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诸葛亮名言名句100句
1、1夫以愚克智,逆也;以智克愚,顺也;以智克智,机也(诸葛亮《将苑·机形》)。
2、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罗贯中《三国演义》
3、——诸葛亮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4、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罗贯中《三国演义》
5、——诸葛亮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诸葛亮劝农业,无夺其时。
6、公本识字耕田人,为感殊遇驱弛,以三分始,以六出终,统一古今难,效死不渝,遗恨功名存两表;世又陈强古冶子,应笑同根煎急,谁开诚心?谁广忠益?安危天下计,先生以往,缅怀风义拂残碑。近人王天培撰书。
7、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8、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诸葛亮《与群下教》)。
9、劝农业,无夺其时。————诸葛亮
10、怒不可以复悦,喜不可以复怒,故以文为先,以武为后。先胜则必后负,先怒则必后悔,一朝之忿,而亡其身。
1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2、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三国·诸葛亮《答法正书》。
13、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14、蜀汉各地多上书请立诸葛亮庙,蜀汉朝堂以此违背礼制不纳,于是百姓在四时的节日于道路上私祭诸葛亮。直至景耀六年(263年),在习隆、向充的建议下,刘禅在沔阳为诸葛亮立庙。
15、良将之为政也,使人择之,不自举,使法量功,不自度。故能者不可蔽,不能者不可饰,妄誉者不能进也(诸葛亮《兵要》)。
16、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类别:志向
17、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罗贯中《三国演义》
1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9、21)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
20、优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二、诸葛亮名言名句 大全名
1、示之以进退,故人知禁;诱之以仁义,故人知礼;重之以是非,故人知劝;决之以赏罚,故人知信。
2、制之以财,用之以礼,丰年不奢,凶年不俭,素有蓄积,以储其后,此治人之道,不亦合於四时之气乎?(诸葛亮《治人第六》)治国犹於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是以养神求生,举贤求安(诸葛亮《举措第七》)。故国之有辅,如屋之有柱;柱不可细,辅不可弱;柱细则害,辅弱则倾(诸葛亮《举措第七》)。柱以直木为坚,辅以直士为贤;直木出於幽林,直士出於众下(诸葛亮《举措第七》)。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诸葛亮《举措第七》)。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诸葛亮《举措第七》)。
3、劝农业,无夺其时。诸葛亮(三国蜀)
4、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5、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败也;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胜也。
6、可是兵不战,民不劳而天下定也(诸葛亮《答杜微书》)。
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8、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诸葛亮(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
9、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三国演义》
10、1谋不能料是非,礼不能任贤良,政不能正刑法,富不能济穷厄,智不能备未形,虑不能防微密,达不能举所知,败不能无怨谤,此谓之八恶也(诸葛亮《将苑·将强》)。
11、诸葛亮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但也有一种说法指黄月英本人极美,因此遭到乡里其他年轻女性的嫉妒而诋毁她的容貌。
1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1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4、子比种不可骄,骄则开向礼,开向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15、诸葛亮随军回到刘备处;十一月,曹操大军在赤壁遭遇孙刘联军、火攻,曹操军遭受了非常大的损失,而此时曹操军中又爆发瘟疫,曹操不得已引军北还。
16、16)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17、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罗贯中《三国演义》
18、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9、亮再不能兴兵讨贼,悠悠苍天何薄于我。——诸葛亮
20、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杜弼)
三、诸葛亮名言名句100句大全
1、做人也不能因为自己有能力,有本事,很了不起,而失去信用。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特别是在规定期间类要完成的事,答应了,就要做到。
2、勿以身贵而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
3、怨声不闻,则枉者不得伸;进善不纳,则忠者不得信,邪者容其奸(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4、势利之交,难以经远。——诸葛亮
5、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
6、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7、克食於民,而人有饥乏之变,则生乱逆。
8、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9、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0、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辅主真堪敬,辞亲实可哀。白门身死日,谁肯似公台!——罗贯中《三国演义》
11、——诸葛亮夫志当存高远。?——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3、陆游《宿鱼梁驿五鼓起行有感》投宿渔梁溪绕屋,五更听雨拥篝炉。少时谈舌坐生风,管葛奇才自许同……酒醒顿觉狂堪笑,睡起方知梦本空。
14、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15、君臣上下,以礼为本;父子上下,以恩为亲;夫妇上下,以合为安。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乱下逆。
16、迫而容之,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卑而骄之,亲而离之,强而弱之。
17、译文:诸葛亮的大名永远留在天地间,他的遗像清高让人肃然起敬。
18、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
19、示之以进退,故人知禁;诱之以仁义,故人知礼;重之以是非,故人知劝;决之以赏罚,故人知信。
20、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诸葛亮《察疑第五》)。
四、诸葛亮十句名言
1、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懵懂而死,与草木同朽;悟道而生,是为永生。——马超
