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家名言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采纳了邹忌的劝谏,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广征谏言,臣民们如果能做到“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就可以受到下赏。
2、1无功贵而劳苦贱,如是则下怨。(毫无功绩者得富贵,尽心竭力者贫贱,如此就会使臣民怨恨在心。)
3、《离骚》中屈原以美女自比,用“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两句表现自己遭人嫉妒、受人攻击的处境。
4、听其臣而行其赏罚,则一国之人皆畏其臣而易其君,归其臣而去其君矣。(那么过重民众就会敬畏掌权的大臣二轻视君王,于是也就会归附大臣而与君离心离德了。)
5、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6、中华儿女文化情,代代传承代代行,你传承来我传承,弘扬文化你我同行
7、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精神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8、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9、1可必,则越人不疑羿;不可必,则慈母逃弱子。(如果对对方的箭法有把握,那么即使是关系再疏远的也不会怀疑后羿的箭法;如果没把握射中,那么即使是母亲,也会逃避自己的孩子。)
10、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11、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
12、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13、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14、废常上贤则乱,舍法任智则危。故曰∶上法而不上贤。(废弃常理而尊崇贤者就会导致国家混乱,舍弃法律而任用智者就会导致国家危亡。所以说∶要依法而行而不能听信贤能之士。)
15、(14)根夫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化,谓之则。——《管子·形势》
16、1欲利之心不除,其身之忧也。(欲望的心理不除去,就会、给自身带来忧患。)
17、公孙丑在《孟子》一书中记其言颇多,有公孙丑上下两章,6000多字。《孟子·公孙丑章句·上》注:“公孙丑,孟子(轲)弟子,齐人也。孟子未尝得政,丑设词以问之。”
18、《赤壁赋》中,写苏子扣舷而歌,抒发其向往美好事物而不可得的怅惘失意之情的句子是“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19、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的物是人非的情景。《虞美人》中,也有写出了这样物是人非之感的句子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20、《卫风·氓》中“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两句比兴手法,指出任何事物皆有边界,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自己对男子的忍耐以已达限度。
二、韩非子法家名言
1、《行路难》中,以四个连续的动作,表现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内心依旧苦闷抑郁的句子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2、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最大的利益莫过于简朴,最大的福泽莫过于安稳)
3、出处: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4、1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用厚利来说服他,那主张会被暗地里采用,二表面上被疏远。)
5、名生于真,非其真弗以为名。
6、1省同异之言以知朋党之分,偶叁伍之验以责陈言之实。执后以应前,按法以治众,众端以参观。(通过观察臣下的言语差异来区别朋党,通过对臣子行为来辨别陈言是否可靠;以事后的结果与之前的言论相对照,根据法律治理民众,
7、1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舆人造车,就希望有人富贵;匠人造棺材,则希望有人早死。)
8、(解析)事情由于保守机密而成功,说话不慎、泄露机密会导致失败。俗话说:“勿多言,言多必失。”
9、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10、(感悟)善行再小也是有益于他人的好事;坏事再小,也会伤害他人。
11、1辞辩而不法,心智而无术,主多能而不以法度从事者,可亡也。(口若悬河而不守法度,头脑聪慧却不知以法术治国,君主才智出众却不依法行事的,有可能亡国)
12、赏誉薄而谩者下不用也,赏誉厚而信者下轻死。(君主的奖励与赞誉微薄,而出言有难以兑现,臣下就不会为其效力,君主的奖励与赞誉丰厚而且很少食言,臣下就会拼死效力)
13、子产和伊尹一样被儒家视为政治典范,实际情况是二者皆为法家;孔子是明确反对以法治国的,当晋国也学子产将刑律公布于鼎上时,他就大呼,晋国将要亡了,失去了法度。并说:“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有?贵贱无序,何以为国?”(《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14、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所以君主亲自掌握赏罚之权,那么群臣就会畏惧他的刑罚而追求他的奖赏了。)
15、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16、苏轼在《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用比喻手法感叹生命之短暂,个体之渺小。
17、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在小事上耍小聪明的人不能让其谋划大事,在小事情上忠心的人不能命其主管法律。)(说明∶这样的人缺乏全局观)
18、1夫曰∶“言语辩,听之說,不度于义”者,必不诚之言也。(所谓“言语动听,令人高兴,却不合乎常理”的话,必定是不可信的话。)
19、公孙丑和他的老师孟子一样,终生都没有做过官,因为当时已经进入战国时期,各大国都采用法家的思想,开始变法,富国强兵,而儒家的思想在这种礼崩乐坏的大环境下,早已不吃香了。何况孟子还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言论,除了空谈,哪个诸侯肯用他这一派的人呢?
