十分困难,决定撤出,回防到襄阳。周瑜带伤指挥作战,迅速攻下江陵及其以东长江沿线的许多重要据点,从柴桑到夷陵的长江防线基本上被吴军占领。
18、有点儿不对劲儿吧?孙刘联合,把曹操赶跑了,孙权出的人多,出的力多,出的资源多,刘备整个儿一个搭顺风车的,但是,孙权现在毛也没得到一根,刘备已经至少得到了四个郡。
19、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饶有兴味。有的书把它列入“双关语”一类,也是有道理的。
20、在此,“借荆州”显然不仅仅是图谋其一时一地,而是想用借当托词,实施其更具有雄韬大略、宏伟基业的举足轻重之计谋。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