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木心陈丹青
1、他说鲁迅的幽默其实黑多红少,是紫色幽默;
2、木心极郑重地说,“当没有人理解你时,你自己不要出来讲。”陈丹青说,什么叫做“私房话”呢,这就是私房话。
3、还这么光明磊落地说出来
4、■当愚人来找你商量事体,你别费精神——他早就定了主意的。
5、从1956年到1979年间,木心几度入狱。
6、所谓“宗范”、“流派”,确乎不是他的计较——如他在讲课中对“主义”的再三质疑——倘若不给我们讲课,木心从不谈文学史。
7、这是非常不可形容的一个片段,尤其是当一个人已经没了,然后这又是二十多年前的影像。这影像最珍贵,它胜过绘画、文字……胜过一切,它提醒你时间,在现在,此刻,我看到的这个影像,比方是二十五年前的。这个是二十世纪的大事,人可以通过影像重新看自己。木心正是一个我们现在正好遇到的例子。
8、木心(1927年2月14日—2011年12月21日):
9、如今我也接近木心开课时的岁数,当年愚昧,尚于讲课中的若干信息,惘然不察,现在或可写出来,就教于方家,也提醒年轻的读者。
10、你若喜欢,为富叔点个在看哦
11、借我素淡的世故和明白的愚,
12、鱼儿三部曲|鱼儿三部曲
13、她是木心的粉丝,并在他的影响之下走上了创作之路。
14、“哀愁是什么呢?要是知道哀愁是什么,就不哀愁了……明天不散步了。”
15、有次上课,大家等着木心,太阳好极了。他进门就说,一路走来,觉得什么都可原谅,但不知原谅什么。那天回家后,他写成下面这首“原谅”诗,题曰《杰克逊高地》:
16、不过,在中国大陆,木心却是直到2006年才进入公众视野。
17、春天的邀请|大堰河,我的褓姆|野草·题辞
18、通过以上的说法可以看出这个文学家的作品是很具备个人思想的,所以才会被其他人批判,因为中国比较奉行的是中庸之道。作品是可以看,但是不能将其的地位拔高,不然就是对于木心的一种高估,对于其他文学家不公平。不过这个文学家已经不在人世间了,后世的评价对其的作用并不是特别的大。只要有人喜欢其文学作品就是可以的,比如很多网友都会在自己的枕边放着木心的书,能够从中感受到文字的力量。
19、大家笑笑作罢,没人在意一个小孩子的信口开河。
20、陈丹青:他说爱完美,所以苦,我要这样子得到声誉,如果不是这样的,我不要声誉,庞培给我的时候已经是废墟。
二、陈丹青眼里的木心
1、对其不感兴趣的,转身走掉,将其奉为知己的,甘愿在他的纪念馆当个忠诚的守门人。
2、先生的这句话,“你再不来,我就要下雪了。”
3、陈丹青在木心美术馆开幕式上说:木心逃走了,我们去美术馆找他。
4、其后,他做过交通大学美学教授,参与过人民大会堂的设计。
5、比如之前大热的《我的前半生》就是改编自亦舒的小说,只不过亦舒原著小说叙述的是香港90年代的家庭主妇所面临的生活冲突,原著小说有着扑面而来的香港文化气息,文字也是简练又清新,十分的让人着迷。她的很多小说我都看过,那时几乎看到不停手的,刚出可以看书的手机APP时,每天都看1本,看了4个月这样。比如她最著名的《喜宝》里面的“没有很多爱给我很多钱也是好的,如果都没有,那给我健康的身体也是好的”写得极其直白又略带苍凉。比如“做女人要做的像一幅画,不要做一件衣服,被男人试完又试,却没人买,待残了旧了,五折抛售还有困难”等等。
6、哪有你,你这样好......
7、借我温软的鲁莽和玩笑的庄严。
8、还有她的《痴情司》《直至海枯石烂》 《生活之旅》《心慌的周末》 《绮惑》《银女》 《绮色佳》《夙世情缘》 《蜜糖只有你》都十分好看。经典名句有:
9、木心,这个死不悔改的人
10、这不是反讽,而是实话,因为实话,有甚于反讽——讲课中,他说及这样的细节: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国庆十周年夜,他躲在家偷学意识流写作(时年三十二岁);六十年代“文革”前夕,他与李梦熊彻夜谈论叶慈、艾略特、斯宾格勒、普鲁斯特、阿赫玛托娃;七十年代他被单独囚禁时,偷偷书写的文学手稿,我亲眼看过,惊怵不已:正反面全都写满,字迹小如米粒;八十年代末,木心年逾花甲,生存焦虑远甚于流落异国的壮年人,可他讲了五年文学课——我们交付的那点可怜的学费啊——九十年代,他承诺了自己青年时代的妄想,满心狂喜,写成《诗经演》三百多首;新世纪,每回走去看他,他总引我到小阳台桌边,给我看那些毫无用处的新写的诗。
11、男人!当你要求一个女人像女人的时候,问问你自己有几成像男人!
