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刘裕杀尽司马氏
1、然而风水轮流转,到了永初元年(420年)的时候,东晋权臣刘裕又篡夺了司马家族的江山,不过刘裕在对待前朝皇族的时候就没那么客气了。
2、为了稳固刘宋江山,刘裕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毕竟以布衣之身,打下这么大一片江山,着实不容易。所谓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刘裕非常担心自己的后代守不住刘宋江山,而在他看来,晋恭帝和东晋皇族,是对刘宋江山威胁最大的一群人,所以必须要除之而后快。
3、这或许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
4、三国时期的刘备,刘备扛着恢复汉室的大旗,想要从新竖立刘汉政权,不外在刘备离世后,司马氏将其灭掉,汉室复国的进展不再。因而刘裕从道义上或许感情上天然而然对司马氏憎恨不已。将司马氏残杀后,也能够获得其他刘氏势力的支撑。
5、刘裕篡位登基之后,之所以对司马家族斩尽杀绝,无非是因为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6、可刘裕依然不肯罢休,眼看着司马德文每天和妻子褚氏躲在屋里,连每天喝水吃饭都是褚氏亲自试吃,实在是不好杀。但刘裕硬是放出大招,先派司马德文的两个小舅子上门引开褚氏,再派人闯进屋里闷死司马德文,彻底把这亡国之君“解决”。
7、对于刘裕的作为,前人早有微词。南宋学者王应麟在《困学纪闻》中就说道:“魏之篡汉,晋之篡魏,山阳、陈留犹获考终,乱贼之心犹未肆也。宋之篡晋,逾年而弑零陵,不知天道报施,还自及也。齐、梁以后,皆袭其迹,自刘裕始。”从刘裕开始,开了一个坏头,以后禅让取得帝王的人都效仿刘裕,将前朝君主杀死,这也应到了刘裕自己子孙的身上,后来萧道成篡宋,就将刘裕子孙杀得干干净净。
8、历史上的晋朝建立在曹魏的基础上,即使是正史三国志也是以曹魏记载为主线的。司马昭去世之后,其子司马炎继承相国、晋王之位。公元256年司马炎逼迫曹奂让位,篡夺了曹魏江山,建立西晋。
9、比如在公元420年,57岁的刘裕在强迫东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成功建立刘宋政权登上帝位后,他接着就“惦记”上司马德文了。虽然丢了帝位的司马德文以零陵王的身份定居秣陵,看上去公益无害。
10、而魏国第四任皇帝曹髦更是被司马昭部下杀死,到了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主政,干脆废黜魏元帝曹奂,自己当起晋国皇帝来了。所以,刘裕灭了东晋司马氏,可以说是为曹魏报了夺位灭国之仇,曹氏氏族当然要拍手称快了。
11、刘裕称帝时,他已经58岁了,而太子刘义符只有16岁,根基很浅,其他儿子就更小了。如果刘裕高寿,能像司马懿那样长寿,他不用担心什么。刘裕最担心的是自己当皇帝没两年就死了,而年少的刘义符无力守住刘宋江山,导致士族拥立司马家复辟。这让刘裕非常焦虑。
12、这就使得刘裕认为天下心向司马氏的还有很多,自己已经年老,在加上自己的子嗣自己心里清楚,很不成器。所以刘家想要坐稳江山,还得效仿高祖故事,接着刘裕派亲兵翻墙前去毒杀司马德文,但是司马德文拒绝喝毒药,最后被用被子捂死。
13、后来东晋时期的权臣桓温,行过废立之事。公元371年,桓温废黜了皇帝司马奕为东海王,但是他没有杀司马奕;桓温死于373年,而司马奕活到了386年。
14、司马迁和司马懿没什么关系,最多也就同宗而已。司马光是司马孚的后代。司马孚是司马懿的弟弟。比较搞笑的是魏晋的司马氏家族在刘斯燃州染条裕专权至称帝以后基本都被杀光了盟油困村战式罪,南北朝时期显赫一点的司马反而都在北方。司马光祖上在北魏有做过大将军。还有械一个司马保也比较有名,他是西晋灭亡后唯一继续在北方割据的晋朝宗室,其中一个后裔司马子如,还是东魏实际统治者高欢身边的重臣,家族后来又先后归降北周、南陈,一直到隋朝以后才逐渐没落
