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沉淀池
1、(4)锥形贮泥斗的倾角为~,排泥管直径不能小于200mm,排泥管口与池底的距离小于0.2m,敞口的排泥管上端超出水面不能小于0.4m。浮渣挡板淹没深度0.3~0.4m,高出水面0.1~0.25m,距集水槽0.25~0.50m。
2、按水流方向划分,沉淀池可分为平流式、辐流式和竖流式三种。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是可沉淀颗粒与水分离的区域;沉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割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3、按照水在池内的总体流向,普通沉淀池又有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型式:
4、(4)人口要有整流措施,常用的人流方式有溢流堰一穿孔整流墙(板)式、底孑L人流一挡板组合式、淹没孔人流一挡板组合式和淹没孔人流一穿孔整流墙(板)组合式等四种。使用穿孔整流墙(板)式时,整流墙上的开孔总面积为过水断面的6%~20%,孔口处流速为0.15~0.2m/s,孔口应当做成渐扩形状。
5、一般是根据你的进水水量进行设计,再根据你选择的沉淀池形式进行计算,满足流量符合的情况下,确定最终数量,一般是偶数个。
6、入流区和出流区是进行配水和集水,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各个过流断面上,为提高容积利用、系数和固体颗粒的沉降提供尽可能稳定的水力条件。
7、沉淀池均包括5个功能区,即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
8、我们提供纯水方案设计;施工图纸、设备制造加工等服务
9、平流式沉淀池表面形状一般为长方形,水流在进水区经过消能和整流进入沉淀区后,缓慢水平流动,水中可沉悬浮物逐渐沉向池底,沉淀区出水溢过堰口,通过出水槽排出池外。其基本要求如下:
10、初沉池可较经济有效地去除水中悬浮固体,同时去除一部分呈悬浮状态的有机物,以减轻后续生物处理构筑物的有机负荷。有时初沉池也单独使用,对水进行一级处理后排放。
11、沉淀池是用来使原水中悬浮物进行沉降分离的池子。它的特点是混凝后矶花在池中直接沉淀。而澄清池是利用悬浮泥渣层与加凝聚剂的水中杂质颗粒碰撞、吸附、黏合来提高处理效果的一种装置,是把反应和澄清两个过程集中在一个池内完成的。它的特点是混凝后的矾花,经过悬浮泥淹发生接触凝聚后沉淀。
12、除砂一般宜采用机械方法。当采用重力排砂时,沉砂池和晒砂厂应尽量靠近,以缩短排砂管的长度。
13、(1)沉淀出水浊度,当作化学水处理进水水质时应不大于5NTU,作为冷却水水质时浊度不大于20NTU。
14、堰前设浮渣槽和挡板以截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池的主体。池宽和池深要保证水流沿池的过水断面布水均匀,依设计流速缓慢而稳定地流过。池的长宽比一般不小于池的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米。污泥斗用来积聚沉淀下来的污泥,多设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
15、作用不一样。隔油池是指把⽣活废⽔和油脂物质进⾏分隔、拦集的处理构筑物。⽽沉淀池就是利⽤悬浮物和⽔的密度差,重⼒沉降作⽤去除⽔中悬浮物的东西。
16、颗粒与水的密度差愈大,沉降速率也愈大,颗粒密度大于水密度时,颗粒下沉,颗粒密度小于水密度时,颗粒上浮,二者相等时,颗粒既不上浮也不下沉;
17、对水量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强。
18、(7)周边进水的辐流式沉淀池效率较高,与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辐流式沉淀池相比,表面负荷可提高l倍左右。
19、理论上讲,池体越浅,颗粒越容易到达池底,这正是斜管或斜板沉淀池等浅层沉淀池的理论依据所在。为了使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沉淀下去和防止已沉淀下去的污泥受到进水水流的扰动而重新浮起,因而在沉淀区和污泥贮存区之间留有缓冲区,使这些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或重新浮起的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后,再次沉淀下去。
20、设计流量应按分期建设考虑:
二、沉淀池清理
1、1PAC、PAM投加量对各污染物的去除及分析
2、平流式沉淀池基本要求如下:
3、(3)喇叭口下沿距反射板表面的缝隙高度为0.25~0.50m,作为初沉池时缝隙中的水流速度应不大于30mm/s,作为二沉池时缝隙中的水流速度应不大于20mm/s。
4、例如绍兴污水处理厂原水大部分为印染工业,废水,原水水质为《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中三级标准,出厂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中二级标准,改造后指标明,显提升。该厂工艺流程为格栅及稳流池一调节池高效沉淀池一酸化水解池一曝气池一沉淀池。
5、贮砂斗槔容积应按2日沉砂量计算,贮砂斗池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不应小于55°排砂管直径应不小于0.3m。
6、竖流式沉淀池多呈圆形,也有采用方形和多角形的。直径或边长一般在8m以下,多介于4-7m之间。沉淀池上部呈柱状部分为沉淀区,下部呈截头锥状的部分为污泥区,在二区之间留有缓冲层0.3m。
7、出水槽:沉淀池的出水槽沿途接纳出流堰流出的水,故槽内流系属非均匀稳定流,当沿槽长流入流量均匀,且为自由流入,出水槽出口为自由跌落时,其出口处的水深为临界水深。一般可取b=h0=0.9Q0.
