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子名言精选
1、·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通达财利。
2、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3、孔子语录: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
4、10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
6、子曰:“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卫灵公》
7、翻译:君子的心地开阔宽广,小人却总是心地局促,带着烦恼。
8、孔子论述认真思考和努力读书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句子?
9、(翻译)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我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向我提了个问题,我原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我从他那个问题的正反两方面加以盘问,得出答案,再尽量告诉他。“
10、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7)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正直)、友谅(诚信)、友多闻(见多识广),益矣;友便辟(性情暴躁,惯走邪道)、友善柔(过份优柔寡断或和颜悦色骗人)、友便佞(心怀鬼胎。谄媚),损矣。——孔子《论语》
1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译文)君子与人和谐,但不一定要求观点相同;小人追求观点相同,但不一定和谐。
14、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15、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为政》
16、10……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17、9)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8、10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19、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广泛地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有所领悟,又能吸收新的知识。能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二、孔子经典名言名句大全
1、孔子语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
2、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颜渊》
3、24)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4、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5、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出处)《论语·颜渊篇第十二》(译文)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行。
8、来稿请发至邮箱gzyw@txlexue.com。
9、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论语》
1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1、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12、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13、·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致力于人世间该做的事情,对鬼神报敬而远之的态度,这就可以说是明智的了。
14、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5、(翻译)孔子说:“少年子弟平时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爱兄长,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讲信用,要广泛关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若还有富余的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16、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17、“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论语》
18、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孔子的教育名言(精选150句)
19、·大道之行也,大下为公。(出处)《礼记·礼运》(译文)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
20、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三、孔子名言大全
1、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翻译: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看到了恶人或做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想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5、子曰:“君子道者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宪问》
6、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
7、孔子语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
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处)《论语·子罕第九》(译文)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一去不复返!日日夜夜没有停止过。
9、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1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1、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译文:年轻人是值得敬服的,怎么知道将来的人们不如现在的人呢?;50句孔子名言精选摘抄
12、朋友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关键时能提个醒儿,走错了路时能帮着扳扳道岔子。可要注意的是,当一再规劝仍然不被朋友接受,甚至还误会我们的用意时,我们明智的做法是“差不多就行了”。
1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出处)《中庸》(译文)喜欢研究学问的,就接近有智慧了;能够努力行善的,就接近仁了;知道什么是羞耻,就接近勇了。
14、10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15、·吾道一以贯之。(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我的学说始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
16、10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7、·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与人为善”的大道。
18、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9、(《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20、(释义)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有仁德的人容易长寿。”
四、孔子名言精选100句
1、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孔子语录: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
3、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4、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5、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化解缺憾。
6、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7、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8、(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9、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译文: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惘,只空想不读书那就危险了。
1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2、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已经完成的事情就不要再说了。已经做过的事情就不要再去议论,过往的事情不要再去追究。孔子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被那些过去的事情所困扰。
13、1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14、孔子语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孔子《论语》
15、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
16、良药苦口,喂药时别被对方喷到你脸上。
17、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
18、引导语:孔子的名言那么多,应该有你喜欢的,现在我帮你们准备了一些50句孔子名言精选摘抄,希望有你们喜欢的一句。50句孔子名言精选摘抄(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1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译文:《我教导你的知识》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2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论语》
五、孔子名言精选及其意思
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别人。
2、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3、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衰,吾何以观之哉!”——《八佾》
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5、百家讲坛的论语心得:交友之道
6、(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7、真君子从不攻击他人,他只拓展自己。
8、·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者最难改变。
9、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10、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1、翻译:学习,并不断实践,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感到愉快的吗?
12、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13、(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14、孔子语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15、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 (2)
16、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
17、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译文:主张不同,不能互相商量谋划。
18、16)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19、罔:通“惘”,迷惑。
20、不迁怒,不二过。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