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牛的成语
1、(niújìtóngzào)皂:牲口槽。牛跟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与贤人同处。
2、牛转新机,牛年到了,扭转新机,新的一年机会多多。牛的成语全部2(九牛一毛)比喻价值极渺小轻微。
3、执牛耳、司马牛之叹、九牛二虎之力、风马牛不相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牛头不对马嘴、杀鸡焉用牛刀、牛不喝水强按头、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4、刘义庆《世说新语》有这样一则故事:晋人满奋,字武秋,官至尚书令。一次他在晋武帝身旁侍坐,北窗是琉璃窗,实际上很严实,但看起来却像透风似的。见此情景,满奋面现难色。晋武帝笑着问他为什么犯难,满奋回答说:“臣好比吴地的牛,一看见月亮就喘起来了。”原来吴地(今江淮一带)的牛,多为水牛,最为怕热,太阳一晒它就发喘。久而久之,一旦看见月亮,便误以为是太阳,也喘息不停。
5、(牛溲马勃)比喻低贱之人或物。
6、(庖丁解牛)比喻技术高超熟练,操作起来得心应手。
7、牛运亨通,意指牛年好运通达顺利。
8、这30多个关于牛的成语,与大家分享。
9、周武王统帅大军围困商都,逼商纣王在鹿台放火自杀。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但是江山虽定,山川大地却受战乱影响,满目疮痍,四野荒凉,一片萧条,加之商纣王统治时的残暴荒淫使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周武王面对如此凄惨之景,心里非常焦急,如何使国兴民安,恢复经济呢?于是,他决定归马放牛,偃武修文,施行仁政,以此来敬告天下,战争结束了,希望百姓能全心投入生产,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
10、(土牛木马)比喻有其名而无实用。
11、奋牛蹄春福牛闹春
12、牛到吉祥牛运亨通财如牛毛
13、牛头不对马嘴、风马牛、九牛二虎之力、司马牛之叹、牛溲马勃、杀鸡焉用牛刀、多如牛毛、风牛马不相及、老牛舐犊。
14、放牛归马是指天下太平吗?
15、“九牛一毛”的成语故事出自《史记•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16、相关典故:《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的缑山,往从之。以蒲韀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17、(出处): 《吕氏春秋·应言》:“市丘之鼎以烹鸡,多洎之则淡而不可食,少洎则焦而不熟。”
18、蜗行牛步亡羊得牛休牛归马休牛散马犀牛望月蹊田夺牛
19、谓战争止息,不再用兵。语出《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孔颖达疏:“此是战时牛马,故放之,示天下不复乘用。”
20、茧丝牛毛鲸吸牛饮扛鼎捙�犁牛骍角老牛破车老牛舐犊
二、牛的成语大全四个字吉祥成语
1、(目无全牛)形容技艺高超,也形容洞察事理,做事精熟。注意,该成语不包含“目中无人”的意思。
2、《晋书·王献之传》:“桓温尝使扞王献之呴书扇,笔误落,因画作乌驳牸牛,甚妙。”后因以“笔误作牛”喻随机应变,化拙成巧或持功补过
3、气喘如牛气克斗牛骑牛觅牛牵牛下井敲牛宰马牵牛织女
4、亦作对牛鼓簧。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道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语本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5、后来,人们便把司马迁这句“九牛亡一毛”简化为“九牛一毛”的成语,比喻极为渺小,轻微,一点也无关紧要。
6、马勃,菌类;牛溲,车前草。比喻至贱之物
7、成语如下界周易坏找物委家民声:鸡尸牛从: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要想支鸡口牛后: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剂延跳兰画放值,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杀鸡焉用牛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甲亚类含己飞止浓例右花大气力。牛鼎烹鸡: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比喻大材小用。牛刀割鸡:杀只鸡用宰牛的刀,比喻大材小用。
8、版筑,造土墙;饭牛,喂牛。相传商代贤者傅说筑于傅岩,武丁用以为相。事见《书·说命上》。春秋时卫国贤者宁戚饭牛车下,扣牛角而歌,桓公异之,拜为上卿。事见《吕氏春秋·举难》。后以“版筑饭牛”为贤臣出身微贱之典
9、骑牛读汉书:形容刻苦攻读。
10、饭牛屠狗割鸡焉用牛刀归马放牛汗牛充屋呼牛呼马汗牛塞栋呼牛作马鸡口牛后裾马襟牛九牛二虎之力九牛一毫九牛一毛鸡尸牛从扛鼎抃牛犁牛骍角老牛破车马勃牛溲马浡牛溲猕猴骑土牛马牛襟裾买牛卖剑马牛其风
11、牛衣夜哭 牛衣岁月 牛衣病卧 牛羊勿践
