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萨特存在主义名言
1、写作是对生活的反抗。
2、最后,萨特提出了“自由选择”观点,其核心思想认为人可以自由地对自己所要做出的任何行动进行选择,在进行选择时,人是绝对自由的。每一个人生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绝对自由,人具有“选择环境”、“作出决定”、“采取行动”的完全自由,随时随地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做出“自由选择”。萨特认为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决定论”,一切都取决于人的自我选择。
3、世界是荒诞的,痛苦源自人类自身
4、不会宽容别人的人,就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
5、在萨特看来,无论是宗教哲学,还是康德、黑格尔哲学在一定意义上都可以称作“本质主义”。因为他们都认为无论是上帝,还是“自在之物”、“绝对精神”都是某种隐藏在万事万物后面,决定着,主宰着它们存在的某种“本质”。因而从逻辑上讲“本质先于存在”。上帝、自在之物、绝对精神是万事万物之所以存在的根源与依据。而萨特要建立的“存在主义就是把存在放在本质之上的一种学说”。这里的“之上”即第也即逻辑上的前提与依据。用这两种不同的观点观察“人”,分歧就更为尖锐。
6、共产党员伊皮叶达和两位战友被法西斯分子抓住,入牢,逼他们招供另一个党员格里(格里躲在伊皮叶达的表兄家里),三党员不招,被判死刑。小说写三人行刑前的心理,一个失常、一个镇静,伊则疲倦、灰心,却又亢奋,他有情人,却不想留一个字。两党员枪毙了,伊在行刑前又被拉去审讯,仍不招,但他最后想戏弄敌人,编一假供,说格里躲在墓地,敌人立刻去找,伊暗笑,我反正要死了,让他们去扑空——格里本来躲在表兄家,怕连累别人,真的躲到墓地去,被敌人捉住,立刻处死。伊得到消息,昏过去,醒来,狂笑。
7、萨特的存在主义~“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此为三要素。其哲学思想人生是荒谬的,现实是令人恶心的,人存在再先,本质在后,人存在并选择着,自由创造,而后获得自己的本质,人在创造自我本质的过程中,享有充分自由。像《死》剧,他让人物置身艰难困境中,自由选择,自己决定道路。萨特的境遇剧《死无葬身之地》《禁闭》等共十一部,禁闭中三个灵魂互相牵制,相互猜忌,彼此都能置对方于痛苦的境地,故才有了“他人就是地狱”这一存在主义名言~
8、神与国王都有痛苦的秘密,那就是——人是自由的。——《苍蝇》
9、他后来还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写了众多的评论,就不多说了萨特是个值得钦佩的传奇式人物。
10、存在主义同期的中国思想家
11、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
12、萨特是个值得钦佩的传奇式人物。
13、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14、拷打别人的人竭力去摧毁他的同类的人性,作为后果,他也摧毁了自己的人性。——《死无葬身之地》
15、1945年,萨特创办了《现代》杂志,传播存在主义思想。
16、在文学创作中,存在主义作家提倡作者、人物和读者的三位一体观。指出作家不能撇开读者来写小说,作者的观点不应该是先验的,还必须通过读者去检验。
17、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
18、“人就像是骰子一般,把自己投掷到人生之中去”。
19、《自由之路》:一部未完成的三部曲,包括《不惑之年》、《缓期执行》和《痛心疾首》。全书描写一九三八至一九四一年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法国乃至欧洲所发生的一些事情。萨特把自由观作为《自由之路》的哲学基础,改变了一般传统小说正面人物的设计,所有的人物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异化,一般表现为真诚作弊,言不由衷,自欺欺人。《不惑之年》的情节发生在一九三八年六月十三日前后四十八小时之内。
20、生活中无所不有,人们绝不会放弃生活。
二、萨特名言存在即合理
1、人像一粒种子偶然地飘落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本质可言,只有存在着,要想确立自己的本质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人不是别的东西,而仅仅是他自己行动的结果。
2、以上三本哲学论著,主要阐述他受胡塞尔影响的现象学观点。
3、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4、1924年,萨特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哲学。1929年获中学哲学教师学衔,并到勒阿弗尔一所高级中学任教。
