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书有益的道理论据
1、第⑴句意思相反,第⑵句意思相近。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弘。
2、(名师密谈)2018中考的散文阅读与高分攻略
3、从以下两个方面论述了“善读”的必要性:
4、第三步,分析本段中的每个语句可知,本段是按照“提出论点——举例论证——得出结论”的顺序进行论证的。
5、(1)某段:先提出观点(本段论题)……接着(然后)分析(论证)…最后再次强调(点明)……
6、(名师密卷)2018中考语文试卷(A卷)
7、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8、没有读书破万卷的精神,诗圣杜甫也难以下笔有神.
9、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10、书是解药——我说:“书籍是一切痛苦的解药。”
11、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他忽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从此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12、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原来过得是底层人民的生活,他当过店铺的伙计、看门人、面包工人等等。后来他自己发愤图强,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成为了著名的作家。
13、(2)事实论据(刘胡兰、董存瑞、邱少云)
14、2020中考语文阅读指导|中考记叙文——概括题答题方法通解
15、补充道理和事实论据
16、①论证过程:先从正面举贫者不食嗟来之食的实例,证明保有本心才能做到舍生取义。其次从反面举贪求“万钟”的例子,论证丧失本心会见利忘义。最后通过反问,强调人应当保有本心。
17、●《初中语文》;与你一同成长!
18、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期中前练练手!)
19、2019年中考第一次《语文》模拟考试(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读书有益的道理论据5个
1、排比:强有力的批判了这种丧失本心、见利忘义的行为。
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3、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的名言或诗句「「(或准确阐述某一道理)等,论证了…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权威、更有说服力
4、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人应保有本心,不能见利忘义,要舍生取义的论点,鲜明有力。
5、周处立志好学鲁迅异医从文
6、⑦亚里士多德说:“高标准的目标和低姿态的言行的和谐统一是造就厚重而辉煌人生的必备条件。”看来低姿态当为生存之态,当为人生常态。唯有“低”才会看得真切,看得生动具体,才可能领悟事物的真谛。低姿态进入并恰当地保持才可能实现所期望的高的结果。
7、第二步,通读本段,本段首句总领全段,即本段首句就是本段的论点。
8、(答案)耐心成就人生之美。(或:保持一颗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9、(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掌握寻找论点的一般方法:看题目,看文章的开头、结尾,看文章各个段落的开头、结尾等;其次要结合选文内容进行分析,确定论点。因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对所述问题的见解或主张,通读全文可知,本文标题即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10、依照下面的例句,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出你对书的认识
11、欣赏是真诚的(欣赏是对别人真诚的肯定),阿谀是虚伪的(阿谀是对别人虚假的讨好)。
12、②d史上,有位干部因“咬牙”而闻名。1943年,冀南抗日根据地斗争异常艰苦与残酷:战斗频繁,早灾严重,庄稼颗粒无收,痢疾、霍乱盛行。时任冀南区d委书记、行署主任兼冀南军区政治委员的宋任穷,一边坚持对敌作战,边组织生产自救,还深入敌后做群众工作,累得多次吐血。凭着顽强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他率领冀南军民咬紧牙关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因此得名“咬牙干部”。
13、《谈读书》是作家朱光潜写的一篇文章,朱光潜是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是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被选为全国政协五届委员、六届政协常务委员,民盟四届中央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等。
14、冷漠(漠不关心)。
15、《语文》七上第四单元试卷以及七上、八上、九上第三单元及其复习试卷
16、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
17、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8、(2)从逻辑的角度分析用词的准确、严密。准确指概念使用准确,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严密指判断推理严密和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19、一篇以例证法为主的议论文,一般要用到三到五则事例作论据。耳熟能详的可采用简列排比式一笔带过,陌生、新颖的可考虑采用简述式详细地叙述。
20、(4)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要求表述明确,切勿模棱两可。
三、读书有益的道理论证
1、☞2020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汇总
2、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方法
3、法国的居里夫人说:科学的探讨研究,其本身就含有至美,其本身给人的愉快就是报酬,所以我在我的工作中寻得了快乐。
4、内容上:要具体分析段落内容,看其与前后段的关系及与文章中心论点的关系,总结出其存在的必要性。
5、积薄而厚,聚少而为多。——《战国策》
6、⑤“咬牙”蕴含的是担当。在重压和困难面前“咬牙”坚持,强健的是人的内心。“拼命黄郎”黄大年,平均每年出差130多天,一回来就一头扎进实验室。他的研究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硏发,攻克了技术瓶颈正是“咬牙”背后的担当精种,成就了黄大年无悔的人生。
7、别拿孩子和你小时候比:中国孩子已经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没跟上!