3、1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5、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
6、诸葛亮的经典名言警句:
7、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
8、——诸葛亮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诸葛亮(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9、——诸葛亮非学无以广才——诸葛亮志当存高远。——诸葛亮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10、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
11、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诸葛亮为巩固蜀汉基业,不顾年老体迈,曾多次北伐中原,六出祁山,在北伐时写下了感人至深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表明出师北伐的原因和自己的坚强决心。但北伐未曾取得胜利,先生就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10句经典语录,每一句都很受用。
12、优秀的将领特别注意把握时机,怕错过时机,他们休息时不脱衣解带,脚不离开地面,行军时鞋掉了也不去捡。这句话指出优秀的将领时刻准备抓住难得的战机,不让它错失。
13、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
14、3)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
15、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16、刘备对付诸葛亮的名言是白帝城托孤的一段。如果能帮阿斗能守业就帮他,不然就取而代古航限粮差之。
17、25)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篇二)诸葛亮的名言警句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
18、生活中常用的:中国名人名言10句
19、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卢,将复何及 《武侯庙》
20、三个臭皮匠,合个诸葛亮——民谚
五、诸葛亮名言名句100句摘抄
1、2)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
2、威严地实施法律,他们就会知道什么是恩惠了;不随便加官晋爵,升了官晋了爵他们就会感到荣宠而珍惜它。
3、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孔明
4、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罗贯中《三国演义》
5、1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评袁绍
7、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忍。
8、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9、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三国·诸葛亮
10、吾思枳棘丛中,非栖鸾凤之所——罗贯中《三国演义》
11、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
12、译文:因为前后两种心情,从充满希望出战,到临终托孤,让人不得不感慨万分。
13、《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历史上有《前出师表》。至于三国演义中的后出师表,并没有证实。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14、(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15、——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调不痴者也。(蒲松龄)
16、图以于易,为大于细。
17、弘扬将士们的英雄气概,不随便的看轻自己。
18、非学无以广才——诸葛亮
19、1安其居,乐其业,至老不相攻伐,可谓善理者不师也(诸葛亮《将苑·不陈》)。
20、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周瑜
1、君以礼使臣,臣以忠事君。君谋其政,臣谋其事。政者,正名也,事者,勤功也。君勤其政,臣勤其事,则功名之道具立矣(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2、羊之乱群,犹能为害(诸葛亮《弹廖立表》)。
3、亲者痛,仇者快。(朱浮)
4、诸葛亮死后的30年,司马昭派遣邓艾、钟会伐蜀。他的长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一起在绵竹之战中战死沙场。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6、5)统治者必须具备外柔内刚的气质——三国·诸葛亮
7、君以施下为仁,臣以事上为义。二心不可以事君,疑政不可以授臣。上下好礼,则民易使,上下合顺,则君臣之道具矣(诸葛亮《君臣第二》)。
8、(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
9、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10、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滨,与司马懿对於渭南,并约吴国共同发兵。期间诸葛亮既屡屡遣使者下战书,又致巾帼妇人之饰,以激怒司马懿,但司马懿忍辱据守不出,并以“千里请战”的妙计平息将怒。
11、24)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12、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故君子思不出其位(诸葛亮《思虑第十五》)。
1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4、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求时之过已。——曹丕
15、看璀璨、出师一表,照乾坤、牛斗气常冲。
1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垢北望气如山。
17、1教之以礼义,诲之以忠信,诫之以典刑,威之以赏罚,故人知劝(诸葛亮《将苑·习练》)。
18、夫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19、出自诸葛亮《戒外甥书》。如果意志不坚定,意气不昂扬,徒然随众附和,沉溺于习俗私情,碌碌无为,就将继续伏匿于凡庸人之中,终究不免于卑下的地位。
20、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1、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黄庭坚)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4、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
5、荆南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住于临烝,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
6、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诸葛亮(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
7、一个人看起来很安静,不代表他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做任何事,也只有那种遇到大事,依旧能泰然处之,不骄不躁,不忙不乱的人,才能成就大事,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位智者。
8、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成学。
9、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雪芹)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