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国演义手抄报内容
1、合肥之战:发生在公元215年8月。夷陵之战:发生在章武元年(221年)七月。
2、首先他们桃源三结义,成为异姓兄弟,并各自打造了兵器,刘备使用鸳鸯剑,关羽使用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张飞铸了一杆丈八蛇矛,并招募了五百名士兵,迎战黄巾军。
3、小说一直把蜀汉作为中心来描写,尤其是通过刘备这位仁君的形象和诸葛亮这位贤相的形象,突出了作品“拥刘反曹”的主题,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愿望。
4、 用了辕门射箭一计使刘备与袁术两家和解了。
5、出自:《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第六》:馥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谏馥曰:“冀州虽鄙,带甲百万,谷支十年。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奈何乃欲以州与之?”
6、兖州之战:兖州之战发生在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
7、A.吕布 B.魏延 C.孙权 D.孙策
8、仰人鼻息公孙瓒的大兵压境,倒是让袁绍白白地捡了“入主冀州”这个大便宜。韩馥的行为实为不智,大大的地盘拱手让于人,从让人仰鼻息百而转变为仰他人鼻息。
9、古者择贤者而让之。
1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1、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惟妙惟肖的人物,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有英勇的刘备、关羽和张飞,有小心眼的周瑜,还有恶贯满盈的董卓,更有忠实国家的王允……
12、一举两得、一亲芳泽、下笔成章、不出所料、不由分说、不知所云、五内如焚、人生如寄
13、A.黄盖 B.许诸 C.典伟 D.王允
14、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15、《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
16、。。。。。。。。。。。。。。。。。。。。。。。。。。。。。。。。。。
17、帝怒谓陶曰:汝家亦有近侍之人,何独不容朕耶?呼武士推出斩之。刘陶大呼:臣死不惜!可怜汉室天下,四百余年,到此一旦休矣!
18、司马懿,生于公元一七九年,死于公元二五一年,三国时魏国大将。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熟悉兵法,多智谋,善于玩弄权术。曾多次出师与诸葛亮斗兵法。曹芳任皇帝时,他和曹爽同受曹睿遗诏辅政,后乘曹爽出城游猎时,发动政变,杀了曹爽,代为丞相,封晋王,执掌国政。死后被孙子司马炎追尊为晋宜帝蒋干,字子翼,三国时期的人物,九江人。
19、如鱼得水、髀肉复生、如饮醇醪、步步为营、偃旗息鼓、七步成诗、乐不思蜀、火烧连营
20、孔明最后一次北伐时病死在哪里?( )
二、三国演义手抄报内容 简单
1、第《三国演义》继承了宋、元话本的传统,善用通俗的语言叙述事件的始末,语句精彩、生动。在文学史上,《三国演义》有很高的地位和很大的影响。
2、张飞:(圆睁环眼,倒竖虎须,吼声如雷,挥矛向关公便戳)
3、遂令飞马传报各处:“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因此赵云得脱此难;此亦阿斗之福所致也。这一场杀: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后人有诗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三国演义经典语录此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南华老仙对张角语
4、曹操在哪场战役中大败袁绍?( )
5、书中的人物更是令人赞叹。首先是刘备。在曹操挥军南下,正要到新野是时,是刘备心系百姓,带领百姓和众人一起走到了江夏。后来抓住敌将时,都是仁德为先,残忍为后。为匡扶汉室,经历千辛万苦,但最后因阿斗懦弱无能,让刘备的基业毁于一旦。
6、武艺绝伦,有雄视天下的英雄气概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
7、第一步先用勾线笔在纸张上方写上主题:三国演义,左侧点缀一些飞鸟~
8、主题字体涂上颜色,然后给飞鸟和树枝等元素涂上色~
9、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江东孙策为部下家客所害,身受重伤,更因受于吉之气而身亡。孙权坐领江东,承父兄基业,与曹操修好。
10、操问曰:云长髯有数乎?公曰:约数百根。每秋月约退三五根。冬月多以皂纱囊裹之,恐其断也。操以纱锦作囊,与关公护髯。次日,早朝见帝。帝见关公一纱锦囊垂于胸次,帝问之。关公奏曰:臣髯颇长,丞相赐囊贮之。帝令当殿披拂,过于其腹。帝曰:真美髯公也!因此人皆呼为美髯公.
