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韩非子寓言故事集100
1、(不言人之恶对统治者不利,但人们是不愿言人之恶的,这是人性,统治者要有保护机制和奖惩机制才能引导大家检举揭发。)
2、(点评)故曰: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
3、(1)《韩非子》使寓言故事成为独360问答立的文学体裁。《韩非子》与《庄子》的寓言故事都很怀多,但《庄子》的寓言故事只是说理文的构成部分,并非是独立的文学体裁。《韩非子》则开始有意识地收集、整理、创作寓言,分门别类,辑为各种形落另式的寓言故事。像《内储说》我多氧较二印现雷边材、《外储说》、《说林》等都是寓言故事专集。(2)风格不同。《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主要取材于历史事迹和现实,很少拟人化排的动物故事和神话幻想故事,轻《庄子》的则奇幻玄虚、怪诞神奇。两者风格截然不同。(3)改变历史人物的本来面想胡已称损增散某可目。如《韩非子》让自己笔下的孔子形象法家化;《庄子》也一样,让孔子的形象道家化。
4、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5、(品德要由行为体现,不做污秽过失的行为,就不会有过错。)
6、你知道有哪些成语是出自古代寓言的?
7、(故事)兹郑子引辇上高梁而不能支。兹郑踞辕而歌,前者止,后者趋,辇乃上。使兹郑无术以致人,则身虽绝力至死,辇犹不上也。
8、(点评)使造父而不能御,虽尽力劳身助之推车,马犹不肯行也。今身使佚,且寄载,有德于人者,有术而御之也。故国者,君之车也;势者,君之马也。无术以御之,身虽劳,犹不免乱;有术以御之,身处佚乐之地,又致帝王之功也。
9、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10、比赛前田忌按照孙膑的主意,用上等马鞍将下等马装饰起来,冒充上等马, 与齐王的上等马比赛。比赛开始,只见齐王的好马飞快地冲在前面,而田忌的马远远落在后面,国王得意地开怀大笑。 第二场比赛,还是按照孙膑的安排,田忌用自己的上等马与国王的中等马比赛,在一片喝彩中,只见田忌的马竟然冲到齐王的马前面,赢了第二场。 关键的第三场,田忌的中等马和国王的下等马比赛,田忌的马又一次冲到国 王的马前面,结果二比田忌赢了国王。
11、(故事)桓公问管仲曰:“治国何患?”对曰:“最苦社鼠。夫社,木而涂之,鼠因自托也。熏之则木焚,灌之则涂陁,此所以苦于社鼠也。今人君左右,出则为势重以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谩侮蔽恶以欺于君。不诛,则乱法;诛之,则人主危。据而有之,此亦社鼠也。”
12、齐桓公对这种情况十分担忧,他对管仲说:“我爱穿紫色衣服,紫色布的价格涨得太高,如果全国的百姓都爱紫衣不止,这不是太奢侈了吗,我该怎么办呢?”