8、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9、(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0、最后的结论也是“善读之可以医愚”。
1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2、针对所划层次,分析论点、论据等具体内容即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在论证过程中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进行论证,或列举…的例子,或引用……的内容,或将……与……进行对比,指出论证了什么观点(或道理)
13、(有意的铺排能够使语言构成一种铺张之态,增强论证的力量。
14、①事实论据:什么人+做什么事+结果如何。
15、(1)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
16、②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或论题,同时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1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18、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靠了…(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19、理解加点词句意义的四个角度
20、(1)找准位置,提炼论点才给力。
四、读书有益的道理论据30字
1、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2、论点是作者的见解和主张,论题是议论文的“话题”。有的文章标题不是文章的论点但是表明了文章的论题,提供了把握文章论点的线索。论题在形式上一般是一个词语、短语,也可能是表示某个现象的一句话。论点则一定是一个完整的判断性的句子。
3、⑵两个年轻的妈妈在聊天,甲乙都说我的孩子怎么怎么样。她们的心里都充满希望对方欣赏自己孩子的渴望,但忘了自己也该去欣赏对方的孩子。
4、第五步,综合以上分析,依照“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的格式总结归纳作答即可。答案:首先提出“咬牙”体现的是坚韧这一分论点,然后通过举例论证,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例子,论证了这一观点。最后得出只有坚持才能突出重围、打开局面的结论。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6、文中出现的成语: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会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区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不难,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主从关系。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8、映雪夜读孙康幼时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以继日攻读,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
9、只有经过长时间完成其发燕尾服的艰苦工作,并长斯埋头沉浸于其中的任务,方可望有所成就。——黑格尔
10、(2)第二段人应保有本心,不要见利忘义。
11、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12、正方:因为读书会使人思想升华,心灵净化,提高人的自身素质。书读得越多,这种辨别能力自然也就越强,对于毒素的抵抗力自然也会增强,所以追其根本还是要大量的读书。如一味地预防毒素,而恐于“开卷”的话,那你的辨识,抵抗能力也就会日渐下降。而当今社会的种种诱惑,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潜在的危险令人难以察觉。反方: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是的,的确我不反对,但是同学们现在手上的书,越来越多地把它分为很多类,人各有志如同你看什么样的书我管不着。可是你看那些毫无意义的书,对你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作用,看那些不健康的书,会使你纯洁的心灵变得肮脏起来,我刚才所陈述的一切,就是我方观点,“开卷未必有益。”
13、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4、(答案)首先提出论点“新媒体时代的阅读要有目的性”;接着列举全球生产总值中知识的份额,引用朱光潜的名句作为道理论据,进行论证;最后阐述新媒体时代的阅读如何做到有目的性。
15、读书也可以开阔视野。
16、④摆出错误的论点或现象,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
17、设问: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18、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19、竺可桢“我知道太少了。”竺可桢是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奠基人。1974年1月23日,是他逝世前两个星期的日了,这天,照例有少人来看望他,因他病情日重,竺夫人便把所有的亲朋好友留在房外。猛然间,竺可桢听到外孙女婿的声音,便迫不及待地叫他进去。竺可侦的外孙子婿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而竺可桢深感自己缺乏“基本粒子”这门新学科的知识,并为此着急而曾五次向晚辈求教。现在,他又抓信这个机会,要求“补课”了。竺老病重,听觉受到严重损伤,带上助听器也听不清外孙女婿的讲话,只得要求把讲的写下来。竺夫人劝他休息,竺老缓慢地吃力地说:“不成,我知道得太少了。”当他听完国外研究基本粒子的近况,以及杨振宁的《规范场》取得的新进展后,满意地笑了。
20、第四步,本段作者首先提出分论点:“咬牙”体现的是坚韧;第三句列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例子,论证了这一观点,最后得出只有坚持才能突出重围、打开局面的结论
五、论读书的道理论据
1、②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2、②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3、一个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徐特立
