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孔子的故事100字
1、鸣鼓而攻:形容声讨犯罪的人。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干活,准备试行新法,向孔子请教,孔子刚好是站在保守一边,于是气愤无比,把冉求骂个狗血淋头,冉求一再坚持自已的改革,于是孔子对众徒发出追杀令: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一起向他攻击吧!(论语。先进篇)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人多力量大,自古都是人多胜人少,以强凌弱的风格早已定型。东家之丘:比喻不认识身边著名人物。孔子名丘,老家山东,几千年来几乎无人不知。然而他在世时,并没有如此名气。(孔子家语)说:孔子的西邻住着一老头,却不知道邻居是啥大人物,每次提到孔子都会直呼其小名,说是俺东家之丘如何如何。不管如何,孔子算是青史留名了。
2、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
3、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不记在心中。一方面为他们的高寿而欢喜,一方面为他们的衰老而忧惧。”
4、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哪! 颜回,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
5、女乐文马:齐国听说孔子执政,担心鲁国会吞并齐国,采用黎鉏的计谋,赠送给鲁定公能歌善舞的女乐八十人、有文采的马匹三十驷,企图使鲁国君臣玩乐丧志。
6、本文来源于:古诗文赏析gswsx.cn
7、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8、看看现在的社会上一些现象,现在的说一套做一套,也是孔夫子留下来的呀。
9、曾经,鲁国的法律规定,如果有人,将在其他诸侯国做奴的鲁国女子,赎回本国,那么,这个人,可以到官府去领取赏金。
10、孔子回到家里,跟弟子们谈及此事,赞叹不已地说:“马人先生可真是一位君子呀!他不愿意在别人面前议论主人的贤愚,但却是很巧妙地举了一个实例,将事情的真相,表露无遗。他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因智识无力察远,德慧无足见机,所以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问卜。而古人云:善易者不卜。也就是说,一个真通易道,真有智慧的人,不用卜卦,也能直觉洞悉,事物变化的规律。”
11、退修诗书:鲁定公六年时,季孙氏僭越公室,大臣们掌握了祭祀、征伐等国家政事,孔子当时四十八岁,看不惯这种礼崩乐坏的局面,不求做官,专心修诗书,定礼乐。当时弟子来求学的很多。
12、缰持了一会儿。小孩自知理亏,便问道:“你们有什么要事吗?”
13、父亲节将至,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孔子父亲叔梁纥的生平,聆听孔子对儿子孔鲤的教诲,学习《论语》中有关孝道的经典语句。
14、孔子在教书时疏忽了一点,没将重点讲清楚,许多学生没听懂,却没有敢问的同学,其中有一位同学去问了孔子,孔子哈哈大笑,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呀。并大大奖赏了这位同学。
15、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你行大礼干什么呢?”母亲问他。“如果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母亲听了孔丘的话,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16、第二天,颜回就借故说家中有事,要请假回去。孔子明白颜回的心事,也不挑破,点头准了他的假。
17、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18、形容学习努力,工作勤奋。
19、对习惯于安贫乐道的弟子颜回,问“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0、同样道理,如果你对当下“生”的现象不清楚,那你也没办法了解将来“死”,是怎么一回事。你不能清醒、坦然、喜悦地面对“生”,那你也就无法清醒、坦然、喜悦地面对“死”。而惟有对生与死,都能做到清醒、坦然和喜悦的人,才有可能,超越生死。
二、孔子的故事主要内容100字
1、问礼老聃:孔子三十五岁,和南宫敬叔一齐到周地去,向老子问礼,因为老子曾做过周王朝的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官吏),熟知周礼,所以孔子特向老子请教。
2、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
3、叔梁纥一生为鲁国立下多次战功。最著名的便是他力托悬门的故事。在鲁襄公十年(公元前563年),以晋国为首的几个诸侯国攻打一个叫偪阳的小国。在他们攻入偪阳城,守城的士兵想要放下悬门时,叔梁纥用双手托起悬门,使先攻入城的战士能够退出,避免了损失。
4、“老师难道会嫉妒我行仁义之事吗?子路在老师这里所学的,不过仁义二字而已。仁义之人,与天下共取所有,共取所利。如今,子路将自己多余的粮食,与大家分享,行仁义之道,老师为何禁止不许呢?我想不通!”
5、颜回说:好。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
6、孔子博物馆藏明·《孔子讲学图》
7、所以,孔子这时候要找工作,就有三个家族的老板可以选。那他会选哪个呢?
