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家韩非子名言名句
1、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家法,虽危不亡。
2、巧妙的欺诈不如愚笨的诚实,只有诚可以得到人们的赞许和尊重。
3、儒家来自孔子春秋时期论语以“仁”治国道家老子春秋时期道德经清静无为顺其自然法家韩非子春秋时期韩非子以“法”治国这个与儒家的恰好相反兵家孙子春秋时期孙子兵法
4、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5、1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其库府不得私贷于家,此名君之所以禁其邪。(群臣之间不许聚会,在军队之中不许私下结交,库府中的财物不许私下借贷给旁人,这就是高明的君主防范奸邪之事的办法。)
6、(感悟)出自《韩非子·有度》。这两句大意是:惩罚有罪行的人,不能因是高官显宦而回避;奖赏有功劳的人,不能困是小民百姓而遗忘。
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
8、这两句体现了韩非主张变革的进取精神。如果头脑僵化,一味照搬过去的条条框框,而不思变革和创新,那是办不好事情的。
9、1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君主最大的祸患就是信人臣下,信任臣下就反为其所制约。)
10、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
11、那是我的国,也是我的家。
12、10上下易用,国故不治。(君主亲自处理繁杂事务,而臣下反而掌管大权,国家就是因为这点猜无法治理的。)
13、1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舆人造车,就希望有人富贵;匠人造棺材,则希望有人早死。)
14、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15、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
16、看透事物本质、掌握宇宙规律的人,
17、边塞地区的老人丢掉了一匹马,又如何能知道这不是福运呢。
18、不劲直,不能矫奸。(不刚劲耿直,就不能矫正奸邪之风)
19、布帛寻常,庸人不释;
20、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干赏罚。
二、《韩非子》中的名言
1、创立法家学说的是韩非子。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中张谓似并非境散能育督体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伤推法务运夫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将商鞅来自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底价望练一身,并且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名言名著。其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运用的基础。韩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著有《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文章,后人收集整理编纂成《韩非子》。
2、山大,不易跨越,但正因为其大,困难多,人们重视,小心谨慎,所以能安全通过。土堆小,易于跨越,但也正困为其小,不成其为困难,引不起人的注意,产生麻痹心理,所以往往反而被绊倒。
3、因可势,求易道。(根据可以成功的形势,来寻求易于成功的方法)
4、10观听不参则诚不闻。(君主如果不将臣下的言行相互验证,那么就不会了解真实的情况。)
5、1贵人或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之焉,如此者身危。(君主有时行事得当而想自居其功,而进言的臣下也参与其中,这样就会危及自身。)(说明∶反正什么功劳最终都是老板的,就算有成绩,也懂得及时急流勇退)
6、 商秧曾说,治国三要素,包括法信权,而权是君主所独断的。主张君主要对权柄进行专断,举凡立官封爵、论功行赏等等,都要掌握在君主手中。因此,发展经济,尚法明刑,君主专制是法家思想的三条主线,它贯穿了整个法家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并随着秦王朝的建立而付之实践,成为秦王朝意识形态的核心。
7、爱多则法不立,威寡则下侵上韩非子
8、1变褊而心急,轻急而易动发,心悁忿而不訾前后者,可亡也。(心急气躁,行为轻率而容易冲动,喜欢感情用事而不计后果,有可能会亡国)
9、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恶。
10、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生杀予夺之权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来君主就有失势的危机)
11、诚信的名言名句二年级15句
12、⊙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因此有劫君弑主也。
13、保守机密,慎之又慎。无论是政治决策、经济情报还是军事机密、科技成就,一切应该保守机密的事情都应该严守机密,谨防泄露,一旦泄密,特别是关系到国计民生方面的重大泄密,将给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因此,今天仍有教育意义,每个人都要引为鉴戒。
14、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
15、⊙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韩非
16、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17、(解析)善:擅长;贾:做买卖。衣服的袖子长跳起舞来就更好看,本钱多做起买卖就更得心应手。有所凭藉,成功的几率就更大。
18、1巧诈不如拙成。(巧妙奸诈不如朴拙诚恳。)
19、⊙主失其神,虎随其后;主上不知,虎将为狗。
20、出自《韩非子·喻老》。当年纣王使用象牙做的筷子,箕子看到后感到十分害怕。治理国家和认识问题都要善于见微知著,及时看到萌芽状态的不利因素并做明智的处理。
三、法家韩非子名言名句及翻译
1、每一道奇怪的谜题,,往往意味着有趣的答案。