4、(2018江苏盐城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降散假周非呼道是屋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360问答,曾益其所不能;《易经》:英良王尼死伯脸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3字临式数张孩、德谟克里特:能使愚蠢的人学会一点东西的,并不是言辞,而是厄运;莎士比亚: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气节;亚里士多德:怜悯是一个人遭爱顾运而引起的,恐惧是这个遭受厄运的人与我们相似而引起的;贝多芬温就精父尽随苦:卓越的人的一大台反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爱默生:每一种挫折或不利促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拜伦:灾难是真理的第一程。
6、哪句话体现了全文的大意: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很多事例单单在一个平面、一个角度上,很难全面阐述。这时可考虑多角度入手,一正一反,对比鲜明,从而增强论证的力度。
8、(1)第一段:人应当舍生取义
9、(1)明确指代内容的容量。指代的内容可多可少,可指代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也可以指代句群甚至段落等。根据具体语境判断。
10、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思想家、教育家。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11、设问: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12、无心阅读,难觅书中天地;用心阅读,易得书中精华。可以使我们增长见识,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可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可以使我们变的有修养可以使我们找到好工作可以使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望采纳,谢谢鲁迅卖奖章
13、解析:议论文首段的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内容上,作者引用诗句增加了文章的文采和趣味。结构上,作者在引用诗句之后,在段尾提出中心论点:干事创业,往往需要一番“咬咬牙”的坚持。
14、《谈读书》是作家朱光潜写的一篇文章,朱光潜是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是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被选为全国政协五届委员、六届政协常务委员,民盟四届中央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等。
1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司马光在年幼时就爱看经史类的书籍,常常手不释卷,正是因为他不断加强自己知识的积累,他才有丰富的知识来帮助他修撰《资治通鉴》。
17、成功往往只奖赏那些坚韧的人
18、④表述力求简洁流畅,不能超过限定的字数。
19、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0、通读某段(或全文)内容,明确答题范围中提及的论点
1、读书使青春展翅,知识让生命飞翔。
2、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罗曼·罗兰
3、解析:首先要仔细观察画线句子,理清结构形式,其次要分析人与事的关联性。本题画线句子的结构形式:“没有…咬牙,就没有要求填写的人物与事件关联度高,没有前者,就不会创造后者。论据还讲究前后一致,因此填写的人物要有名,要创造业绩。
4、④以上这些似乎都说明一个道理:做事情最好低姿态进入,循序渐进,这样才能打好基础,蓄足势头,把事做好。
5、(品味议论文语言)请说说你对第③段加点词“温床”的理解。
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7、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完整版,提前预习((附有八下、九下语文))
8、(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5月15日,有删改)
9、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10、④“咬牙”彰显的是智慧。京剧《沙家浜》中,18名新四军伤病员被困芦苇荡,因连续多日面临日伪军的“扫荡体力和毅力几近极限。指导员郭建光激励大家: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最终,他们以“再坚持一下”的顽强精神,迎来了大部队的反“扫荡”。咬紧牙关的坚持精神,不仅需要不畏艰难的勇敢,也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智慧。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就能变被动为主动。
11、契诃夫的创作题材。有一天,几个青年问俄国作家契诃夫:“怎样才能获得创作题材?”契诃夫顺手拿出一本厚厚的日记说:“这里有100个题材。”这几个文学青年看着这珍贵的日记本入了迷,日记中所记的每一个材料都生动、感人。
1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13、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棒何时能磨成针呢?”老婆婆说:“只要有恒心,铁棒一定能磨成针。”李白听完很惭愧,从此刻苦学习,努力读书,终于成为伟大的诗人。
14、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5、北宋时,河南洛阳的程颢、程颐俩兄弟既是著名的理学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们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长期在洛阳讲学传道,开创了宋代四大学派之一的洛学。中国广为流传的典故“程门立雪”的“程门”,就是指程颐的家门。传说中的“程门立雪”的故事是这样的:杨时、游酢二人有一天去拜见老师程颐,当时程颐瞑目而坐,二人不敢惊动,在旁侍立等待。程颐醒来,门外积雪已经一尺深了。成语“程门立雪”即由此而来
16、 读书使人避恶,读书使人向善,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
17、③过去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一般来说这话不错,但对于一些涉世不深,头脑还很单纯的青少年来说,“善读”还是读书中的重要一环。图书就像朋友一样,会给人以善与恶的不同影响。英国一位作家说:“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坑害。”在我们目前的社会生活中,被坏书、坏影视作品和有害网站坑害,从一个单纯无知的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例子着实还不少。许多人都是因为缺乏知识,特别是缺乏法制方面的知识造成的恶果。因此,我们的社会各界,老师、家长,在教育青少年勤于读书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善于择书,选择有益的书,充实他们,引导他们,正像选择好药一样,医治他们的缺乏知识的“愚言”之症。此所谓“善读之可以医愚”也!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