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德格尔代表作
1、海德格尔与老庄之间的“因缘”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我们关注的则是如何通过海德格尔所理解的老庄思想去进一步理解海德格尔。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海德格尔对老庄的读解的论文,欢迎大家借鉴!
2、《艺术作品的本源》,也是本书的主体部分在本文中海德格尔围绕着“存在之真理”问题对艺术和诗的本质进行沉思。
3、艺术揭示解蔽的两种途径及其统一:
4、Einführung in die Metaphysik (1935, 1953年出版) 《形而上学导论》
5、只有在作品的这种宁静中,我们才能看到,什么在作品中发挥作用。迄今为止,认为在艺术作品中真理被设置入作品的看法始终还是一个先入为主式的断言。真理究竟怎样在作品之作品存在中发生呢?也即:在世界与大地的争执的实现过程中,真理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什么是真理呢?
6、马丁·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1826—1926),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林中路》(Holzwege)海德格尔后期代表作品之在当代学术界享誉甚高,业已被视为20世纪西方思想的一部经典著作。如其中的第一篇《艺术作品的本源》,原为海德格尔在1935到1936年间所做的几回演讲,当时即激发了听众的狂热的兴趣——此事后被德国当代说明学哲学大师伽达默尔描述为“惊动一时的哲学事件”。
7、萨特其实意在为人们认识异化、避免异化指出一条自由之路。“他人即地狱”的理论背景来自于萨特1943年出版的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其中,萨特用了大篇幅论述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他的存在主义以研究自我为出发,而自我,即自在和自为的个体,是以自由为本质的,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由人发生关系时,必定产生冲突:“冲突是为他人之存在的原始意义我企图从他人的控制中解脱出来,他人也企图从我的控制中解脱出去;我力图奴役他人,同时他人也力图奴役我。”
8、Wissenschaft und Besinnung 《社会与反省》
9、ThomasSheehan
10、然而,超出存在者之外,但不是离开存在者,而是在存在者之前,在那里还发生着另一回事情。在存在者整体中间有一个敞开的处所。一种澄明在焉。从存在者方面来思考,此种澄明比存在者更具存在者特性。因此,这个敞开的中心并非由存在者包围着,不如说,这个光亮中心本身就像我们所不认识的无(Nichts)一样,围绕一切存在者而运行。
11、萨特,法国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一生著作浩瀚恢弘,国际影响最深远当首推戏剧创作。其戏剧可读性强,能抓住世人所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禁闭》是萨特及存在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创作于二战时期的一部五场独幕剧,为法国现在剧的保留剧目。
12、《理解海德格尔》是对海德格尔复杂艰涩的全集作品的全新解读。本书论述清晰,严谨地植根于海德格尔的全部著作,论证了其思想的严格统提出了三个主要论点:海德格尔的工作从始至终都是现象学的;“存在”意指事物在人类关切的世界中的意义显现;使这种可理知性得以可能的是人的实存论结构,即“开抛”或本有的“澄明之境”。
13、艺术作品让我们直接地、经验地在其全部的光辉中得见向来活动着的(alreadyoperative)人的历史在自然之中的根植与自然向人的历史之中涌现的相互作用。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艺术通过将世界和大地的揭示性的争执“置入”特定的艺术作品之中而将其固定下来(zumStehenbringen),如此,在这一媒介并通过这一媒介,解蔽在美之中“大放异彩”。
14、因此,我们就不得不绕圈子了。这并非权宜之计,也不是什么缺憾。踏上这条道路,乃思想的力量;保持在这条道路上,乃思想的节日——假设思想是一种行业的话。不仅从作品到艺术和从艺术到作品的主要步骤是一种循环,而且我们所尝试的每一个具体步骤,也都在这种循环之中兜圈子。
15、《论艺术作品的本源》,即前文的初稿,与前文有一些不同之处,包含许多与定稿不同的想法。
16、然而,如果作品处于任何一种关联之外,那它还是作品吗?作品处于关联之中,这难道不是作品的本性吗?当然是的。只是还要追问:作品处于何种关联之中。
17、出自:〔英国〕约翰逊:《诗集》
