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德经25句经典名句
1、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老子
2、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3、(翻译讲解):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5、现代价值观不能到文艺复兴的个性解放中挖掘,不能到萨特的存在主义中挑捡,不能到卡夫卡的人性异化中剪取,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的广阔背景,吸取五千年的道德精髓。让我们的明天美德随处可见,让看到别人困难却走开的人重新负起助人为乐的责任!
6、一诺千金,言出则必行。遇事思虑周详,才能成竹在胸,成就大事。
7、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望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但丁
8、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誊日损而祸至。《司马光》
9、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德经》
10、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1、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道德经》
12、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13、(感悟)这是老子关于宇宙观的诊断。
14、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1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6、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7、德如名香,碎之益烈。——培根
18、上等资质的人在听闻知晓了道以后,立刻会勤勉地去学、去做;中等资质的人听闻了道以后,会半信半疑,认为可有可无;下等资质的人听闻了道以后,就会大声嘲笑,大加讽刺。但如果这等人不嘲笑的话,就不算是真正的道了。
19、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20、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二、道德经25个金句
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老子
2、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
3、善于用兵,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孙子兵法》
4、49)、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6、(翻译讲解):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7、注:这句话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8、善于带兵打仗的人,不崇尚勇武;善于指挥作战的人,不会轻易被激怒;善于克敌制胜的人,不与敌人争一时高低;善于用人的人,对人总是表示谦卑。
9、4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0、宁在人前全不会,莫在人前会不全。《增广贤文》
11、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12、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加尔多斯
13、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道德经》
14、注:世人得是名利的心太重,所以得到荣宠和受到屈辱都担惊受怕。畏惧大的祸害也因为害怕,这也就是要求我们能以一颗平常心来待人处事。
15、(出处)《道德经》第七章。
16、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17、文情不厌新,交情不厌陈。能存先昔友,留示后来人。《汤显祖》
18、希言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19、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
20、明人不做暗事。——吴承恩
三、道德经十句经典
1、美德是智力最高的证明。——约翰生
2、庸庸碌碌心安理得地过下去是不道德的。而自动从战斗中退缩的人则是一个懦夫。罗曼·罗兰
3、按道行事的人,他们每天都在认识自身那些潜意识中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减损并改正那些的错误言行,剔除自身的错误意识等等。
4、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子曰郁郁乎文哉,诚不我欺。
6、夫唯不争,故无尤。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7、“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
8、(感悟)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10、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
11、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庄子
12、大意: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1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损不足以奉有余。
14、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1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7、欲除君侧宵人乱,须听朝中智士谋。《罗贯中》
18、(相比而言)以怀有敬意奉养双亲是很容易的,以充满爱意奉养双亲则很难。
19、(名句赏析):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2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四、道德经25句经典语录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3、——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5、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6、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7、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8、释义:人生在世能够学问成就,或修道成就,就要有两种能力:“提得起”是做学问要“为学日益”;“放得下”是修道要“为道日损”,一切放下。但是普通一个人,能够具备这两种能力,两种智慧,两种勇气,所谓智勇双全,就太难了。
9、重为轻根,静伟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选自二十六章)
10、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万物之象”。
11、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
12、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名言警句吧,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简洁而含义深刻动人的句子。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名言警句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老子的名言警句(经典),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关于老子的名言警句(经典)1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3、你若正直,不要怕人诽谤。——萨迪
14、“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未微明。”(第三十六章)
15、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16、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17、夫唯弗居,是以弗也。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18、人类最不道德订户,是不诚实与懦弱。——高尔基
19、毛泽东曾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也将曾国藩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处处效法。独树一帜的曾氏之学,是对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智慧的凝结。曾国藩一生“用将则胜,自将则败”。曾之用兵,
20、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苏霍姆林斯基
五、道德经25句经典名句及译文
1、真亦假时假亦真,无为有处有还无!《曹雪芹》
2、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3、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蒲松龄》
4、品格如同树木,名声如同树阴。我们常常考虑的是树阴,却不知树木才是根本。——林肯(美)
5、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6、欲为天下第一等人,当做天下第一等事。明·胡居仁《居业录》要成为杰出的人物,就应当干出杰出的事业。——胡居仁
7、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了。——乌申斯基
8、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易经》
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0、人应该装饰的是心灵,不是肉体。——高尔基
11、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道德经》
12、14)、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3、品德,应该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孟德斯鸠
14、(解释)金玉满堂,不一定能守得住;因富贵而骄奢,容易引祸上身。成功了如能做到急流勇退,这才是自然之道。
1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6、译文:最高的善德,像水一样。水乃万物之源,可它却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它安处于众人不喜欢的卑下之地,所以接近于道。
17、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淮南子·说林》
18、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选自四十一章)
19、第5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选自八十一章)
2、——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3、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4、有为者当明察秋亳,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5、(翻译讲解):坚强者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者属于富有生机的一类。
6、庄子讲了一段孝道的经典:“(以养孝易,以敬孝难。)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
7、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8、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9、不论将来自己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辉煌的顶点,决不能把自己的才能当成商品。——张洁
10、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11、(名句赏析):天下最柔的东西,反而能驰骋穿越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
1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3、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14、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15、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16、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苏霍姆林斯基
17、真理的发见,或道德责任的完成,都引起我们的欢欣,使我们整个生命震颤……。克罗齐
18、(译文)因此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妄执,所以不会被抛弃。
19、(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20、(名句赏析):江海永远处于(百川)最低处,能纳百川,故能为河谷之王。
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2、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3、——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5、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章炳麟
6、(译文)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
7、第2章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8、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9、(解释)众人都觉得自己过得充实有余,我却遗世而独立。众人自以为清醒聪明,我却昏庸迷糊;众人都以为精明,我却什么也不知道。
10、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曾国藩》
11、50)、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12、(相比而言)让双亲忘记儿女是容易的,让双亲把儿女和天下同时忘记是极难的。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4、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15、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丘
16、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17、“圣人要去除极端,去除奢侈,去除过度。”(傅佩荣)很多人觉得《老子》书中有很多智慧,但真的要去读时,一时却未必有切理厌心的感觉。其实,只有读完《老子》后,再返回来观察社会和身边的生活,我们才会真实地感受到老子的深刻。“去甚,去奢,去泰”,就是去掉过分的意义,看上去普通,但若作合适的联系我们就会感觉很有道理。比如我们在生意或者事业很好的时候,我们想进一步发展,计划往往做得很有野心。然而时势是变动的,当下有利的条件不会持续几年甚至一年。所以计划的时候不仅是个展开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个控制收缩的过程。
18、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19、3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20、(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1、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2、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唐·韩愈《原道》
3、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4、无限朱门生饿殍,几多白屋出公卿。《增广贤文》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