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上钢琴师最大的隐喻
1、人生本就是一个救赎的过程。人活一世,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追求,都有不同的付出,当然也有不同的代价,不过底线和原则很重要,否则追悔莫及!不管怎么样,人活着得有追求有希望。
2、很多人无奈懂得他的行动,他完整可以驰名世界,赚许多的钱,有享不尽的富贵,但他就是那么动摇,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晓得自己属于哪里。我信服他的执着!《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4《海上钢琴师》的男主人公1900,从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都没有离开过大海,他简直是一个天才,没有人知道他高超的技艺师出何人,他的曲子是那么纯粹,根本不需要用大海外面的世界所证明,他从未踏足陆地,他的眼睛与思绪好像走了全世界,对于陆地世界的一切风土习俗都了如指掌,简直是一件神奇的事!
3、也许如果1900到了陆地上,可能就再也弹不出那样的曲子了!《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2中午吃过饭,找到《海上钢琴师》,用电视看和影院效果差不多,很美的片子!我喜欢整部影片弥漫的钢琴声,让我仿佛置身其中。
4、时代,到底造就了进步,还是阻挡了步伐?
5、您好,这里是优质影视领域创作者(映画台湾)
6、佛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沙是一部好的电影,一花是一曲好的音乐。音乐就是电影世界里的天堂。因为我们站在音乐的天堂俯瞰上帝眼中的世界,所以只有一世的我们才得以享受几生的爱恨情仇。这整部电影与音乐紧密结合、血脉相连,宛如一对双生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9第三次重温了《海上钢琴师》。不论第几次看,它都是我心目中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
7、能够坚持所爱是一件幸运但艰难的事情。Max第一次遇见1900的时候,正被咆哮的大海颠得晕头转向。1900自信地让Max把钢琴的制动闸打开,随后用钢琴带着Max在大海上翩翩起舞,风暴成为他灵感的源泉,演奏的音符伴随着大海的波动与钢琴融为一体。他险些就成功了,但最终驾驭大海的愿望还是失败,他们冲破了玻璃,撞毁了厢房。在看到结局之前,这一幕似乎是喜剧,但其中恰恰暗含了令人无奈的现实,所爱并不一定能平山海。于此,你可以下船去卖掉你的“小号”,也可以在失去钢琴后继续沉浸在自己的坚持中等待灭亡。
8、更多“海上钢琴师”的相关文章推荐(↓↓↓)
9、他的故事之所以动容,就是因为他哪怕结束自己的生命都不愿上岸;而我们却在岸上,面对的是如狼似虎的世界。我们该何去何从?该如何选择人生?
10、电影散场,留下的故事并未结束。《海上钢琴师》正适合在这样冷寂的冬天上映,就像枯叶最适合出现在雨夜一般。
11、1900年,在一艘豪华游轮的头等舱里一个被遗弃的男婴,被一个手水收养,由于不知道他的爸爸和妈妈叫什么,所以按年代给他取名叫1900,随着小1900在船上一天天的长大,展示出非凡的钢琴天赋。长大后,在船上的乐队当钢琴手,他把这艘弗吉尼亚号船当作唯一的家,他也不想从这个船上走下去,来到船所停靠的繁华都市。他身边有个朋友吹小号的,叫麦可斯,多次劝他,“你钢琴弹得这么好,应该到外面的花花世界,到陆地上去。”而1900坚持自己的看法,不下去,甚至为此错了自己一生中唯一的一段爱情,他不肯下船。
12、于是,福特汽车包揽了赛事的前一时出尽风头。而迈尔斯却因出发位置比另一位车手靠前而无缘冠军。
13、自称“爵士乐祖师”的杰利上船与1900比赛钢琴,激动人心的程度简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枪战相媲美。
14、作为一个被遗弃的孤儿,或许1900能获得一种自由的天性,但是对于他究竟会拥有怎样的人生,归根到底还是由于选择的自由。
15、杰利·罗尔·莫顿(1890~1941)
16、“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反正,这个世界现在也没有人知道我。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能见。”
