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寻章摘句造句
1、第三步,表现内容。即这个句子要传达给读者一个什么样的信息。
2、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3、最后一句属于动态式想象性描绘
4、向别人表达某种观点的时候不能断章取义的说,要加上自己的理由。
5、原始立阐教,阐扬光大之意,因此认为截教截取精华的教义本就有断章取义之嫌,而原始招收门下弟子极是讲究出身好坏,根骨倒是其次。
6、这时,只听到教室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当数学王老师满脸怒火地出现在教室门口时,我们这才慌不迭地坐回座位。紧接着,周围传来嘀咕声:“这节不是体育课吗?”“不会又被王老师抢了吧?”
7、寻读,就是在认真读文的基础上找出最心仪的句子,这个句子要放在《谈读书》一文题目上方的方格内,取代书中的导语,来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一读全文的兴趣。
8、他对“辞达”作了几乎全新的诠释,从而在根本上把它和“言之不文,行而不远”统一了起来。在他看来,所谓“达”,首先是使“物”了然于心,并进一步能“了然于口与手”,实际上就是主观与客观、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这显然比此前将“达”笼统理解为“达意”清楚明白多了,也丰富深刻多了。“达”实在是语言表达一个极高的境界,而且没有止境。其《书诸集改字》云:
9、我先说几句,算是抛砖引玉吧。
10、传说太阳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树上。以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晚年。
11、语出《诗经·黍离》,东周大夫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12、唐刘知几《史通》虽说是一部史学理论著作,但其中却有探讨遣词造句的篇什,如《叙事》写道:
13、中国是个啥地方?做学问做三分,做人做七分。外国人最要紧的是发明这种机器那种机器,中国人呢,最要紧的就是你跟我搞,我跟你斗。你不懂这个学问,你在中国就是个没用场的人。
14、王君:上面的这些主题型文本中“显性”的语用学习方法都非常好,大家可以选用。但此类语言应用,大部分还位于语言训练的较基础层次,属于语言学用的第一个境界。在较高的层面上,语言训练的特点是“不提语用而语用”。大张旗鼓“主题探究”,“声色不露”,语言训练具有隐蔽性创造性的特点。这种境界更高些,也更具挑战性。主题型文本的教学,更适宜经历这样的语言“碾磨”,使语文课的语文味儿更充足,个性更鲜明。这个层面的语言应用训练方法很丰富。下面列举的,是“青春语文教学法”里用得较多,比较灵动,且效果很显著的几种。
15、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断章取义,要实事求是的去理解事情,做事情。
16、人一老,对于自己是不是被别人多余最为敏感,他们整天都在看儿女们甚至孙儿孙女们的脸色,看看自己在他们生活里的定位错了没有,错了就是多余。没有比发现自己多余更凄惨的事。
17、《原乡记忆》连载46|愧对老校长(文/雷涛)
18、寻章摘句高谈阔论大而无当吹毛求疵修剪移接
19、下面先把一些经典的回答写在这里,算是抛砖引玉吧。
20、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二、用寻章摘句造句10字
1、他的引语根本站不住脚,因为他没有搞懂所引文章的基本主张,只不过断章取义地加以引用罢了。
2、*他拿着法规宣传单咬文嚼字,却走上机动车道违反了交通规则。——民立小学六年(4)班郭金婷
3、PS:为感谢广大好友长久以来对“诗词自有痴情客”的支持与关注,特将平台旗下在线课堂“习古堂”相关收费话题限时开通了绿色通道,凡通过绿色通道进入“习古堂”的朋友,一律免费收听该话题,各位可发送“绿色通道”四字获取通道链接,也可以直接将链接转发给自己的朋友,获取从速,逾期关闭。再次感谢各位的支持。
4、这种方法就慢慢地让语言学习站立起来了。学生只“找到”“对应到”已经不行了,还需要进行比较分析,进而体悟语言的好处,甚至走到语言的深处去。这在仲老师的“烈火中的毁灭”部分,用的就是这种方法。比如:
5、大家还可以给关注“厦门招考”留言,或者发邮件至zrb@xmrb.com参与投稿!见报的每位作者,都可到报业大厦1701室或1711室领取一本《厦门文学》。
6、《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喻远大志向。
7、示例一:“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这句话给我的启示:不同的书用不同的方法来读,有的书只需要大体阅读就可以,有的书需要全神贯注孜孜不倦去仔细阅读。
8、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9、有……也有……;有……还有……;不仅有……还有……;……如……
10、看,非常简单吧,天晓得为啥我们关心x和y的值,在这里我们只是断章取义罢了。
11、这些新闻从业者断章取义,加深政d间彼此的冲突,不分清红皂白地翻找丑闻和小失误,所有这些累积下来的影响腐蚀了我们对辩明真相的一致的标准.
