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刘禹锡最有名的10首诗
1、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2、莫道谗言如浪深,莫道迁客似沙沉。
3、全文短短八十一字,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4、唱尽新词欢不见,红窗映树鹧鸪鸣。
5、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6、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7、庭院中的芍药花艳丽虽艳丽,但格调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净倒是明净,却缺少热情。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京城。
8、妻子屡牵衣,出门投祸机。
9、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10、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11、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12、这首诗是“诗豪”七律代表作之是他乐观精神的体现之作,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备受好评。
13、很热闹的朱雀桥,如今地上长满了野草杂花,又来到乌衣巷口,见那傍晚的太阳,斜向西边去了。想起从前王导和谢安,住在这里,他的相府堂前,本有不少的燕子,到了现在,没有栖止的地方,只好飞到寻常百姓人家去了。
14、一湾清澈的江水,岸边碧柳千条,回想起二十年前在这旧板桥上的事。曾经与佳人在此告别,只可惜到如今依然没有消息,再无联系。
15、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16、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17、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8、邓禹功成三纪事,孔融书就八年多。
19、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20、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二、七言绝句巅峰之作
1、首联说猿鸟畏诸葛亮军令,风云护着诸葛亮军营的栅栏,描写其治军威严和气势,一扬;颔联写诸葛亮运筹帷幄,结果刘禅还是投降,长途乘坐驿车送往洛阳,蜀汉灭亡,一抑;颈联出句称诸葛亮才能好比管仲、乐毅,又一扬;对句写关羽、张飞无命早亡,失却羽翼,又一抑。抑扬之间,似是“自相矛盾”,实则文意连属。
2、流传度最广的诗词选集是哪本?毫无疑问是《唐诗三百首》,此书自问世以来就成为大受欢迎的唐诗启蒙读物,甚至达到“家均一本”的地步,可见其流传度之广。
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刘禹锡被贬夔州时,爱上了这里的民歌《竹枝词》,他依调填词,写下许多佳作。
5、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土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
6、这首《雁门太守行》堪称李贺的代表作之用语奇异,诗意很盛,正体现出李贺诗的特点。
7、23服民以道德,渐民以教化——刘禹锡2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洛天——刘禹锡25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8、纳兰性德,字容若,是“清词三大家”之这首词作于中秋时节,这年春天,纳兰妻卢氏病故。词的下阕表达了对于昔时情爱的思忆,有对“只影而今”的孤单失落的伤感悲叹,而“总茫茫、不关离别”一语又顿使全篇升华。
9、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0、当时诗人身处长安,正当官场失意之时,其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于是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写下了这四首组诗,这里是第一首,笔触细腻,构思奇特;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更表现了在失意中依然旷达乐观、狂荡不羁的豪放个性。
11、朱雀桥:六朝时金陵正南朱雀门外横跨秦淮河的大桥,在今南京市秦淮区。
12、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1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1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5、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
16、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17、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18、脸上的泥土不能阻止眼中的光芒,生活的艰辛不能阻止内心的渴望!