12、著名画家陈丹青解释木心的名字起源于“木铎之心”,是佛语说法;在木心先生讲述《文学回忆录》也称起源于佛教的“木铎之心”(由他的弟子陈丹青书稿整理出版),较为可信。(据童明教授介绍,“木”字亦有“‘十’字架上的那个‘人’”之意)。
13、入夏,有位外省大学男生来到乌镇,也是木心的小读者,只为在馆内谋一看守的职位,我初秋去,见他站在入口处,不声不响。
14、毛尖|SINCE1980
15、点击链接收听(濮哥读美文)
16、热爱生命|乡愁|起造一座墙|奇迹
17、讲课中,他两次提到与他相熟的街头松鼠,还有寓所北墙密匝匝的爬墙虎:“它们没有眼睛哎!爬过去,爬过去!”每与我说起,木心啧啧称奇。忽一日,房主未经告知,全部拔去了,他如临大事,走来找我,狠狠瞪大眼睛:“那是强暴啊!丹青,我当天就想搬走!”
18、望庐山瀑布|钗头凤·红酥手|念奴娇·过洞庭
19、木心先生的第一部严肃著作是长篇论文《哈姆雷特泛论》,是1949年22岁时完成的。那篇论文,以及他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写的许多文章、长短篇小说和诗歌都从来没有发表。
20、■这位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兼音乐家还会再来吗?我们以为不复再返,只能零零碎碎地活在地上的艺术家身上。莫扎特、肖邦、就是一部分的俄耳普斯;莫扎特是俄耳普斯的快乐、和平、祥瑞、明亮的一面。肖邦是忧伤、自爱、禅念、怀想的一面。
三、木心陈丹青做菜下厨
1、凡画,均涉及“层次”(包括“纯抽象”),转印后的水渍本身即富层次;凡画(即便“纯抽象”),均指涉“形”与“象”(色域、面积、肌理),水渍溢痕自行呈现无数可疑的、有时异常逼真的“形象”——树、石、山——如何调理湿漉漉的转印效果,考验想象力与控制力,转印画,是将水渍引向何处、止于何处的过程。
2、1982年定居纽约。2011年12月21日3时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
3、1984年,移居纽约仅两年的木心成了驰名台湾的海外作家。当年台湾《联合文学》创刊,创刊号内云集着港台及海外知名华语作者,第一主角,却是木心。主编痖弦为他专设“散文个展”。1990年代的《联合文学》主编、《印刻》文学创办人初安民回忆,30年前的台湾是文学时代,中国时报副刊、联合报副刊具有高垄断性,“木心一下子就出来了”。——引自《“世人哪,不要弄污我的书”木心的流言与传奇》
4、■爱,原来是一场自我教育。
5、木心:开玩笑地说,我说文学呢,是我的,出书呢,等于我有了个男孩;绘画呢,卖出去了呢,就等于女儿出嫁了。那么画呢比较贵,因此比较有钱,然后呢文学呢,是比较穷,然后靠他姐姐抚养他的。
6、少年在故乡,一位世界著名的文学家的“家”,满屋子欧美文学经典,我狼吞虎咽,得了“文学胃炎症”。后来想想,又觉得几乎全是那时候看到一点点书。
7、稍有眼光的西画家,兜一大圈,总不免谈到祖宗,享受识见的快感。木心说起,却好比家事,油然动衷。我们在王季迁家里看大尺幅倪云林真迹,他凝着呆相,不说话。我逗他讲,只听他喉咙里呻吟着:“噫……”气若游丝。
8、~双重标准。这也是他们的“杀手锏”之一。所谓屁股决定脑袋,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审视中国,不惜以最大的善意诠释“外国”。比方说他们吹捧华盛顿如何的伟大,把“权力关进笼子”。而对中国中古时代的皇权,却以现代西方文明的标准鞭挞。
9、在年轻的时候,木心写了很多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文章就提到了《源氏物语》这个这本书。大部分人都认为这部书是非常优秀的一部小说,代表了这个国家的文化,但是木心却认为这本小说没有价值。所以就有专家学者站出来说这个说法是不对的,认为这本书就透露出了日本文学,说木星根本不配称为日本文学的知音,也没有把日本的文学给参透。还有人认为木心的文字是可以读的,但是根本不具备文学的价值,之所以能够流行起来,是受当时的趋势影响的。