8、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干活,准备试行新法,向孔子请教,孔子刚好是站在保守一边,于是气愤无比,把冉求骂个狗血淋头,冉求一再坚持自已的改革,于是孔子对众徒发出追杀令: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一起向他攻击吧!"(论语。先进篇))"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9、子路在一旁听了孔子的这番教导,深受启示。后来,当他救了一位落水者时,别人要送他一头牛来答谢,子路就很恭敬地接受了。孔子知道了此事,欣喜地说:“今后愿救人于危难之中的鲁国人,会很多了。”
10、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那是因为这三家的始祖,是一百多年前鲁桓公的三个儿子。“三桓”这三家大贵族,按照第一代人的长幼排行,依次是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11、不要说孔子,就连他的小对头阳虎,现在也是在季孙家干活,而不是在自己的本家孟孙氏家。
12、汉高祀鲁:孔子死后,人们每年按时祭祀孔子墓。孔子故居被改作庙宇,保存着孔子生前使用过的衣、冠、琴、车、书。汉高祖刘邦经过曲阜,曾以太牢(猪、羊、牛三牲)祭祀孔子。
13、孔子的思想很伟大,这般伟大的思想得以广泛地传播和展现,得益于弟子们的良好传承和发扬。相传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其中最著名的还是孔门十哲: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14、儒家经典《礼记:乐记篇》说:大凡音乐,都是产生于人的内心。人的情感动于衷,体现在外就是声音。声音的变化有文理,就成了音乐。所以,在太平治世,流行的音乐,通常都洋溢着安适与喜乐。它也反映此时的国家政治,处于清明祥和的状态。在动荡的乱世,流行的音乐,往往会充满着怨恨与愤怒。它也反映此时的国家政治,处于政令不畅,上下乖离的境地。而一个接近亡国的世道,它的流行音乐,会弥漫着哀伤与忧思。它说明此时的人民,已经陷入难以自拔的困苦,只能是靠回忆往事,来慰籍自己。所以,声音之道,与政治之道,是相通的。
15、颜回爱学习,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16、孔子开心地笑着说:“要说勇武精神,我们都不如他。”
17、天下人为啥不叫你盗丘,而叫我盗跖!你这个罪大恶极的人,赶快滚回去,不然,我将用你的肝拿来加菜配酒吃了哈!"
18、在《论语》里,谈到鬼神问题的,主要有两处。
19、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20、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孔子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三、关于孔子的故事100字作文
1、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2、跖,一奴隶起义首领,士大夫蔑称起义者为盗。孔子想游说盗跖走入正途,于是斗胆找了他,不料惹来盗跖一阵乱骂,骂得孔子是眼光失神,脸色如土,满怀感羞啊!来,那些看着孔夫子就烦的人们有机会了,跟着盗跖英雄一起骂:"你这死夫子,你不劳动却吃得香,不纺织却穿得好,整日摇唇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虚假做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之举,以求得封候,求得富贵,你就天下最大的盗。尧,舜兴起后,设立百臣,商流放国君,周武王杀死商纣,从此社会都是以强凌弱。你所说的那一套,是我所唾弃的,不能保全人的本性,都是奔走钻营,虚伪巧诈的东西。
3、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这位大哥,三八是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
4、说到找工作,第一件事就是要选对老板。你想想,老板要是不靠谱,要么干得不开心,要么干得不长久。那孔子要找工作,有哪几个老板可以选呢?
5、在齐闻韶:孔子三十五岁时,到了齐国,和齐国太师谈论音乐,听了传说舜作的乐曲韶乐,沉醉其中,以至三个月吃饭都不知肉的味道。
6、漆雕马人回道:“臧氏家族有一块很名贵的龟壳叫‘蔡’。如遇有什么大事不能定夺,就会用‘蔡’来占卜决疑。在文仲主事时期,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一次。在武仲主事时,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二次。孺子容主事,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三次。这都是我亲眼所见。至于这三位大夫谁最贤明,马人我就不知道了。”
7、这样一来,鲁国上上下下都在三桓手里头了。其他鲁国贵族的头上,就凭空多了一位主人。
8、适卫击磬:孔子五十九岁,在卫国,和弟子们击磬消遣,有一个挑着草筐子的人从门前经过,叹息说:“这击磬的人很有救世的心啊!”过了一会又说:“这击磬的人是这样固执啊!世人不能了解你,就独善其身吧!”孔子听了感叹说:“果如你所说,不可为则不为,那有何难呢?”
9、子路、子贡进屋。子路抱怨地对孔子说:“老师,我们行到这种步田地,可以说是末路穷途了吧!”