2、 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3、韩非子被誉为最得荀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韩非子的经典语录,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4、⊙思虑熟则得事理得事理则必成功。韩非
5、1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臣下在琐碎之事中表现出的忠诚,会使国家真正受到损害。)(说明∶如果对领导同志关心得太无微不至了,请小心)
6、我们考虑做一件事,通常人都会想如何让成功。却很少有人想到,考虑到失败的因素。但是一旦我们忽略这些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那么可能会有灾难性的后果。其实一旦我们能把失败的因素考虑全了,并且采取措施避免,就接近成功了。
7、1凡说之难∶在之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大凡进言的关键∶在于了解对方的心理,并能够用我的观点来适应他。)
8、⊙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时机的盈虚是并存的,世事的利弊是兼有的,事务的生死是一体的)(说明∶君主不可因为这些不可避免的得失而怨怒)
9、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10、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使臣下所任职务不相干涉,相互之间就不会发生诉讼;使一个人不兼任多个职务,就能令其充分发挥才干;使臣下建立功绩不同,就不会发生争执。)
11、去甚去泰,身乃无害。(行为不过度,才不会危及己身)
12、1无功贵而劳苦贱,如是则下怨。(毫无功绩者得富贵,尽心竭力者贫贱,如此就会使臣民怨恨在心。)
13、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
14、1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不知实情而进言,是不明智的;深知情形而不进言,是不忠诚的。)
15、(译文)祸难的产生是由于心生邪念,而所以产生邪念是受了欲望的诱惑。
16、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17、治强⽣于法,弱乱⽣于阿。
18、火的形状威严可怕,人们害怕不敢接近,因此很少被火烧伤;水的样子绵软柔弱,人们喜欢游泳戏水,因此被淹溺的人很多。
19、⊙人臣挟大利以从事,故其行危至死,其力尽而不望。
20、解释:战阵之间,诈伪的战术变化无穷,谁都不厌弃使用这种战术去欺骗敌人。
四、法家韩非子的名言
1、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
2、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虚假的虚夸的东西没有用处。
3、10一家二贵,事乃无功。(一国之中二人掌权,任何事都不会有所功效。)
4、1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任用贤明,那么臣下就会凭借自己的才干来要挟君主;随意用人,那么行事就不会成功。)(说明∶防止有本事的大臣架空君主)
5、(译文)善:擅长;贾:做买卖。衣服的袖子长跳起舞来就更好看,本钱多做起买卖就更得心应手。有所凭藉,成功的几率就更大。
6、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所以君主亲自掌握赏罚之权,那么群臣就会畏惧他的刑罚而追求他的奖赏了。)
7、⊙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8、(感悟)大意是: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
9、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10、解释:圣人治国,未等用刑,人民就服法,这样国力就强大;未等开战,就稳操胜券,这样必胜无疑。
11、1藏怨而弗发,悬罪而弗诛使群臣阴憎而愈忧惧,而久未可知者,可亡也。(对触犯众怒的臣下不处理,对犯罪的臣下迟迟不加以法办,就会使得群臣暗中憎恶和恐惧,这样久了还没有发觉,就会有灭亡的祸患)
12、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13、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
14、爵禄生于功,诛罚生于罪,臣明于此,则尽死力而非忠君也。(得到高官厚禄是因为建立功绩,受到诛杀惩治是因为触犯法令,臣下如果明白这一点,机会拼命效力,而并非认为自己只是忠君了。)
15、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律不能逢迎权贵,就像墨绳不能迁就弯曲一样。)
16、布帛寻常,庸⼈不释;铄⾦百溢,盗跖不掇。
17、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18、欲速则不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9、明法制,去私恩。夫令必行,禁必止。
20、韩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毛主席最佩服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毛主席曾经说过:“中国古代有作为的政治家,基本都是法家。”
五、韩非子法的名言
1、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圣人处世,是不需要智虑与机巧的。因为不抛弃智虑机巧,就很难维持长久。)
2、 同时,这三个方面共同构筑的法家思想是一个有机的组合,相互支撑,发展经济是其基础和出发点,实行君主专制和建立中央集权制是其目标,而尚法明刑又是发展经济与君主专制的法律保障。
3、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4、势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5、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撄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撄人主之鳞,则几矣。
6、感悟:我们常说,对人要宽容,而吹毛求疵却与此相反。学会宽容别人,就是学会善待自己。而吹毛求疵、对别人求全责备只能永远让我们的心灵生活在黑暗之中;而宽容,却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自由,获得解放。