12、他们只根据材料中的只言片语就断章取义地进行理解,不能通过对各个局部的理解快速找到上下文间的联系,结果对整段内容产生片面的理解,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
13、第一个层次:寻章摘句式的学习。
14、金碧辉煌的殿堂——形容词修饰核心词
15、三个活动:趣味寻读,背诵积累,编写句典。
16、来到场地,我们开始大张旗鼓,布置现场了:有的把前一天写好的春联挂在横条上,有的将毛毡、墨水和毛笔准备齐全,还有的将椅子各就各位……我们几位“书法大师”在一旁早已磨刀霍霍,跃跃欲试了!我和子谦一人各站一边,手握毛笔,两脚开立,一手扶着桌子,一种大师气派赫然出现!毛笔在春联纸上跳着华丽的华尔兹,一个个刚劲有力、精神抖擞的字浮现在人们眼前。黑字红纸,黑红相配,真是相得益彰啊!
17、她扮错了角色。起首一句错了,全篇都错。信心是错,希望也是错的。——王安忆《长恨歌》
18、他传来的话,也是断章取义,你不可全信。
1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0、师:“玲珑剔透”是指建筑物小巧精致。
三、用寻章摘句造句子
1、因为这些研究的结果,许多跑者就断章取义地截取延伸训练的部份视之为重质不重量的理论。
2、释义:别:另外;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3、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藏书很多。 出自:宋 陆游《冬夜读书有感》诗:“汗牛充栋成何事,堪笑迂儒错用功。” 释义:藏如此多的书有什么作用,只能笑是太过迂腐而白用了功。 造句:
4、“杨天成,请你站起来!”王老师非常客气而又不容争辩地说,“糟了……”我硬着头皮站了起来。
5、小伙伴们学会了吗?如果学会了,就造句发给招考君吧!
6、同学们有什么好书,都会借给我看,因为每次我都会完壁归赵地还给他们。
7、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8、闺阁还是上海弄堂的幻觉,云开日出便灰飞烟散,却也是一幕接一幕,永无止境。——王安忆《长恨歌》
9、事实上,女权主义者的言论屡遭断章取义;而且,女权主义也有诸多流派,信奉不同的理念。
10、桥这东西是这地方最多见也最富涵义的,它有佛里面彼岸和引渡的意思,所以是江南水乡的大德,是这地方的灵魂。——王安忆《长恨歌》
11、都是以往好成一团时交的心,如今都拿来做攻击的武器。——王安忆《我爱比尔》
12、(出自):《三国志·吴书·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13、这个月买了几本好书和两件衣服,我的手头明显感到入不敷出了。
14、请同学们自由背诵文中精美句子,并简要阐述这个句子好在哪里或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15、请汪哲希同学给招考君留言吧,招考君将送你一本卢小波老师亲笔签名的《我为什么没有成为江洋大盗》。
16、去年十一月底,书友会大小书虫们相约步行穿越流枫溪。
17、多次获得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
18、三个角度,品析时候依句而定,不必面面俱到。
19、本期研讨者: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
20、第一个特点是教师能够概括提炼作者的语言应用特色,给予学生清晰的认知。比如对文本第三自然段,我们就可以提炼出作者表达精美的方法:
四、寻章摘句用法
1、比喻说理。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论述读书对人的作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2、评判一个学生的好坏不能断章取义的从成绩上看,要从德智体美劳个方面去看。
3、语出《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因此用它指读书人。
4、我只是想呈现给你们尽可能我和她之间所有客观真实的对话,不是只言片语,不是转达,因为不想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断章取义。
5、出类拔萃 (chū lèi bá cuì)
6、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7、心太软的人快乐是不容易的,别人伤害她或她伤害别人都让她在心里病一场。
8、历史,是早就铸成的山丘,无人能够撼动,只可以汗牛充栋地堆在图书馆里,供戴着老花镜的历史学家们寻章摘句、皓首穷经地研究。
9、释义: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10、就是老师提问,学生在课文中去寻找相应的语言信息。比如小仲老师的实录:
11、春节将至,猴年即将来临,到处红红火火,洋溢着辞旧迎新的喜悦。此时此刻,没有比春联更能体现出这份热情了!今天,刘老师带领我们这群“书法大师”义卖春联,传递这份热情!