10、为你推荐「得到」最新课程《大人物·孔子评传40讲》,李硕老师带你了解孔子从底层出人头地的真实故事,和孔子一起面对人生挑战,更好地认识当今社会,走向未来。
11、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12、(妇人)就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
13、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14、要知道,这三家不仅控制了朝廷的局面,整个鲁国的土地也都被他们瓜分了。
15、不耻下问。有一次,孔子领着他的学生周游列国时由于找不到渡口,看到一个7岁小孩,就拜他为师并问他渡口在哪里。这就是“不耻下问”的由来
16、夹谷会齐:鲁定公十年夏,齐鲁两国国君相会于夹谷。齐国演奏四方之乐,孔子说两君相会,不能用夷狄之乐,迫使齐景公撤走乐舞;齐国又演奏宫中之乐,孔子批评说匹夫惑乱诸侯,迫使齐景公处罚乐人。由于孔子的智慧,使鲁国在外交上取得了一次胜利。
17、孔子之所以取得这么高的成就,成为我们今天都尊崇的一个人,肯定也是付出了常人不能受的苦,常人不能作出的努力了的,毕竟在那个时期要得到人们的认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个时候百家争鸣,竞争是及其的激烈的,而孔子的儒家思想能让大家接受,那不用说都知道多么不容易,只有真正的有内涵有实力才会被大家认可,大家才会去学习儒家思想,才会服孔子。
18、孔子在旅行,经过一个村庄,他看到一个老人,一个很老的老人,他从井里面打水来浇地。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阳又那么大。孔子以为这个人可能没有听说过现在有机械装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或者马代替人打水,这样比较容易——所以孔子就过去对老人说:“你听说过现在有机器吗?用它们从井里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十二个小时的工作,它们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就完成。可以让马来做这件事情。你何必费这么大的力气呢?你是一个老人啊。”他肯定有九十岁了。
19、说完,孔子截然返身回到琴案,操琴而作。子路闻后,也是随之持兵器,昂然合拍而舞。子贡见此,愧然自叹道:“我真是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呀!”
20、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下面内容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孔子的小故事,欢迎阅读。
四、历史人物孔子的故事100字
1、说明孔子是个虚心接受别人批评和建议的人
2、孔子的治史观不仅反映到治史态度和治史主张上,而且还体现在历史发展观中。孔子认为历史在不断损益,他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3、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4、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
5、子路说:“你这是什么城池,只是小孩的游戏!”
6、有意思的是,这三家的权力地位,跟他们的长幼排行刚好是倒过来的:季孙氏地位最高,世代掌握鲁国政权;叔孙氏次之;孟孙氏最弱。
7、于是,状告父亲的儿子听说了此话之后,就请求放弃状告了。
8、现在,「得到」重磅新课《大人物·孔子评传40讲》为我们复原出一个完整的、接地气的孔子形象,以故事的形式让我们真正理解孔子是如何解决这些人生挑战的。
9、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在齐国听《韶》乐,三个月吃肉都不知道肉的美味,并说:想不到创作的音乐竞达到这么高的水平。说韶乐太好听了,以至于孔子废寝忘食。鸣鼓而攻: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干活,准备试行新法,向孔子请教,孔子刚好是站在保守一边,于是气愤无比,把冉求骂个狗血淋头,冉求一再坚持自已的改革,于是孔子对众徒发出追杀令: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一起向他攻击吧!——论语@先进篇: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10、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11、在孔子三岁的时候,他父亲就去世了,他和母亲就相当于没了大树庇佑,他们被他父亲的正妻赶出了家门,于是他母亲就带着他和孟皮回了孔子的外祖父的家里,在那个家里也是没有什么地位,常受挤压,孔子母亲不愿孔子受委屈。
12、可见普通人想取得成就,不努力真的是很难办到的,像孔子这样的人物都这么的努力,我们普通人还有什么资格不去努力呢。
13、社会矛盾的激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精神和信念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摧残。这些共同构成了孔子政治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条件,“仁”与“礼”是其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
14、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