18、对这种物因素的追问兴许是多余的,引起混乱的,因为艺术作品除了物因素之外还是某种别的东西,其中这种别的东西构成艺术因素。诚然,艺术作品是一种制作的物,但它还道出了某种别的东西,不同于纯然的物本身,即αλλοαγορενει。作品还把别的东西公之于世,它把这个别的东西敞开出来;所以作品就是比喻,在艺术作品中,制作物还与这个别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了,“结合”在希腊文中叫做συμβαλλειν,作品就是符号。
19、《海德格尔》作者主要围绕海德格尔的代表作《存在与时间》中所论及的在世存在、非本真性、负罪、天命、真理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让这位哲人走出固有的语言和风格,与别样的思路连接。
20、1952年发表《什么被称为思考》;
二、海德格尔代表作存在
1、这种敞开领域发生于存在者中间。它展示了一个我们已经提到的本质特征。世界和大地属于敞开领域,但是世界并非直接就是与澄明相应的敞开领域,大地也不是与遮蔽相应的锁闭。毋宁说,世界是所有决断与之相顺应的基本指引的道路的澄明。但任何决断都是以某个没有掌握的、遮蔽的、迷乱的东西为基础的,否则它就决不是决断。大地并非直接就是锁闭,而是作为自行锁闭者而展开。按其自身各自的本质而言,世界与大地总是有争执的,是好争执的。唯有这样的世界和大地才能进入澄明与遮蔽的争执之中。
2、作品回归之处,作品在这种自身回归中让其出现的东西,我们曾称之为大地、大地是涌现着——庇护着的东西。大地是无所促迫的无碍无累、不屈不挠的东西。立于大地之上并在大地之中,历史性的人类建立了他们在世界之中的栖居。由于建立一个世界,作品制造大地。在这里,我们应该从这个词的严格意义上来思制造。作品把大地本身挪入一个世界的敞开领域中,并使之保持于其中。作品让大地成为大地。
3、理想就是将伟大的东西同人类最低贱的东西混合起来,就是把人们所作的一切变得伟大。
4、如果把虚看成时间,实看成空间,事物就应是虚实的统即时间整体与空间整体的统一。空间整体就事物本质而言有不界定性,时间整体也是如此,事物的未来也有不界定性。
5、建立一个世界和制造大地,乃是作品之作品存在的两个基本特征。当然,它们是休戚相关的,处于作品存在的统一体中。当我们思考作品的自立,力图道出那种自身持守(Aufsichberuhen)的紧密一体的宁静时,我们就是在寻找这个统一体。
6、●艺术作品如何开启出“世界”与“大地”,以及它如何构成了与“真”之间的关系。
7、于是,我们现在必须更彻底地发问:一种与诸如某个作品之类的东西的牵连(einZug),如何处于真理之本质中?为了能成为真理,能够被设置入作品中的真理,或者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必须被设置入作品中的真理,到底具有何种本质?但我们曾把“真理之设置入作品”规定为艺术的本质。因此,最终提出的问题就是:
8、物存在,人存在;礼物和祭品存在;动物和植物存在;器具和作品存在。存在者处于存在之中。一种注定在神性和反神性之间的被掩蔽的厄运贯通存在。存在者的许多东西并非人所能掌握,只有少量为人所认识。所认识的也始终是一个大概,所掌握的也始终不可靠。一如存在者太易于显现出来,它从来就不是我们的制作,更不是我们的表象。要是我们思考一个统一的整体,那么我们好像就把握了一切存在者,尽管只是粗糙有余的把握。
9、这是一篇内容丰富、层次丰富、内容复杂的文章,几乎涉及了所有与艺术哲学和美学有关的东西——甚至更多。
10、萨特的人际关系异化思想萌发于他早年的作品,带有个人主义色彩。二战时,萨特加入法国共产d地下抵抗组织,被关进了德国集中营。在集中营中,萨特深切感到了集体对人的影响和作用。这段生活对他的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对马克思主义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时才开始由纯粹的个人主义思想逐渐转向对人的生存现实的关注。早年的萨特是深受胡塞尔的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的影响,而成为一名存在主义者的。
11、这三个生前各有罪恶的灵魂“偶然”地在地狱相遇,构成了人际关系的怪圈:加尔森追逐着伊奈丝的认同,对艾斯黛尔不屑一顾;艾斯黛尔钟情于加尔森,对伊奈丝无动于衷;伊奈丝希望得到艾斯黛尔,对加尔森嗤之以鼻。他们三个人无论哪一个都对别人有所诉求,然而又永远达不成自己的目的。
12、他是有史以来自称“哲学家”而最名不副实的人?是纳粹主义的辩护者?还是大陆哲学当仁不让的领军人物?作为20世纪最为重要的哲学家之海德格尔令人难以捉摸,其思想复杂而浩瀚。
13、比喻和符号给出一个概念框架,长期以来人们都是在这一视角中去描绘艺术作品的、但在作品中唯一的使这别的东西敞开出来,并把这别的东西结合起来的东西,仍然是艺术作品的物因素。看起来,艺术作品中的这种物因素仿佛是一个屋基,那别的东西和本真的东西就筑居于其上。而且,艺术家以他的手工活所真正地制造出来的不就是艺术作品中的这种物因素吗?