13、(点评)故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怨。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
14、(政治技能就是把人招来,然后利用人的力量。)
15、哪一个故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请你说说原因,再写一篇读后感。
16、楚人说话绝对化,前后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难免陷入尴尬境地。要知道,戳不破的盾与戳无不破的矛是不可能并存于世的。因此,我们无论做事说话,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要做满说绝走极端。
17、读后感:能言善辩的人都能靠自己的说辞说服别人,可是有时候说服了别人的道理,不一定能行得通。
18、(用古人的办法来治理变化了的世界,就像守株待兔的宋人一样,是愚蠢的。)
19、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20、(做事不考虑后果的。)
二、韩非子的寓言小故事
1、出处《韩非子》卷八说林下第二十三1
2、(故事)有相与讼者,子产离之而毋得使通辞,到其言以告而知也。
3、孙膑仔细观察后发现,田忌的马和其他人的马相差并不远,只是策略运用不当,以致失败。 孙膑告诉田忌:“大将军,请放心,我有办法让你获胜。”田忌听后非常高兴,随即以千金作赌注约请国王与他赛马。国王在赛马中从没输过,所以欣然答应了田忌的邀请。
4、试着写一段或者一篇以自己属相为主角的寓言小文章。
5、(点评)夫听所信之言而子父为人僇,此不参之患也。
6、第四段蓝字为我自己的想法。
7、韩非子说到:“人性自利,过度地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于是忘掉了自己应做的角色,今之官吏做事,往往都是这一类的。”
8、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2
9、(点评)有度难而无度易也。有常仪的,则羿、蒙以五寸为巧;无常仪的,则以妄发而中秋毫为拙。故无度而应之,则辩士繁说;设度而持之,虽知者犹畏失也不敢妄言。今人主听说,不应之以度而说其辩;不度以功,誉其行而不入关。此人主所以长欺,而说者所以长养也。
10、《韩非子》中著名的寓言故事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郑人买履》等。
11、(故事)夫少者侍长者饮,长者饮,亦自饮也。
12、领悟道理,这是读懂寓言的关键。阅读寓言的任务,最主要的是要明白寓言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讽刺的现象。我们读懂懂寓言的寓意有两种方法,一是抓住人物的语言,二是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领会《揠苗助长》的意思,就要注意抓住老农的心理活动去体会:做事不顾事物的发展规律,就会一事无成。学习《鹬蚌相争》的道理,就要注意抓住鹬和蚌两个角色的语言去体会:做事情,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互相谦让,否则会让别人钻了空子。
13、比喻行动与目的正好相反。狐假虎威
14、现在社会上的一些言论,都是华丽巧辩之谈,正是因为君王舍本逐末,只欣赏采纳那些华美的言辞,而舍弃那些真正有用的东西。
15、出处《韩非子》卷十八六反2
16、从书中挑选一则寓言,悟出所说的道理,再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创编一则现代寓言。
17、在楚国荆山东南,富含金矿。顺着水流泥沙俱下,附着于水流泥沙之中,有贵重的天然金砂。所以,大量的淘金者从四面八方涌来,偷偷地采金。
18、10兹郑之踞辕而歌以上高梁
19、(同智子疑邻出处《韩非子》卷四说难第十二同样的言论因为进说者与听者关系有别而有不同的效果。)
20、出处《韩非子》卷十四外储说右下第三十五45
三、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大全
1、(故事)郑人有相与争年者。一人曰:“吾与尧同年。”其一人曰:“我与黄帝之兄同年。”讼此而不决,以后息者为胜耳。
2、出处《韩非子》卷七说林上第二十二34
3、10操壶走火,则一人之用也,操鞭使人,则役万夫。
4、韩非子》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等。这永言笔容通升率温根开知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设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5、我叫郑袖,我的夫君是王,是强大的楚国的王。在王宫里,他至高无上,虽然我是最受他宠爱的妃,但是后宫佳丽三千,要长久地得到夫君的宠爱,只有美貌是不够的,还得要有不动声色的智慧。在这个比海深的后宫,如果失去了王的宠爱,就会万劫不复,只闻新人笑,哪管旧人哭,那些失去爱的妃子的哭泣声,让我不寒而栗。
6、(点评)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神,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7、后来,秦始皇举兵攻打韩国,韩国国王派遣韩非子出使到秦国求和,秦始皇就留下他准备重用。但当时担任秦国丞相的李斯是韩非子的弟子,他深知韩非子的才能高于他。李斯非常嫉妒韩非的才能,担心自己的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于是就向秦始皇进谗言诬陷他,说他没有效忠秦始皇的忠心,他来秦国是来谋反的。秦始皇听信了李斯的谗言,将韩非子投入监狱并毒死了他。
8、(故事)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孔子出,子圉入,请问客。太宰曰:“吾已见孔子,则视子犹蚤虱之细者也。吾今见之于君。”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因谓太宰曰:“君已见孔子,亦将视子犹蚤虱也。”太宰因弗复见也。
9、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侯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侯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里,肌肉里,肠胃里,不论针灸或是服药,都还可以医治;病若 是到了骨髓里,那还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我也无法替他医治了。”
10、(点评)圣人之为法也,所以平不夷、矫不直也。
11、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他被誉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另一人为庄周)。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12、蛇画好后,又凭空给蛇多画了几只脚。这样做多余的事情对吗?