11、三国演义中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12、第善于塑造人物形象。曹操、孔明、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物形象都是个性突出、生动鲜明的不朽典型。作者能抓住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突出它的某一方面,加以夸大,又用对比方法,使得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同时又善于在战争中,把人物放在矛盾的顶点去展示性格。
13、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讨伐董卓 D.合肥之战
14、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关于杀伯奢一事,曹操对陈宫语
15、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16、然后画出城墙和边框进行点缀,并在文字框中画出横线。
17、主题的右侧画上树枝和叶子。在下方我们画上刘备和张飞~
18、忠义之气,义薄云天,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
19、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才进行再发挥,进行夸张、美化、丑化等等,这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
20、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
三、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
1、坚壁清野、巢毁卵破、顾曲周郎、一身是胆、超群绝伦、大器晚成、才占八斗、出言不逊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忠君爱国的优秀品质白帝城托孤
3、《三国演义》中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中,诸葛亮的形象深深打动了我。他未出茅庐先知“魏蜀吴三分天下”;“博望坡”设计烧曹营;以“三寸不烂之舌”舌战群儒,使东吴百官无言以对;智激周公瑾,联蜀吴之力共谋大业。
4、魏武帝曹操,生于公元一五五年,死于公元二二○年。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园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从小聪明机警,有侠气。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公元一九七年至二一一年),先后用兵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统一北方。曾在赤壁被周瑜、诸葛亮用火攻战败。建安二十一年,受封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阳。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5、竖子不足与谋!——关于杀董卓一事,曹操语
6、聪明绝顶,料事如神,熟知天下大势;有超人的政治才华和军事才能。隆中对、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七擒孟获、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7、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8、首先在手抄报左上角写出主题,在左下角画上诸葛亮,他拿着一把羽毛扇子,穿着长衫,在右上角画上树叶。
9、膺指融曰:此奇童也。炜曰: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融即应声曰:如君所言,幼时必聪明者。炜等皆笑曰:此子长成,必当代之伟器也。
10、刘备他们再次招募士兵,兵力足够后,孔明开始献计献策,打败曹军。胜利后,刘备自立汉中王。
11、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2、《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13、魏国,蜀国和吴国魏国——曹操蜀国——刘备吴国——孙权
14、傲上而不辱下的英雄气概。恩怨分明,信义素著。义释曹操
15、我最喜欢诸葛亮了,因为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他是天文家、教育家、政治家。
16、我很是佩服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还有王允……因为他们都是忠实于国家,都是正人君子,都是为了自己的国家而拼命。
17、在右下角画上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三国演义》中非常著名的桃园三结义相信大家都知道,在诸葛亮的背后画一个方形边框,右上角也画一个方形边框。
18、两人到门边,城上火炮滚下,乐进马不能入。典韦冒烟突火,又杀入去,到处寻觅。
19、《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20、一次,当关羽受伤时,为他刮骨疗伤的大夫是华佗。( )
四、三国演义主要内容
1、诸葛亮,生于公元一八一年,死于公元二三四年。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天下奇才。字孔明,琅琊郡(今山东省沂南)人,号“卧龙”先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幼年丧父母,随叔父生活。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被刘备三顾茅芦的诚意感动,出任刘备军师,并帮助刘备占领荆州、益州、汉中,是赤壁大战的主要指挥者之一。刘备在成都称帝后任他为丞相,刘禅继位后封为武乡侯,任益州牧,领军平定南蛮,七擒孟获,并北伐曹操,一生打了无数胜仗。制造“连弩”武器,以及能在山地运输粮草的“木牛流马”。而建兴十二年在与司马懿军相拒时,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南)军中,葬于定军山(今陕西省汉中勉县定军山)。
2、首先可以在左边画上文字框,接着砸右边画上三国演义中比较典型的历史人物。
3、羽少事皇叔,誓同生死;皇天后土,实闻斯言。前者下邳失守,所请三事,已蒙恩诺。今探知故主现在袁绍军中,回思昔日之盟,岂容违反?新恩虽厚,旧义难忘。兹特奉书告辞,伏惟照察。其有余恩未报,愿以俟之异日。——关羽留书曹操,去寻刘备
4、操曰:汝为清白,谁为污浊?衡曰:汝不识贤愚,是眼浊也;不读诗书,是口浊也;不纳忠言,是耳浊也;不通古今,是身浊也;不容诸侯,是腹浊也;常怀篡逆,是心浊也!吾乃天下名士,用为鼓吏,是犹阳货轻仲尼,臧仓毁孟子耳!欲成王霸之业,而如此轻人耶?