15、当时刘裕称帝的时候已经57岁了,在那个时代57岁的人,已经算是比较高龄的老人了,他很害怕自己活不了多久!而且刘裕称帝的时候,他的长子刘义符才14岁。这个年龄继承刘裕的皇位是很难稳固的。当刘裕看到一边是自己年幼的儿子,另一边却是刚刚建立的根基不稳的刘宋朝廷。为此,刘裕苦心孤诣的想着,如何才能把自己建立的政权安全地传到自己儿子手中呢?因此刘裕不得不对东晋的司马家族,进行斩草除根,提前消灭一切不安定因素。皇帝一旦下了杀戮的指令,其手下的大臣很容易就会扩大执行范围,所以司马家族的灾难就难以避免了。
16、在他出生的时候,母亲就因为难产而去世,父亲因为承担不起抚养他的费用,因此就把他扔到树林里面去了。但幸亏他的姑姑把他就回来了,少年的时候生活也是极其不易的,他一直在砍柴、种地、钓鱼、卖凉鞋。后来才有机会走入仕途,通过自己军事上的造诣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这个位置,可以说是非常的不容易。
17、在刘裕称帝之后,曾大力推行改革,史料记载其曾多次派人访民间疾苦。重用寒门子弟,终结了门阀专政的时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格局。要知道这是很不容易的,历朝历代纵使皇帝再想要中央集权,都不得不借助氏族阶级的力量。而刘裕由于自己本身出身寒门,手中又有足够的权利,真的做出了这样的改革,杀前朝皇族可以说是一个起点和信号。
18、《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19、太安元年(302年),曹奂病逝,享年五十八岁,也算是寿终正寝。
20、更为可能的是,他的出身,他的受苦受难的青少年让他有追求相对公平的愿望。所以刘裕在之后的统治期间重用寒门,抑制豪强就可见一斑。他要打破氏族门阀制度利用交织如网盘根错节垄断一切的势力架空国主的现象。让氏族门阀从此再也不能勾结起来。而最暴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屠戮一个姓氏,让所有其他姓氏的人感到害怕。
二、刘裕杀尽司马氏全族
1、此时国家要想有效地对抗外部势力、对抗内部反叛力量,必须要有更多的财税和人口。因此,国家有必要对人口进行直接统治,而不是保留世家大族居中统治。
2、安帝弑死后,恭帝所谓的禅让,更是刘裕暗中与中书令傅亮密谋策划,一手操办的。刘裕封为宋王,移镇寿阳后,为了达到尽快去掉恭帝之目的,使出了假招术,伪称要奉还宋王爵位,还老京师。一丘之貉的晋中书令傅亮贼心相照,悉心揣摩,窥透裕意,两人一拍即合,由傅亮在建康自具草诏,托称征刘裕到建康辅佐恭帝,刘裕见机行事,率军突入都中。
3、实际上,刘裕真的只当了两年皇帝就死了。
4、野心陡增,权力扩张,把持朝政,两皇帝形同虚设。
5、刘裕斩杀司马德文的用意便在于此:那就是他要改天换地,彻底开启寒门掌权的新时代!司马德文一死,刘裕用屠杀手段血腥的震慑了高门大户,与此同时又消灭了他们反对自己的武器,虽然手段稍嫌粗暴,但不能不说是有效的招数。
6、公元265年司马晋代替曹魏时,司马炎善待了曹魏末帝曹奂。晋武帝司马炎封曹奂为陈留王,食邑万户,让他在邺城祭祀魏国祖先。直到晋惠帝太安元年(302年),曹奂寿终正寝。
7、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继位晋王,接受魏帝曹奂禅让,代魏称帝,封曹奂为陈留王,食邑万户,以邺城为宫室,继续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郊祭天地一如魏初制度。享受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的待遇。一如汉献帝故事。
8、此时留着司马德文等晋朝王室,万一有世家大族想要拥立晋朝王室复位怎么办?新莽年间的起义军不就是这么干的么?因此刘裕干脆下令将司马皇族斩尽杀绝,如此一来世家大族想拥立皇帝也没有了人选。
9、三国从汉末算起,征战接近一百年时间,后被司马氏统一。如果说每每更朝换代是一次血的洗礼,那古代史上司马氏可说是唯一被全族灭亡的皇族。如果说是报应,那当年曹魏篡汉朝又该如何解释,而且,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三国后对几个亡国皇帝也还算不错。
