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黑格尔哲学体系
1、(1)“艺术”的环节:
2、现在看来,这个问题有讨论的必要。我的看法有四点:第没有必要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作“非此即彼”的选择;第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康德和黑格尔犹如比肩耸立的双峰;第在现代哲学语境中,康德和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力依思潮和流派的不同而不同,并且两者在19—20世纪已成为历久弥新的两大独立传统,不能一概而论谁的影响更大或谁更重要;第在当代中国哲学的语境中,黑格尔哲学更值得研究。
3、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美学讲演录》一书中,这是他整个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他的哲学体系在美学和艺术领域中的具体表现。
4、黑格尔哲学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
5、在黑格尔看来,逻辑学说描述的是“绝对精神”在还没有体现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以前的、丝毫没有物质性的所谓“纯粹概念”运动的规律和法则。
6、主奴关系在自我意识中的解体,使得主人和奴隶在思想的王国中寻求自由,当同一个思想主体内部发生分裂就产生了苦恼意识。苦恼意识就是宗教意识。黑格尔用彼岸世界的个体与彼岸世界的本质之间的矛盾说明犹太教、早起基督教和中世纪的自我意识。在矛盾的第一阶段,人们为了彼岸世界而牺牲现世的自由和利益,但是永远也不能达到彼岸世界。在第二阶段,普遍的本质在耶稣基督身上变成个别的形态,于是出现了基督三位一体上帝,但耶稣升天后,上帝个别、不变的形态在现实中消失了。在矛盾的第三阶段,宗教意识由对彼岸的内在体验发展到对彼岸世界恩赐的享受,最后过渡到对恩赐的感恩。
7、黑格尔的学说在后代很长时间内一直引起争论,他对思想界有广泛的影响,几乎任何学派都对他的学说给予肯定或提出批判,包括科学领域。
8、逻辑学的第一层次也是最大的圆圈:
9、立法理性按照某些社会集团和行业的常识来制定法律,它本身需要审核法律的理性。但审核的理性仅仅对法律进行形式逻辑前后一惯性的审核,这种审核总有一个未经审核的前提,因而只是空洞的形式。审核法律的局限性暴露了它和精神的矛盾。精神不仅仅是一种社会习俗、秩序,而且是伦理实体。
10、“绝对知识”发展的“理性”环节
11、图宾根时期(1788-1793)是学徒时期,也是其哲学和神学思想孕育时期。每一个取得助学金而进入图宾根神学院的学生,学制5年,2年哲学,3年神学。这所公爵们建立的神学院,目标当然是培养为正统宗教和公爵服务的神职人员,宗教、政治和意识形态的狭隘目标非常明确,因此学院实行的是严格的管理,各种清规戒律限制着理性精神的公开运用。但这毕竟是一个启蒙时代,尤其是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个体自由、反对专制、发展科学、遵从理性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
12、黑格尔的逻辑学是从“纯存在”开始的。“纯存在”是没有任何规定性的“存在”,它是一个最简单、最贫乏、最片面,然而也是一个最普遍的概念。逻辑学以它为出发点,意思是想表明,“纯存在”是“绝对理念”的潜在或萌芽,概念的自己运动自然会把它自己的丰富内容揭露出来。在他的这种唯心主义思想中包含着这样一个“合理的”思想,即认识根本上是从“无知”开始,是从无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从浅知到深知的转化。
13、黑格尔认为“哲学”是“绝对精神”的最高发展环节,哲学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这就是哲学史。
14、谢林的哲学总体而言,就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及自我意识的直观构建出主客体、产生知识,最后由艺术直观达到绝对的过程。谢林的先验哲学拱顶石就是自我意识,通过发展自我意识和直观学说,谢林要建立起先验哲学的整个体系。自我意识就是自我观察的直观,是纯粹自我的纯粹行动。自我就是有意识、能表象的,自然就是无意识、被表象的。
15、黑格尔把自然界看作是“绝对精神”的“异化”,它包含的含义是:
16、1818年黑格尔被任命为普鲁士王国的教授。在柏林的主要著作是《法哲学原理》。在这一时期,黑格尔还讲授历史哲学。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通过理性主宰世界这一客观唯心主义原则,把历史看作一个有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程,从而结束了把历史看作非理性的、一团紊乱的观念。
17、抽象法——道德——伦理
18、喜欢此文章请点“在看”↓,分享是一种美德
19、d.矛盾自我扬弃的结果表现为一个新的矛盾统一体。
20、理性是意识和自我意识的统意识第一次发现世界是它自己的现实世界。这一阶段经历了观察理性、行动理性和立法理性三个阶段。
二、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特点
1、⑤绝对精神。黑格尔的整体观和伟大的历史感,均体现在这部意识发展史中。
2、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的环节是在现代世界中形成的社会,实际上他是指资本主义社会。因此在他对“市民社会”的分析中,包含了许多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辩证分析。
3、(4)第二类的观察理性是对自我意识的观察,表现为面相学和骨相学等。
4、本质最初只在内部反映自身,分为同差异、矛盾三个环节。同一不是抽象的、形式的同而是包含着差异的具体的同一。外在的、杂多的差异与内在的同一相互反思,不仅同中有异,而且异种有同。而本质的差异就是对立,在对立中,双方相互对立、否定和排斥‘(同时又相互依存、互相包含,这种关系就是矛盾,它是双方的扬弃。扬弃有舍弃和保存的双重意义。矛盾的双方被扬弃的结果产生根据,根据既包含同一又包含差别在自身内作为扬弃了的东西,并把它们降低为单纯观念性的环节。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事物只因为自身有矛盾,它才会运动,才具有动力和活动。
5、在纽伦堡,黑格尔完成了另一部巨著即18181816年先后分3 卷出版的《逻辑学》。这部著作的重要意义和它出版后遭到的冷遇形成鲜明的对照。它只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才得到了正确的理解、改造并加以应用。
6、附加说明:所谓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都是其他人对这些哲学家的评价。从哲学思想来看,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虽然体系建设各有差别,但是其实都是内在一致的,之间并没有绝对的思想界限。一旦进入唯心主义的思考模式,主观唯心主义可以立即就变成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也可以立即转变为主观唯心主义。
7、(2)欲望首先是动物的欲望,它毁灭被给与的存在。
8、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是不彻底的。
9、关于“理论理念”和“实践理念”的思想
10、(3)应用逻辑学,它又包括两个部分:
11、黑格尔把“纯概念”的运动称为“客观思想”。他说:“客观思想一词最能够表明真理。”*客观思想以理性对象为内容,以纯粹思维为形式,理性对象与纯粹思维形式是自在自为的统一。“自在”指不依赖他物的统不像感性对象和形式的统一有赖于共相,经验对象和普遍概念的统一有赖于知性;“自为”的意思是为了自身的能思自觉地运动。
12、在辩证法被歪曲为把矛盾和对立绝对化、永恒化和僵硬化之时,冯友兰说,辩证法不是“仇必仇到底”,而是张载说的“仇必和而解”*。其实,黑格尔每部著作的目的都是矛盾的“和解”(Versöhnung)。在《哲学全书》第二版“导言”中,黑格尔说“理性与现实的和解”是“哲学的最高目的”*。篇幅有限,这里只举几个例证,以示黑格尔哲学在当代中国哲学语境的发展潜力。
13、(1)主奴关系意识是人的欲望冲突不可调和的产物。
14、(2)第二个特点是彻底的理性主义或逻辑主义。从早期自然哲学派别就存在着强调能动性的哲学家,如爱与恨、逻各斯等,诸如赫拉克利特等还用火来打比方,但黑格尔的能动性与其他哲学家都不同,他强调的是把它纳入纯粹理性的概念中,使其逻辑化,即把这种能动性逻辑化。黑格尔提出正题、反题、合题的辩证逻辑的形式,认为三者之间是螺旋式的上升,螺旋的转动就是否定。
15、(1)黑格尔认为质与量是辩证统一的,他反对把二者割裂,片面强调其也反对将两者并列,不研究两者的辩证转化,只用一个“和”字把二者联系起来的形而上学观点。他强调质的范畴,认为我们观察事物首先是从其质的观点去看,然后才进入到观察其量,这是认识的必然次序。他特别反对当时形而上学、机械论片面强调量的数量观点。他的批判是正确的。
16、康德的哲学以批判哲学而著称,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都是在其批判的基础上建立唯心主义体系的。康德的哲学可以称为先验唯心主义,谢林也是;黑格尔称其哲学体系为绝对唯心主义。叔本华后来也是随康德而出的,但是他的体系被称为唯意志论。
