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哲学书籍阅读顺序
1、学术论文,指的是它的专业性。你不会突然指望自己一下子能看懂《航天火箭发动机的制造与维修》吧?哲学著作是用自然语言写的,但究其本质,同样是专业性非常强的著作。想要拿起来就读懂,是不可能的。这和一个人的智商无关,而只和学习有关。
2、 《五经》的顺序是《易经》、《尚书》、《诗经》、《春秋》、《礼记》。
3、困惑和无知是完完全全不一样的东西。无知是一种没问题存在、因此思维亦无从发动的茫然蒙昧状态,是全然静止的。
4、看来充满智慧的哲学家们,在生活中也有搞笑可爱的一面。
5、女人当然不是天生该如此,这些都是男权社会集体意识的绑架。
6、我们并非真的都那么忙,真的长时段的,一辈子一直那么忙,我们只是有太多的必需品,得投注大量时间去取得去保护。
7、它没有工作。我失去了观察所有这些东西如何相互作用的关键能力。为了开始理解这一点,我不得不读一些历史,经济学,上大学,学习如何进行批判性思维等等。
8、哲学著作不是商品。所以它才会难读。所谓不是商品,就是说它们不是给一般消费者看的,不是给普通大众看的,哲学家并不关心自己的书卖出了多少本。所以,他们在写作时照顾的是专业读者,而非一般读者。
9、而困惑则是动的、意图前行的,它是思维被困住因此也被叫唤出潜力的拉锯酣战,是不止不进的时刻。
10、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等命题,受到后人的广泛推崇。严复、梁启超、孙中山、蒋介石等都是“阳明心学”的追随者。其学术思想在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影响。
11、夫采仙草细研磨,苦牙苦舌就水喝。⁴
12、收入守仁所著《传习语》三卷、后附《朱子晚年定论》,为徐爱辑、钱德洪删定;《文录》五卷,皆杂文,其中有《宋子晚年定论序》、《修道说》、《大学古本序》等涉及经学;《别录》十卷,多为公移文;《外集》七卷,为诗与杂著(序、记、墓志铭等);《续编》六卷,为《文录》续编。
13、首先看一本比较好的《政治哲学史》如施特劳斯或萨拜因写的,这本书肯定是看不懂吃不透的,但是可以对政治哲学史有一个概要性的了解和大体的源流了解。接下来应该读政治哲学的原典,按照时间顺序,或者按照兴趣一个一个读就可以了。我个人还有一个自己整的阅读顺序,可能会比较循序渐进一点。
14、十本必读的哲学入门书籍
15、偶然性和必然性: 是揭示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对立表现在:二者产生的根据不同,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统一表现在:二者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在一定的条件可以互相转化,互相过渡。
16、甚至对先辈的批评,本身就会成为一个新的理论。比如,拉康就是在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激烈改造中建立起了他自己的精神分析学。你可以把哲学著作理解为是一个哲学家在哲学大群里说了一句,“关于刚才那个群友的说法,我想补充几句……”这时候,你就要回去翻聊天记录,看看刚才那个人到底说了些什么。
17、体系性源于哲学自身的自洽自足,即成型的哲学著作大多是一套“自圆其说”的话语系统,这种闭合式的首尾衔接导致了哲学的自成体系。“体系性”并不等于庞大和无所不包,而是哲学本身就是说理的东西,说理就得说“圆”,这种内在的说理要求就使得它具有某种自成一体的特征。这种特征对阅读造成的困难在于,读者不能随意跳过某些章节甚至字句,否则就容易恍惚,读不懂。而一般的书籍,由于前后的关联性及体系性的欠缺,就可以在任何一个节点进入并随意摘取某些部分进行阅读,最后也大致理解全本的意思。这就好比看电影与连续剧的区别,即便很多电影有续集,它们也相对独立,直接看其中的某一部也大致不会影响故事的理解。
18、HumphreyAppleby:几乎正确。实际上,是列宁。
19、没有自我期许的读者没法达到这个要求,也不可能做到分析或诠释一本书。他不但没花心力去理解一本书,甚至根本将书搁在一边,忘个一干二净。这比不会赞赏一本书还糟,因为他对这本书根本无可奉告。
20、《苏菲的世界》乔斯坦·贾德
二、学哲学必读书目
1、内容和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必须通过形式表现,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内容和形式存在于统一体中,不可分割。
2、如图,画面中央左手拿信封、右手举国旗的大胡子大叔,就是Q版的马克思。