10、永初三年(422年),刘裕计划出征北魏,尚未出兵,便因病逝世,终年六十岁。庙号高祖,谥号武皇帝,葬于初宁陵。著有《兵法要略》一卷,今已亡佚。刘裕为何国号不是汉我们先看看各朝各代那些刘姓人建立的皇朝,刘邦就不用说了,他建立的西汉是第一个以汉为国号的朝代,第二个是刘秀,他是汉朝中兴之主,东汉开国皇帝,他直接以西汉继承人自居,而第三个是刘备,他建立的蜀汉也是以东汉继承人自居,第四个比较奇特,刘渊,他是匈奴人,但是被赐姓为刘,他在攻打西晋的时候觉得自己和汉室世代通婚,自认汉室继承人,尊刘邦刘秀刘备为先祖,建立了一个汉朝,不过他侄子的时候就改国号为赵了。
11、据《晋书·卷帝纪第十》:“二年夏六月壬戌,刘裕至于京师。傅亮承裕密旨,讽帝禅位……刘裕以帝为零陵王,居于秣陵………”
12、其实在汉之后各代选择国号都是从春秋战国中寻找的,比如曹魏选择魏是战国七雄之晋朝选择的晋是春秋霸主,还有孙吴的吴,十六国里的后秦前燕各国都能从古代找到相应的国号,刘裕选择的宋也不例外。
13、其实一开始刘裕也并不是想要杀死司马家族的,但是因为他要为自己的儿子铺路,而且刘裕也是知道战乱的痛苦的,所以他就只能把司马家族的人全杀了。而且刘裕上位以后,为了保障自己的地位和老百姓的地位,所以就颁布了很多的限制大地主和豪强的法令。因为这些法令触动了这些大地主的利益,所以很多人对刘裕非常的不满,一直在暗暗的反抗刘裕的政权。因为刘裕知道这个情况,如果自己死了,他的儿子的皇位肯定做的不稳,而且很可能他的王朝会再次覆灭,所以他只能先下手为强把司马家族杀了。
14、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刘裕在为后代扫除障碍,稳固刘宋江山。
15、而当年三国战争中与诸葛亮斗智斗勇的司马懿绝对想不到,他竟透支了他子孙后代的所有智慧,而后代竟被一个流氓所屠杀。
16、总之,安恭两帝都傀儡,十分无能,无论在桓玄篡晋时期,还是在刘裕迎还安帝、拥立恭帝之后,两帝始终处于要挟受制状态。刘裕可以老大自居,随心所欲,任意弄权,以至两帝统遭杀身之祸,刘裕屡屡得逞也就不难理解了。
17、要说司马炎这个人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是他当时夺取了曹魏的政权,建立自己的西晋,开始称帝,虽然说名分的取得方式不正当,但是他夺取政权之后,对亡国之君曹奂可以说是非常的好,不仅让他衣食无忧,而且还封他为陈留王,可以说在历史上是一段很稀奇的事情。同时,因为他对亡国之君的特殊待遇,反而为他提供了好的名声,但是在刘裕篡位后,却未曾善待司马家族,反而将司马家族斩尽杀绝,这是为啥?其实原因很现实!
18、因此,到刘裕建立刘宋时,政权的建立基础已经变了。世家大族的联盟难以为继,只能有一个政治中心和利益中心,因此刘宋完全是建立在暴力基础上的。之后的齐、梁、陈都是这样。
19、所以,因为刘裕施恩世界寒门,而且造福了无数的公民,所今后世对其评价稀奇高,诛杀司马氏这笔账十分的实惠且划算!
20、司马德文笃信佛教,对于前来逼迫他自杀的亲兵,摇摇头拒绝,说:"佛教教义中说,人凡自杀,转世不能再投人胎。"兵士将他挟持到床上,用被子蒙住他的脸,用力扼死。
三、刘裕杀光了全中国司马氏
1、刘裕杀掉晋恭帝和相当一部分东晋皇族,就是在给儿孙们扫除后代。刘裕认为,对刘宋江山威胁最大的,就是东晋皇族。如果他死了以后,一些司马家族的后人,趁太子刘义符根基不稳,乘机联合士族夺权,让江山又回到司马家族手中,这是刘裕绝对无法接受的。
2、其司马氏家族从司马懿开始,一直是曹魏重臣,世受曹魏厚恩。为了安抚曹魏皇族及朝野人心,司马炎理该大度一些。
3、但是,等到刘宋代替司马晋时,情况就变了。刘裕先把被他救回的司马德宗废了,之后秘密杀掉;然后立了其弟司马德文,是为晋恭帝。420年六月,刘裕代晋建宋;第二年,刘裕命人杀死了司马德文。
4、动机最后一位皇帝就这么的被杀了,并且刘裕自认为自己死后,士族肯定会再次迎立司马氏,所以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皇帝都杀了其他人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了。所以就屠尽了司马氏的全族,以绝后患。他之所以如此,就是看不到当时天下士族的力量太过强大了,还有已经57岁的他,为了不成器的儿子,所以开了屠杀前朝宗族的先河,岂料自己的后代也会被人屠戮殆尽,天道循环,报应不爽。小伙伴们有啥看法,欢迎留下评论哦!