12、再有“丙吉问牛”,也叫“丙吉问喘”的成语典故,说汉代名相丙吉,出长安城巡视,见有人打架并不理会,却围着五月天里喘粗气的牛转了好几圈。别人不满,他解释说:打架之事有地方官按律处理,牛喘粗气则说明可能会流行瘟疫,是影响农耕的大事,是我该管之事。
13、(壮气吞牛)形容气势雄壮远大。
14、(mǎniúqífēng)指马、牛奔逸。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15、牛马不如:形容生活艰苦
16、后来,“牛衣对泣”这一成语,用来形容生活贫穷和困苦。
17、(放牛归马)比喻休兵不战,一片太平气象。
18、谓瘦弱的牛覆压在小猪上,小猪必死。比喻强国虽德衰,兵临弱国,弱国亦亡。语本《左传·昭公十三年》:“寡君有甲车四千乘在,虽以无道行之,必可畏也,况其率道,其何敌之有!牛虽瘠,偾於豚上,其畏不死。”杜预注:“偾,仆也。”孔颖达疏:“前覆曰仆。言牛倒豚上,豚必死也。言牛虽瘠者,谓鲁以晋为无德轻之,故以瘦牛自喻。”
19、(líniúzhīzǐ)比喻父虽不善却无损于其子的贤明。
20、九牛二虎之力:比喻很大的力气。常用于很费力才做成一件事的场合。
三、牛的成语大全 吉利
1、(出处): 《小说月报》1981年第1期:“东宁县县委书记刘番成长得浓眉大眼,牛高马大。”
2、气冲牛斗,和斗牛可没有关系哟。这个成语出自陆游的《客谈荆渚武昌慨然有作》:“丰城宝剑已化久,我自吐气冲牛斗。”“气”指豪壮之气,不平之气,“牛”指牵牛星,“斗”指北斗星,“牛斗”属南斗六星,泛指天空。全句形容豪壮之气十分昂扬。《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关)兴见马忠是害父之人,气冲牛斗,举青龙刀便砍。”这里的“气冲牛斗”则指不平之气和怒气冲上云霄。
3、(黎牛之子)比喻父恶子贤。
4、敲牛宰马 牵牛织女 气壮如牛 齐王舍牛
5、牛郎织女:常喻指分居两地的夫妻相关阅读: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和诗歌
6、亦作“牛溲马渤”。①牛溲,即牛遗,车前草的别名。马勃,一名马牷,一名屎菰,生于湿地及腐木的菌类。两者皆至贱,均可入药。②借指卑贱而有用之材
7、(牛头不对马嘴)比喻两件事完全不能凑在一起,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答非所问。
8、如蚕丝,如牛毛。比喻细密繁多
9、与“归马放牛”类似的成语故事还有汉代宣帝时的“卖剑买牛”。
10、(老牛破车)形容行进速度缓慢。也形容条件差或办事慢、效率低。
11、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
12、《晋书·温峤传》:“扞温峤呴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峤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峤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后多用“犀照牛渚”喻洞察幽微
13、牛角挂书、蹊田夺牛、执牛耳、吴牛喘月、气冲斗牛、钻牛角尖、牛刀小试、泥牛入海、牛衣对泣、犀牛望月。
14、椎牛歃血椎牛飨士床下牛斗喘月吴牛对牛鼓簧带牛佩犊
15、(duìqìniúyī)牛衣:也称牛被。
16、谓书籍堆得高及栋梁,多至牛马运得出汗。形容藏书或著述之富。语出唐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17、(反义词):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18、(鞭打快牛)用鞭子抽打跑得快的牛。比喻对先进者提出过高要求。
19、(牛郎织女)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现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
20、版筑饭牛 椎牛飨士 执牛耳 争猫丢牛
四、牛的成语开头
1、(放牛吃草)比喻自由行动。
2、(牛头马面)也作“马面牛头”。借指各种丑恶的人。
3、唐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谓书籍存放时可堆至屋顶,运输时可使牛马累得出汗。后用“汗牛充栋”形容著作或藏书极多
4、愿文字工作者的稿件每投必中。
5、加之,司马迁是一位胸怀大志之人,他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时的太史令,在他父亲去世三年后司马迁任太史令,他曾“俯首流涕”答应要完成父亲的遗愿和自己发誓要完成一部像《春秋》一样历史大典的决心。正当他开始潜心修史,以承父业之时,却突遭“李陵之祸”。因为诬上欺君当判死刑.当时唯有两条路可免死,一是缴50万钱来赎,一是接受残酷的宫刑。但此时司马迁却坦然自请接受宫刑。因为他欲遂其志,必须选择以宫刑换取生命和时间,幽而发愤,忍辱著书。
6、庖丁解牛、目无全牛、多如牛毛、气壮如牛、力大如牛、气喘如牛
7、牛角挂书(解释):比喻读书勤奋。(出自):《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译文):包恺在缑山,去跟随他。以蒲垫子骑牛,在《汉书》一书角上,要读。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