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道德的古文名句
1、(20新高考I卷)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2、并不是忧虑没有得到好的官职,而是愤怒遭受到意外的羞辱。(“非恤美仕之未得”,宾语前置句,应是“非恤未得美仕”。)
3、魏惠王的军队多次被齐、秦击败,国内空虚,一天比一天削弱,(魏惠王)害怕了,就派使者割让河西地区献给秦国用来求和。(“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被动句;“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省略句,省略了主语。)
4、(论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君子忧道不忧贫。
5、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魏徵
6、梁任父:即指梁启超,梁启超号任公,父是诗人对梁的尊称,旧时“父”字是加在男子名号后面的美称。同年:旧时科举制度中,同一榜考中的人叫同年。
7、——孟轲仁慈是心灵美,而不是行为美的体现。——艾迪生压抑自己良心的声音,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
9、吾闻古圣王,修德来远人。——出自唐·皮日休《正乐府十篇·诮虚器》
10、《过零丁洋》宋代,文天祥
11、“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12、(8)高士:志趣、品行高尚的人;超脱世俗的人,多指隐士。
13、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14、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1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学习,没有方法增长才干;不立志,没有方法成就学业。
16、了解他人的人聪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才算真正聪明。
17、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18、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19、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第七十三章
20、(译文)(孟子)说:“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什么东西都是这
二、有关道德的古文名言
1、(20新高考I卷)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
2、(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没有宁静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诸葛亮认为,修身治学应该首先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3、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4、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毛诗?序》)提意见的人没有罪过,听意见的人,可引以为戒。
5、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
6、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
7、亡:丢失。牢:牲口圈。
8、小人无耻,重利轻死。不畏人诛,岂顾物议。
9、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10、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12、时政串烧|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重大时政热点主观题串烧(拿走不谢)
13、(译文)孔子说:“一个有道德的君子,吃饭时不要求饱足,居住时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4、(译文)孔子说:“只是读书,不去思考,也不能实用,那学习起来就会迷惘。如果只是苦思冥想,而不去读书充实自己,你就思不下去,疑而不定。”
15、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充足)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16、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汪洙《神童诗》
17、“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18、《尚书·旅獒》。玩人:指迷恋女色。丧志:消磨掉志气。这两句大意是:迷恋女色会丧失道德,沉迷于玩赏喜爱的东西,会捎磨掉志气。沉溺于玩人玩物,则无法保持锐气和德行。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总结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历史教训,便是最好的说明。~二句言简意骇,形象鲜明,特别是“玩物丧志”已成为成语而常被引用,可作为警戒。
19、(吕氏春秋)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20、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冯玉祥
三、古时关于道德的诗句
1、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朝有朝之老少,国有国之老少,朝与国既异物,则不能以朝之老少而指为国之老少明矣。
2、出自宋代诗人程颢《秋日偶成》
3、(《孟子·公孙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人心齐,泰山移”
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
6、——诸葛亮《诫外生书》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有志者事竟成。
7、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8、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9、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
10、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1、解读:语出东汉王充《论衡》,大意是君子与小人本来操行就不同,行为取舍的标准也不一样。为了名利,小人可以玩弄权术、搞阴谋诡计,打击陷害别人,使“人不知”,让“人不疑”,有很大的欺骗性,不易被人察觉。而这些行为,常常为君子所不齿。君子做事光明正大,一身正气;而小人却只会背后暗算人。在现实生活中,小人与君子并存,这需要我们明察秋毫,学会识别他们。这不仅有益于我们的日常处事,还有益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1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13、(译文)(孔子的弟子)有子说:“……一个有道德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最基础的工作。基础树立了
14、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15、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上》)
16、期待同学们在下方留言“每日打卡”,让我看到你们的坚持!同学们需要哪些学习资料可以在下方留言告诉我哦~
17、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则其德厚矣!
18、 ——明·高拱《本语》卷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19、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20、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四、关于道德的古文名句摘抄
1、《尚书·大禹谟》。这两句大意是:自满招来损害,谦虚使人得益。这两句上古传下来的训诫,言筒意赅,对比鲜明,表现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至今仍使人受益不浅,可用作座右铭。
2、“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见于《左传.庄公十一年》,又见于《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五》:“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悖”通“勃”,意思是:禹和汤怪罪自己,他们的兴盛很迅速,势不可挡,桀和纣怪罪他人,他们的灭亡也很迅速,突如其来。
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4、道德与法治八上名言警句解读
5、《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引用的古文哲理、名言警句
6、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民无信不立。——孔子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高尔基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7、——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宋•苏洵《心术》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为不善,一不善而足。
8、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令行于民期年”,状语后置句,应是“令于民行期年”。)
9、阅读后顺便点个赞,以示鼓励!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10、《尚书·泰哲》下。树:建立。滋:滋长。本:根本,指根除。这两句大意是:培养高尚的品德,一定要不断地进行;清除邪恶的东西,必须从根本上铲尽。培养高尚的品德,应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不断提高;铲除邪恶必须雷厉风行,果断坚决,除恶务尽。“除恶务尽”已成成语,说明打击邪恶势力,清除坏人坏事,务必干净、彻底,力争从根本上消灭之。
1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2、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而不被强迫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孟德斯鸠
1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谏逐客书》)让:拒绝,舍弃。
14、(译文)孔子(在回答弟子子贡关于仁的问题时)说:“所谓仁,是说自己站得住,也让别人站得住。自己事事行得通,也让别人事事行得通。”
15、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16、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7、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
18、(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19、(解读)政令的施行要合乎民意,治理国家要得到人民的认可。出处《孟子·离娄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20、它的主旨就是热爱祖国。“位卑未敢忘忧国”成了后世许多忧国忧民之士自励的名言,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相近,在九下名言警句的讲解中我们已经详细讲解了。
五、有关道德的古文
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2、初中政治学习(haohaoxuexi150)——丰富的资源,不一样的观点。点击标题下蓝字“初中政治学习”关注我们并置顶,即可获取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试卷、教案、社会热点、育儿经验、经验总结,每天与您相约。
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迭
4、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5、到他们的缺点而改正自己。”
6、(论语)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L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7、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
8、(译文)孔子(在与弟子子路议论卫国政事时)说:“名义地位不当,说话就不顺理;说话不顺理成
9、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
10、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翻译: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翻译: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像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像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翻译: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11、(20新高考Ⅰ卷)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2、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
13、“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14、何以示诚信,白水指为盟。云雨一为别,飞沉两难并。
15、纵然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信从你。”
16、出自宋代诗人卢梅坡《雪梅》
17、得志时贵在清醒,失意时重在平衡。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
1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19、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20、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1、出处:《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郑燮诗《竹石》
3、——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姣鸾百年长恨》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明•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寸寸山河寸寸金。
4、祖国山河美好如金,如今被列强瓜分谁来负责?我便如杜鹃一样呼唤祖国东山再起,向精卫填海一边的奋斗。
5、译文:梅花的香气从小径那边悠然飘来,雪花纷纷而落。晚风浮动,晨风轻轻。这绽放的花朵想要争夺第一分春意呢,于是早早的(先)在寒风中发枝吐蕾。可是这一年中最早的春天已经结束了(说作者心里的春天),早早的开放,却是已经迟了呢。
6、(译文)孔子说:“(我对)人人都进行教育,没有(贫富、贵贱、地域、年龄等)区别。”
7、如果一心一意想要加罪于人,就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
8、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