10、“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11、开馆第二天,我亲见几对相貌好看的都市白领牵着手进门,略一张望,即回身出馆。他们是对的。
12、他也看不起清人。有一阵我欢喜王原祁,他急了——大都会美术馆藏着王原祁晚年的《辋川别业图》,润得跟生葱一般——“丹青啊,山水要看北宋,四王到底柔弱的。”瞧我不服,于是他在课上重申他的“庭训”。我晓得宋画的好,尤偏爱隋唐的展子虔、李思训、郭忠恕……但我不跟他争。
13、《文学回忆录》是201硫丝缺3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木心。《文学回忆录》首次披露了木心先生及其亲属大举衣促的珍贵照片,由陈丹青先生和木心的外甥王韦先生提供。附印民国版本的世界文学书影,是一部民国出版史的私人旁证。此书大量引文和史料,经出版社曹凌志、罗丹妮、亮变查雷韵三位编辑做了繁复细致的做短家例培聚核查校对,又逐一审阅了中国古典文学部分的史料。木心的代表作还有《哥伦比亚的倒影》《素履之往》《即兴判断》《琼美卡随想录》《温莎墓园日记》等。
14、木心,生前并不热闹,去世后,多了纷涌而至的读者和崇拜者。
15、■我最心仪的是音乐、建筑、绘画所体现的宗教情操,那是一种圆融的刚执,一种崇高的温柔。以这样情操治国、建邦、接人待物,太美好了。
16、电子版录入的工作,细致而庞大。速记潦草,年轻编辑无法辨读,我就自己做。或在纽约寓所的厨房,或在北京东城的画室,朝夕录入,为期逾半年。当年手记无法测知字数,待录毕八十五讲,点击核查,逾四十万字。为纪念木心逝世一周年,近日忙于编校、排版、配图、弄封面,十二月必须进厂付印了:眼前的电子版不再是那叠经年封存的笔记,而是木心读者期待的书稿——“九泉之下”这类话,我从不相信的,而人的自欺,不过如此。喂,木心,恕我不能经你过目而首肯了,记得你当年的长篇大论吗?年底将要变成厚厚的书。
17、号外02木心:我们一起犯个错误
18、木心作为知名的作家和画家,有着传奇的一生。
19、据我所见,德裔法国人,二战前的超现实画家马克斯·恩斯特,曾弄过几幅转印作品,和他自己的绝大部分油画完全不相似,属于阶段性的冷门。木心的小画,有几幅,与恩斯特惊人地相似。
20、14岁,木心开始写作,便写出了这样意趣盎然的诗:
四、陈丹青为啥如此推崇木心
1、木心:他说,我们要走了,那我们有一个要求,就是说你要重新开始写文章,重新让文学加入生活。画当然你不会不画,一定会画下去,可是文学不能丢掉。他说,你假如答应我们就走,上飞机。你不答应的话,我们就一直坐在这里,不走。
2、陈丹青:我年轻时候有过很多这样的经历,“文化大革命”时候办展览,每次都是一帮小混蛋在一起混个大概一个月,两个月,然后就把墙上都弄满了,然后就散伙了。散伙前大家有哭的,有笑的,分手的时候才知道,啊呀很珍贵的一段日子没有了。现在这个过程像做梦一样就过去了,它(美术馆)好像真的早就在那儿,是该那个样子。
3、反驳第一条回答:其艺术无界,文学回忆录不在深度推是找表图便耐,在广度,在视角。木心首先是诗人,其次作家,其次画家其所谓的“专业人士”写的,大部分无外乎高校用的那档子教科书。题主爱看则看。文学回忆录不是文学史,报之以消遣之心,获之以纯然之意其这种书无论陈丹青再炒也畅销不起来的。银子,怎么都是浪费,不妨浪费在自己的跳受次烈尽和喜好上
4、开课后,渐渐发现或一专题,一下午讲不完。单是《圣经》就去两个月,共讲四课。上古中古文学史讲毕,已逾一年,越近现代,则内容越多。原计划讲到十九世纪收束,应我们叫唤,木心遂添讲二十世纪流派纷繁的文学,其中,仅存在主义便讲了五课。
5、■用音乐来发脾气当然最惬意。
6、节选自纪录片《号外07:我会爬起来的》