17、黑格尔哲学,是从康德开始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和结束阶段。黑格尔完成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一方面是他继承了康德、费希特、谢林从思维引出存在的唯心主义原则,并把它发展到了尽头;另一方面是他继承了他们哲学中的唯心辩证法的因素,把它系统化了。但是,黑格尔又是在批判康德等人的哲学中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体系的。
18、黑格尔认为谢林的这种做法是“对感性事物行使暴力”,是夺去了辩证法形式的“生命和灵魂”,从而只能使它丧失威信。他对谢林的“绝对”加以辩证的改造,把它从非理性的宇宙精神改变成为逻辑的宇宙精神,从它逻辑地系统地推演出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在内的宇宙万事万物来。
19、关于“本质论”的最大的“三段式”是“本质(正)——现象(反)——现实(合)”的思想。
20、而西方还存在另外一种概括方法,把构成黑格尔《哲学全书》的三大部门: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当作黑格尔的体系。” 《哲学全书》实为哲学体系的别名”,同时它“又契合黑格尔“绝对理念”的三个发展阶段。所以,西方学者一般都持这种看法。
三、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矛盾
1、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
2、(2)黑格尔并不否认历史中的偶然性的存在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但是,在他看来,历史绝不是偶然事件的堆积,而是一个合乎规律的发展过程。
3、关于“理念”是主观概念和客观概念的统一的思想。
4、黑格尔对国家的神化是有前提的。他承认现代国家与市民社会相分离,国家存在的前提是:国家通过君主的经验单一性表现出来,而市民社会通过人民的经验普遍性表现出来。二律背反在现实中造成了专制君主与人民的对立,需要君主立宪制把这两个极端联系起来。他把三权分立制度改造为君主的决断性权、政府的行政权和等级会议组成的立法权的统一。君主权是君主立宪制的顶峰和起点,政府和等级会议是君主权的两部分。革命或专制的极端主张都仅仅从情绪和主观想法出发,既不合理,也无现实性。
5、相应地,客观的法权制度越来越全面、具体地保障人格的自由和尊严。伦理家庭的教育培养了“自由人格”,而市民社会的法权制度保障其成员的所有权和个人尊严,市民是具有法律人格的私人,有能力拥有自己的自由财产和组成自己的家庭,具有平等权利和个人尊严。黑格尔说:“这里初次,并且也只有在这里是从这一涵义上来谈人(Mensch)。”*而现代国家实现了最高形态的自由,即具体的自由。关于具体自由的含义,黑格尔说:“国家的力量在于它的普遍的最终目的和个人的特殊利益的统即个人对国家尽多少义务,同时也就享有多少权利。”*
6、黑格尔认为感性确定性是个人意识的最初形式,它的对象是个别事物的存在。它的特点是表面上看它好像是最丰富的知识,但实际上是最抽象、最贫乏的知识。
7、老年黑格尔派也称“黑格尔右派”。19世纪30年代黑格尔学派解体过程中产生的右翼思想家集团、德国 资产阶级保守派的...在哲学上,他们顽固坚持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继续用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解释一切黑格尔的哲学来源发展
8、站在潮头的青年学生,往往心目中都容易形成革命理想,黑格尔也亲身感受到了这种理想在图宾根神学院激起了一阵反抗的微风。这一“微风”在黑格尔这位依据自身(soiparsoi)为原则、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身上,随之变成了一种反叛的激情。他们从法国人为自由而斗争的波澜壮阔的画面中体验到了那种“不自由,毋宁死”的豪迈,他们对大革命者的崇拜,随之上升到了一种爱国主义的高度。这种爱国主义乃是一种从被专制主义破坏的传统道德中的觉醒:蔑视世俗的利益和权力,将身心献给普遍性,为了自由、平等和博爱的革命理想,大公无私、忘我牺牲、勇往直前、积极上进。正统神学的假话已经无法“灌输”进入他们的大脑,康德、斯宾诺莎、卢梭、孟德斯鸠成为滋养黑格尔精神的养料。
9、⑧尽管阿恩德特与亨利希一样,也把作为简单直接性的开端视为黑格尔自己的态度,但与亨利希不同的是,阿恩德特认为,外在反思不仅制造了开端,同时也作为开端。(cf.Arndt,S.136ff.)