5、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执政期间,吸取前朝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集权中央,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门,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废除苛法,亲自听讼,振兴教育,策试诸州郡秀才,举善旌贤,并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改善政治和社会状况,终结了门阀专政的时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格局。他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与发扬有重大贡献,并开创了江左六朝疆域最辽阔的时期,为“元嘉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史家誉之为“定乱代兴之君”,也有“南朝第一帝”之称。
6、具体来说,刘裕自幼家贫,后投身北府军为将。自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起,他对内平定孙恩起义,消灭桓楚、西蜀及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反抗势力;对外消灭南燕、后秦等国,降服仇池,又以却月阵大破北魏铁骑,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凭借着巨大的战功,刘裕得以总揽东晋大权,官拜相国、扬州牧,封宋王。
7、从此,躲到偏僻地区求生存,生活虽然艰难,但是过得也算安稳,一代传一代,到刘裕这一代,已经是刘交二十多代的传人了,虽然时间已经久远,但是身上留的汉室宗亲的血液并没有因为时间而被遗忘。刘裕不同于刘交,他不甘平庸,认为自己是正统的皇室后代,而司马氏得到的天下是窃取汉室的,所以当刘裕有幸登基后,自然不会放过窃取自家皇位的叛徒。
8、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保证自己的权利,防止司马氏一族在他人的帮助下,危害刘宋王朝。刘裕在称帝的时候必须杀尽司马家的人,斩草除根。历朝历代只有赵匡胤对待前朝的废帝比较仁慈。
9、替儿子考虑。在刘裕称帝之时,他已经57岁了,在古代这个岁数已经非常大了。然则刘裕的长子才14岁。
10、身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杰出的战略战术改革家,东晋司马氏王朝的掘墓人,亦是刘邦后又一位“从草根到皇帝”的“成功创业典型”。刘裕一大重要形象,就是“恤民”“爱民”。但在对待“亡国之君”时,他可没有这样的好脾气。无论对“亡国之君”本人,还是“亡国之君”的家族,他的态度就是四个字:赶尽杀绝。
11、应该说,曹奂禅让后的地位、待遇、结局是历代亡国之君中最好的。
12、公元220年曹魏代汉时,魏文帝曹丕及其后人善待了汉献帝。刘协被封为山阳公,并给了一个山阳公国,山阳公刘协最终寿终正寝。
13、刘裕诛灭晋室桓氏叛军,迎晋安帝东还建康,刘裕自持功高,篡位之心越发急切,扩张胃口越来越大。安帝复位,晋室复得,为奖励刘裕恢复晋室之功,安帝司马德宗进刘裕为侍中,兼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领青徐二州刺史,他不满意,固让不受。安帝还以为给刘裕封此职位与他的贡献不相称,再加上了录尚书事一职,以为这样一来,刘裕必定满意。
14、一切准备就绪后,于420年,正式篡夺司马家族江山,建立刘宋王朝。
15、刘裕到了晚年,日思夜想篡位,他相信查阅谶文得知的“昌明(注指晋武帝司马曜)后尚有二帝”的谶语之说,为消除后患,他决计弑主应谶。密嘱中书侍郎王韶之,贿通晋安帝左右,趁势潜入宫内,指挥内侍,用散衣作结,套住安帝颈中,生生勒毙。王书郎充当了刘裕弑杀安帝的黑手和马前足。
16、刘裕的时间不够,如果刘裕是二代或三代,经过长时间的整合,大部分反对势力会逐步清理出局,自然可以对司马氏宽大处理。刘裕清除司马氏后一年多就去世了。因此,这是刘裕为了死后刘氏地位稳固而不得不做,因为他担心死后,他的反对派很容易又把司马氏的大旗举起来,而把司马氏清除掉,反对派彼此牵制,群龙无首,反对派的力量分散,对刘氏的威胁就小了很多。
17、刘裕后来的一切基本上都是他自己一手打拼来的,作为武将他四处征战屡建奇功。故此刘裕骨子里是个武人,长年征战让他变得比较嗜血也是比较正常的。后来刘裕掌握全部朝政,天子就形同虚设,刘裕便篡位了,之后更是灭了司马氏一族,跟他的嗜血性格也有点。
18、用最简单话说,刘裕杀司马氏,就是为了政权稳定,这和刘裕的出身的有关,也和当时世家门阀强大有关。应该说,刘裕杀司马氏是迫不得已,也是必须的。
19、答:自东汉末年至两晋南北朝的数百年乱世里,“善待亡国之君”这事儿,曾是个很流行的规矩。
20、刘裕虽灭了晋朝司马家族,但他本人的刘氏家族的下场甚至比司马氏还要更惨,先是兄弟子侄自相残杀,最后又被齐高帝萧道成灭门,实际上正是他本人“开创”了东晋南朝亡国者均被屠戮的开端。
四、刘裕杀尽司马氏的原因
1、关于刘裕的逆天军事成就,以及传奇的人生。我们《了不起的中国军事》第三册第四册里,也从方方面面进行了精彩呈现,欢迎亲们扫码批评。
2、其当时蜀汉灭亡时,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其目的是在瓦解东吴的斗志,为招降东吴做准备。既然刘禅能够被封为安乐公,作为接受曹魏禅让,以示正统地位的司马氏,对待曹奂在刘禅之上也符合情理。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