3、在主题阅读中,你关心的主题才是基本的重点,而不是你阅读的书。你的目标是找出书中与你的主题极为相关的章节。
4、惟我论是霸道的、吞噬的,但惟我论同时也有一种天真无邪,它是典型的幼年期思维方式,把自身和整个世界重叠一起,完全等同为一。
5、而哲学家对话的方式,不是一句句话,而是一本本书,一篇篇论文。群里的一个话题可以持续几百年,而一些最古老的问题直到今天还在被讨论。每个哲学家的工作都建立在先辈哲学家的工作上。
6、少掉了道德羁绊的犹豫,使他们行动自由,很容易爆发出强大无匹的冲决力道,因此我们通常会在历史开创性的巨大人物身上发现如此特质。
7、这样的读者在最后终于能对一本书提出回应,对于作者所讨论的问题,会努力整理出自己的想法。
8、书的最后,还为读者梳理了400多条索引,将书中出现的哲学家、哲学著作、哲学概念按照A~Z的顺序排好。
9、阅读世界的困惑,正如博尔赫斯所说的,是没彻底解除办法的,因为它不是某一个或某一组特定难题。
10、除非你是一个二流的书写者,你才能一直停逗在明白、没困难没风险没真正疑问的小小世界之中,从而让书写只是一场万事俱备的表演而已。
11、一个了不起的书写者,尤其是愈了不起的书写者愈难以避免的失败,我们也可以说,这正是他替自己定下一个万难达成的目标所必须支付的代价。
12、一身大褂白颜色,不扎屁股扎胳膊。³
13、三大规律指的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对范畴指的是: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传习录》:
14、哲学是指导人类如何认识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方法的学问,犹如指导一个人走路:先迈左脚,迈脚的同时,左臂向左后侧摆出,右膊向前摆出;迈右脚时,两臂随脚前后自然交换。反之,左脚向前迈的同时,左臂随之向前摆;右脚向前迈的同时,右臂随之向前摆,结果如何?“顺拐”了!
15、 《四书》的顺序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16、玻利瓦尔当然也是此类中人,所以加西亚·马尔克斯不认为他在极权和民主两个极端主张中意识到道德矛盾。
17、政治哲学是一种直接关系到现实世界的哲学,关系到它在现实世界中如何被使用、理解和误解。
18、因为它以为被消耗的、被伤害的只是他自身的一部分,而不是有血有肉有意志的他者——自我伤害,自我掠夺(如果有这样子的说法),就像年轻人恶整自己头发,在皮肤上刺青和穿洞,我们最多只能讲无知和任性,很难说它不道德。
19、有了老爷子们以哲学为翅膀的助力,在文学创作的天地里,你可以随意上山健步缚虎,你可以任意下海信手擒龙。
20、《苏菲的世界》是公认的哲学入门书籍,用小说的方式,引起读者的兴趣。本书讲的是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某个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佛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三、西方哲学阅读顺序
1、大火自古天上有,太阳不信地中热。⁷
2、整个世界既然都是“我”,因我而得到意义,都理所当然归我使用,要如何对待它甚至糟蹋它毁坏它,不过是“我”的自在行动的一部分而已,这其中经常呈现的残酷乃至于掠夺,基本上是“前道德”的。
3、哲学活动是一个小的学术圈子内部的对话史。如果不是要成为一个哲学家的话,听懂这场对话对我们有何益处呢?哲学和其他的小圈子内部的对话,比如数学,有什么区别?
4、文学之母是哲学,哲学子女还很多。¹
5、这本书就给出了最好的示范:
6、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这些组合成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讯息。
7、要怎样轻巧地解释复杂的哲学理念呢?
8、只读最顶尖的寥寥好书,是标准的业余性阅读的象征,是幼年期阅读社会的象征;开始往更广大的下一层书籍去,才是专业性阅读的建构,个人的实践是如此,社会整体的实践亦复如此。
9、从公元前6世纪到如今,2600多年的西方哲学历史如此厚重。
10、(认识方法指导与单个领域操作之二)
11、中学时代我就喜欢哲学,读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主席,艾思奇,黑格尔,亚当斯密,罗素等人的著作,也曾记过上百万字的笔记,后来又在电大文科脱产学习几年,没想到过后来却当了下岗职工。下岗后有段时间钻研了一段周易学说,看了一些科技文章,发现易学中有一条公式:用数代时间、空间、能量。时间(物质的运动)=空间(物质)✖️能量,这也许是学习哲学后的收获吧!