10、黑格尔认为“本质”是指本质在自身之内的反映,即是纯粹映现在思维中的抽象的本质,是作为实存的根据的本质。“现象”是本质表现为它的对立面,即借事物而表现,这时本质是通过他物反映自身。“现实”是本质与现象的统是本质的实现,现实只表现自身,外化其内在本质,不复表现他物,因而是最深刻含义的本质。黑格尔的这种唯心主义结构是要表明“本质”这个概念从抽象到具体的自己的运动。但其中也包含了一种“合理的”猜测,即人类对于事物的本质的认识也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11、一句话来概括,黑格尔的哲学观点就是:唯心主义辩证法。
12、确实,理解黑格尔的思辨非常困难。“思辨”现在是一个贬义词,含有“否认感觉”、“轻视经验”、“罔顾事实”等含义,这些看法没有看到,黑格尔的思辨是精神贯穿于人类感觉和经验的运动所达到的最高形式,思辨以纯概念形式把握感性的质料和经验的内容。对黑格尔而言,无概念的事物本身没有意义,他说,逻辑思辨的对象“不是事物(dieDinge),而是事情(dieSache),是事物的概念”*。通过事物的概念,感性对象和经验事物不但没有丧失其内容,反而在意识中显现出它们的本质和真相。
13、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的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
14、黑格尔认为对自然界作哲学的考察,其任务就是指出自然界是精神的生成过程,是精神扬弃其异化的过程,自然界本身的发展阶段则是精神力图超出其异在的意图的结果。它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即“机械性”、“物理性”、“有机性”。与之相对应,自然哲学也就由“机械论”、“物理论”、“有机论”三个部分构成。
15、理念:生命——认识——绝对理念
16、古希腊哲学家首先把思辨与表象分开,但他们的纯思辨缺乏具体性,“思维停留在理念的普遍性中”,“思维对特殊性采取漠视态度”,如爱里亚派所谓存在和赫拉克利特所谓变易,“自应被指斥为形式主义”*。
17、西方哲学都有这个传统,喜欢用火、光明、太阳来打比喻。火的哲学体现一种自我燃烧,自由的自我否定,同时烧向外部世界,灵魂的自由像燃烧的火焰。这就是能动性的特点,主要就是突出能动性的作用。
18、主要著作包括《 精神现象学 》、《逻辑学》、《哲学全书》(其中包括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3部分)、《法哲学原理》、《美学讲演录》、《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讲演录》等等。
19、黑格尔的真理观常被指责为“武断”,“未经证明”,“缺乏确定性”,是“独断主义”,“排拒经验的检验”,是“绝对的、无所不包的,因而是封闭的体系”,等等。文本证据表明,黑格尔已经料到种种指责并预先准备好答辩。
20、实体不是现成的、被给予的存在,也不是永恒不变的本质;而是辩证运动的主体,它的存在在于能动的活动,在辩证发展过程中实现自身,完善自身,意识和世界的一切都是这个唯无限实体的自我展开。
四、黑格尔哲学体系图解
1、主要讨论宇宙自然和社会的绝对精神或绝对理念。黑格尔认为宇宙万物包括我们人类不过是一个宇宙的“绝对理念”的作用和体现的结果,就如道家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包括我们人类不过是一个宇宙的绝对理念的作用和体现的结果。黑格尔的绝对理念不过是相当于老子的道而已。
2、他认为只有转到客观唯心主义,把思维看作不是我们的思维,而是构成一切事物的本质的“客观思想”,把它看作是不受任何东西“推动”而完全能动地发展的,才能避免主观唯心主义,彻底克服康德的“物自体”,战胜唯物主义,把唯心主义贯彻到底。
3、在黑格尔看来,意识阶段是个体意识向外的阶段,它以外物为对象。它包含的主要发展环节是“感性确定性”、“知觉”、“知性”。
4、康德曾把拉丁文的“表象”(repraesentatio)当作一般的认识论概念,包括知觉、感觉、认识、直观、知性概念(思想)和理性概念(理念)*。黑格尔则说:“我们所意识到的情绪、直观、欲望、意志等规定,一般被称为表象(vorstellung)。”*相比而言,黑格尔既把表象限定在感性认识范围之内,又把表象扩大到情绪和意欲范围,他的理由是:“没有人的欲望和意愿是没有表象的。”*