14、特拉夫尼|海德格尔对恩斯特·云格尔的阅读
15、普通与日常的揭示事物的意义的情况诸如某人能够熟练地吹奏长笛,或者将黏土模铸成花瓶,或者推断出被告人的清白。这些普通的实践、生产和理论的情况之中的每一个都的的确确把某个事物作为这般或那般揭示出来,但这些活动所聚焦的乃是去展示事物是什么,而并不去展示事物的意义是如何被揭示的。
16、不要陷入眼前的琐碎事务不能自拔,而要在自己心中培养对未来的理想,因为理想是一种特殊的阳光,没有阳光的赋予生命的作用,地球会变成石头。
17、Wegmarken 《路标》
18、——更多佳作请点击顶部蓝字“潜世界诗歌”关注后查阅历史消息欣赏。
19、《禁闭》的故事颇为荒诞不经,在无日无夜的地狱中,关押着三个生前犯有罪恶的灵魂,加尔森是唯一的男人,他生前私生活极其混乱,后来被征召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因临阵逃脱被捕并执行了枪决;伊奈丝是名同性恋,她勾引表嫂,导致表哥的惨死,心理崩溃的表嫂打开煤气结束了自己和伊奈丝的生命;艾斯黛尔是一名贵族太太,她对丈夫不忠,把私生女从窗口扔了下去,导致了情夫的自杀,她后来因肺炎去世。
20、1959年发表《思考的展示》;
三、海德格尔豆瓣
1、无论怎样做出决断,关于艺术作品之本源的问题都势必成为艺术之本质的问题。可是,因为艺术究竟是否存在和如何存在的问题必然还是悬而未决的,所以,我们将尝试在艺术无可曾疑地起现实作用的地方寻找艺术的本质,艺术在艺术—作品中成就本质。但什么以及如何是件艺术作品呢?
2、艺术作品的本源是艺术。但艺术是什么呢?在艺术作品中,艺术是现实的。因此我们首先要寻求作品的现实性。这种现实性何在?凡艺术作品都显示出物因素,虽然方式各不相同。依靠通常惯用的物的概念来解释作品的物之特性早已宣告失败、这不光是因为这些物的概念不能解释物因素,而且由于它追问作品的物性根基,把作品逼入了一种先人之见,阻断了我们达到作品之作品存在的通路。只要作品的纯粹自立没有清楚地显明出来,作品的物因素就根本无法揭示。
3、*编辑推荐:近几十年关于海德格尔最重要的作品。——迈克尔·E.齐默尔曼,科罗拉多大学哲学教授
4、介绍: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5、一个世界的建立需要作品存在。倘在此种规定的视界内来思考,那么,在作品中哪些本质是人们一向称为作品材料的东西?器具由有用性和适用性所决定,它选取适用的质料并由这种质料组成。石头被用来制作器具,比如制作一把石斧。石头于是消失在有用性中。质料愈是优良愈是适宜,它也就愈无抵抗地消失在器具的器具存在中。而与此相反,神庙作品由于建立一个世界,它并没有使质料消失,倒是使质料出现,而且使它出现在作品的世界的敞开领域之中:岩石能够承载和持守;并因而才成其为岩石;金属闪烁,颜色发光,声音朗朗可听,词语得以言说。所有这一切得以出现,都是由于作品把自身置回到石头的硕大和沉重、木头的坚硬和韧性、金属的刚硬和光泽、颜色的明暗、声音的音调和词语的命名力量之中。
6、条数:一篇论文不能称为“文学作品”的条件是什么?
7、海德格尔指出,希腊庙宇不再像过去那样“工作”——发挥作用,因为我们没有分享对存在的理解,就它们的意义而言。古希腊艺术品,如慕尼黑的埃伊纳雕像,已经从它们的世界中“撤退”了,我们从美学的角度来体验它们,而不是作为揭露真相的人。
8、在艺术作品当中什么被揭示了?
