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子语录及感悟
1、写作思路及要点:以《道德经》感悟为题,围绕《道德经》蕴含的道理种种展开详细描写,接着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观点。
2、(翻译讲解):事物达到强盛之时,也就走向衰老。
3、WithallthesharpnessoftheWayofHeaven,itinjuresnot.
4、译文: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5、大爷还负责单位的伙食,有一次,一位卖菜的阿姨,不小心多放了一包菜。
6、(翻译讲解):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7、30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9、我们姑且把人的悟性分为三种:上等、中等、下等。悟性最上等的人,他听了“道”的理论,马上就明白了,就会积极地去实践,把这些理论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而悟性中等的人呢,他听了“道”的理论,半信半疑,有时候相信比较多一点,有时候怀疑比较多一点,有时候也会去实践一下,但不久又放弃了,我们大多数人,都属于这一类人。悟性最下等的人在听完“道”的理论后,他完全听不懂,他以为你在讲故事,开玩笑,所以就会哈哈大笑起来,如果他要是不笑,那反而就不足以称为“道”了。
10、(感悟)有为者当明察秋亳,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11、——出处:《道德经》第四十章
12、45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13、“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
14、(感悟)老子此语,道出洁身自好,抑欲生安的道理。
15、(翻译讲解):天下皆知美之所以为美,一定是因为有的丑恶;天下皆知善之所以为善,一定是有了恶。
16、读罢此书,掩卷暇思,不禁叹服古代人民对自然崇高的敬意,对人生透彻的洞悉。这样如玑似玉的文字,清新畅怀的生活方式,高屋建瓴的理论,虽不尽善尽美,也无可颠覆了。
17、(翻译讲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18、于是,大爷便向大家寻求帮助,一定要找到这位阿姨,把菜钱给她。
19、懂得慎行的人,不是独善其身。
20、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令他仕途三起三落,跌宕起伏,而毫不后悔。
二、老子名句精选及感悟
1、不争,为大道之道,为自然本源。
2、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3、——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4、大意:让我们合起来才能抱住的大树,也是生长于细小的萌芽。而九层的高台,也是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也是从我们脚下的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所以,不管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好高骛远。
5、朋友不禁迷茫地说:“那不是仿木地板纹理的瓷砖吗?”
6、——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
7、这段文字翻译简单,理解起来很困难,它能翻译成:“道”这种东西一直存在着,能够永久保存下去,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十分深远、十分磅礴,似乎是世间万物的源头。“道”无所不能,能挫掉世间万物的锐气,解决世界上的纠纷,像光一样伟大,像尘土一样无处不在。不知道他是谁衍生出来的,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他比一切出现的都早。
8、老子的道,寓意精深,无法企及。使得我们只能用仰望的目光触及他深刻的思想。而老子所提倡的徳也被为后世奉行为处世哲学。
9、不知你是否发现身边有这样一类人,不管他身处何职,何种身份,他们总有能力把自己活成一道风景。
10、——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11、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12、译文: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如果能始终如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13、(感悟)自知自爱,是人的自身修养达到很高境界的体现。
14、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但是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空虚,人类的道德观念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其中不乏有些人冲破道德的底线,追求权力,物质,金钱,荣誉。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为人谦虚、心态平和、淡泊名利、时刻反省,尽职尽责。
15、当老师第一次捧着《道德经》,告诉我们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我就暗暗地下决心一定要认真地学习它。
16、感悟:日中则昃日,月影则亏。一定要知道为人处事的度在哪里。事不可做绝,话不可说尽。老子说的是不要在某个方面因为自己的专长而盈满,说话、做事要留有余地,才会有发展与回旋的空间,不要给自己留下祸患。这是处世的大智慧。
17、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18、0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19、人生时间有限,我们应抓紧时间多阅读这种经典书籍,《道德经》就是这样的一部经典,仔细咀嚼品味,是不无裨益的。
20、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三、老子名句经典语录
1、(翻译讲解):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2、完善的人格要具备水的特性,要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力的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夺名利,这就是老子的“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思想”
3、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4、下面这些方式可以联系到我们
5、原来我们之所以有很多烦恼与痛苦,大部分时候都是由于自己的格局不够造成的。
6、(翻译讲解):以正道治国,以奇计用兵,与民休息安定民心才能臣服天下。
7、(感悟)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人们尽管把他装饰得很漂亮,但用后就扔掉,不是爱他,也不是恨他,人们对待刍狗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圣人无偏爱,还百姓以自然。
8、译文: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愈难过。因此人要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如此方可长久。
9、大意:真正善良的人好像水一样,因为水擅长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这才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当我们也能像水一样润物细无声的话,那么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10、22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11、老子对道与德的描述,是从立体面的多层次剖析了宇宙、万物、人类以及人本身的种种内涵。《道德经》像一个包罗万象永不枯竭的奇妙宝藏,不同的人读道德经理解的道理都是不同的。不仅对不同的人,同样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有不同的收获。
12、(感悟)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远。
13、由此,我觉得每个人在每个时点都有自己所认知的《道德经》,而不是固定释义的《道德经》,它会随着个人阅历、经历的增加而有更深入的感悟和体会,它和资产负债表一样是时点表,随着个人修为的增加会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14、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5、《道德经》品读心得与感想(5篇)相关文章:
16、(翻译讲解):坚强者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者属于富有生机的一类。
17、学会客观地观察自己,战胜自己才是强者。
18、接下来,老子还讲了“无为”。什么是无为?老子强调,“无为而非不为”,无为反而是大作为。怎么理解?“无为”是指某个方面的“无为”,再空出这个空间做其他更有用的事情,这就是“有为”,而且还是“大作为”。说白了,“无为”就是避开冲突,为自己的自在而做喜欢做的事。