12、毫无理解便同意只是愚蠢,还不清楚便不同意也是无礼。
13、与娘讨要脂与粉,倾完全城倾全国。²
14、假人真妖杀哪个?金箍大棒不敢落。¹⁴
15、谁能想到,说出“世界本质是不合理且盲目的意志”的叔本华,在生气时会对着爱犬怒吼道:“你还是人吗!”
16、搞文学创作该不该学习哲学?文学创作与哲学知识之间有没有相互促进作用?
17、读书是“慢”的艺术
18、五雷击顶巨石裂,猴与人同毛多些。¹³
19、内容和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必须通过形式表现,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内容和形式存在于统一体中,不可分割。
20、哲学的责任,就是不让人类犯方法性的错误而避免科学艺术步入研究和创造之歧途。
四、哲学书籍阅读顺序图
1、既然提到阅读,那么今天我就分享两本关于阅读的书目,
2、比如解释亚里士多德的“分配正义”时,书里就将这个理念融入到我们的职场环境中。
3、原因和结果: 对立表现在:在特定的界限和范围内,原因和结果具有确定的界限和先后次序,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颠倒。它们的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c、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思想。
5、原因很简单,只因为我们现实生活的主体内容是行动而不是思索。
6、相反的,受教或是能学习是一种极为主动的美德。一个人如果不能自动自发地运用独立的判断力,他根本就不可能学习到任何东西。或许他可以受训练,却不能受教。因此,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
7、当然,就算是如此,这水滴也是特别的,因为那是代表“你”的水滴。不是每个人都要去做大海。文章的一开头就说了,不学哲学也能过上好的生活。而且,就算学了哲学,你其实还是水滴,只不过是看到了大海而已。“看到”,对你有多大价值,见仁见智。哲学不是商品,并不负责自我推销。
8、官逼民反上山岗,杀富济贫劫皇车。¹⁶
9、“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南师的书籍,我是在三年前看的,感觉对自己很有帮助.南师的书有儒.释.道,我只对道教的书籍感兴趣,我最开始看的是《易经杂学》然后是《系辞别讲》.《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根,所以先学习下比较好.然后《老子他说》《庄子旁通》.现在正在看《我说参同契》.佛教和儒家的没什么兴趣,所以不知道.现在很少有人学我国文化了(国人),只要你学习一点,你就知道生为一中国人,在书籍方面哲学方面道德方面都是有值得骄傲的地方.“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10、哲学课可以是最令人生厌的,也可以是最引人入胜的,就看谁来上这门课了。在哲学课上,首要目标是点燃对智慧的爱,引导学生思考世界和人生的重大问题。要达到这个目标,哲学教师自己就必须是一个有着活泼心智的爱智者。傅佩荣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教师,他开设的这门《哲学与人生》课程在台湾大学受到热烈欢迎,被学生评为“最佳通识课程”。
11、但是,如果你意识到自己身为水滴的这一事实,从而产生了一种好奇甚至是惶恐,那么这就是你学习哲学的最初动力。
12、所以,文学创作者只有通过对哲学的不断学习而树立文学创作的世界观、只有通过不断的文学创作去反映哲学的思想观,才能借助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诺瓦利斯在1771年与1801年之间点亮的火炬,穿过罗素向导于“科学与神学”地域的晨雾,走过柏拉图用“惊奇”为材料搭建的女神之虹,爬过黑格尔用“绝对追求”精神做资助的阿尔卑斯山脉,渡过思维与存在、抽象与具体、物质与意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一元论与二元论、(朴素唯物主义 )+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辩证唯物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漩涡搅和而成的马里亚纳海沟,满怀乡愁的心结与精神还乡的激情,登上用感情植绿文字的思想彼岸,完成一次灵魂叶落归根的文化之旅。
