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原文及译文
1、《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2、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一个字而可以终生奉行的呢?”
3、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
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5、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孔子语录翻译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6、(原文)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7、(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8、翻译: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
9、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0、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11、(原文)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1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13、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
14、鲁迅曾经指出:“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这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待孔子治国方略的。因而颇具尖锐性。
15、(原文)9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16、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17、(译文)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18、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
19、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李泽厚《论语今读》)
20、孔子说:“当几个人聚在一起时,一定有值得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去学习,如果你发现你和他们有同样的弱点,你应该及时纠正他们。
二、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
1、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3、翻译: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
4、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5、译文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6、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9、而:表修饰,可译为“的”。
10、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1、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12、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13、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14、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
15、(译文)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
16、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颜渊》)
17、本段理解: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18、是知(zhi四声)也:知,同智,智慧。也,语助词。
19、(提示)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断跟别人堕落下去。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都说明了这种“榜样的作用。
20、(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三、论语原文及译文
1、(⑴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
2、快;朋同门为朋,同志为友;愠,生气,发怒;
3、子禽问子贡:“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有人和他谈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夫子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的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以温、良、恭、俭、让得名,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与其说他自己求得这种资格,不如说是人家主动求他的吧?
4、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评析本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7、(8)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9、⼦⽈:"学⽽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远⽅来,不亦乐乎?⼈不知⽽不愠,不亦君⼦乎?"
10、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11、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12、(译文)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