17、1意义:摇篮的具体含义是那个摇篮,1900长大的地方,有着他和danny美好的回忆;整艘也是1900的摇篮,这是摇篮的隐喻意,大海是1900永远的摇篮,他葬身海洋后回到它的摇篮,它的归宿,安然幸福。2叙事特点:双线结构,以max的回忆串联1900的故事,总体风格平缓温暖。简单中见感动,那是一种内心的坚定。3以上纯粹个人理解,完全原创。
18、佩顿和杰利都是带给1900成长的人,后者在斗琴中让他意识到名利对人性的浸染和戕害,而后者让他觉醒关于陆地朴实美好的憧憬。于是他在思考了12趟航程后决定穿上驼毛大衣帅帅地下船去,在陆地上去听大海的声音,感受人生的无限。结果他在舷梯上短暂地注视思索之后,决定再不涉足陆地。在最后与Max的对话中,1900坦承了自己反悔不下船的原因——
19、我喜欢像一九零零那样天马行空,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我一点不觉得他的生活又多悲惨。他是个孤儿,出生在船上,一生也没下过船,没有身份。在人们眼里,他可以用他卓越的琴技换来很多钱,过着人们眼里豪华的生活。但这不是他想要的,他要的只是属于自己世界中的乐曲,他不属于陆地,他已经离不开这艘船了,即使选择死亡,他也毫不在乎。结局看似凄凉,但我能感受到他当时的心境,炸船那一刻他有了归属,回归到属于他的世界一一海洋。
20、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篇500字
二、海上钢琴师的深意
1、元彬作品数量屈指可数,但片片均是上乘之作。是有颜值有演技的存在。整个故事节奏紧凑,剧情跌宕起伏,故事所反映出的社会毒瘤之一(黑市器官买卖)看着叫人胆战心寒的同时又深恶痛绝!希望这类社会危害性极强,伤害性极大的罪犯在现实生活中都能被绳之以法,一个不留,以净化社会环境,保证社会安定。
2、而当我们看到居然还有1900这样坚守希望的人的时候,他就像是活成了我们心中乌托邦中才有的模样,我们歆羡于1900的勇敢和坚定。
3、有人说,这部电影在国外的版本是169分钟,但是在国内上映却是被删减的125分钟。他们认为,这是出于对排片乃至整个市场的考虑,进而认为它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海上钢琴师》了。
4、无论是米开朗琪罗,还是托尔斯泰、福楼拜,究竟还是现世的。而1900的生命才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生命。真正的艺术是不具有价值的。
5、1900在养父去世以后,无师自通,成为钢琴天才,只不过是1900发现了音乐能承载自己的情绪,以及1900懂得如何用钢琴表达自己。
6、那块大陆之于1900,就像整个宇宙之于我们。
7、福特内部勾心斗角的官僚作风让两个人的工作进行得非常不顺。
8、海上钢琴师︱20世纪文明的隐喻与拷问
9、让人不禁会沉浸其中.心情随着剧情跌宕起伏.
10、没有惊心动魄的大场面,没有刻意的煽情和泪水,一个超越了一般意义的悲剧故事,一部时隔21年再度重映的老电影,给我们的思考是悠长而深刻的。
11、电影海上钢琴师专业影评5篇
12、几经变故,男主凭着自己的执着,一步一步向着女主靠近……
13、(我怀疑电影在暗示玩fusion爵士会被打)
14、1900的本性是自由的。1900的出身,影片中几乎没有任何交代,麦克斯的叙述就能说明,“他甚至不存在。没有一个城市、一个教区、一所医院或球队有他的名字,他没有国家、生日,没有家。八岁了,但依据法律,他从没出生。”一个常人出身所具备的他都不具备,影片如此安排无疑隐喻了1900本性的自由,儿时睡觉的吊篮的自由摇摆、第一次弹奏钢琴时对船长说的“Fucktheregulations”(让规矩见鬼去吧)、与麦克斯相遇后弹奏时自由滑动钢琴、对爵士乐鼻祖杰里挑衅的淡然面对、弹奏钢琴时的率意而为以及坦然面对生死等等,都或隐或显地的隐喻1900本性的自由。
15、不得不说,《海上钢琴师》连台词都极为经典。“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没有尽头。”“宁愿一生孤独,我不愿随波逐流。”“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销魂的船长,但是可以让梦想起航。”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或许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专属他的圣地,在心百回千转的褶皱。——题记
16、人性本就是荒诞离奇的。战争亦如此。
17、这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以回忆和现实交叉的叙述方式讲述了这位名为1900的钢琴天才在一艘远洋客轮上的传奇一生,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