5、我知道再也遇不到能激起我们热情的人或事了。你知道,去爱人可不是小事,需要毅力、慷慨、不顾一切……在开始甚至还得跳过一道深渊。要是深思熟虑,我不会这么做。而现在,我知道,我永远不会再跳了。
6、 柏拉图:古希腊最杰出的哲学家。
7、萨特认为主观性占据了社会意识形态的绝大多数,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永远都是不可避免的,认为残酷的战争、丑恶的罪行这些种种都是造成人类冲突的因素,而这些都是荒谬的,人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是极其痛苦的,如此的世界反映出来的现象和表象只能给人们带来痛苦和悲伤、失望与苦闷,而人生注定是一场苦痛交加的旅行。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是如此。
8、我们来到这个世上,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清算账目。
9、称人之善或过其实,不失为君子。扬人之恶或损其真,宁免为小人。
10、萨特说,人的一生就是一连串的选择,无论我们的存在是什么,都是一种选择,甚至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即你选择了不选择。自由就是选择的自由,这种自由的选择是无条件的,不需要什么根据和标准。因此人愿意自己是什么,他就能成为什么,“懦夫是自己变成的懦夫,英雄是自己变成的英雄。”
11、心存感激的人,整个世界都是光明的。
12、这就是是时间,赤裸裸的时间,它慢慢来到存在中,它让你等待,可是当它来到时,你感到恶心,因为你发现它早已在这里了。——《恶心》
13、“色不异空”,物质本性是空的,色和空是一样的。“空不异色”,世间物质都是由空组成,空和色也是一样的,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4、我们再重新回到《禁闭》之中,从宏观的角度来概括剧中三个人物的冲突,我们可以发现,加尔森需要通过伊奈司来证明自己不是一个懦夫,伊奈司需要埃司泰乐服从于她对于同性的极度狂热的喜爱,而埃司泰乐又需要通过加尔森满足自己被异性呵护和宠爱的需求。如果加尔森满足埃司泰乐的情欲渴望,就会激起伊奈司的愤怒,当加尔森俯向埃司泰乐时,伊奈司叫道:“我的眼睛要死死盯住您——加尔森;您不得不在我的眼皮底下亲她搂她。我恨死你们了!”加尔森和伊奈司两人间试图达成的互相满足对方选择的协议被撕毁。同时,埃司泰乐的选择没有得以实现,而她一直对伊奈司的百般纠缠表现出极大的厌恶之情,二人间也无法达到和谐的选择。
15、打开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你就能看到这些话,包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应该用常人的道德观念评价,在历史的伟人向前方大踏步的迈进的时候,他一定会践踏许多无辜的花草。
16、忠诚,即使是深深的忠诚,也从不会是洁白无瑕的。
17、 康德:哲学大师,完成哲学哥白尼式的革命,由本体论向认识论转型。
18、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19、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
20、学贵有常,又贵日新。日新若异于有常,然有常日新之本也。
三、萨特存在主义名言英文
1、孤独是人类属性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特征,它是被一种存在于人们“找到生命意义的需要”和“对人世本质的虚无的觉察”之间的矛盾所激发的。
2、他们指出,艺术家的目的是创造自己的世界,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和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艺术地再现客观世界。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内容往往是描写荒谬世界中个人的孤独、失望以及无限恐惧的阴暗心理。
3、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4、无需赤热的烤架,地狱就是他人。
5、萨特生前,人们称颂他卓越的才华与富有正义感的人格,但也一直有人抨击他的政治信仰,并在他的生活作风上大做文章。如今,法国人纪念萨特,更多的是对逝去时光的一种留恋和向往。在一篇纪念萨特的文章中一位受访者说道:“我怀念萨特生活的那个时代,当时的法国只有两张面孔,那就是戴高乐和萨特。”
6、富贵家宜劝他宽,聪明人宜劝他厚。
7、按照黑格尔我们怎么做都可以,我们是理性的工具而已。
8、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9、我们痛苦,因为我们是自由的。
