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阳明名言及翻译
1、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2、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3、人生启迪:傲,不过是因为一份我执。人们为什么要亲近一个我执太深、戾气太重的人?无人亲近,又怎么生存、做事?更重要的,我执是一条深深捆绑着自己,让自己画地为牢、坐井观天的绳子,使自己沦陷在暗无天日、走不出去的苦之深井中,还误着自己。
4、有一天上课,王阳明问了老师一个问题:何为人生第一等事?
5、举个例子,有些人认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所以心中埋藏着复仇心理,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江湖恩怨终究是解决不了的。
6、不要执着,光不仅在烛上,记住这点。
7、(译文)山中不要说没有好东西供你享用,这里的明月和清风是不用花钱买的。
8、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9、但是王阳明和他的心学依然受到朝廷打压。
10、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1、(译文)善念生发时心里知道了,就扩充它;恶念生发时心里知道了,就制止它。
12、译文: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13、——王阳明心学最高概括之“四句教”
14、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15、原文: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16、取《论语》“知之及,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的典故。
17、性是心之体,天是性之原,尽心即是尽性。
18、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19、译文:如今,对于愤怒等情绪,只要顺其自然,不过分在意,心体自会廓然大公,而实现本体的中正了。
20、朝廷一贯是没事的时候想不起来王阳明,一有麻烦就想起他来。
二、王阳明10句精选名言
1、天下之人心皆吾之心也,天下之人犹有病狂者矣,吾安得而非病狂乎?犹有丧心者矣,吾安得而非丧心乎?
2、功盖天下而莫之嫉,善利万物而莫与争。
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4、若无有物欲牵弊,但循著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但在常人多为物欲牵蔽,不能循得良知。
5、人生启迪:王阳明提倡以良知为本的孝道观。他认为万事万物的本源是良知,有了良知之心,自然就会发自内心地孝顺父母。良知一旦被蒙蔽,孝顺就仅仅只是形式上的孝道,而非出自内心真诚的孝。要孝敬父母不能光有外表的花哨言行,还必须有真正付诸行动的爱。
6、懵懵而兴,蠢蠢而食,行不著、习不察,终日昏昏,只是梦昼。
7、万理由来吾具足,《六经》原只是阶梯。
8、带你进入心学的殿堂,领悟阳明的气象,体证良知的光辉。
9、翻译;我们做功,但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去一分人欲,便又多得一分天理,如此,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捷便易啊!
10、或许有人会不以为然,于丹,怎么配跟王阳明平起平坐呢?是的,就思想价值来说,在王阳明与于丹之间,差了一百个弗兰克·鲍姆,他们属于完全不同的文化层次,本来无法相提并论。但思想史是一件事,文化商品又是另一件事了。“世界是平的”,在绝对“平”的文化消费市场上,王阳明和于丹的“使用价值”是相当的,王阳明也不得不走下神坛,与讲坛上的于丹为伍。对于现代都市中渴求心灵慰藉的小资或庸众来说,无论王阳明,抑或于丹,都跟古今中外林林总总的心灵读本一般,作为袋装速食鸡汤被生产、被销售、被食用。
11、译文:好比人行路,走了一段才认识一段,到十字路口时,有疑问就打听,打听了又走,才能慢慢到达目的地。
12、完美突出儒学传统中的王阳明、时时与朱子交锋的王阳明。
13、可以得到的,就是自己的,不能放弃。不可以得到的,就不是属于我的,不可以留藏起来。
14、立志,然后勤学,“凡是不够勤快的人,都是因为所立的志向不够深切”。
15、晚上他都睡在自己做的石棺里,思索理学成圣之道。
16、他便一头扎进了竹林,紧紧盯着竹子看,以求悟透圣人之道。
17、传说大明王朝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夜,浙江的一个老奶奶做了一个梦,梦中儿媳生产,忽然仙乐齐鸣,一个神仙踩着祥云而来,将一个白胖的婴儿送给了自己。
18、为了使读者加深对王阳明及其学说的了解,本书特在末尾,附有王阳明先生的传记,以及后人对王阳明及其著作的评述,作为扩展阅读。由于后世学人对王阳明的评述文章多如牛毛,我们特别选择了几篇学界公认最有价值、最有分量的文章,以飨读者。
19、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20、王阳明经过反复思考和老师娄亮的指点,认为朱熹所说“格物致知”才是成圣悟道的关键。
三、王阳明经典语录100句译文
1、当时的明朝官场宦官当道,大太监刘瑾权势熏天。
2、人生启迪:心的本体就是最本真,不矫揉造作,不过分修饰,不画地为牢,不损人利己。人应永远保持“初心”,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光明磊落,坦诚纯粹,永远长新。什么是“初心”?不自私,存大爱。
3、王阳明把有限的人马分兵几路,多设伏兵,侧翼包抄,大败宁王前锋,将其逼退到鄱阳湖。
4、宁王精心谋划十年,短短四十二天就被王阳明临时组织的草台班子打败了。
5、人生启迪:人之为人,须有情、动情、重情。《周易》中说:方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是什么样的人,便能感应到什么样的人,乃至什么样的处境和人生。比如交朋友,你是有情人,才可能交到真情义的朋友。譬如男女之爱,须是你有情,人家才可能对你有情。推而广之,万事莫不如此。莫作无情人,天佑有情人。做有情人,才能得有情人生。
6、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然而即使大圣大贤,也会有过错,只是他们能改过。