13、(故事)鲁哀公问于仲尼曰:“《春秋》之记曰:’冬十二月,霜,不杀菽。’何为记此?”仲尼对曰:“此言可以杀而不杀也。夫宜杀而不杀,桃李冬实。天失道,草木犹犯干之,而况于人君乎!”
14、1长按下图选择“识别图中小程序“了解更多图书
15、出处《韩非子》卷九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6
16、10延陵乘马不得进,造父过之而为之泣
17、(点评)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18、(大多数人都是趋利避害的。)
19、(故事)子夏见曾子。曾子曰:“何肥也?”对曰:“战胜,故肥也。”曾子曰:“何谓也?”子夏曰:“吾入见先王之义则荣之,出见富贵之乐又荣之,两者战于胸中,未知胜负,故臞。今先王之义胜,故肥。”
20、滥竽充数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意思是说:不会吹竽的人混迹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四、韩非子寓言故事集50
1、逆耳:不顺耳。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2、赵襄主埋怨说:“你教我赶车,还留了一手呀!”
3、其中的《孤愤》论述的是韩非子自己的愤慨;《说难》是对君主心理的分析,表现劝君之路的艰难;《奸劫弑臣》的前半部是论述惩治贪官污吏的具体做法,后半部就是反对儒学倡导法家的治国之道;《显学》是韩非子法治思想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国古代之学思想的主要史料来源,还有《五蠹》,五蠹指的是扰乱君王法治的五种人,韩非子认为应该除掉他们。韩非子认为为学者、言议者、带剑者、患御者、工商买卖者等就是五蠹中的蛀虫。
4、卫人有夫妻祷者,而祝曰:“使我无故,得百来束布。①”其夫曰:“何少也?”对曰:“益是②,子将以买妾。”
5、韩非子说到:“下属往往因为怕自己失宠,而不推荐比自己优秀的贤人。如何开辟通道,不蔽贤人,是君主的课题呀。”
6、(点评)或曰:鲁之公室,三世劫于季氏,不亦宜乎?明君求善而赏之,求奸而诛之,其得之一也。故以善闻之者,以说善同于上者也;以奸闻之者,以恶奸同于上者也:此宜赏誉之所及也。不以奸闻,是异于上而下比周于奸者也,此宜毁罚之所及也。今子思不以过闻而穆公贵之,厉伯以奸闻而穆公贱之。人情皆喜贵而恶贱,故季氏之乱成而不上闻,此鲁君之所以劫也。且此亡王之俗,取、鲁之民所以自美,而穆公独贵之,不亦倒乎?
7、(故事)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8、(君主不能放弃自己的权势,要善于使用权势来治理国家。)
9、庞公和魏王的故事:庞公先问魏王如果有一个或者是两个人跑来跟他报告说大街上有老虎,魏王信不信?魏王说一两个人不足为信,但是庞公问如果是三个人呢?魏王说三个人则十分可信。后来庞公走后,有很多人向魏王说庞公的坏话,魏王便相信了,从此不再召见庞公,由此可见谣言的可怕。
10、这真是个天大的笑话。楚人误书,燕相谬解。误打误撞,竟成了燕国的国策。不过,这只是一种侥幸罢了,不足为训。可是,当今推举那些所谓治学的人,大多近乎于这种类型啊!