20、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众人会全力帮助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
三、法家思想精髓九个字
1、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著有《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文章,后人收集整理编纂成《韩非子》,由五十五篇独立的论文集结而成,核心学说是法术势结合的思想,主张依法治国,文字犀利,逻辑严密。
2、不知足者之忧,终身不解。
3、《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对比,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
5、谱写新时代司法工作新篇章
6、1恃交援而远近邻,怙强大之救而侮所迫治国者,可亡也。(依仗盟国的强大而怠慢邻国,依靠强大的靠山来欺侮其它国家的,有亡国的可能。)
7、举和旗求和道生和美和天下
8、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9、屈原在《离骚》中用“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两句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坚持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悔的心志。
10、1圣人之救危国也,以忠拂耳。(圣人为救国家于危难,不息违逆君主而以忠言劝谏)
11、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12、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1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4、(感悟)任何人都有可取之处,谦逊才能长久。
15、《母别子》(唐)白居易
16、(译文)千里长的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就坍塌决堤;百尺的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里冒出的火星而引起火灾焚毁。
17、广东司法行政系统改革创新
18、苏轼《赤壁赋》中的“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19、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所以应该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20、1大心而无悔,国乱而自多,不料境内之资而易其邻敌者,可亡也。(狂妄自大而不思悔改,国内混乱而自我夸耀,不理解本国实力而轻视邻国并与之为敌的,有亡国的可能。)
四、法家名言
1、1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采取同样行动的人,不可不加以审查[可能有不同的原因])
2、近期,省三水所奏响所地合作“三部曲”——“挂牌共建”“资源共享”“携手共治”,打开戒毒工作新格局。
3、习近平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演讲时引用庄子《逍遥游》中的两句话“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强调,我们要让中墨两国人民友情汇聚成浩瀚的大海,让中墨友好合作的大船不断乘风破浪前进。
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5、1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龙这种动物,柔顺得可以亲昵并骑乘;但是龙的喉咙下生有尺余长的逆鳞,如果有人碰到,龙就必然会将那人杀死。)
6、投稿邮箱:120156131@qq.com,请注明“原创”
7、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所以明君依据法令来任用臣下,而非随意任用;依据法令评定功绩,而非随意评定。)
8、(译文)人一生最大毛病,就是傲慢。
9、在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弟子可以为师,师也可以为弟子,所以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不过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缘故。
10、二十四史之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11、东莞:黄江法治文化小公园建成
12、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烹调小鱼却屡次翻动,那就会令其破碎不全;治理大国却屡次更改法令,那就会使百姓不看其苦)
13、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
14、《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作者遥望古都长安看到的悲凉场景的句子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5、近日,佛山市高明区司法局联合市公安局高明分局、高明区人民法院在区看守所三楼会议室召开了法律帮助远程视频监控会见室筹建工作现场会。筹建工作现场会上,经过深入交流,“法律帮助远程视频监控会见室”各方就如何筹建达成了共识:
16、《离骚》中可以佐证“既因为屈原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他,又因为采集白芷而给加上罪名”的诗句是:“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17、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18、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9、不赦死,不宥刑,赦死宥刑,是谓威淫。(不赦免死刑犯,不宽宥应受刑罚之人,赦免和宽宥都是权力的滥用。)
20、1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进谏上言的臣下,不可不先了解君主的好恶然后进言。)
五、法家名言100句及解释
1、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下等的君主尽自己的才能,中等的君主能够竭尽他人的力量,上等的君主能够竭尽他人的智慧)
2、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3、后世对董仲舒的评价是相当高的,董仲舒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是儒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为发展儒学做出巨大贡献。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大大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为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一时的贡献。
4、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
5、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
6、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过于宠信臣下,必然会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权势过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7、《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8、善无小而不举,恶无小而不去
9、今日精选其中的12句经典名言,句句直白入心,教你看透人性。
10、二十四史之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11、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12、1上失扶寸,下得寻常。(君主有一点疏忽,臣下就会得到成倍的利益。)
13、10其事不当,下考其常。(如果君主处事不当,那么臣下也会将其作为成例来效法。)
14、《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1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6、1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祸患是因奸邪之心而引发的,而奸邪之心是欲望引起的。)
17、你对以上哪个内容最感兴趣?
18、李白《蜀道难》中用神话传说表现蜀道开辟之难和来历之神奇的两句诗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9、(感悟)人应该有傲骨,但不应该有傲气。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
20、1唇亡而齿寒。(嘴巴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