12、越往上走风景越美,我光顾着欣赏眼前的风景,忘记脚下凹凸不平的路面,脚底一滑,呀,差点掉到水里去了。我赶紧专心扶着石头和树,一步一步踩稳了再走。突然,身后传来一声尖叫,哪个小伙伴滑倒了?转头想看个究竟,却看不清是谁不小心掉进水里,只听见后面不知道哪个妈妈在说:“没事,大家注意自己脚下,专心走路没问题。”山路越加陡峭,只能前行不能后退,我咬咬牙,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脚下,不知不觉穿越了一程又一程水路。
13、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4、快上课了,我一走进教室,便迫不及待地拿起课程表。当看到“体育”二字时,我的心瞬间欢愉起来,腾地从座位上跳起,大声欢呼着:“这一节是体育课!”顿时,全班也随着欢呼起来。
15、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16、总结:“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课程,也就是说学习者在课堂上应该参与到读写听说的实践过程,“亲历”读写听说过程,形成一种生命的体验。紧扣“警句”展开教学设计,不失为一次兴趣盎然语言积累之旅,让学生的活动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浮想联翩,披文入情,这就是唤醒。孩子们会因《谈读书》喜欢上《培根随笔》,也会对“透彻的说理,隽永的警句”有着更为深刻的体验。
17、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18、怜悯可不是什么好的感情,被怜悯的人必须接受怜悯中略带嫌弃的敷衍。
19、我藉著这段话抛砖引玉,希望各位能有许多精彩的论见。
20、*虽然她学习很好,但她总是咬文嚼字,所以大家不推荐她去“小小主持人”班。——前埔小学五年(2)班张薇
五、用寻章摘句造句一年级
1、刚才我的发言是抛砖引玉,现在该轮到你"小诸葛"拿出锦囊妙计了。
2、公开发表各类教育教学文章上千篇
3、年少时不知道什么是爱,以为自己高兴了就是爱,不高兴了也就不爱了,直到失去了某个人,才猛然发现,爱字冗长得太多太多,岂是三两句、几页诉说能阐明的。——王安忆
4、造句:南方演员表演的相声别具一格。
5、凡属文之人,常须作意。凝心天海之外,用思元气之前。巧运言辞,精炼意魄。所作词句,莫用古语及今烂字旧意。改他旧语,移头换尾,如此之人,终不长进。为无自性,不能专心苦思,致见不成。
6、学生自主背诵若干句,小组竟背,展示交流。
7、他在人代会上先提出几点见解,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发表更好的建议。
8、引语可能会被篡改,使用时断章取义。
9、造句:独辟蹊径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业绩,在街道上挤来挤去不会有所作为。
10、评点:这个句子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运用排比写出了读书的作用之大、之多,极有感染力。
11、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憎恶的眼,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12、电看担寻章摘句:他翻了许多典籍,寻章摘句,才完成这篇文章.味同嚼蜡:他写的这篇文章简直是味同嚼蜡,毫无趣味.来自吹毛求疵:他愤怒地表示:“说他文章不波却真歌钟好的人简直都是吹毛求疵!”咬文嚼字:别人批评他说话写文章总喜欢咬文嚼字.豁然贯通:经过高人的指点,他终于豁然贯通了,明白了这个道理.
13、第二步,品读评点。品读的角度:表达层次,比如总分说,正反说等;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方法、遣词造句等。
14、湘妃竹。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
15、初读文言文《聊斋志异》只英操黑济该是为了寻章摘句,也不求甚解,简直是味同嚼蜡,等用下心来咬文嚼字,才豁然贯通了,这个经历告诉我,开卷有益是要用心的去看才能有所收获。
16、搞学术研究不能只是冲动或者断章取义的去判断结果,要经过长时间的实验才能得出结果。
17、对比说理。如文章的最后一个层次,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18、师:(还笔)那“掠”呢?
19、随成功而来的是挑剔有时甚至吹毛求疵的关注。
20、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神思》)
1、《谈读书》就是这样的一篇名文,文章主要谈论了读书的益处,读书要与经验互补,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等相关问题。全文好似一篇谈话,饱含对人们的谆谆告诫,笔法灵活,语言精辟:
2、生:第一段是“侵入北京”,第二段是“来到北京”。“侵入”比“来到”更凶狠。
3、张绪凤:我曾引导学生欣赏《蒲柳人家》写“一丈青”痛打纤夫的情节,感受其嫉恶如仇的泼辣性格并聚焦动词运用的匠心:动词串联,人物立体跳动,写“一丈青”用“挽、露、冲、阻挡、戳、说”串联动作;动词加补语,夸大效果,如“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动词前加相对修饰词,场景淋漓再现,如“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动词前加拟声词,气氛烘托人物,如“唿哨而上”“咯吧一声……折断”“带着呼呼风声舞起来”。
4、我对小明最刻骨铭心的印象就是他总喜欢断章取义、挑拨离间。
5、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6、张敏:《老王》一文中,第三段作者借“有人说”评价老王“不老实”,五段中写“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引导学生赏析“不老实”和“最老实”这一矛盾评价时,就运用“比较式分析法”:尽管起初的“不老实”是借他人的评价,但也隐含作者对老王居高临下的俯视。随着交往加深,大量事实让作者确认老王是“最老实”的。前后一比较,学生不仅对老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感受到了作者的感情变化,从高高俯视中抬头平视这位“不幸者”了。
7、本期责任编辑:卢镜(工作室第六期学员,任教于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
8、语出汉代扬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