5、A.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B.张飞绣花――心细如发
6、“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百年战乱终于在此划下句点,西晋开拓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大一统的局面。
7、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8、《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刘备和曹操。( )
9、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曹操对众将语
10、在张飞左后方添上一个扇形边框~
11、三国演手抄报内容2: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简介
12、《三国演义》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13、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14、A.火烧新野B.火烧博望坡C.安居平五路D.火烧赤壁
15、“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鸿篇巨制《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16、〖三国演义手抄报〗公开课
17、曾经和关羽,张飞兄弟两人打的不分上下的第一武将为谁? ( )
18、A.关羽 B.夏侯杰 C.曹仁 D.吕布
19、乘虚而入田丰的这一提议,已经超出了袁绍的所能理解范围之内,因而不能采用,若袁绍能听取此计,那北方的天下也就可能不姓曹了。
20、原来孔融田楷两路军马,惧怕曹兵势猛,远远依山下寨,未敢轻进。曹操见两路军到,亦分了军势,不敢向前攻城。
五、三国演义手抄报
1、“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2、出自: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3、刚愎自用,自负大意失荆州
4、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5、魏晋是指东汉政权瓦解,三国到两晋的时期,也就是公元220年到公元420年,是通常所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到公元581年)这段历史的前一阶段。“魏”指的是三国里的曹魏,“晋”主要指的是司马氏所建上的西晋与东晋。此时北方是“五胡十六国”时代。
6、手抄报小姐姐为大家带来了名著系列手抄报
7、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在三国时期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有三个实力最为强大,分别是魏,蜀,吴。他们三国都有着深仇大恨。经常发动战争,争夺城池,谁也不让谁。
8、王允利用貂禅除掉董卓的过程中用了苦肉计。( )
9、《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
10、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许劭对曹操语
11、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山西太原(清徐县)人。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
12、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208年)。
13、《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为罗贯中所编写。这本书已家喻户晓,但是我初次拿着到这本书,看着看着,被里面的情节、人物深深吸引着,打动着,令我爱不释手。
14、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
15、淡泊名利,有儒者之风和忠义的气概
16、顾全大局挥泪斩马谡
1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8、由于魏国、蜀国、吴国三个大国对峙,谁也不肯俯首称臣,便让大好江山的内部逐渐衰败,使后起之秀的晋军轻轻地吞了天下。这个情节让我感到很遗憾,如果有两方肯退让放弃,那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19、《三国演义》真的是一本好书,罗贯中用智慧演绎了一个历史的故事,让我们懂得要有勇气,也要有正直的品质!
20、说起《三国演义》,大家便会很自然地想起胸怀大志、礼贤下士的刘皇叔;想起智谋超群、神机妙算、为蜀国大业呕心沥血的诸葛孔明先生;想起英武超群、忠心耿耿、义重如山的汉寿亭侯关羽;想起老奸巨猾、假仁假义、居心叵测的曹孟德……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