15、孔子在学习这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子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
16、职司乘田:孔子二十一岁时,曾任乘田吏,主管苑囿,负责养牛羊牲畜。孔子都能尽心做好工作。
17、灵公问阵:鲁哀公二年,孔子回到卫国,一天,灵公问孔子如何排列军阵。孔子讲求礼义,反对战争,回答说没有学过,卫灵公很不高兴。第二天,同孔子谈话时,灵公仰观飞雁,怠慢孔子。孔子于是离开卫国,到陈国去。
18、孔子名丘,老家山东,几千年来几乎无人不知。然而他在世时,并没有如此名气。((孔子家语))说:孔子的西邻住着一老头,却不是邻居是啥大人物,每次提到孔子都会直呼其小名,说是俺东家之丘如何如何。
19、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在这句话里,孔子似乎在说,仁啊!其实她离我们很近呀,我们一欲求,就能得到。为什么呢?因为其实我们从来就没失去啊!只是因为,我们总是在向外寻求其他的东西,所以,她才好像不存在呀。
20、有很多类似的玩艺,被人一本正经地转来转去,实际上这些谣言里漏洞百出,只要自己稍微认真想一想、查一查,就能够看出其中的谎言成分,然而很多人却信以为真,乐此不疲。是我们自己太脆弱太轻信还是网络里情绪的煽动太容易?要警惕啊。
五、孔子的历史故事100字
1、二龙五老: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五五一年),孔子诞生的晚上,有两条龙从天降下,绕护着他家,五位神仙从天上降到他家庭院中。
2、孔子说:“不先用孝道来教化就采用杀戮的方式,这是暴虐地杀害无辜。三军打了败仗,不可因此而杀掉军兵;诉讼之事处理得不正,不可因此而用刑罚进行惩罚。上级官员先行教化而能使百姓服从善政,那么,百姓就会顺风而从。自身行得端正,然而百姓不顺从善道,然后再设置刑罚来加以惩治,那么,百姓就能知罪了。几尺高的墙,百姓不能越过;几百尺高的山,即使是儿童也可以一步步地登上山顶。这是因为循序渐进。如今的情况是,仁义已经衰落很久很久了,百姓怎会不违背仁义呢?《诗经》中说:‘使民不会迷心性。’当初,君子引导百姓而使百姓不迷失心性,因此可以不用威严暴戾之法,设置了刑罚却可以不使用。”
3、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4、在鲁国,有一位君子叫漆雕马人。他曾事奉臧文仲、武仲、孺子容,这一家三代鲁国大夫。一次,孔子问漆雕马人道:“先生曾事奉过臧氏一家,三位做大夫的。您可不可以说说,哪个要更贤明一些呢。”
5、子路急步来到前边的村庄,见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屋里织布。子路恭敬地说:“大婶,请向你借一件东西。”那女子还未等子路把话说完,已转身从里屋拿出一把锃亮的斧子,“给你!”子路惊呀不已,她怎么知道这是要借用斧子!妇人微笑着说道:“你不是要借一个“东西”吗?‘东’是东方甲乙木,‘西’是西方庚辛金,斧柄是木做的,斧子是铁做的,‘金’乃铁也。你是要借斧子吧!”子路拿着斧子跑回停车处,并将刚才的事情诉与孔子。
6、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7、“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8、孔子的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啊。于是便把它吃了。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食,便教训了那位负责煮食的同学。经过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孔子很感慨的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说呢?"
9、那人说:“这里有一间房子可以躲避。”
10、“关于子路,”孔子继续说:“他英勇过人,敢作敢为,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但有时不懂得谦冲退让,持弱守雌,蓄势而动。这样难免会意气误事。所以说,他能勇,不能怯。”
11、孔子路过泰山脚下,有一个妇人在墓前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横木听妇人的哭声,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您这样哭,实在像连着有了几件伤心事似的。”
12、小孩说:“指教不敢,我现在正忙着呢,咱们后会有期。”
13、这个人回来后没有去报帐,将来别人看见做奴隶的鲁国人,本想赎他出来,又想,我赎了以后,如果去报帐,别人就要议论:以前某某人不报帐,你去报帐,你的品格不如他。这样,这个人就可能装作没看见,不去赎人了。所以,这个做法就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人家赎买出来,是有害的。
14、孔子说:“人有五种罪恶,而盗窃比较起来还稍好一点:第一种是心思通达而阴险,第二种是行为乖僻而固执不改,第三种是言辞虚伪而能动人心,第四种是记取非义、多而广博。
15、临河而返:孔子在卫国得不到重用,想到晋国去见赵简子,到黄河边上听说晋国杀了贤大夫窦鸣犊、舜华,他临河叹息,认为“君子讳伤其类”,便返归卫国。
1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17、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
18、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
19、求职目标既然确定了,我们来看看季孙家现在掌权的是谁呢?
20、小孩理直气壮地说:“请问先生,自古以来,是城应让车,还是车应让城?”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