10、西方古代: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11、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此句出自于《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在中国流行最广泛的佛经。据说这是观音菩萨和舍利佛的一段对话。在佛学界,对心经的评价是很高的,认为心经是佛经的总括,读懂了心经,读佛经就入门了。
12、在这一生里,我们是被他人界定的,他人的凝视揭露了我们的丑或耻辱,但我们可以骗自己,以为他人没有看出我们真正的样子。——《密室》
13、最好的工作不是做你认为最难的,而是你最擅长的。
14、“他人即地狱”——这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一句名言。大意是这样的,他人的存在是自己存在的参照,正是因为有他人的存在,人才会不断的拷问自己。
15、社会上为什么会对存在主义哲学有疑问或“责难”呢?萨特在此书中,列出了四种疑问。
16、学会怀抱感激,才会有人生的信念,生命的动力。
17、现实的精华就是匮乏,一种普遍而永恒的欠缺,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不够人们受用。食物不够,爱不够,正义不够,时间永远不够。
18、当代人如何理解这句话,至少你的明白这句话在说什么,才能有自己理解。《心经》是般若智慧,也就是大智慧到彼岸的智慧,所以说的是最高真理。色指的是一切物质形式,包括人,动物,山河大地等等一切,你能看到的一切都叫色。但这些在佛教看来都是空,不仅这些是空,连五蕴全都是空,什么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这叫五蕴,所以说五蕴皆空。这里就不展开说了,五蕴皆空简单说就是佛教诸行无常这条根本原则下推倒出来的结果。
19、人有一事不妥,后来必受此事之累。如器有隙者,必漏也。试留心观之,知他人则知自己矣。
20、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四、萨特信仰名言
1、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2、存在主义者曾经提出了不少发人深思的问题,但是他们的处世态度是消极的。他们把资本主义现实的丑恶,看成是世界上永恒的荒谬,鼓吹人生虚无,活着没有目的,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徒劳的。存在主义既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现实的反感和厌恶,又宣扬了以自我为核心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个人主义,以及在“自由”的名义下美化悲观厌世的人生哲学。由于它否认了人的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存在主义与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 “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点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3、 胡塞尔:现象学宗师。
4、人生越是荒唐,死亡越是难以承受。
5、而这一感情究竟能持续多久,不应受到感情以外的因素,诸如法律的干扰。
6、但是其实你应该有一个疑问,就是按照他的观点西瓜种子,不断的长成西瓜,但是历史的种子,会长成什么样呢,他应该有一个终点吧?终点是什么呢,
7、萨特讲了一句名言:“人命定是自由的”。里面包含有两层含义——第人是被无缘无故抛到世界上来的,是空无所有的;第人一旦进入尘世,他就享有绝对的自由,就要对所做的一切负责 ,就是自己行动的主人。
8、存在主义这个婴儿,是穿着衣服诞生的
9、盛怒极喜时,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须一商之有识者。不然,悔随之矣。
10、萨特在他的剧本《禁闭》中有一句存在主义的名言:“他人就是(我的)地狱。”但存在主义并不是只顾自己一己之私,而主张对世界承担责任,对社会“介入”。
11、德不怕难积,只怕易累。千日之积,不禁一日之累,是故君子防所以累者。
12、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13、1943年,萨特出版了《存在与虚无》一书。《不列颠百科全书》说,此书充分展示了其才华。这部著作里,“将人的意识(即虚无)与存在(即物性)对立起来,意识是非物质的,并由于这个特征而摆脱决定论。”
14、上次聊黑格尔历史哲学,我们可以获得一个推论,就是不要害怕在历史进程中出现的恶,还有战争,战争就是强权之间的对抗,其实他也是为公理开辟道路
15、趁现在还来得及,我想看清楚自己。
16、心中常存感激,心路才能越走越宽。
