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德经经典名句50句
1、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人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
2、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
3、大意:不自我称赞,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他人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简单来理解,就是我们如果不将别人当成敌人,与他相争的话,那么天下便没有人能够跟我们相争了。
4、我有三种法宝,掌握并保持它:第一是仁慈,第二是俭啬,第三是不敢在天下争先。
5、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6、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
7、36)、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8、无:没有,不存在;未曾发生或出现过的事物。 有:存在,发生过或是出现过的事物。 无中生有:天下所有的事物,都是从无中来。后被人们用以形容那些本来没有,却凭空编造出来的事物。
9、(翻译讲解):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10、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1、大意: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12、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
13、3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庄子•养生主》
14、大意: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15、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庄子·知北游》
16、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17、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18、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 《道德经》
19、47)、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0、一起诵读道德经(28—54)
二、道德经经典名句50句摘抄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3、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人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
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5、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6、——出处:《道德经》第十六章
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8、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4、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5、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6、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17、(感悟)有为者当明察秋亳,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18、31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间世》
1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0、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三、道德经经典名句50句感悟
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大意: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3、大意:有手艺的人劳累,聪明的人忧虑,无能的人无所求,所以逍遥自在。
4、——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5、2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7、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8、大意: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9、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能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10、大意:一个人如果迷失在物质世界中,在世俗里失去了自己的真性情,这个人就是本末倒置之人。
11、载营魄抱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1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13、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14、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15、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生活其实很简单,不要让它复杂化。快乐开心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小窝温暖就好;一顿便饭可口就好;一个爱人知心就好。
16、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17、2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道德经》
18、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道德经》
19、——出处:《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20、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第四十章》
四、道德经100句经典语录
1、4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庄子•山木》
2、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4、(翻译讲解):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5、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6、译文:道产生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分裂成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产生新生的第三者,新生的第三者产生千差万别的事物。
7、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8、善之 与 恶 , 相 去 若 何 。
9、2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
10、38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11、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12、有 无 相 生 , 难 易 相 成 , 长 短 相 形 ,
13、山上的树木皆因材质可用而招致砍伐,油脂皆因可以燃烧照明而自取熔煎。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14、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m.taiks.com)
15、50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庄子•列御寇》
16、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17、(翻译讲解):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18、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也是中国文化从古至今的精髓,书中所讲,寓意深刻。道德经语言不能用语言表达清楚,需要自己切身的专心领悟体会,学习的过程也需要保持清净,下面我整理道德经中最唯美的句子,欢迎大家阅读。
19、——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20、(翻译讲解):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五、道德经经典名句50句及译文
1、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叫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2、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德经·第四十三章》
3、40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4、俗 人 察 察 , 我 独 闷 闷 。
5、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6、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庄子·山木》
7、4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8、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9、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经》
10、6)、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龋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11、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
12、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13、(感悟)对天下大事难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没有办不成的。往往有为的人,从不大而化之一做事,却成就了大事。小事不做,大事不成!
14、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15、大意: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白马跳过一个很小的缝隙,忽然一下而已。
16、2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17、——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18、故从事而道者,道德之;同于德者,德德之;同于失者,道失之。信不足,有不信。
19、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思是天地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只是任自然,将万物看作草和狗,出自战国老子的《道德经》第五章,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大意:小的迷惑能够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
2、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
3、——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4、高 下 相 盈 , 音 声 相 和 , 前 后 相 随 。
5、19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道德经》
6、——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7、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8、大意: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0、49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庄子•刻意》
11、 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第六十章》
12、大意:过分的爱惜会招致巨大的付出,过多的拥有会招致沉重的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困辱,知道适可而止便不会遇到危险,如此就可以长久安全了。
13、(感悟)这是老子关于宇宙观的诊断。
14、0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做人要厚道踏实,不要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一个人有权有钱没有内在也不过是个“暴发户”。不要为了追求浮华,忘记自己的本心,丢掉自己的良心。钱财等身外之物,今天得到了明天有可能失去,只有装进内心的知识、品德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15、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16、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17、(感悟)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人们尽管把他装饰得很漂亮,但用后就扔掉,不是爱他,也不是恨他,人们对待刍狗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圣人无偏爱,还百姓以自然。
18、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19、大意: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20、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道德经》
1、大意: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事外,反而能保全性命。这不正是因为无私吗?反而能成就一己之私。
2、28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
3、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庄子•刻意》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看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4、(偏方秘方)药功秘方真传
5、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6、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7、(感悟)“处下”与“不争”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此处结合用兵、用人,阐述了“不争之德”,强调“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在军事上的运用。
8、大意: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
9、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10、此段真是令人荡气回肠的孝道真谛,孝道第一的曾子也自愧不如。庄子这段话可以看作老子的上课笔记。说老子“六亲不和,有孝慈”对孝道很排斥,那是不理解老子是真正弘扬孝道的。
11、(感悟)器小易满,海纳百川。浅陋的人才居功自傲,做大事的人总是谦虚的。
12、23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经》
1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14、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道德经》
15、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16、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看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1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18、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