7、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鱼游到岸边搁浅的是时候,就会被蝼蚁吃掉)
8、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不吹毛而求小疵。
9、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避匹夫。——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韩非子·有度》 译文:施加刑罚不回护大臣,施以奖励不忽略平民。
10、1度量虽正,未必听也;义理虽全,未必用也。(即使准则正确,进言也未必会被听取;即使道理正确,也未必会被采纳。)
11、⽆参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据之者,诬也。
12、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13、大不可量,深不可测,同合刑名,检审法式,擅为者诛,国乃无贼。(治国之术大到不可估量,深到难以测量,考核臣下的言语与行为是否一致,检验他们的言行是否合乎法度,恣意妄为的立即诛杀,这样国中才不会出现祸患。)
14、私行胜,则少公功。(营私舞弊之风盛行,臣下就不能尽职为君效力了)
1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16、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
17、巧为輗,拙为鸢。(做车輗是聪明的,做木鸢却是愚笨的)(说明∶考虑成本与实际功效)
18、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
19、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20、1贪盗不赴谿而掇金,赴谿而掇金则身不全。(即使是再贪婪的盗贼也不会跳到深涧之中去捞取金子,因为到深涧中捞金子就很难保全自身。)
1、不明察,不能烛私。
2、⊙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韩非《韩非子说难》
3、善之生如春,恶之死如秋,故发劝极力而乐尽情,此之谓上下相得。
4、⊙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5、1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进谏上言的臣下,不可不先了解君主的好恶然后进言。)
6、韩非子思想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和借鉴意义。在我看来,诸子百家里儒家和法家思想是最高管理艺术的典范。而二者各有千秋!儒家注重“仁爱礼”,法家注重“法术势”。倘若将两者有机结合,则堪称“中国式管理”的经典。
7、感悟:山大,不易跨越,但正因为其大,困难多,人们重视,小心谨慎,所以能安全通过。土堆小,易于跨越,但也正困为其小,不成其为困难,引不起人的注意,产生麻痹心理,所以往往反而被绊倒。
8、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
9、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举荐外人不排除自己的仇人,举荐亲近的人不排除自己的儿子。)
10、摇镜则不得为明,摇衡则不得为正
11、⊙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子说林上》
12、1事以密成,语以泄败。(大事都是因秘密进行而成功,因言语的泄露而失败的)
13、感悟:纵观诸子百家,不只儒家讲“诚”,各家都非常重视“诚”。所谓“诚”首先要做到不自欺,其次才是真诚对待别人。
14、⊙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
15、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16、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17、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韩非子
18、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
19、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20、《史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可知当时秦王的重视。《韩非子》也是间接补遗史书对中国先秦时期(2)史料不足的参考重要来源之著作中许多当代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
1、(感悟)自出《韩非子·喻老》。这几句大意是:千丈长的大堤,因蝼蚁的洞而溃决;百尺高的房屋,因烟囱裂缝中迸出的火苗而焚毁。
2、⊙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所以应该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3、希望国与国之间能够和平共处,大国有我大国的姿态,你小国也应该清楚小国的位置。不要一再挑衅中国人民的忍耐力。
4、感悟:明代刘基《卖柑者言》中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和韩非子说的.是一类人。这类人只知道追求表面的繁华,只知道撑面子,并没有真材实料,遇到情况只能素手无策。这告诉我们,不管是自己做人做事,还是教育下一代,都要务实。
5、1良药苦于口。(良药苦但是能治病。)
6、(译文)国家太平强盛得⼒于法治,国家纷乱贫弱是由于执法的不公正。只有实⾏法治,以法治国,社会才会安定,⼈民才能遵法守法。相反,若贪赃卖法,举事不公,阿曲权贵,⼈民⾃然不服。
7、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8、 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9、(感悟)出自《韩非子·喻老篇》,大概意思: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10、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11、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12、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