18、这样的失望缠绕了我很久,直到我遇到他——1900,那个天才海上钢琴师。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仅仅为了他如行云流水般的琴声而折服,为他的惊人的技巧而赞叹不已。可是当我一遍遍再次观看后,我有了更多的感悟,尤其是关于钢琴,我好像找到了我所期望的场景,虽然是在电影里。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故事。整部影片与《天堂电影院》一样,都采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1900传奇的一生。
19、影片最大的矛盾就在于船上和船下的矛盾,这代表着理想与现实。
20、该片曾获第57届美国金球奖最佳电影配乐奖以及欧洲电影奖最佳摄影奖等多个奖项。
三、海上钢琴师的寓意
1、答案特别简单:1900眼里成功算个屁,而且他确实害怕嘛。
2、马托斯其实算是被他的琴声所打动的人,但是只能算作半个,因为他惊艳的是1900在钢琴上高超的技艺,但是他听不懂其中的含义。1900想到等到的并不是这样的同伴。
3、金钱至上的浮华社会风气
4、世界很大,但是属于自己的很少。怎样为自己在这样大的世界里找到一片空间!很难!所以,当你找到后,不要放弃,不要离开,留在这里吧,守住这只属于自己的空间!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7在看完《海上钢琴师》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5、其次就是阿格内丝和其表哥的乱伦行为,阿格内丝与丈夫马策拉特的结婚可以说完全只是形式上的结合而已,而她真正所爱的人,则是其表哥:杨·布隆斯基,这三个人的关系很微妙,杨和阿格内丝的关系暧昧而又柔软,而阿格内丝与马策拉特的关系则坚定而又刚硬,正是有了这样的一个对比关系,才让人不得不想到波兰、德国两国与但泽之间的关系,而且波兰暧昧的态度和德国刚硬的态度正好可以与剧中的杨和马策拉特人物相对应,由此也使得整个片段看起来更加富有戏剧色彩。
6、★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品范例5篇
7、这部电影适合成人看,如果家里有宝宝或者正在怀二胎的更需要看看,能帮助到大家如何教导孩子们迎接自己的弟弟妹妹们。
8、1900和麦克斯在随狂风暴雨摇摆的船上弹奏钢琴的那一幕,在脑海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在轻快的钢琴曲下,两人似乎与钢琴融为一体,优美而流畅在大厅滑行,宛如美妙少女穿着溜冰鞋伴随着悠扬的歌曲翩翩起舞,浪漫至极!
9、故事并没有对反战持以极端强烈的赞同观点,只是通过将故事的历史事件和奥斯卡的魔幻故事融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荒诞的、寓言色彩浓厚的电影,由于这种荒诞的不合逻辑和让人产生的压抑和不适感,进而影响观众的不满来讽刺战争。
10、影片后面,唢呐班人走茶凉,老班主不惜身家性命复出,啼血演奏那曲曾经万人渴望的“百鸟朝凤”。啼血,用啼血去维护这门技艺。正如当下,即便仅存不多的手艺人仍旧誓死捍卫着那一门门民间技艺。周围的人却对其不屑一顾。
11、这个故事的开头到结尾,始终是以倒叙的手法由迈克斯陈述而来的。所以,有人说,迈克斯和1900其实就是“一个人”,因为除了迈克斯,没有人能作证,我们并不知道1900的故事是否真的存在。所以,1900代表的是某种境界,是和外界纷扰不一样的存在状态。
12、当然,这种悲剧的结局因为不符合影片自由的主题而被导演掩饰掉了。在影片的结尾,导演处理1900的死时采用了浪漫唯美的手法,以至于我们感到的不是令人绝望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另一种回归,回归自由的海洋。;其实觉得用“高雅的”这个定语非常好,很能体现出1900的钢琴天赋与他这个人本身之间的关系。确实,天生会弹钢琴无疑给这个电影角色的形象气质都加了不少分,毕竟你可能无法想象一个天生有洗盘子天赋或者天生有拖地天赋的男一号一辈子不愿意离开一艘轮船的浪漫传奇故事。(想想其实这剧情还不错啊~)把这个加分项目以更本质的眼光去看待,1900的钢琴天赋赋予他的好处是:
13、因而在渐行渐远的曾经,心中有强烈的无处排解的情愫和孤独的那时,我也曾在高楼上凝视遥远的地面,想象自己纵身一跳,人生的乐章戛然而止。
14、1 莫妮卡·贝鲁奇实在太美了,她是一个世纪难遇见,全球排得上号的顶级美女!