9、一个重要的主题是,艺术并不局限于审美兴趣。艺术品是有意义的。他们有哲学家所说的意图内容。对海德格尔来说,这意味着它们是真理的源泉,是世界揭示自身的一种方式。事实上,它们展示了真理本身的本质,即它是“揭示”。“你可能会说,艺术作品披露信息。换句话说,它们是条件反射的:它们不仅是关于某物的,也是关于它们自己的。
10、另一方面,不寻常的解蔽活动不仅使人注意到被解蔽的事物,更重要地,它使人注意到事物的意义的解蔽这一事件。不寻常的解蔽活动使我们看到了以下事实及其方式:某件事物在其意义中变得有意义地在场起来。在这些情况之中,事物不仅在其形式中显现,而且更重要地,事物的解蔽在一物品当中“被确立起来”(sicheinrichten),这解蔽本身被公之于众。
11、在这里,创作始终被认为是关涉于作品的。作品的本质就是真理的发生。我们自始就从它与作为存在者之无蔽的真理的本质的关系出发,来规定创作的本质。被创作存在之属于作品,只有在一种更其原始的对真理之本质的澄清中才能得到揭示。这就又回到了对真理及其本质的追问上来了。
12、以一种新的和与众不同的方式,艺术揭示着一种大地与世界间的向来(already)活动着的解蔽。海德格尔认为,揭示性的神庙(a)捕捉并保持着世界及其在自然之中的根植的敞开状态,并且(b)展示了,在此世界中,自然是如何涌现为自然的事物并继续根植于自身之中。海德格尔将这两个仅发生在艺术当中的功能称作世界的“建立”和大地的“生产”。
13、(2)1960年雷克拉姆版:关于“本源”(Ursprung)的谈论易致误解。——作者边注
14、MichaelInwood牛津大学三一学院研究员。已出版著述包括《黑格尔:选集》(编)(纽约,1989)、《黑格尔词典》(牛津,1992)、《海德格尔词典》(牛津,1999)、《黑格尔的心灵哲学》(牛津,2008)等。
15、比喻和符号给出一个观念框架,长期以来,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描绘就活动在这个观念框架的视角中。不过,作品中惟一的使某个别的东西敞开出来的东西,这个把某个别的东西结合起来的东西乃是艺术作品中的物因素。看起来,艺术作品中的物因素差不多像是一个屋基,那个别的东西和本真的东西就筑居于其上。而且,艺术家以他的手工活所真正地制造出来的,不就是作品中的这样一种物因素吗?
16、出自:〔俄国〕托尔斯泰·列:《最后的日记》
17、倘若“在作品中真理起着作用”这一命题不该是一个纯粹的论断的话,那么我们就必须再次予以追问。
18、海德格尔与老庄的“因缘”
19、出自:〔俄国〕屠格涅夫:《散文诗》
20、出自:〔英国〕约翰逊:《诗集》
四、海德格尔的文学观
1、《艺术作品的起源》(DerUrsprungdesKunstwerkes)是马丁·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在1935年至1960年期间以不同版本撰写并出版的一篇文章。这是取自他在同一时期的演讲。
2、艺术本身乃是一特殊和不寻常的此在的揭示方式:它通过将解蔽置入一件艺术作品的物理形态来揭示它。这一置入有两个瞬间:艺术作品的创造与保存。
3、现在,虽然我们从几个方面对真理之本质有了较清晰的把握,因而对作品中起作用的东西该是比较清楚了。但是,眼下显然可见的作品之作品存在依然还没有告诉我们任何关于作品的最切近、最突出的现实性和作品中的物因素。甚至看来几乎是,在我们追求尽可能纯粹地把握作品自身的自立时,我们完全忽略了一件事情,即作品始终是作品——宁可说是一个被创造的东西。要是有某某东西能把作品之为作品显突出来的话,那么它只能是作品的被创作存在。因为作品是被创作的,而创作需要一种它借以创造的媒介物,那种物因素也就进人了作品之中。这是无可争辩的。不过,悬而未决的问题还是:作品存在如何属于作品?对此问题的澄清要求弄清下面两点:
4、关键词:海德格尔;老庄;第三条道路;
5、所有艺术作品都且有这种物因素。要是它们没有这种物因家一成为什么呢?但是,我们或许不满于这种颇为粗俗和肤浅的艺术见解。虽然发货人或博物馆里的清洁女工可能按这种艺术作品的观念行事,我们却必须把艺术作品看作人们体验和欣赏的东西。不过,即使享誉甚高的审美体验也摆脱不了艺术作品的物因素。在建筑物中有石质的东西,在木刻中有木质的东的,在绘画中有色彩的东西,在语言作品中有话音.在音乐作品中有声响。在艺术作品中,物因素是如此稳固,以至我们毋宁反过来说;建筑物存在于石头里,木刻存在于木头里,油画在色彩里存在,语言作品在话音里存在,音乐作品在音响国存在。这是当然的罗——人们会这样附和。肯定会。然而,在艺术作品中这种不言自明的物因素究竟是什么呢?