7、陈丹青:八十年代,我们俩(陈丹青和阿城)在那聊木心,我说这木心完了,这样子再过若干年,我们还能读他,下面还有谁?阿城说你可不能这么想,年轻人咕嘟咕嘟冒出来,再过若干年,年轻人会读他的。
8、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这么静,又这么有力量,平静的水波下的暗流涌动,是木心的诗魂。答友们或许记得,木心那句著名的“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如欲想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他的诗是酒醉后的清醒时分,是午夜梦回的安心,是知道真相之后仍愿意探索的冷暖人生。
10、“文革”初,木心早期作品被抄没。“文革”后,地下文学与先锋诗陆续见光,渐渐组入共和国文学史话。现在,这本书揭示了更为隐蔽的角落:整整六十多年目所能及的文学档案中——不论官方还是在野——仍有逍遥“漏网”的人。
11、生存还是毁灭|莎士比亚戏文朗诵会
12、狱中,他用写“坦白书”的纸笔写出了洋洋洒洒65万言的ThePrisonNotes,并手绘钢琴的黑白琴键,在暗无天日的囚牢里无声地“弹奏”莫扎特与巴赫。
13、木心,如五年前宣布开课时那样,矜矜浅笑,像个远房老亲戚,安静地坐着,那年他六十七岁了。就我所知,那也是他与全体听课生最后一次聚会。他的发言的开头,引瓦莱里的诗。每当他借述西人的文句,我总觉得是他自己所写,脱口而出:
14、《鸟》纸本设色林风眠作
15、艺术之爱,或爱之艺术,好比肉离不开骨头。
16、木心(1927年2月14日—2011年12月21日),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出版多部著作。1927年生于浙江嘉兴市桐乡乌镇东栅。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17、我不该现在就吹牛,但是我很信赖他们,他们很诚心诚意。
18、在优酷的看理想自频道兑换后,收看节目、参加活动
19、解放前夕,他返回大陆,成了杭州第一高中的老师。
20、木心(1927年2月14日—2011年12月21日):
五、木心陈丹青是一对
1、陈丹青当年没有受到正规的大学教育经历,因画艺出众,在英语零分的情况下被录为中央美院研究生。去美国后,他与木心相识,几乎所有的精神启蒙、知识结构都来自于木心先生。陈丹青曾说:“我可以想象不出国,但无法想象出国之后我不会结识木心先生。”
2、读者:我没办法用语言去说木心,因为太多想说的。但是就像听过他的话一样,听到会心一笑,然后你在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以后,你忽然有这么一句话,忽然会让你看到某一件事,看到一个人,就是走神了,然后忽然会想到这句话,就觉得非常高兴,非常地兴奋。
3、东栅,游客蜂拥,瞧着纪念馆标牌,纷纷问:谁是木心?
4、声声慢·寻寻觅觅|岳阳楼记|念奴娇·赤壁怀古
5、所以,如果木心在天有灵,看到这些因为他而起的种种论战和纷争,一定不会有太多激烈态度,估计只会付之一笑。就像他自己所说:“看轻世界荒谬,是一个智者的基本水准。看清了,不是感到恶心,而是会心一笑。”
6、诗:《如烟之姿》(长诗)、《非商籁体的十四行诗》(100首集)、《蛋白质论》(短诗集)、《十字架之半》(短诗集)
7、朱伟当年除了在博客发表《木心的尴尬》,还“枪毙”了一篇本想发在《三联生活周刊》上的陈丹青访谈录——《再谈木心先生》。这一举动引起了陈丹青的不满,使他写了《致洪晃妹子》等文章“回击”。当时这一论战不仅引起了文化界和读者们的关注,也成了“木心是否被神化”这一争议的起源事件之一。
8、而笔录之际最令我感到兴味的瞬间,是他临场的戏谈。
9、号外07(上)木心那只蓝色的小碗找到了吗?