7、人生启迪:自省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就像拿刀亲手割掉自己身上的毒瘤,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难,但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它,却不容易。懂得自省,是大智;敢于自省,则是大勇。割毒瘤可能会有难忍的疼痛,甚至留下疤痕,却是根除毒害的唯一办法。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人人都看得见,但是改过之后,就能得到人们更大的尊敬。
8、一念开明,反身而诚。
9、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10、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
11、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泛海》)
12、我回忆过去编辑老师的语录,同门师兄弟已经认为毛病是太过繁琐,所以这本语录就像是缓解繁琐毛病的简明版本。大意就是这样,读书不必死抠句下。
13、人生启迪:能够看到自己的轻浮傲慢,那么此人还算有救。如果还能反省自己的轻浮傲慢,并着手破除,那么他正在得救。这,其实是为自己的心,以及自己的人生,打开一条通过更广阔天地的大门。
14、翻译:我不看花的时候,花与我的心同处于寂灭状态。我看花的时候,花和我的心就都鲜活起来。如此便能知道,花与我的心同在。
15、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16、驿站条件异常艰苦,连一间茅屋都没有,王阳明只能住在山洞里。
17、译文:可以得到的,就是自己的,不能放弃。不可以得到的,就不是属于我的,不可以留藏起来。
18、这里说到的“神智学运动”,中文世界似缺乏资料,我不甚了解,只在藏学家沈卫荣的长文《幻想与现实:〈西藏死亡书〉在西方世界》(《西藏历史和佛教的语文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里见到有较详细的述介。神智学(Theosophy),又译灵智学,简单说,是一个带有神秘主义性质的精神运动,十九世纪中叶开始流行于欧美,强调心灵的力量,尤其重视借鉴东方智慧(当然也包含了对东方智慧的“创造性的误读”)。
19、心即天理。没有私心,就是合于天理。不合于天理,就是存有私心。
20、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四、王阳明经典语录解释
1、黄宗羲评王阳明:千古一人而已。
2、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
3、我不看花的时候,花与我的心同处于寂灭状态。我看花的时候,花和我的心就都鲜活起来。如此便能知道,花与我的心同在。
4、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5、人生启迪:保持一颗快乐的心很难,人总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生病了、降职了、失恋了、失业了等等,这些让人很难快活起来。世人多以为快乐与否在于外境,王阳明则告诉我们快乐只在一心,而且要从一心着手去做功夫。说白了,一切还要落回到自心修养上去,这便是良知功夫的内涵。心的修养越深,受外境影响的程度就越小,这是一定的。
6、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7、公元1519年6月,南昌宁王起兵谋反。
8、不会轻视他吗?他就算用那种方式来欺骗别人,别人就真的会被他所欺骗吗?会有人不在背後偷偷的嘲笑他吗?
9、一生坎坷磨砺却坚守信念、索求真理;一生不被认可却执着大义、心怀天下。
10、王阳明的心学虽然是在陆九渊的心学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而成就的。但是,他的心学有着独立的历史意义。王阳明心学思想解放,提倡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不盲从权威,人人都可以为圣人,讲究个人的对内自省和对外实践的统致良知。
11、当时宋明的主流思想乃是程朱理学。
12、如今,对于愤怒等情绪,只要顺其自然,不过分在意,心体自会廓然大公,而实现本体的中正了。
13、能做到常常自在快活,就是功夫。
14、浮躁的年代,王阳明的三句话就会让你的心静下来~
15、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
16、唯有天下的至诚,方能确立天下的大本。
17、用言论诋毁他人,这种诋毁是肤浅的。若自己不能身体力行,只是夸夸其谈,虚度光阴,浪费时日,这是在诽谤自己,这样就严重了。
18、圣人之道是什么,就是良知,良知人人都有。判断事情对错是非,标准是良知,而不是外在的一些事物。所以如此说。
19、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20、吾家子弟或忝科第,未可遽进入仕,必侍所学开明而自试上不误君上委任之心,下不失民人倚赖之意,九祖乃祖于此无恨矣。
五、王阳明名言及翻译大全
1、“道之大端易于明白”,此语诚然。顾后之学者忽其易于明白者而弗由,而求其难于明白者以为学,此其所以“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也。
2、格物致知,灭除轻傲
3、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4、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5、此道本无穷尽,问难愈多,则精微愈显。
6、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
7、学者一念为善之志,如树之种,但勿助勿忘,只管培植将去,自然日夜滋长,生气日完,枝叶日茂。树初生时,便抽繁枝,亦须刊落。然后根干能大。初学时亦然,故立志贵专一。
8、王阳明:养好这三种气,世人皆可为圣贤
9、人生启迪:孝是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没有表里如一的孝就没有真心实意的爱。在孝敬父母时,我们要发自内心,真心地为父母做事,用一颗真正的孝心让父母开心愉快,自己也就真正尽到孝道了。
10、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
11、他们是同步进行,这才是所谓的知行合大部分人误解此种深意!
