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余光中的诗赏析
1、秋天,最容易受伤的记忆Autumn,memorywhichistheeasiesttobehurt霜齿一咬Bittenbytheteethoffrost噢,那样轻轻O,evensogently就咬出一掌血来Andthereisapalmfulofblood(张智中译)
2、音韵和谐,一唱三叹。
3、(站在基隆港,想——想
4、只要心中还有,只要梦中还有
5、那就划去太湖,划去洞庭听唐朝的猿啼划去潺潺的天河看你濯发,在神话里就覆舟,也是美丽的交通失事了你在彼岸织你的锦我在此岸弄我的笛
6、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的抒发就显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正与思念母亲的感情相适应。
7、批评家的工作也是这样吗?注意,诗的第一句里面就说了,这是“他们说”的,并不是诗人的主张。在这些人看来,所谓的批评家,就是不要管那些坏的部分,只把一部作品里面比较好的挑出来,然后给染上色、打上蜡,进行吹捧和夸张,这就足够了。这时候,批评家已经不再是批评家了,他们变成了吹捧家。
8、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9、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10、余光中的《莲的联想》,是诗人开始走向新古典主义的标志。
11、本书精选余光中八十组经典诗作,跨越诗人整个创作生涯,涵盖各式风格手法。如脍炙人口的名篇《乡愁》,自况心境的《七十自喻》,咏怀历史的《寻李白》,表达美妙情致的《风铃》,回望江南春雨的《春天,遂想起》......篇篇精华,句句可诵。整本诗集充满文字的张力、想象的回旋、音乐的升降,记录了余光中温情、敏锐的生命观察,也镂刻下这个时代的生命历程及这块土地的变化。
12、虽然专业是外文,余光中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他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都有大量著述,而其中成就最杰出的,当属诗歌。人们评论,他的诗题材广泛,风格屡变,技巧多姿,融汇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笔法。因此,他被誉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
13、第二节写的是诗人的态度。诗人觉得,在西方的古罗马时代和中国的唐代,批评家可以毫无保留地赞美。为什么呢,因为那两个时代,伟大的诗人辈出,批评家的职责就是告诉众人,这些杰出诗人为什么如此杰出。然后,诗人话锋一转,说到了现在。现在是什么样子呢?现在进店的多半是秃子,也就是说他们的作品空洞无物,根本就找不到值得赞美的地方。理发师面对秃子,批评家面对庸才,都无话可说,无计可施。
14、联想自然,环环相扣。
15、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16、该诗写于1972年。余光中的祖籍是福建永春,他于1949年离开大陆去台湾。当时由于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长时间的隔绝,致使余光中多年没有回过大陆。他一直思念亲人,渴望祖国的统一和亲人的团聚。在强烈的思乡之情中,诗人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了这首诗。
17、必爱得凄楚,若不能爱得华丽
18、双十一首推|语料库分享系列七|181万字《毛泽东选集》(TMX|excel|txt|word句对齐格式)
19、从姜白石的词中 有韵地 你走来
20、抒情诗中的描述因素与表现因素是有必要加以区分的。诗人以写秋叶秋风,春花春雨、夏天的傍晚,冬雪的清晨,但诗人并不是要表现这些景物,而是借景抒情,他所说的并非他所意味的。
二、余光中精选诗
1、孩子们心地非常单纯,一听说某个诗人有什么缺点,会马上说,原来他是这样的人,我不要读他的诗了。其实,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完人能有几个呢?我们呼吸的空气不是纯氧,我们喝的水也不是蒸馏水。
2、夜深似井DeepAsaWelltheNight
3、(1929午夜)
4、《莲的联想》是余光中年轻时的著作,也是他唯一的一部情诗集。诗句典丽,意境缠绵悱恻,诗人自己也说,这可以算是现代词了,当然,这也是婉约词。
5、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
6、(喷射云三小时的江南)
7、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8、独白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及以后):深情质朴,清吟细细。例如组诗《三生石》的首篇的末尾:在荒荒的渡头,看你渐渐地靠岸,水尽,天回,对你招手。
9、你来不来都一样 竟感觉
10、这是寂静的脉搏 日夜不停
11、(借问酒家何处)何处有我的母亲
12、枫叶MapleLeaves
13、只要池中还有,只要夏日还有
14、复活节,不复活的是我的母亲
15、(翻译技术)实用翻译工具SearchandReplace
16、从这首诗歌的接受来看,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对李白的豪迈、傲慢、不羁的出色描写,尤以“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为甚。不得不说,诗歌确实展现了李白极具个性的精神气质,其之所以如此迷人,可通过文本细读来发掘其中魅力。
17、那么多的表妹,走在柳堤