5、黑格尔还认为,“精神”作为绝对知识在以概念的形式表现自己之前,已经通过了具体的形象来被我们认识,这种形式就是宗教。因此他考察了宗教的发展,说明宗教也是绝对知识。
6、1831年11月13日因患霍乱去世。
7、20世纪黑格尔的哲学开始复兴,主要是因为几个原因,一是发现黑格尔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源头,还因为黑格尔的历史观开始复活,再有黑格尔辩证法的重要性得到广泛的认同,将黑格尔的理论重新带到马克思经典中的最重要的著作是乔治·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掀起一股重新了解评价黑格尔的著作热,黑格尔的复兴也引起对黑格尔早期著作的兴趣。现代美国的哲学家也明显受到黑格尔的影响。
8、这一看法不同于他以前的观点,到耶拿以后,黑格尔很快又放弃了这一观点,转入论证绝对知识。
9、自然界是绝对精神的异己的存在,是与精神对立的东西。
10、②排除“梦”或“想象”的理解方式;第二沉思:“凡是我能用想象的办法来理解的东西,都不属于我对我自己的认识;认识到,如果要让精神把它的性质认识得十分清楚,那么我就需要让它不要继续用这种方式来领会,要改弦更张,另走别的路子。”
11、黑格尔批判康德认为矛盾只是所谓理性的本质,而不是世界的本质的观点,说它是出于对世界的“一种温情主义”;他批判康德只举出四个矛盾,“这未免太少了,因为什么东西都有矛盾”。他由此得出结论说,康德的根本缺陷就是停滞在所谓理性矛盾表明“物自体”不可知的消极结果里,而没有进一步认识到其积极意义:“在于认识一切现实之物都包含有相反的规定于自身。”矛盾是存在和思维的根本原则。
12、1996,ZüricherVorlesungenüberdenBegriffderWissenschaftslehre,Februar1794:NachschriftLavater,hrsg.vonE.Fuchs,ArsUna.
13、 黑格尔哲学的精髓在于他的辩证法,以及由辩证法而形成的思想体系的统一结构。
14、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似乎就是应用的逻辑学。应用并不是把逻辑范畴简单套用在自然界、人的意识和社会,而是具体描述、分析和揭示绝对精神在纯范畴以外领域辩证的、历史的运动。如果说逻辑学描述的是绝对精神的逻辑结构,自然哲学描述的是绝对精神异化在自然过程中,那么精神哲学则描述了绝对精神在人类的最终实现。
15、“爱智慧”的希腊哲人第一次达到了纯思维的自由,那是“翱翔于海阔天空是自由思想,在我们上面或在我们下面,都没有东西来束缚我们,我们孤寂地独立地在那里沉思默想”*。黑格尔鼓励青年人经过长期、艰苦的逻辑思维训练,能够达到这样的自由境界,同时希望“哲学能够卸下‘爱知识’这个名号,成为一种现实的知识”*。可以说,《精神现象学》是关于经验意识的现实知识,而《法哲学原理》是系统地论述自由意志的现实知识。
16、在此,黑格尔再次提出了他的辩证法要素:这里的正题是主观精神,探讨个人意识的成长、心灵的内在机制,黑格尔在他早期著作《精神现象学》中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这方面的问题;反题是客观精神,探讨法、道德、国家以及世界历史的发展,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历史哲学》两本著作就是对他这方面思想的具体发挥;合题是绝对精神,研究领域是美学、哲学与宗教,黑格尔的相关著作有《美学》、《宗教哲学》、《哲学史讲演录》。
17、考察人的认识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达到绝对知识或真理目的的手段。认识论哲学的一个思想根源是害怕错误,以为真理在一方,错误在另一方,于是总要设想一种可以避免和排除错误的方法,以便能够接近真理。
18、如果可以用一个公式来总结黑格尔哲学的话,那么这个公式或许可以:笛卡尔/莱布尼茨的认识能力的批判+斯宾诺莎的观念运动+康德的逻辑学(思维的形式)+亚里士多德(潜能、现实转化)=黑格尔的哲学
