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子关于教育的名言
1、(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2、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孔子
3、(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4、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5、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6、萧山区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
7、(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8、★身体力行:“力行近乎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9、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论语》
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论语》
11、(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2、翻译: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文采和质朴兼备,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13、(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1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1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7、这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听到的一句话,事实上当初孔子在评价宰予“旷课睡觉”的时候,紧跟着还有一句“粪土之墙不可污也”,不过这下半句十人九不知,因为这也实在是太绝情太不斯文了,将人比作是一根烂木头也就算了,还要说成是沾满了粪便的脏墙,这谁能受得了啊?
18、孔子施教,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和了解他人,并以此作为道德教育的入手处。《论语.学而》开端便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孔子教育学生应该有乐群的情怀,他引导学生由只爱一己,或者只以与家人相处为乐,变为以有朋友为乐。这虽然是情感上的微妙变化,但它往往是一个由只知有己到也知由他人变化的开始。儒家后学对孔子教诲的深意颇为重视,故《礼记.学记》专门提出应当培养学生“敬业乐群”。
19、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论语》
20、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叶圣陶
二、孔子教育理念的名言
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论语》
2、(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3、(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4、译文:他聪敏勤勉而爱好学习,又谦虚下问,不以为耻,因此称他谥号为文。
5、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朱舜水集。劝学》
6、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论语》
8、“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论语》
9、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摘孔子《论语》(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10、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1、刚毅、木讷,近仁。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14、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15、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
16、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17、 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 孔子
1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9、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0、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侯。
三、孔子有关教育的名言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孔丘《论语》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孔子《论语》(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4、闻一以知十。——《论语·公冶长》
5、有教无类。——摘孔子《论语》(对人进行教育,不管他是哪一类。)
6、★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摘孔子《论语》(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8、不贰过。(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孔子《论语·雍也》
9、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0、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
11、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1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论语》
13、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4、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孔子《论语》
15、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7、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8、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9、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20、真相:要理解这句话首先得理解“小人”这个概念,《论语》中一共二十三章出现了二十四次“小人”,这些“小人”其实绝大多数可以理解为平民百姓或者庶民,这是相对大人和士阶层的另外一个阶层。而此处的“养”字,则指的是相处的意思。
四、孔子关于教育的名言英语
1、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3、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4、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摘孔子《论语》(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6、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7、(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8、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9、学而不思则惘。——孔子
10、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 《论语》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3、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1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6、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17、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18、春秋孔子《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论语》
2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 《论语》
五、孔子关于教育的名言有哪些
1、正是从社会出发,孔子高度重视教育的政治作用。他明确提出了“德治论”,主张以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其著名教育格言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脚踏实地做事,顶天立地做人。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
8、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
9、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0、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孔丘
11、很多人理解古文都会按照现代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又或者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而断章取义,譬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出自《孟子·尽心上》),其中的“为”字有两种读音,但是正确的读法是第二声,这里的“为”是动词,句意为人如果不修习自己的德行,那么天理难容,朽木不可雕也,而并非讨伐人类的趋利性。
1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 《论语》
1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14、孔子语录: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摘孔子《论语》
15、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叶圣陶
16、译文: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为我所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良的方面学习它,对那些不良的方面则加以改正。
17、知耻近乎勇。——孔子
18、(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19、耕耘在绿草地,此生无怨无悔。
20、(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