18、呓语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情到深处,如梦似醒。诗集《莲的联想》是代表作。例如《遥》的末尾:秋更深,夜更深,我臂上的睡莲睡意何深深。
19、22岁时,余光中随家人到了台湾,并考取了台湾大学外文系。
20、《莲的联想》已将古典的意象开发出新的想像与不同的意义:莲,能牵扯出洁白、透明、超然、爱情,将古典转成现代,也将文学的层次提升。
三、余光中诗歌鉴赏
1、长大后,作者和家人分居两地,很难与家人相见,于是将乡愁寄托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乡愁比喻为船票。
2、新华书店(伍家岗书城)
3、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诗以李白的“失踪”起笔,在叙写诗人的痛饮狂歌与坎坷遭遇之后,复以李白的乘风归去终篇,始终围绕“寻”字曲折成章,反复回旋,结构严谨有序,造句自由而舒展。李白诗的想像如行空天马,超逸绝然,而余光中诗作丰富而具有创作性的想像,确实也颇有“太白遗风”。
5、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6、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7、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0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
8、“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语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下子,读者面前仿佛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泪流满面地跪在母亲的新坟前,面朝家乡、祖国的方向痛不欲生地跪在大海边,用嘶哑的声音大喊:“母——亲!”一种深沉的沧桑感油然而生。一个渴望得到祖国文化的熏陶,思乡爱国的赤子形象跃然纸上。
9、(四十二章经图38):得道矣。有沙门夜诵经,其声悲紧,欲悔思返。佛呼沙门,问之:汝处于家,将何修为?对曰:恒弹琴。佛言:弦缓何如?曰:不鸣矣!弦急何如?
10、夜深似井Deepasawellthenight:尽我的绳长探下去Noteventhelengthofmyrope怎么还不到水声?Reachesaripplingsound.蠢蠢的星子群Upthemossywall沿着苔壁爬上来好慢啊Howthewormystarscrawl!只怕还不到半路Yetneversomuchashalfwayup井口就一声叫Beforethemouthofthewellcries天亮了“Thedaybreaks!”(余光中译)
11、赏析借鉴余光中诗歌
12、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13、余光中诗风多变,其情诗亦然。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现今,余氏情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4、《乡愁》的四种直观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之间虽是独立的,但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这就是它们意象的递进性和抽象性。
15、余光中YuGuanzhong
16、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17、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18、一池的红莲如红焰 在雨中
19、恐月症和恋月狂,月光光
20、本来现代诗的行数、字数是极尽自由的,此诗「背道而驰」,反见出诗人是「蓄意求工」,在自由中磨鍊不自由。因为只有两段,诗形的稳定、相同并不会招来呆板、缺乏创意的讥讽,反而正是创意之所在。而且两段当中的前三句,字数虽同,句法结构却相异,加以「荒荒」替换「茫茫」、「你」替换「我」,稳定中有变化,丰富了诗篇的姿彩。
四、余光中诗词精选
1、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2、托物言情,赋予纸船丰富而特别的内涵;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怀念母亲的感情,比较抽象,写作时易流于空洞浮泛。
3、他们说批评家是理发师:
4、后来,母亲去世,作者与母亲再也不能见面,于是作者就将愁绪比喻为坟墓。
5、云是游子,而大陆则是深爱之人。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思乡之诗,同时也是一首情诗,一首写给祖国大陆的情歌,凝聚着一位赤子浓浓的爱国之情。
6、实则不然。这首诗是余光中在香港中文大学教书期间写的。此时,他已年逾五旬。对故乡对大陆对祖国的牵挂和思念之情,与日俱增。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诗人主要运用了象征。以高塔上悬挂着的不断鸣响的风铃,象征自己那颗日夜思念祖国的心。抒写了自己对祖国的刻骨镂心绵绵不尽的思念之情。
7、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8、告白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言语直截,稍欠委婉。例如《别时》的末尾:上次临别时欠我的一吻,下次要加倍还我利息。
9、重磅|语料库分享系列二|15万字|3250条记忆库(句句对照+TMX格式+txt格式+word格式)