17、在萨特看来,人有自己选择自己的自由,人在被投入到世界以后便会进行自由选择,并为自己做出的选择承担责任。他认为自由选择是人的一种本能,自由选择实质上是人对自己下过定义之后进行的合法的选择,人不仅仅是一个单独的存在,同样也是一个巨大的群体,这个巨大群体中包含着每一个单独存在的人,人与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一个个人在进行自由选择时必须要为自己正在进行的选择负责任,因为此时作为个人的存在不仅仅是自己的存在的“立法者”,同样也是作为整个群体的人类的“立法者”,所以作为个人的存在是无法摆脱整体所赋予其自身的使命和责任的,必须为自己所要做出的选择负责,在这一前提的保证下,每一个个人所做出的选择才是自由的。
18、 笛卡尔:大陆唯理论的创始人,确定了理性的价值。
19、所以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个真理是由妙慧觉照而来的,观自在菩萨所修的甚深般若法,就是彻底的妙智慧。这个妙智慧即真如无为法,比喻为镜光。假若我们以镜光、影子作比喻的话,那么,九十四个色法和心法就是影子,六个无为法就是镜光。“六种无为”是: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不动无为、受想灭无为、真如无为,其中的真如无为就是涅槃。无为妙智能够觉照,观见五蕴的发起,进而将其照空,故能够“照见五蕴皆空”。
20、古之学者,知即为行,事即是学,今之学者,离行言知,外事言学。
五、萨特存在主义基本原则
1、一毫善行皆可为,勿徼福望报;一毫恶念不可萌,当知出乎尔者反乎尔。
2、思想在我头脑里流过,或快或慢地,我不使任何东西留下来,我让它们自然地逝去。很多情况下,由于缺少借以依附的词句,我的思想始终是模模糊糊的,它们汇成一些含混的但很有趣的形体,互相贪婪地吞噬着,马上我就把它们忘了。
3、人之精神不可无所寄。
4、学者能高众也,毋以胜人,行标俗也,毋以绳人,免矣。
5、人有压抑他人的天性。
6、在这个基础上,后面的部分主要探讨自为的存在与其他的自为的存在、与自在即与处境的具体关系,从而论证了人的自由,并且最终以现象学的“存在精神分析”的方法描述了自由的伦理意义。
7、为人所狎与为人所恨,皆己过也。
8、这里“色”是假有——因缘和合而有,这里“空”谓之不真——不是真空,不能有断常之见,认为“色”就是有,“空”就是什么也没有。《中论》云:诸法不有不无着,第一真谛也。
9、欲为君子,非积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立见小人。故曰:终身为善不足,一日为恶有余。
10、最主要的一点,是在西方,普遍接受从柏拉图开始的决定论思想——“人”是什么,从人类诞生就已经被确定了。所以,历代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们,都忙于对“人的本质”进行解读。但解读的结果,几乎无例外地都是背后的各种“神”决定了人的本质。存在主义哲学,主要是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则强调,“存在先于本质”,人首先是人,而不是被规定好了的东西。萨特始终宣称,他是一个无神论者。而这样的观点,是很难被不少思想受决定论浸淫两千年的人们所接受的。
11、好为诳语者,不止所言不信,人并其事事皆疑之。
12、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13、到这里,萨特的存在主义已经显示出与海德格尔思想的巨大区别。
14、1939和1940年,发表哲学著作《情绪理论大纲》和《想象力的现象心理学》。
15、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莫泊桑
16、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这部书中,用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来解答人们的疑问。其实,这部书一共就三部分。
17、只有什么也不干的人才不会弄脏自己的手!我想只要心灵不脏,手赃了可以再洗,只要记住它是怎么脏的,下次才不至于犯同样的错误。
18、萨特的一生,除了用文字表达着他的存在主义思想,也通过行为,传达他所谓的存在主义。
19、《密室》。这部戏只有三个演员,同时自始至终同时在舞台上。大致情节是:三个人,一男两女,他们死后被安排在一个房间里。每个人都需要其中另一个人,而每一个又都妨碍另外两个人彼此依靠,最后终于没有任何一个人达到自己的愿望。戏剧中的台词“他人,就是地狱!”成为萨特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话之一。
20、此书,回答了社会上对存在主义哲学的疑问或叫“责难”;解释了为什么说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强调了这样一个观点,就是“自由成为人类斗争的工具,它意味着社会责任心”。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