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十二章君子食无求饱
1、试译:子贡想取消当时告朔仪式上装样子的饩羊。孔子叹道:“赐啊,你可惜那只羊,我痛惜那种礼啊。”
2、“三人行,…”讲学习态度,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
3、(1)答案:孔子认为在对待他人方面,应该秉持着“恕”的准则。具体到做法上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推己及人,凡事要换位思考。
4、第鼓励人人通过好学,成为君子。《学而篇第一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你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在适当的时机去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觉得快乐吗?别人不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孔子希望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掌握真学问,并在学问的增长积累过程中体验追求的快乐。
5、前代的君主,能使人人异心不结为朋d的,谁也不及商封王;能禁绝好人结为朋d的,谁也不及汉献帝;能杀害“清流”们的朋d的,谁也不及唐昭宗之时。但是都由此而使他们的国家招来混乱以至灭亡。互相称赞、推举谦让而不疑忌的,谁也不及虞舜的二十二位大臣,虞舜也毫不猜疑地进用他们。但是后世并不讥笑虞舜被二十二人的朋d所蒙骗,却赞美虞舜是聪明的圣主,原因就在于他能区别君子和小人。周武王时,全国所有的臣下三千人结成一个朋d,自古以来作为朋d又多又大的,谁也不及周朝;然而周朝因此而兴盛,原因就在于善良之士虽多却不感到满足。
6、《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7、(1)提问:结合你学到的《论语》核心思想及本章内容,简要分析在孔子思想中“仁”和“礼”怎样的关系?
8、《十二章》中,表达胸怀抱负的人要担当大任就应当具有刚强的意志品质的思想的两句是“,。”
9、(1)提问:从这一章可以看出曾子认为士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承担怎样的责任?
10、(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11、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任重而且路程遥远。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奋斗终生,到死才停止,道路不是很遥远吗?”
12、人而不仁,如礼何?
13、孔子在吃上是很注意的,而且注意吃的礼节,但是他称赞不追求奢糜的颜渊,这里又强调了君子不要追求奢糜,不要追求安逸享乐。
14、10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途径是什么。”孔子说:“违反礼的事不看,违反礼的事不听,违反礼的事不说,违反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15、教育:在教育方面,孔子有“有教无类”“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还主张“学而优则仕”的发展顺序。
16、(1)提问:这一章中“文”“质”的关系是怎样的?
17、①《论语》首创“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18、为啥说君子要做事时勤劳敏捷,言语上小心谨慎呢?
19、15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20、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二、高二论语十二章翻译及原文
1、子曰:“譬如为山(为山:堆积土山),未成一篑(盛土的竹筐),止,吾止也。譬如平地(填平洼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2、(4)子曰:“君子喻(知晓,明白)于义(道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3、助词,相当于“的”,用在定语后置句中
4、《论语》十二章《朋d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5、试译:孔子说:“君子不自重,就没有威信,学问就不扎实。主要靠忠信处世,也没有哪个朋友是不如自己的,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6、如:《莒》篇“采采莒,薄言采之。采采莒,薄言有之。”写出了整个劳动的过程和场面,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7、(1)答案:用堆土为山、填平洼地作比喻,意在说明学习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并将两种选择进行对比,说明半途而废则前功尽弃,坚持不懈终会成功。
8、在《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还可以“,;。”
9、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10、《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克制自己的私欲,符合“礼”的规范就是“仁”,一旦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
11、(1)提问:从这一章可以看出“仁”“礼”“乐”怎样的关系?
12、(1)就:靠近、看齐。
13、2三家者以《雍》彻撤。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14、(1)提问:孔子在这一章中表现的提升道德修养的方法是什么?
1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林彬,然后君子。"(《雍也》)
16、试译:孔子说:“做人没有仁爱,礼仪怎么能到位?做人没有仁爱,音乐怎么能到位?”
17、作者及文章相关知识
18、孔子说:“为学不可半途而废,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而未完成,这时停下来,便前功尽弃,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学者必须自强不息,好比要填平洼地,即使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继续,终究会成功的,这决定于自己坚持不懈继续往下倒的啊!
19、“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
20、(9)孔子从智慧、仁义、勇敢三个角度阐述君子之道的句子是“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三、论语十二章君子食无求饱原文
1、爱护生命,拒绝极限运动。挑战极限不能视生命如儿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挑战极限。
2、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三十而立:三十岁便能够独立做事情。指人开始走向成熟。
4、《十二章》中,阐述“文”和“质”的关系的句子是“,。”
5、试译:季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叹道:“唉,难道说泰山的神灵还不如林放懂礼吗?”
6、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nìng)俭;丧(sāng),与其易也,宁(nìng)戚。”
7、如:《无衣》篇“岂日无衣?与子同袍。王地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种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精神与气势,读来让人热血沸腾。
8、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9、敏於事一一敏,敏捷。意思是说勤於做事,不能拖拖拉拉。
10、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11、试译:子禽问子贡说:“老师每到一个国家,必定能听到这个国家的政事。这是老师主动打听的,还是别人自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才得以了解的。老师了解国情的办法,也许跟别人的办法不同吧?”
12、试译:孔子说:“蛮夷边鄙之地有君王,不如中原华夏之地没君王。”
13、②《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4、1注重内心的道德修养,从修炼内心的道德修养发展到规范外在的行为。
15、(2)子曰:“人而(如果)不仁,如礼何(如……何,把……怎么样呢,对……怎么办呢)?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16、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经》中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知识,雅学、地学、博物学、本草学无所不包,为人们获取知识提供了方便。所以孔子特别提倡学《诗》,就是为了让弟子们获取这些知识。
17、(1)“以”,把;“仁”,仁德,此处作动词,可译为“追求仁德”“实行仁德”;“已”,停止;“不……乎”,表达反问语气,译为“不也……吗”。
18、质:质朴,指内在本性的质实、纯朴。
19、(任务二)古诗文挖空练一练
20、(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四、论语十二章君子食无求饱原文及拼音
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2、➡其实我们从父母那里接受的教育也是这样的,虽然父母可能没有学习过论语,但道理都是相通的。
3、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4、试译: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5、18子张学干(gān)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6、试译:孔子说:“弟子在家里对父兄孝悌,在外面对公卿忠顺,恭谨老实,博爱众人,亲近仁者。这样子做好了,还有剩余精力,可以读点书。”
7、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 语·雍也
8、在《雍也篇第六二》章,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里面,谁是爱好学习的?”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爱好学习。他不把怒气发泄在不相干的人身上,也从不再犯同样的过错。遗憾的是,他年岁不大,已经死了。现在没有这样的学生了,没有听说爱好学习的人了。”
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0、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
11、试译:孔子说:“《关雎》这套曲子,快乐而不放荡,哀愁却不伤痛。”
12、在生活中如何实践“仁”: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有志向有目标且有礼貌,负责诚实,坚定不移,会自省。
13、漫漫长途、终有回转。余味苦涩,终有回甘。心怀大志如丘壑,“勇者不惧”前路难。如辛弃疾所言“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少年郎儿弘毅不止,振扬山河长响不停。
14、(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