19、每天5句《老子》语录,感受国学之美|Day3
20、译文: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
四、《老子》经典语录
1、燕、赵之争,却让秦国得利。
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3、于是,老子方有“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的感慨。“复”与“归其根”才是此篇的点题。“虚”与“静”是道家修身中必习的两手,如“阴阳、有无”既对立又统一。虚至极为无,静到笃是有。虚为展开,至极为空灵为“作”;静是回归,回到此刻,是“复”,静到笃定属回归本原为“归根”。从养性功夫来说,“虚静”的过程如佛家心的起灭过程,虚为心起,静为心灭,有无相生,互有你我之佛道原旨。
4、46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6、译文:能了解别人的可谓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的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的才叫强者。知道满足者才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7、大意:不自我称赞,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他人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简单来理解,就是我们如果不将别人当成敌人,与他相争的话,那么天下便没有人能够跟我们相争了。
8、《道德经》依据实际、具体的现实而书,以“无为”为例,我认为老子并不是让你不要作为,什么都不要去做,其实,核心在“为”,老子主张的是由自己主观主导或顺应时势去为,不要被欲望牵引着去做或乱作为。
9、4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10、译文:求学要每天积累学问,修道却要每天减少;不断减少,以至于无为。
11、当和事老,用调解的方法来对治很大的怨恨,即使表面解决,必然还会留下残余的怨恨,这怎么能算是妥善的办法呢?俗话说“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只有懂得宽恕之道,才能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
12、感悟: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感到愈难过。所以,知足的人比较不会受到屈辱,凡事适可而止的人比较不会招致危险,生活得更长久。
13、清静无为,远离死地,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14、官方网站:www.koo.cn
15、其实,这仅仅是现代语言中呈现的字面表意,我不认为这个字面意思即“消极含义”就是他的本意。
1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德经·第四十三章》
17、2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8、培养洞察细微的能力,遵循水的大智慧。
19、★《道德经》的心得体会5篇
20、加入Q群:552843171
五、老子的感悟
1、不管是在俗的李叔同,还是在僧的弘一法师,无论何种身份,他都把自己活成了一个“传奇”。
2、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3、★阅读老子道德经的感想与心得
4、从前有个年轻人,他总是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烦恼,要么就是与人争得面红耳赤,要么就是一个人关在房里生闷气。
5、0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7、《道德经》是一部伟大巨著,以一部空前绝后的经典,它是自我阅读《弟子规》以来的第二部经典,给生命以启发。书中的道理,我感到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理解的更深。
8、圣人皆孩之:圣人使百姓们都回复到婴孩般纯真质朴的状态。老子这一章所讲的“圣人”,是老子理想中的执政者。老子认为,理想的执政者没有私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使人人守信、向善。老子把以“道”治天下的希望寄托给一个理想的“圣人”,在他的治理下,人人都回复到婴儿般纯真的状态。
9、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10、(感悟)这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是一样的道理。
11、《道德经》里讲的道理还有很多,虽然也有些在此刻已经失去了意义,但里面还有很多在今日仍有着重要进取的意义,仍值得我们去珍藏和学习。《道德经》教给我们的很多,如果真正用心地去读去体会,你会收获很多。
12、老子将一切归咎于“道”,他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世间万物都是由道衍生而成的,故有:“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于是我们后人再次基础上理解的“道”便是——道是混沌是无极,由此生出鸿蒙之气,内含阴阳,再生而为天地人三才,进而构成世间万物。但是老子又说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就是说道是不能用语言所说出来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是天道关系。
13、世间的根本在于“道”,道的本意在于道法自然。
14、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平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破。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厚积才会勃发。同样,“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道德经6章感悟心得2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15、就是告诫人们:这是古代说话非常谨慎的人。大家要警戒!不要多言,多言往往多败……
16、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17、2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道德经.第二章》
19、39柔胜刚,弱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20、现今社会,生活、工作的脚步很快,压力又大,人们的脾气也随着变得焦躁与不安。如果能做到善、柔,必定可以平心静气。心静自然凉,生活、工作的情绪就会舒畅起来,效率也会大大提高。不仅如此,善与柔还可以帮助处理好朋友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使变得融洽,心情也会阳光不少。道德经6章感悟心得5最近,我一直在看春秋时期的伟人老子的著作《道德经》,由于此书博大精深,蕴含高深至理的学问,所以暂时无法完全参透,但我仍感到其奥妙,例如老子讲“道”、讲“德”,以及“上善若水”的道理和水的性格、“有”、“无”之间的关联……老子将神秘的“道”讲述给后人,犹如仙人指路,令人心驰神往。
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2、人们为了保住工作而工作,无暇关注本身和家庭,有时间的时分没钱,有钱的时分没时间。又或者说两者都没有。这样的社会又怎能说是美妙的呢?在高度兴旺之后,人类当有所回归,以免到达极致走向另一面,走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3、感悟:“不知有之”,有版本作“下知有之”,意思相近。老子的政治智慧是很先进的,他告诉我们什么是最好的统治者。话说在齐国,洪水冲垮了桥,一位老人被阻在河水这边。这时候晏子(齐国宰相)也要过河,就用自己的船把这位老者载到了对岸。老者过河后感激涕零,称颂晏子的盛德。这就是老子说的:其次,亲而誉之。
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六十七章》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
6、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7、我们都想:“这点小钱不用那么认真吧!也许卖菜的也没放在心上呢。”
8、二是表现了相反相成的辩证法思想,老子把辩证法思想应用于社会,分析了智慧与虚伪、孝慈与家庭纠纷、国家混乱与忠臣等,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9、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0、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1、不自满才能不断进步,看透人生的祸福变换。
1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3、——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14、(感悟)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只有从实际出发,一点点积累,才能成就大事。
15、(翻译讲解):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