15、喜欢狙击的可以去看看。影片中有关狙击情节的表述,无论是枪械、选位、测风、隐蔽还是瞄准,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6、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17、★《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及影评5篇
18、后来我渐渐明白,1900代表着一种理想,代表着这个尘世中的多数人,注定不会付诸行动,却会始终心怀向往的理想。矗立在那里,自由,决绝,而悲伤。
19、在人类的城市里,无穷无尽的是欲望。对于一九零零来说,城市是一架无边无际的钢琴,在这里,演奏不了他灵魂的音乐,他宁愿,退出生命的舞台。
20、影片由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主演。《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的“时空三部曲”之一。这部影片可以算得上是封神杰作。豆瓣评分达2分之高。没有看过的观众可不要错过这次难得的机会。
四、海上钢琴师想表达什么
1、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选6篇600字
2、《盲山》真的是一个故事么!不是它通过现实事件改编的一部电影,反应了当年的那种社会环境下孕育岀来的一个悲惨的事件。
3、多走几步,到陆地上去,他或许真的会像他朋友所说的那样获得成功,因为他有那么好的天赋。但他选择“浪费”上帝的礼物,因为,那是……。
4、但是,他也是怯懦的,因为他的怯懦,怯懦的真实。我们的心中都有一座孤岛,无人侵犯,也困住了自己。1900与陆地的距离只是一块船板,他踏了上去,又溜了回来。多少次我们曾孤注一掷,却最终放弃。生于船,死于船,1900永远困于一隅。
5、他手指划过键盘流淌出来的音乐,深情,动人,一如他不曾出口的情感表达。他慵懒典雅的身姿,孩童般纯净的天使面庞,清澈纯净的蓝眼睛······当这样的声音钻进耳朵,这样的画面印入眼帘,总是禁
6、可以让他在船上以弹琴为工作而不至于饿死;
7、1900透过巨大的落地窗,看见上层人士在爵色魅影间醉生梦死,在那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与钢琴邂逅。他在钢琴上的天赋注定是个天才,而天才是孤独的。
8、意外地,笔试在应聘者中竟得了第一。校长是位美丽优雅的女士,她和我一起在餐厅就餐,约好了去新学校报到的时间。
9、该部电影是微电影,由游戏公司育碧投资1亿美元拍摄,该影片仅有20分钟。在该部影片中你可以看到一些未来科幻装备,比如 微型阿凡达式侦查机还带自动导航、巡逻、锁定、攻击功能,隐身斗篷,重狙,重型机器人(可变形为四轮战车),便携式小火箭炮等等,还有不知名的武器和装备
10、电影海上钢琴师专业影评5篇相关文章:
11、一切的世俗的欲望、价值和规范,在1900那里毫无意义。他的音乐和孤独,爱情和希望都在那艘船上。他生在船上,最后也死于船上。他似乎就是为音乐而生,然后再同他的艺术一起消亡。
12、爵士乐鼻祖杰尼听说了1900的高超技艺,专门上船和他比赛,最后自叹不如,黯然离去。可惜,这一切的事情都发生在海上,1900从不愿踏上陆地。直到有一天,他爱上了一个女孩,随着女孩的下船离去,1900的心开始波动。
13、我们感受这世界之大,却不知道哪条路才是方向;面对着太多的选择,却不知从何入手。我们喜欢寻根究底,虚度很多的光阴,在冬天忧虑夏天的迟来,在夏天担心冬天的将至,找不到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
14、谢尔比曾是专业赛车手,为诸多车队赢取了F法国勒芒等大赛的各项大奖。后因心脏原因告别赛车成为一名赛车设计师。
15、剧本将弗吉尼亚号抽象成了男主全部的精神世界,将岸上的陆地抽象成了物欲横流的迷茫人间,在男主的世界中,只有无限的音乐,没有有限的人生,生活与死亡,都是他与自己的世界的相处方式。
16、人在路上走得太快时,有时真的需要等等灵魂。
17、一直以来,都很羡慕会弹奏钢琴的人,觉得那在琴键上灵活跃动的手指像活泼的的精灵一样,那悦耳的音乐更让人痴迷不已。于是在高中毕业之后,怀着对钢琴的热衷,我也开始学习钢琴,但学习的过程让我很失望。呈现在我面前的是,年幼的孩子被家长送到老师面前,然后开始无止尽的练习,这些孩子不是极其厌倦弹琴就是在期待一次在世人面前炫耀的机会。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学琴只是为了拿那个所谓的等级证书,而老师也只要求学生把考级的乐曲弹好就行了。没有真实的感情,没有耐心的聆听,一切只是机械。于是我悄然退出这个潮流,不是因为我的毅力不够坚强,而是我没有看到我所期望的场景。