13、那么,谁为哲学之师?世界不乏典范:
14、这里的想法大概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政治哲学。
15、他们可能想要阅读联邦公报,却没有事前先看过联邦条例和美国宪法。或是他们读了这些书,却没有看看孟德斯鸿的《论法的精神》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16、理论性的作品是在教你这是什么,实用性的作品在教你如何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或你认为应该做的事。
17、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作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
18、所以,困惑是有感受的,而且感受异常深刻到甚至丢不开;是有线索的,而且线索往往还大多太凌乱还编组不起来;是有方向的,尽管明晰模糊的程度不一。
19、(哲学工具箱)哲学(乃至一般文科)研究尤其是论文写作的技艺
20、--这就是不遵循走步方法而发生“顺拐”问题。
五、读书的顺序先读哲学类
1、比方说梅尔维尔好像只写过一部《白鲸》,塞林格只有《麦田里的守望者》,马克·吐温只有《汤姆·索亚历险记》。
2、一种比较常见的,是纯粹的失败、崩毁、瓦解、惨不忍睹。失败的原因琳琳琅琅,可能牵涉到自身的用功程度、牵涉到自身书写被市场名利的不当诱引、牵涉到丧失了勇气让自己像笼子里的白老鼠般不断自我重复云云。至于另一种失败则是我们真正要谈的。
3、人类是否侵犯了其他生物的“自然生存权”?
4、我们诚实地说,这并不是一场赢面多大的搏斗,杀敌一万,自损三千,成功其实也只是程度和比例的问题而已。
5、许多书其实是连略读都不值得的,另外一些书只需要快速读过就行了。有少数的书需要用某种速度,通常是相当慢的速度,才能完全理解。
6、人们确实会同意、也会不同意的两个事实,来自人类复杂的天性。人是理性的动物。理性是人类表达同意的力量泉源。人类的兽性与理性中不完美的部分,则是造成许多不同意的原因。
7、写作过程中的参考文献,也被作者贴心地列了出来。
8、《大问题》罗伯特·所罗门
9、它让我们的思想更加活跃,滋养出“有趣的灵魂”;它也是我们在信息时代保持独立思考,逃离“乌合之众”的精神守卫。
10、《你的第一本哲学书》在美国与罗素的《西方哲学史》齐名,是哲学入门的必读书目,已被译成二十种语言出版。在这本小书中,当代西方哲学界的领军人物内格尔用生动的语言,高超的分析技巧,以及深刻而冷静的洞察力向我们充分展现了哲学思考的真正旨趣。他告诉我们如何知道外部世界的存在;如何知道他人心灵的存在;如何判断行为的对与错;如何面对死亡的恐惧;又如何寻找到生活的意义。
11、小说一般都比较贴近人类的生活,常言道,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所以,小说容易被人接受。
12、而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哲学里找到解答。
13、人是情绪与偏见的动物。他们必须用来沟通的语言是不完美的媒介,被情绪遮盖着,被个人的喜好渲染着,被不恰当的思想穿梭着。
14、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很多会有),就要仔细地阅读这些说明。在结尾几页将自己认为既新又重要的观点重新整理一遍
15、这是一部系统讲解西方哲学史的大学教材。与国内现有的同类教材相比,它的最大特点就在于章与章之间的承启转化都表现出一种逻辑的必然性和历史的合理性;思路清晰严谨,资料丰富翔实,文字顺达优美,融深邃的思辨和广博的知识于一体,是引导大学生和哲学爱好者探究西方哲学堂奥的难得向导,适合高等院校哲学专业学生及广大社会读者学习使用。
16、阅读彼此相关的书籍,依照写作的时间顺序来读,对你了解最后写的作品有很大帮助。这就是外在辅助阅读的基本常识与规则。
17、终有一日山开口,火喷世界烧天廓。⁸
18、同学们,不要被“哲学”难懂的外表吓到,《你的第一本哲学书》是哲学入门系列,是写给没有哲学基础的读者看的。如果喜欢抽象观念和理论论证的聪明高中生能读到,并且也能从中享受到哲学思考的乐趣,将会非常有意义。这本书既没有哲学家深奥的理论,也没有五花八门的“主义”,托马斯·内格尔从人人都困惑过的九个哲学问题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哲学思考的真正乐趣。
19、日文版上市后,销量突破15万册。
20、(思想与艺术的关系之一)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