19、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20、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三、刘禹锡
1、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2、只缘袅娜多情思,更被春风长挫摧。
3、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4、最通俗易懂的哲理诗:《浪淘沙九首·其八》
5、关津若要知名姓,定是孤儿寡妇船。
6、一意惧千古,敢怀妻子荣。
7、刘禹锡最著名三首诗:《陋室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乌衣巷》
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极力赞扬夕阳西下时的霞光满天,昂扬奔放,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9、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野草开出了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斜挂。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10、以诸葛亮威智,霸业理应可成,然而时无英主,结果社稷覆亡,一恨;以诸葛亮才略,出师理应告捷,然而时无良将,结果未捷身死,再恨。末联“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是说,昔日经过成都武侯祠,吟颂诸葛亮的《梁父吟》,犹觉遗恨无穷。这里的“恨”,既是写诸葛亮之“遗恨”,又是作者“隐然自喻”。全诗一抑一扬的议论来表现“恨”的情怀,显得特别宛转有致。
11、我马映林嘶,君帆转山灭。
12、莫道谗言如浪深,莫道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1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14、海风吹折最繁枝,跪捧琼盘献天帝。
15、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16、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17、2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18、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19、杜牧七绝佳作颇多,我认为单论七绝他仅次于李白,和王昌龄在伯仲之间,这首七绝也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但跟《清明》一样,同样未入选《唐诗三百首》。
20、我们读他的诗作,豪放昂扬,给人无穷的力量。
四、贺知章最著名的十首诗
1、《陋室铭》篇幅极短,格局甚大。陋室以矮山、浅水相衬,与诸葛庐、子云亭并提,居住其中,有古之贤人、今之鸿儒相伴,真是陋室不“陋”。全文想象广阔,蕴含深厚,有咫尺藏万里之势。
2、天阍变化地,所好必真龙。
3、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
4、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5、将进酒是李白的诗,不是刘禹锡,刘禹锡比较有名的陋室铭
6、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7、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8、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
9、译文: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10、刘禹锡·乌衣巷
11、短短五十六字,诉尽诸葛亮生平,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展现在读者面前。特别是一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句时,不禁黯然泪下,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1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13、千里江蓠春,故人今不见。
14、▲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到夔州时所作。
15、▲晚年的刘禹锡生活在洛阳,和白居易结为好友。
16、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17、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18、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
19、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20、悟来皆是道,此别不销魂。
五、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词
1、尾联:汉朝的气运已经衰落难以恢复,诸葛亮意志坚决终因军务繁忙殉职。
2、一到清明节,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哪首诗?这首诗简直就是清明节的“代言诗”。也有人说这首诗不是杜牧的,是后人伪作,真相如何?只有留待后人揭开谜团了,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前,这首诗当然是杜牧的。
3、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4、白鸟忽点破,夕阳还照开。
5、吟君新什慰蹉跎,屈指同登耳顺科。
6、这首诗用谐音双关的方法来表达青年男女的爱情,自然贴切,含蓄明朗,音节和谐,而又趣味盎然,颇具民歌风情,但因为出自文人之手,就比一般民歌更细腻,更含蓄。因此,历来为人们所喜爱传诵。
7、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8、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9、这是一首豪气冲天的好诗,每到秋天,多少人会高声朗诵“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可惜没有入选《唐诗三百首》,但这并没有妨碍此诗广为流传。
10、这是孟郊最狂的一首诗,通过此诗我们似乎看到孟郊登科后手舞足蹈、得意忘形、不可一世的神态。其实孟郊一向很稳重,由此诗我们可知登科对文人是多么的重要,毕竟一生衣食无忧且有名扬四海之机。但可惜的是,孟郊的官宦之路一点也不顺,“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11、这是杜甫初到夔州(今重庆奉节)看到沙滩上“诸葛亮八阵图遗迹”时有感而发,咏怀诸葛亮的诗。
12、这一天,白居易给刘禹锡写了一首诗,感慨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十分消极。
13、在被贬谪后,刘禹锡依然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
14、与其他几首诗赞颂的不同的是,这首诗集中写了“恨”字。为突出“恨”字,作者用了抑扬交替的手法来描写。
15、——《和乐天耳顺吟兼寄敦诗》唐代:刘禹锡
1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7、须有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是雪堆。
18、大家读了本文,对没有入选《唐诗三百首》的名篇是不是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是不是现在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名篇没有入选《唐诗三百首》啊。
19、“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开头两句,就将诗人抒情才能展现了出来,被迫害贬离洛阳已经有二十三年,这二十三年的时间里,诗人辗转各地,不能回京。明明无罪却长期被这样对待,任谁都会觉得愤懑不平,但刘禹锡却没有直率地将自己的不平抒发出来,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自身”来渲染,平静中带着痛苦。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怀念与自己一同被害的好友,二是感叹岁月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20、这首词写于824年。14年前,刘禹锡被召回长安,在游览玄都观时,写下一首《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被当时的宰相武元衡针对,再次被贬。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