8、②原水含沙量大时,作预沉淀池
9、2)初沉池一般采用间歇排泥,要注意总结经验并根据经验人工掌握好排泥次数和排泥时间。当采用连续排泥时,应注意观察排泥的流量和排放污泥的颜色。
10、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11、斜管(板)沉淀池优缺点
12、沉淀池本体内设有隔板,隔板将沉淀池本体分隔成第一沉淀区和第二沉淀区,沉淀池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还包括移动装置、移动杆、移动块和刮板,所述移动装置设置在沉淀池本体上,所述移动块连接于移动装置的输出端,所述移动杆的一端连接移动块,另一端连接刮板,所述刮板底部抵触第一沉淀区底部,所述第一沉淀区底部的边缘设有排泥槽,所述排泥槽底部设有排泥管。
13、桐乡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接纳桐乡市市区梧桐镇污水系统中的污水,其中城市生活污水占70%,工业废水占30%。,通过前段A2/O+MBBR生化处理及后端深度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其高效沉淀池工艺流程见图
14、再综合各种药剂混合、反应、沉淀等工艺的优缺点,对比如下:
15、1对SS除去效果如图
16、机械排泥设备复杂,对施工质量要求高;
17、废水从中心管流入,由下部流出,通过反射板的阻拦向四周分布,然后沿沉淀区的整个断面上升,沉淀后的出水由池四周溢出。流出区设于池周,采用自由堰或三角堰。如果池子的直径大于7m,一般要考虑设辐射式集水槽与池边环形集水槽相通。
18、沉淀作用为去除水中悬浮物的,净化水质。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分为水平沉淀池和垂直沉淀池。沉淀效果决定于沉淀池中水的流速和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为了提高沉淀效果,减少用地面积,多采用蜂窝斜管异向流沉淀池、加速澄清池、脉冲澄清池等。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
19、洗车池一般标准尺寸?洗车水池的标准尺寸通常是3000 mm x 3000 mm x 3000 mm。清洗台设定规范:清洗台长短不小于8米,总宽不小于6米,清洗台周边配有排污沟,排水沟与二级沉砂池相接。
20、①不采用机械排泥装置时,排泥较困难
三、沉淀池盖板图片
1、次日,即可砌筑沉淀池墙体,规范要求是三级沉淀。也就是砌筑一圈外墙,中间砌筑二道隔墙。
2、CO2+Ca(OH)2→CaCO3(沉淀)+H2O HCl+AgNO3→AgCl(沉淀)+HNO3 BaCl2+H2SO4→BaSO4(沉淀)+2HCl MgCl2+2NaOH→Mg(OH)2(沉淀)+2NaCl FeCl3+3NaOH→Fe(OH)3(沉淀)+3NaCl CuCl2+2NaOH→Cu(OH)2(沉淀)+2NaCl
3、堰前可设置挡板以阻挡漂浮物,或设置浮渣收集和排除装置。挡板高出池内水面0.1~0.15m,浸没在水面下0.3~0.4m,并距出口0.25~0.5m。
4、虽然,高效沉淀池在污水处理中有很多的好处,但相应的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及改进的地方。
5、高效沉淀池既适合高悬浮物(400~1200mg/L)的水处理,又适合低悬浮物(40~400mg/I)水处理。其固体浓度可在200~2000mg/L浮动。由于该工艺有宽泛的应用条件,其是微污染水深度处理、给水厂排泥水处理、工业废水预处理、污水深度处理的备选工艺,该工艺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空间。
6、6)检验与沉淀池有关的自控系统能否正常联动。如初沉池的自动开停功能和二沉池根据泥位计测得泥位的自动排放剩余污泥或浮渣功能等。
7、工地上的自动洗车池都是成品的,等基础梁混凝土达到强度(一般14天即可),沉淀池里的“蓄水池”注满水了,联系厂家过来安装。
8、利用了层流原理,提高了沉淀池的处理能力;
9、沉降区是可沉颗粒与水分离的区域。
10、水池深度大,施工困难,造价高。常用于处理水量小于2万m3/d的小型污水处理厂。
11、作为工业废水的预处理工艺,其具有比普通沉淀池更高的水力负荷和污染物去除率。
12、吸泥机和刮泥机是排泥设备中最主要的两种设备。排泥设备是在水处理中配合沉淀使用的专用设备,主要用于废水处理过程初沉池、二沉池、浓缩池以及澄清池。排泥设备的形式随工艺的条件与池型结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目前常用的排泥设备通常为平流是沉淀池排泥机和辐流式沉淀池排泥机两大类。
13、7)平流式沉淀池非机械排泥时缓冲层高度为0.5m,使用机械排泥时缓冲层上缘应高出刮泥板0.3m。
14、辐流式池体平面多为圆形,也有方形的。直径较大而深度较小,直径为20~100米,池中心水深不大于4米,周边水深不小于5米。废水自池中心进水管入池,沿半径方向向池周缓慢流动。悬浮物在流动中沉降,并沿池底坡度进入污泥斗,澄清水从池周溢流入出水渠。
15、池型呈长方形,废水从池的一端流人,水平方向流过池子,从池的另一端流出。在池的进口处底部设贮泥斗,其它部位池底有坡度,倾向贮泥斗。其示意图如下:
16、高效沉淀池可用于排泥水处理系统的重力浓缩工序。
17、(2)斜板上端应向沉淀池进水端方向倾斜安装。为防止水流短路,在池壁与斜板的间隙处应装设阻流挡板。
18、(5)有效水深一般为0~5m,超高一般为0.3~0.5m。
19、①机械装置,加工比较困难,维修量大
20、整个反应区(混合和推流反应区)可获得大量高密度均质的矾花,这种高密度的矾花使得污泥在沉淀区的沉降速度较快,而不影响出水水质。
四、沉淀池和化粪池的区别
1、废水处理中吸、刮泥机的适用范围、特点及优缺点
2、广义上来讲澄清池也算沉淀池中的一种,但它又不同于沉淀池。因为沉淀池一般只包括颗粒物在水中由于重力大于浮力而下沉,进而脱离来水的过程。
3、高效沉淀池后,搅拌区被空气搅拌,代替了原来的桨式搅拌机搅拌方法。改进方式可以是在后混合罐中安排打孔的曝气管,并通过工厂空气管道供应空气以进行混合。与机械搅拌相比,该方法除固硫外,还具有节能作用。
4、(5)在进出口处均应设置挡板,高出水面0.1~0.15m。进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不应小于0.25m,一般为0.5~0m;出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3~0.4m。进口处挡板距进水口0.5~0m,出口处挡板距出水堰板0.25~0.5m。
5、①斜管/板耗用材料多,且价格较高
6、(2)水流在竖流式沉淀池内的上升流速为0.5~0mm/s,沉淀时间为l~5h。中心管内的流速一一般应大于100mm/s,其下出口处设有喇叭口和反射板。反射板板底距泥面至少0.3m,喇叭口直径及高度均为中心管直径的35倍,反射板直径为喇叭口直径的3倍,反射板表面与水平面的倾角为
7、新型的斜板或斜管沉淀池。主要就是在池中加设斜板或斜管,可以大大提高沉淀效率,缩短沉淀时间,减小沉淀池体积。但有斜板、斜管易结垢,长生物膜,产生浮渣,维修工作量大,管材、板材寿命低等缺点。
8、步骤高压水通过布水管上的布水管开孔向沉淀池均匀喷洒,对沉淀池水面形成扰动波纹,防止沉淀池表层水结冰。
9、生活污水首先进入厌氧消化池,污水中的悬浮物沉降下来成为污泥,污泥通过一定时间的自然发酵,有机物得到降解。
10、自建沉淀池选择在屋子后面或者说是屋子的两侧好,千万不要在房屋前或正对门的地方,如果是这样,风一吹,臭味就进房了。
11、沉淀池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口设在池长的一端,一般采用淹没进水孔,水由进水渠通过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流入池体,进水孔后设有挡板,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池宽的横断面。堰前设浮渣槽和挡板以截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池的主体。
12、必须的,制作沉淀池可采用砖砌后水泥抹光,亦可用商品混凝土浇制,但底板必须使用商品混凝土。
13、平流式沉淀池:池型为长方形,一段进水,另一端出水,贮泥斗在池进口;
14、沉淀池主要设计参数为水平流速、沉淀时间、池深、池宽、长宽比、长深比等,设计有关要点如下:
15、免费发布环评和验收公示,请上环保之家论坛,咨询热线15356135656
16、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废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可用于废水的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在沉砂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无机杂质,在初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其他固体物,在二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生物处理出水中的活性污泥,在浓缩池应用沉淀原理分离污泥中的水分、使污泥得到浓缩,在深度处理领域对二沉池出水加絮凝剂混凝反应后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17、⑥带有机械排泥设备,排泥效果好
18、平流式沉淀池主要设计参数为水平流速、沉淀时间、池深、池宽、长宽比、长深比等,设计有关要点如下:
19、对于已经在斜板和斜管上生长的藻类,可用高压力水冲洗,往往一经冲洗即可去除附着的藻类。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二次沉淀池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中心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沉淀池示意图
五、沉淀池做法