6、感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件多余的装饰品,那是很难堪的。活着而没有目标是可怕的。
7、对这种物因素的追问兴许是多余的,引起混乱的,因为艺术作品除了物因素之外还是某种别的东西。其中这种别的东西构成艺术因素。诚然,艺术作品是一种制作的物,但它还道出了某种别的东西,不同于纯然的物本身,即λλογορεæει。作品还把别的东西公诸于世,它把这个别的东西敞开出来;所以作品就是比喻。在艺术作品中,制作物还与这个别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了。“结合”在希腊文中叫做συμβλλειν。作品就是符号。(5)
8、1935年发表《形而上学入门》;
9、何谓“在真理之中”呢?真理是真实之本质。我们说“本质”,我们思考的是什么呢?本质通常被看作是真实的万物所共同拥有的特征。本质出现在类概念和普遍概念中,类概念和普遍概念表象出一个对杂多同样有效的“一”(dasEine)。但是,这种同样有效的本质(在essetia意义上的本质性)却不过是非本质性的本质。那么,某物的本质性的本质何在?大概它只在于真理中的存在者的所是之中。一件东西的真正本质由它的真实存在所决定,由每个存在者的真理所决定。可是,我们现在要寻找的并不是本质的真理,而是真理的本质。这因此表现为一种荒谬的纠缠。这种纠缠仅只是一种奇怪现象吗?甚或,它只是概念游戏的空洞的诡辩?或者——竟是一个深渊么?
10、众所周知,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海德格尔与老庄的“因缘”发生在他的思想转向之时,这并非偶然。所谓“并非偶然”,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说老庄思想的影响对海德格尔思想的转向发生了积极的作用;其二是说,老庄思想之所以能够对海德格尔的思想转向发生影响,应该在其思想的深处原本就有发生此影响的基础。不然的话,海德格尔与老庄,相隔几千年,分属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为何有如此之“因缘”,就是很难理解的事情了。
11、伽达默尔为《艺术作品的本源》单行本所写的导论,后来伽达默尔将这篇文章收入自己的《文集》并改标题为《艺术作品的真理》。
12、我们应当努力奋斗,有所作为。这样,我们就可以说,我们没有虚度年华,并有可能在时间的沙滩上留下我们的足迹。
13、由此可知,当海德格尔做《论真理的本质》的讲演时,他不仅可以引用老子(虽然后来在出版时删去了),而且熟悉庄子。
14、正如艺术家必然地以某种方式成为作品的本源,其方式不同于作品之为艺术家的本源,同样地,艺术也以另一种不同的方式确凿无疑地同时成为艺术家和作品的本源。但艺术竟能成为一个本源吗?哪里以及如何有艺术呢?艺术,它只还不过是一个词语而已,再也没有任何现实事物与之对应,它可以被看作一个集合观念,我们把仅从艺术而来才是现实的东西,即作品和艺术家,置于这个集合观念之中,即使艺术这个词语所标示的意义超过了一个集合观念,艺术这个词语的意思恐怕也只有在作品和艺术家的现实性的基础上才能存在。抑或,事情恰恰相反?惟当艺术存在,而且是作为作品和艺术家的本源而存在之际,才有作品和艺术家吗?