18、当看到他将要下船片段时!当他站在云梯上思考,丢掉帽子又走回船上的那一刻无从下手,无从选择,怎么办?他扔下了帽子,给了城市一个背影,返回他的船再不后悔。这,便是他的选择!他会在脑海想象美丽的景色,从未下船看上一眼,他选择的是忠于自己的内心,他是一个活在内心世界的人他不适合很复杂的人生城市充满杂乱,是个喧闹的世界,在那里,没有恬静的生活,没有美妙的音乐创作灵感,只有船上才有清净的音乐。这是他的世界。感受着他的世界,这是现实无法比拟的世界。完美的世界。
19、之所以说这部电影的结局意味深长,重点是1900并非一开始就了解自我,他也是在不断成长,不断看清世界,不断认清自己的存在,终于在结局想清楚了一切。
20、其实定义1900的生活,不是单独的孤独与否就可以讲清楚的,就像无论是懦夫还是世外高人都不能完全概括得了1900的一生。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义思想的体现,他藐视一切被社会所认可的规则,他藐视陆地上的人以及处事风格,他更看重自身的存在,更愿意为自己而活。
五、海上钢琴师暗喻
1、这里说一句题外话,影片以Max和乐器店老板问答的形式展开对1900的回忆,一方面将1900的故事片段化,保证了故事的神秘性和象征意义,另一方面以第三人称问答对观众有代入感,起到引导观众思索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视角要求我们必须跳出自己的主观判断和思维惯性,通过追问和审视完成自我教育。
2、钢琴。他离不开钢琴,钢琴对于他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伙伴,而钢琴是在船上的,他习惯了钢琴在船上发出的声音,他喜欢一拨又一拨的人来听他的钢琴,他习惯了也享受着这种生活,如上面所说,就是看着命运安排他的生活。(这是内心原因二)
3、通过这样直白的对话让两者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清晰和意义深刻,从而也使得故事隐喻中的但泽问题由一种被掩盖被遮蔽的瑕疵变成了一种不言而喻的故事事实,推动故事向前发展。
4、所以他选择回到船上,即使粉身碎骨。
5、这两人既是音乐上的伙伴,又是生活中的挚友。
6、才华但却没有名垂青史的记载,仿佛从未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悲哀吗?可惜吗?我想结果都不重要了吧!重要的从来不是他人的看法和结果的好坏,关键在于这个事本身,当事人的选择最重要。或许他并不属于这里,他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回到了他应该去的地方,那里也有大海,钢琴,挚友与喝彩的观众。
7、我现在还是想不明白他心里的那个信念到底是什么,居然能让这么单纯的人一直坚守自己的信念,没有人能改变他的生活,一直都没有,就算是死亡。1900从小生活在船上,“爸爸”用他自己的方式教导这个天才小孩,可是没有人知道从来没有碰过钢琴的1900可以弹出让人感动的音乐,这又是为什么?单纯是触不可及的,我们这些在复杂的社会中浪荡了20年的人来说确实想不明白到底为什么
8、前面的几个人物皆有所求,因而,他们总会被一种无形的东西束缚着,然而1900早已在年复一年中习惯了在局促狭窄的蒸汽船舱内享受心灵的自足与平静,习惯了于周而复始的诗意旅程中体味精神的稳适与自由。就像莎士比亚说的:“即使将我置身核桃壳中,我也拥有一个世界。”1900即是在核桃壳般的船体空间内为己开辟了一道宁静、自由的心灵港湾,固守着理想中的精神世界。他几乎不受任何外界欲求的影响,追求至善境界的音乐精灵,放弃看似繁花似锦的陆地,而选择终生与弗吉尼亚号相伴,在船上的日子,它又选择了钢琴,选择了音乐,选择他所“看得见”的幸福,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又选择了与惨败破旧的弗吉尼亚号同归于尽。
9、六吨半的TNT埋葬了伟大而又无人知晓的1900。他的朋友小号手迈尔斯曾说过:你其实只需一小步,就上岸了!这一小步始终没有踏出。一个连死都不怕的人,竟不敢冒险,()这也是我看了片子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之惋惜之所在。如果从非艺术的角度讲,1900人生的价值不应这样地消尽,他应该出现在另一条船上,或是冲破心中的樊篱,到岸上给更多的人带去美的享受,这样人生也许会更加光鲜夺目!