10、内容上,按时间顺序,从“幼子恋母”到“青年相思”,到成年后的“生死之隔”,再到对祖国大陆的感情,不断发展的情感,逐渐上升,凝聚了诗人自幼及老的整个人生历程中的沧桑体验。不同阶段的乡愁,凝聚两端的分别是:我——母亲;我——新娘;我(生)——母亲(死);我(游子)——大陆(祖国)。乡愁的对象,由具体的“乡”,到抽象的民族的“乡”,从地域之乡,到历史之乡和文化之乡。使“乡愁”逐渐沉淀出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力。
11、《读睡诗选之春暖花开》《读睡诗选之草长莺飞》
12、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13、余光中的诗作情通古今,意贯中西。最初,他沉迷于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的中国诗歌传统,滋润了他年轻的诗心。50年代,西方现代诗风靡台湾,余光中诗作也从古典走向现代。60年代初,在台湾诗坛继续西行的同时,余光中却折身而返,重归“故里”。在传统与现代中进进出出,使余光中后来的诗歌有着更博杂的兼容性。
14、“废炮怔怔地望着远方/灰鸽子在草地上散步/含含糊糊的一种/诉苦,嘀咕嘀咕嘀咕/一整个下午的念珠/数来数去未数清/海的那边一定/有一个人在念我/有一片唇在惦我/有一张嘴在呵我。”
15、余光中诠释「当代」与「现代」的不同:当代,指的是时间点→不断推陈出新的东西;现代,指的是精神→生命可以日新又新的东西。一个真正的艺术是可超越时间的限制,它会与你的生命对话、对你的灵魂产生召唤,这是最传统也是最现代的精神。所以,余光中批判传统又继承传统、抗拒现代又发扬现代,彰显现代诗的精神。
16、当我死时WhenIamDead
17、免费领取|语料库分享系列九|毛泽东诗词37首(TMX|excel|txt|word句句对照格式)
18、《黎明》小首,写得玲珑剔透,似怀人,又如怀乡,朦胧中透出诱人的美感。前两节写的是清新的早晨和早晨的清新。前者是客观面的描述因素,后者是主观面的表现因素,前者是景语,后者是情语。清新的早晨,指诗中对景物的诗意的描述,清新的早晨指抒情主体的感受对象,而早晨的清新,是抒情主体对对象的感受,表现主体对清晨的清新(感)。
19、太阴下,夜是死亡的边境
20、《伊人赠我一发歌》是节选自余光中先生的诗。这首诗是余光中先生1951年的作品,其中的怀乡之情还是一如既往的质朴与深情。
五、余光中的诗10首
1、使原本不相干的四个物象,在乡愁这一特定情感的维系之下,反复咏叹。余光中本人曾说,这首诗是“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
2、我的心是七层塔檐上悬挂的风铃
3、语料库分享系列八|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报告(TMX|excel|txt|word句句对照格式)
4、本散文集是余氏首本纯抒情文集。
5、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6、对待余光中也是如此。你可以觉得余光中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是对他的诗歌,该读的我们还要读,该学的还要学。
7、诗人借助时空的变化来表达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抒发内心一种思念亲人、眷恋故土、渴望祖国统一的思乡爱国情怀。
8、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9、重磅福利|语料库分享系列五|351万字法律文献类双语语料库(TMX|excel|txt|word格式)
10、《乡愁》里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但台湾和大陆人为地长期隔绝,使流落到台湾的千千万万炎黄子孙有了无尽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历史沧桑感。即特有的“中国情结”。
11、想回也回不去的)多燕子的江南。
12、《等你,在雨中》语言清丽,声韵柔婉,具有东方古典美的空灵境界,同时,从诗句的排列上,也充分体现出诗人对现代格律诗建筑美的刻意追求。但余光中在回归传统时并不抛弃"现代”。他寻求的是一种有深厚传统背景的"现代”,或者是受过“现代”洗礼的“古典”。此诗运用独白和通感等现代手法,把现代人的感情与古典美揉合到一起,把现代诗和古代词熔为一炉,使诗达到了相当清纯精致的境界。
13、以及你的惊呼 我的回顾
14、已白发盖黑土的余光中老先生,祖籍究竟是江苏常州还是福建永春已经无从查考,但余老先生是生于南京,九岁方离开当时的首都去四川,三年后返回南京读大学,对于祖国,少年时的印象是最深的,四九年余光中离开大陆赴台湾,此后飘泊于香港、欧洲、北美……半个世纪以后再次蹋上大陆的土地,余光中在南京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
15、此起彼落 敲叩著一个人的名字
16、等你 在雨中 在造虹的雨中
17、从余光中的这首诗里,我们领悟到,诗歌原来也是可以讲道理的,诗歌原来也是可以用来挖苦和讽刺的。是的,哲理诗和讽刺诗的确是诗歌中的两个门类。《论语》里面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最后的这个“可以怨”,就是可以借助诗歌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其实,宋朝人写这种哲理诗是最在行的。比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是讲道理的诗。
18、在奥古斯都和盛唐的时代,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