1、一级生物厌氧池,二级三级生物耗氧池,四级沉淀池。一级生物厌氧池,是利用厌氧菌的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通常需要时间较长。二级三级生物耗氧池,是生物处理,污水中的污染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降解和转化为污泥。四级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
2、他们主要用三个办法来解决问题。
3、(2)池或分区的数量一般不少于2座。
4、(6)出水堰前应设置浮渣挡板,浮渣用装在刮泥机桁架一侧的浮渣刮板收集。
5、为了保证效果,在快速混合池内安装一个快速搅拌器对原水与混凝剂进行快速混合搅拌,使得混凝剂在水解成多种配合物和聚合物,通过化学作用除去水中磷,同时使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颗粒脱稳,为絮凝做准备。高效沉淀池混凝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混凝剂的投加量、原水中悬浮物的浓度、水温、pH值等。
6、(7)平流式沉淀池非机械排泥时缓冲层高度为0.5m,使用机械排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7、②操作管理方便,施工简单
8、7)按规定对初沉池的常规检测项目进行及时分析化验,尤其是SS等重要项目要及时比较,确定SS去除率是否正常,如果下降就应采取必要的整改措施。
9、三是用塑料加工的锯齿形三角堰因时间关系,可能发生变形,管理人员应及时维修或更换,以保证出流均匀,减少短流。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使沉淀池的短流现象降低到最小限度。
10、在40m3/h和20m3/h情况下都度SS有一定的除去效果,其出水SS平均值为5mg/L和6mg/L,均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在回流量为40m3/h情况下出水水质明显比在其它污泥回流为20m3/h下运行效果好。其原因为,污泥回流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颗粒物的含量和增强絮凝作用,而SS的去除主要是靠絮体的吸附沉降作用,故本工艺回流量在40m3/h对SS的除去较高。
11、沉淀池加盖或设置隔墙,以降低池水受风力和光照升温的影响;高浓度水经过预沉,以减少进水悬浮固体浓度高产生的异重流等);
12、高效藻类塘与传统稳定塘相比,既有运行成本低、维护管理简单等优点,又克服了传统稳定塘停留时间过长、占地面积大等缺点,在处理农村及小城镇污水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在太湖地区建立了高效藻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
13、辐流式沉淀池内水流的流态为辐流型,因此,污水由中心或周边进入沉淀池。中心进水辐流式沉淀池的进水管悬吊在桥架下或埋设在池体地板混凝土中,污水首先进入池体的中心管内,然后在进入沉淀池时,经过中心管周围的整流板整流后均匀地向四周辐射流动,上清液经过设在沉淀池四周的出水堰溢流而出,污泥沉降到池底,有刮泥机或挂吸泥机挂到沉淀池中心的集泥斗,再用重力或泵抽吸排出。
14、(2)池数或分个数一般不少于2座。
15、按功能分为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
16、沉淀作用为去除水中悬浮物的,净化水质。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分为水平沉淀池和垂直沉淀池。沉淀效果决定于沉淀池中水的流速和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为了提高沉淀效果,减少用地面积,多采用蜂窝斜管异向流沉淀池、加速澄清池、脉冲澄清池等。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
17、竖流式沉淀池池体为圆形或方形,污水从中心管的进口进人池中,通过反射板的拦阻向四周分布于整个水平断面上,缓慢向上流动。沉降速度大于水流上升速度的悬浮颗粒下沉到污泥斗中,上清液则由池顶四周的出水堰口溢流到池外。
18、为了使入流的污水能均匀与稳定的进入沉淀池,在污水入口处应设置整流措施。流入装置作用是消能,使废水均匀分布。流入装置是横向潜孔,潜孔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宽度上;在潜孔前设挡板,挡板高出水面0.15-0.2m,伸入水下的深度不小于0.2m。也有潜孔横向水平排列的流入装置。入口的整流措施如图2:
19、与以上原因对应的解决办法有:增加调节池,均匀分配进水水力负荷;调整进水、出水设施的不均匀性,减轻冲击负荷的影响,克服短流情况;调整曝气池的运行参数,以改善污泥絮凝性能,如营养盐缺乏时及时补充,泥龄过长造成污泥老化是应缩短泥龄,过度曝气应调整曝气量;投加絮凝剂,改善某些难沉淀悬浮颗粒的沉降性能;使消化池、浓缩池上清液均匀进入初沉池,消除其负面影响;使二沉池剩余污泥均匀进入初沉池,消除剩余污泥回流带来的影响。
20、高效沉淀池工艺依然存在问题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