15、哥特式建筑:教堂彩绘窗
16、对这种物因素的追问很可能是多余的,也许还会造成混乱,因为艺术作品远不只是物因素。它还是某种别的什么。这种别的什么就是使艺术家成其为艺术家的东西。当然,艺术作品是一种制作的物,但是它所道出的远非仅限于纯然的物本身作品还把别的东西公诸于世,它把这个别的东西敞开出来。所以作品乃是比喻。在艺术作品中,制作物与这别的东西结合在一起。“结合”一词在希腊文中叫бυμβáλλειυ。作品乃是符号。①
17、为了让大家感受到更多样的海德格尔思想特色,我们特地选择了本书第十章“艺术”部分对海德格尔中后期哲学重要文本《艺术作品的本源》的探讨,大体由以下内容构成:
18、置入是什么及其作用:
19、正如艺术家以某种方式必然地成为作品的本源而作品成为艺术家的本源,同样地,艺术以另一种方式确凿无疑地成为艺术家和作品的本源。但艺术竟能成为一种本源吗?哪里和如何有艺术呢?艺术,它还不过是一个词,没有任何现实事物与之对应。它可以被看作一个集合观念,我们把仅从艺术而来才是现实的东西,即作品和艺术家,置于这个集合观念之中。即使艺术这个词所标示的意义超过了一个集合观念,艺术这个词的意思恐怕也只能在作品和艺术家的现实性的基础上存在。或者事情恰恰相反?唯当艺术存在而且是作为作品和艺术家的本源而存在之际,才有作品和艺术家吗?
20、这需要革新希腊哲学吗?绝对不是。哪怕这种不可能的革新竟成为可能,对我们也毫无助益。因为自其发端之日起,希腊哲学的隐蔽的历史就没有与áληεδια一词中赫然闪现的真理之本质保持一致,同时不得不把关于真理之本质的知识和言说越来越置入对真理的一个派生本质的探讨中。作为无蔽的真理之本质在希腊思想中未曾得到思考,在后继时代的哲学中就更是理所当然地不受理会了。对思而言,无蔽乃希腊式此在中遮蔽最深的东西,但同时也是早就开始规定着一切在场者之在场的东西。
五、海德格尔代表作品有哪些
1、大多数人认为上世纪有2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建议你仔细看一下维特根斯坦的著作,他的代表作《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都不错,文字比较浅显,论述比较完备。至于海德格尔,我几乎不同意他的任何观点,但是作为上世纪最著名,影响力最大的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的代表作品之一(可能是最糟糕的代表作秋黑沉耐帮展士):《存在与时间》,还是必须读一下。不过要做好接受陈词滥调的洗礼的准备。其实上世纪最睿智的哲学家是罗素。他年轻时代的作品《数学原理》和晚期作品《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属政况行》都是充满智慧的哲学分析教科书。另外还有许多影响力不是很大,但同样才能非凡的哲学家的作品也值得360问答一读。
2、我在这篇文章中也看到了一个更普遍的问题,一个与艺术作品的起源无关的问题:在我看来,对于海德格尔来说,坚持揭露的现象是真理的本质这一主张是令人困惑的。我们通常认为真理是正确的,而正确是命题或表征的一个特征。披露的概念(和现象)与命题知识相去甚远,实际上与普通意义上的真理毫无关系。那么,为什么坚持称它为“真理”,甚至是真理的本质呢?重要的论点是揭露是存在的意义。
3、遗憾的是,萨特所计划的《自由之路》只完成了这三部。至于布吕内以及其他人物将来的自由之路是怎样的,他们将如何“引向巴黎解放”,都只停留在萨特所设想的层面上。
4、这种对大地的制造由作品来完成,因为作品把自身置回到大地中。但大地的自行锁闭并非单一的、僵固的遮盖,而是自行展开到其质朴的方式和形态的无限丰富性中。虽然雕塑家使用石头的方式,仿佛与泥瓦匠与石头打交道并无二致。但是雕塑家并不消耗石头;除非出现败作时,才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说他消耗了石头。虽然画家也使用颜料,但他的使用并不是消耗颜料,倒是使颜色得以闪耀发光。虽然诗人也使用词语,但不像通常讲话和书写的人们那样必须消耗词语,倒不如说,词语经由诗人的使用,才成为并保持为词语。
5、他们在地狱里相见,互相用言语和思想折磨着他人,他们像生前一样不肯安分守己,无休止地角逐和斗争,每当其中两人稍稍靠拢亲热的时候,总是躲不开第三者的目光、离间、挑唆、中伤和揭底,三人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这里没有刑具,没有刽子手,没有皮肉之苦,他们的地狱就是日夜通明的灯光,他们不眨眼皮,毫无睡意,无法逃脱彼此的目光,他们恨不得死,却不能再死,因为他们已在地狱!纵然有再多的排斥和敌视,他们注定要在一起,注定永远呆在一个空间里彼此煎熬。剧的结尾,三个人为他们“永远在一起,我的上帝,这多么滑稽!永远在一起!”而发出了刺耳的笑声,道出了人的存在的走投无路的悲剧性。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