10、于是,23岁的他孤身一人,前往莫干山,整整隐居了6年,期间,完全沉浸在写作和绘画的天地中。
11、陈丹青:像米开朗基罗同时是建筑家、画家、诗人,写了很多十四行诗。今天是一个分工的时代,专家的时代,木心个人其实很早就想回到文艺复兴那个时代,对一切好奇,对一切我都去做。跟启蒙时代,跟文艺复兴那样一组名字,他是那样要求自己的,而且他也自信,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所以他会说所谓“文艺复兴个体户”。
12、因了木笔之名,开始小心翼翼走进玉兰世界。原来如此花朵分门别类有好几种,白玉兰、紫玉兰、二乔玉兰、广乔玉兰、广玉兰,虽都统称为玉兰,但她们的属性却略有不同。白玉兰:别名望春花,木兰科木兰属,花期二至四月。这花居然是上海的市花,诞生于1989年的戏剧表演艺术奖用白玉兰命名,足见此花的含金量与超魅力。除了紫玉兰,其他几种不同名字的玉兰,皆先开花后长叶,花朵美丽且清香,早春花开犹如雪涛云海。叶片互生,前端圆宽,中部往下逐渐狭窄。花大,单生于枝顶呈钟形。中药配方里,此物是常客,常少不了此物,因玉兰性温味辛,具有祛风散寒、宣肺通鼻的功效。
13、譬如说,穿着讲究,就是对自己温柔。
14、同样的,爱国也不意味着“一味批判”或嘲讽或谩骂
15、20岁时,他参加了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后遭国民d的通缉,为了避难,去了台湾。
16、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冬天的早晨|西风颂
17、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出版多部著作。1927年生于浙江嘉兴市桐乡乌镇东栅。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2年定居纽约。2011年12月21日3时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
18、木心本名孙璞,1927年2月14日出生,浙江乌镇人。早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文革时遭受迫害,出狱后辗转到了美国,重启绘画与写作。2011年12月21日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
19、萍影无踪,让人无着,故,叶落归根是许多游子最终的皈依。
20、《今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畅销书《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作者,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智人之所以能够崛起成为地球的主宰者,主要原因在于其具备虚构故事的能力。然而,在当前这样一个分化的世界,我们对旧故事已失去信心,对新故事亦远未达成共识。
1、年少读不懂曹操,读懂已是中年人
2、相反的看法类似“浅白无味不足观”。
3、一个有趣的灵魂往往能看到许多东西最纯粹的部分。
4、所以我们真的不要小看年轻人,他天然地会选择,走向他愿意走向的那个作者。现在1990年、1991年、1992年的孩子,已经在写木心了。而且我们不应该把他们看得太年轻了,木心在他们这个岁数都已经,他已经说我小规模的博大精深,该读的书他都读过了。
5、2015年11月,由贝聿铭弟子、纽约OLI事务所冈本博、林兵设计督造,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巨匠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全程历时四年的木心美术馆开馆;馆内设计与布展,由OLI设计师法比安主持,为期一年半。
6、■对生命、对人类、过分的悲观、过分的乐观,都是不诚实的。看清世界荒谬,是一个智者的基本水准。看清了,不是感到恶心,而是会心一笑。
7、来拥抱我,我自温馨,自全清凉,来拥抱我。
8、木心的作品是一种含蓄沉静的美,是古中国的风韵。它的风雅、它的气度、哪怕是它的激烈感情都是默默的,像一个古装明艳的少女,带着面纱,隐隐透出姣好的面容和风情万种。
9、我真想知道,有谁这样地评说文学家,谁曾如此这般讲过文学史——我多么盼望各国文学家都来听听木心如何说起他们。他们不知道,这个人不断不断与他们对话、商量、发出诘问、处处辩难,又一再一再赞美他们,以一个中国老人的狡黠而体恤,洞悉他们的隐衷,或者说他们的坏话。
10、尤其是在“文革”期间,木心猝遭无妄之灾,所有作品皆被毁,被拘18个月,三根手指被打断。
11、或许每个人在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都会有所不同,像陈丹青听木心的课,是一字一句记录下来,那本厚厚的《文学回忆录》便是根据他的五大本笔记整理而成,陈丹青说,“里面的每句话都是木心说的。我可能漏记,但绝不添一句一字”。由此可见陈丹青对木心的尊重。
12、十九世纪末,爱文学的青年每人一本《鲁拜集》。这是文学史上的风流韵事。我在十三岁(笔者注:1939年)时见到《鲁拜集》译本,也爱不释手。奇怪的文学因缘,凭本能觉得好。
13、答:李唐、郭熙、范宽、董源、关仝、王蒙……黄公望、倪瓒、唐寅、大小米、石涛、八大、徐渭。
14、为什么两组转印画间隔二十多年?
15、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先生对文学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理解实在豁达真挚。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