12、(译文)人必须在做事上磨炼,才能真正站得住脚;才能做到于静中能安定,在动中也能安定。
13、悔悟是祛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14、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15、你行止与讲七用导旧微没有看到这个花的时候,这个花和你一样并未实在地存在,你来看到这个花的时候,然后它的颜色才一时变得明白实在起来所以说树立理想(志向)是学习的动力,学习是实现理想行为。人最大的缺点莫过于骄傲自满了。
16、人生启迪:自省是一面镜子,能够照见心灵上的污点,继而照亮前进的路途。工作中,有很多人经常怨天尤人,就是不在自身上找原因。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反省,才会不断地提高;进步的能力、学习的能力,也体现在反省的能力上。自省还能帮助自己找到自身优势。有时候,人生的悲剧不在于没有用好自己的优势,而是连自己的优势是什么都没找到。
17、不忙不乱,不焦不躁
18、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的初始,行是知的结果。
19、动亦定,静亦定。
20、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1、王阳明是明朝一代大儒,更是中国整个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其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一直受到后人的无限景仰。本册《王阳明箴言录》是从王氏传世的著作中,甄选其中最能体现王氏思想,对现代人最有价值的金玉良言,智言警句,辑结成书,以飨读者。不管是对王阳明本身怀有兴趣的读者,还是想要提升自身的修养学识的读者,都一定可以从本书中得到最直观、最睿智的帮助。
2、两次落榜之后,二十七的王阳明高中进士,成为六品兵部主事。
3、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4、人生启迪:人间是道场,淤泥生莲花。这是一种心态,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境界。
5、王守仁之意,并不以孔子的言论作为标准,这样有利于否定孔子的权威。王守仁意在强调,普通人言论也有可取之处,判断是非的标准应该以自己内心的判断为准绳。
6、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7、以明隆庆六年谢廷杰刊本为底本,对校本参校本合计达十九种之多。
8、我们正处于这样的时代:社会的心理焦点越来越趋向财富、物质、消费,“物物而物于物”,所有被时代洪流裹挟而随波逐流的个人,或多或少都需要一些启示,一些警醒,一些激励——要破除外在世界的宰制,要信任主观,要回归心灵,“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于是,当年美国佬遭遇的,如今我们同样遭遇了,当年美国佬需要的,如今我们同样需要了,在雾霾的天幕下回荡着的,依旧是“让人富有的是其内心”之类的卡耐基式励志箴言。我们拣到篮里都是菜,供应形形色色的心灵鸡汤,包括“破心中贼”的王阳明,也包括“浑身正能量”的于丹。我们的王阳明、于丹,就相当于他们的神智学、《绿野仙踪》。这是我们的“镀金时代”。这是我们的神智学运动。
9、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10、但不忘裁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宝。
11、责善的要点在于“忠告而善道之”,尽心劝诫,态度委婉,对我只有感激而没有恼怒。最忌极力职责,另其无地自容,更不用说那些以揭发别人短处,彰显自己正直的人了。
12、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13、少一些机心,少一些痛苦
14、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15、何为第一等事?当读书做圣人耳。
16、但《传习录》版本奇多且良莠不齐,近期上海古籍出版的全本全注全译《传习录》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17、有人不敬重他吗?各位同学看看这两种人,就知道要用什么样的态度求学了。
18、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
19、一介文官却战功赫赫,引朝廷忌惮。
20、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悌,必是此人已曾行孝行悌,方可称他知孝知悌,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悌的话,便可称为知孝悌。
1、繁华过眼三更促,名利牵人一线长。
2、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谥号文成,中国著名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代表作有《王阳明全集》、《传习录》、《大学问》等。主要成就:创立“阳明心学”、平定宁王之乱、平定诸瑶,思田之乱、剿灭南赣盗贼。
3、心无外物,物以心生。
4、只念念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
5、翻译:人需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才能克制约束自己;能够克制约束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6、知是行之始,知是至善,是心之本体。如果你真的认知到了,自然就会去执行,执行就是知道的真是体现。
7、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至诚则“无知而无不知”,不必言“可以前知”。
8、道之全体,圣人亦难语人,须是学者自修自悟。
9、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10、王阳明有名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1、人生启迪:圣人做学问追求一种“大道至简”的境界,值得我们学习。人活一生也应如此。为什么人们会不厌其烦、孜孜不倦地去追求那些看似风光,实际上令人身心疲惫的“负担”呢?皆因内心少了一份简单,少了一种简单的人生态度。与其困在财富、地位与成就的壁垒中迷惘,不如尝试以一颗简单的心,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
12、公元1517年,南方匪患横行,朝廷束手。
13、王阳明马上就能说话了。
14、能戒慎恐惧者,是良知也。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