10、学习,工作,为人父母,然后老去,听来仿佛一切都已明了,人生却还是那样长。
11、我也是个电影迷,看过不少电影,个人认为迄今为止最好的电影是《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这部1994年上映的电影至今依然在IMDB中排名第被称为“无冕之王”。
12、《海上钢琴师》中导演却大量运用仰摄、俯摄镜头和通过推、拉镜头的淡入淡出完成大全景与特写的镜头切换,这是本部电影最显著的视听特征之一。
13、木心在《琼美卡随想录》中说道:“一个以文学艺术成了功出了名的人,作品却不是件件皆臻上乘,难免有中乘的、下乘的。“荒谬之神”笑眯眯地走过来,目光落在下乘之作上,签名!只要那个出了名的人签了名,再糟的东西也就价值连城。”
14、与自称爵士乐创始人的音乐家杰利斗琴是影片中十分精彩的段落。在斗琴之前,杰利嘲笑说,你是那个离开大海就不会弹琴的人?1900回应道,我自己这么认为。Max在反复动员1900到陆地上去享受财富,为他描绘陆地上属于凡人的美好生活的时候,1900拒绝了,因为他早已在来来往往的船客身上洞悉了一切,陆地是一个纷繁复杂、物欲横流的世界,在有限的琴键上他能够弹奏出无限的音乐,但是在无数的选择中,他害怕迷失自我,比如在万千道路中选择哪一条,一个女人,一栋房子,一块属于自我的土地,一片窗外的风景,一种死亡的方式。没有尽头的世界对于1900就是沉重的负担,必然会让他失去对钢琴的掌控和自如的发挥。
15、《海上钢琴师》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以回忆和现实交叉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位名为1900的钢琴天才在一艘远洋客轮上的传奇一生。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影片采用浪漫主义风格,以娴熟大气的拍摄手法,时而气势磅礴,时而温柔抒情的音乐,以及演员出色的表演,成功打造了这部经典影片。
16、在电影中,1900是一个被父母遗弃的孤儿,并且也是具有天赋的钢琴家,他的双眸就像海洋一样蔚蓝,能够看到事物背后深藏的节奏,不管看到什么事物,1900都能够即兴地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在电影中,1900曾经过,“虽然钢琴只有88个键,但是通过它能够演奏出无穷无尽的音乐。”就像1900说过的,他可以借助钢琴发现自己生活的乐趣与真谛,并且赐予了钢琴魔法。当狂风骤雨来临的时候,1900依然陶醉在自己的钢琴演奏中,他可以乘着美妙的音符自由翱翔在船舱的大厅中。当杰尼想用自己熟练的爵士音乐来打败1900,但是在最后却失败而返,这种所谓的自由只会被1900击败在高尚的音乐世界中。
17、他注定了就是孤立于世的,给你执笔的权利,你也不会往他身上加一点点俗世的幸福,因为他已经如此完美的完成了他的人生,像一部完整的作品,无法再被添加或删剪,即使是他如稀世珍宝般无法被复制的遗憾,以及象牙般光洁无暇的纯望,都是他翅膀上的羽毛,被他细细梳理。
18、海上钢琴师”,以主人公为线索,描写了一个一生都在海上度过,从没踏入陆地的杰出钢琴师。片中很令人叹息的时刻便是他已打算走向陆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可是在那一刻,他,有往回走了,走回了他一生的家——那艘船。片中,多少人慕名而来,甚至邀他制作唱片,让他过上富裕的生活,可是他始终坚持自己在船上这种简单而又单纯的生活。即使在最后生与死的选择中,他也选择了与船共生死。他,就这样葬身于大海,一生都没踏上陆地,不知这是否是他的遗憾,还是说这是他的追求。、而且他到底在执着什么?到死都不愿意去感受一下那个他从未了解过的世界
19、他说,“在船上,世界从我身边经过,但只有2千人一次,这里有梦想,而又不会超过船头船尾。陆地,对我来说是太大的船,就像女人太漂亮,旅途太长,香水太浓,这支曲子我不知从何弹起,不过,我可以结束自己的生命。”
20、在这个过程中,奥斯卡的纵火犯祖父和祖母在追捕的德国宪兵的眼皮底下做爱,从而也就有了奥斯卡的母亲阿格内丝,在这个过程中,祖父母交媾的过程是隐晦的、见不得光的,阿格内丝的出生也就被赋予了一层无形的面纱,而这层面纱意味着什么呢?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