11、(故事)鸱夷子皮事田成子。田成子去齐,走而之燕,鸱夷子皮负传而从。至望邑,子皮曰:“子独不闻涸泽之蛇乎?泽涸,蛇将徙。有小蛇谓大蛇曰:’子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必有杀子。不如相衔负我以行,人以我为神君也。’乃相衔负以越公道。人皆避之,曰:‘神君也。’今子美而我恶。以子为我上客,千乘之君也;以子为我使者,万乘之卿也。子不如为我舍人。”田成子因负传而随之,至逆旅,逆旅之君待之甚敬,因献酒肉。
12、出处《韩非子》卷九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9
13、出处《韩非子》卷七喻老第二十一2
14、(要善于利用别人的力量。)
15、第一类是以生动活泼的比喻讲出深刻的哲理,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智慧。我国自先秦开始,就出现许多哲理性很强的寓言,形成中国古代寓言的一大特色,其中有许多闪耀着朴素唯物主义或辩证法的思想光辉,入本书的《庄子》中的《埳井之蛙》说明世界的广大,人们不可以囿于自己狭小的见闻而妄自尊大。《列子》中的《杞人忧天》说明天不过是积聚起来的气体,没有什么地方没有气体;地不过是土块积成的,土块塞满了四方,没有什么地方没有土地。因此,凭空怀疑天地将要崩坠的想法是毫无根据的。《画鬼最易》说明从客观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是最难的,非下苦功夫不可。而远离实际瞎说一气,则是容易的。
16、出处《韩非子》卷九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7
17、(这就是价值观不同啊,人们评判一个东西是否有价值,会有不同的结论是因为评判标准不同。但显然欲不欲的人少之又少。)
18、色:姿色、容颜;弛:松懈,衰退。指靠美貌得宠的人,一旦姿色衰老,就会遭到遗弃。指男子喜新厌旧。《韩非子·说难》:“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
19、韩非子寓言故事原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出自《韩非子•五蠹》译文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也被后人所耻笑。
20、(教育儿童要言传身教,要诚信教育,这是正确的。所以说儒家在政治上不行,但在教育上、在自我修养的提高上是很有可取的地方的。孔子实在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而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五、韩非子寓言故事集100则带翻译
1、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四》: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2、(点评)今身不至劳苦而辇以上者,有术以致人之故也。因事之理,则不劳而成。
3、(点评)故曰:“直于行者曲于欲。”
4、(死抱教条,不顾现实,不因时而变,极为愚蠢。)
5、(人都是会调节对别人的期待的,当一个人一直表现得很好,别人对他的期待就会越来越高,一旦哪次他表现不好,就会被人痛下恶评,所以人不能一直表现得过于完美,平时不妨犯点小错,随便一点,降低别人对自己的预期,更能博得别人的好感,对自己更有利。)
6、出处《韩非子》卷七说林上第二十二17
7、(故事)一曰:申子曰:“慎而言也,人且知女;慎而行也,人且随女。而有知见也,人且匿女;而无知见也,人且意女。女有知也,人且臧女;女无知也,人且行女。
8、(合作分工是必要的,但不能多人掌舵。)
9、晋国的执政大臣赵简子派税官出去征税,负责税务的官吏向他请示征收标准。赵简主说:“不轻不重为好。税收重了,过多上交官府,国家富足了,老百姓就会生活贫苦;税收轻了,过多归于老百姓,就会民富而国穷。这件事,只要国家官员不从中图谋私利,就可以做到不斜不偏、不轻不重了。”
10、韩非子寓言故事:滥竽充数的故事中,虽然南郭先生的行为是为人所不齿的,但是我们也得看到他的优点,南郭先生是善于自我推荐的,这一点我们应该好好学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一个人如果像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样,没有真本事,只靠装样子吓喝人,在别人还不了解真相的时候,能够蒙混一阵子,但是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韩非子的寓言故事篇10郑人有欲买履者(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11、(通过能和当事人说得上话的人来了解当事人的意图。)
12、(故事)古者有谚曰:“为政犹沐也,虽有弃发,必为之。”
13、卫国有一对夫妻向神灵祈祷,并且恭恭敬敬地跪在神前三叩九拜,虔诚地向神提出真诚的期望,妻子念念有词地祷告:“仁慈的神啊!但愿保佑我们平安无事,并赏赐我能得到一百来束布。”她的丈夫在旁边埋怨道:“为什么求这么少一点点呢?”妻子回答说:“唉!太多了,你就会拿去买个小老婆。”
14、(故事)齐有狗盗之子与刖危子戏而相夸。盗子曰:“吾父之裘独有尾。”危子曰:“吾父独冬不失裤。”
15、千百年来,寓言故事一直以其通俗易通的语言、丰富的哲理性深受人们喜爱。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寓言故事更如群星一般璀璨。本书编选了众多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经典寓言故事,既可以作为儿童课余轻松读物,又可以作为家长们教育子女的首选资料。本书文字活泼清新、内容简练精要,故事短小精悍,风格轻松幽默。许多寓言读起来令人捧腹之余,常常引人深思,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16、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7、出处《韩非子》卷十四外储说右下第三十五2
18、(故事)郑县人卖豚,人问其价。曰:“道远日暮,安暇语汝!”
19、(权臣是猛狗,左右近臣是社鼠,狗猛酒酸,投鼠忌器。)
20、国家也有猛狗。有才能的人怀着治国之术,想要用它使大国的君王明察起来;有的大臣就是恶犬,迎面扑来咬他们。这就是国君所以受蒙蔽,受挟制的原因,也是有本领的人不能被重用的原因啊!
1、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8
2、(故事)一曰:燕王好微巧。卫人曰:“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臣,为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削之?”曰:“以削。”王曰:“吾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取之。”因逃。
3、如果寓言故事中的人物明白自己所犯的错误,对自己的所言所行有了新的感悟,你觉得他们会怎样做?请你挑选一则寓言,展开想象的翅膀,把故事续编下去。
4、(故事)齐人有欲为乱者,恐王知之,因诈逐所爱者,令走王知之。
5、赵襄主跟王于期学驾车,学了不久便与王于期进行了一场比赛。结果在比赛中,他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输给了王于期。
6、(故事)故《周书》曰:“毋为虎传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之。”夫乘不肖人于势,是为虎传翼也。
7、夫痤疽之痛也,非刺骨髓,则烦心不可支也;非如是,不能使人以半寸砥石弹之。
8、子思对曰:“君子尊贤以崇德,举善以观民。若夫过行,是细人之所识也,臣不知也。”子思出。子服厉伯入见,问庞氏子,子服厉伯对曰:“其过三——”皆君之所未尝闻。自是之后,君贵子思而贱子服厉伯也。
9、楚国有个人在集市上既卖盾又卖矛,为了招徕顾客,使自己的商品尽快出手,他不惜夸大其辞、言过其实地高声炒卖。
10、酒都发酸了,他感到很奇怪,于是去问他所熟识的邻居长者杨倩。杨倩说:“你家的狗很凶猛吧?”卖酒的说:“狗凶猛,为什么酒就卖不出去呢?”
11、(故事)兒说,宋人善辩者也,持“白马非马也”服齐稷下之辩者。乘白马而过关,则顾白马之赋。
12、牛仔裤是谁发明的,你知道吗?
13、(点评)夫事有所必归,而以有所肿膝而不任,智者之所独知也。惠子曰:“置猿于柙中,则与豚同。”故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
14、(以退为进有时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15、(不会因事而变,不会根据事物的规律办事,最后办不成事。)
16、第三段为主要内容包括故事和点评,若干故事有多个版本。
17、(故事)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8、寓意:在给别人提意见时要注意与别人的亲疏关系,如果与别人的关系较好,并且此人心胸宽广,则可提意见。
19、(内卷内斗,不顾共同利益,最后全部毁灭。)
20、《韩非子·难一》寓言故事原文楚人有鬻矛与备留影含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来自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叶袁京生同世而立。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360问答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曾官究件距战多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1、信:真实不欺。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形容赏罚严明。《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信赏必罚,其足以战。”
2、(故事)鸟有翢翢者,重首而屈尾,将欲饮于河,则必颠,乃衔其羽而饮之。
3、《韩非子》中的著名寓言有《自相矛盾》《郑人买履》《滥竽充数》等韩非子》有寓言约300-400则。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来自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韩非巧妙地运用寓言故事来说理以及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良好的效果。
4、在这个行业里,我只是个婴儿
5、(能不能教歌看学习者条件够不够被教,有没有这方面的才能和潜力,以此说明官吏必须根据才能选拔来进行培养。)
6、仲尼论管仲与孙叔敖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