19、《精神现象学》的第一个意识形态是感性确定性;对其而言,“这一个”作为独立于我们的主观认识而自在的东西,是如此之真,正如我们所见、所确信的那样。意识的自我检验是意识辩证运动的内在驱动力,它其实就是那种基于传统的真理观之上的提问或疑问:我们的认知是否符合对象?舍此疑问,意识则无动力向前发展,感性确定性也就不会过渡到知觉。既然意识运动是内在的必然运动,那么这种疑问或怀疑就不能只是由我们外在观察者(我们读者或哲学家黑格尔)向意识提出的,而只能是各阶段的意识形态向自身提出的。
20、客观概念:机械性——化学性——目的性
五、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是指( )
1、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
2、1801年来到了当时德国哲学和文学的中心耶拿,开始了他一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阶段。1805年获得副教授职。1816年黑格尔到海德堡任哲学教授,开始享有盛誉。1818年普鲁士国王任命黑格尔为柏林大学教授。
3、宗教一般——宗教种种——绝对宗教
4、黑格尔在这里的思想包含了一个有价值的猜测:人不是自然界的现成产物,人是自己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的产物,是人类从必然到自由的历史过程的产物。
5、度:特殊的量——无度——度的无限
6、(2)第一类的观察理性是对自然的观察,表现为自然科学知识
7、黑格尔认为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事物只是因为本身具有矛盾,它才会运动,才有动力和活动。”针对形而上学否认矛盾、贬低矛盾的观点,他说:“矛盾是推动整个世界的原则,说矛盾不可设想,那是可笑的。”
8、实体只有经历了克服对立面矛盾的全过程,把所有环节都包含于自身,才成为绝对的整体。上帝的活动和生活不是自己爱自己的游戏,而是充满着否定物的严肃、痛苦、容忍、和劳作。上帝存在不是一个孤立的判断,而是辩证推理的过程,只有把所有完善的概念都统一在上帝的主词之中,才能达到关于上帝即实体的绝对知识。
9、(2)由于真理是全面的,因而它就是具体的,是“对立面的具体的同一”。因此真理本身就包含矛盾,理念本身即辩证法。
10、a.双方都肯定自己而否定对方,互相排斥;
11、黑格尔所说的精神是把握人类知情意的思维方式。黑格尔说,精神“渗透了人的一切自然行为,如感觉、直观、欲望、需要、冲动等,并从而使自然行为在根本上成为人的东西,成为观念和目的,即使这仅仅是形式的”*。这里所说的“形式”指把握知情意的自然行为的方式,即思维的概念活动。如果说贯穿知情意的概念活动把人与动物分开,那么精神的最高对象是依据思维的原则来把握思想自身。黑格尔把表象、经验和思辨作为精神三个层次,说明了内在于它们之中的思维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
12、黑格尔哲学的体系 统观黑格尔的全部著作,,加以合理安排。可以这样概括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以《精神现象学》为全体系的导言,为第一环;以逻辑学(包括《耶拿逻辑》、《逻辑学》和《小逻辑》)为全体系的中坚,为第二环;以《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为逻辑学的应用和发挥,统称“应用逻辑学”,为第三环。”
13、辩证法作为唯一的、真正的科学方法不是外在形式,而是事物固有的矛盾。矛盾是推动整个世界的原则。黑格尔辩证逻辑的三段形式为正题、反题、合题。反题是对正题的否定,合题是对反题的否定,而当合题表现为正题时,又被更高级的反题否定,如此螺旋式上升,直到达到终极目标。否定的原则是辩证法的轴心,正反合的三段式不过是否定原则的表面形式罢了。否定的东西构成了真正辩证法的东西,但辩证法的否定不是单纯的否定,而是获得具体规定性的扬弃。扬弃否定前一阶段的消极因素同时保留其积极因素,因而是推动事物向新的、更高的阶段发展的转折点。辩证法从对立面的统一中去把握对立面,这个方法本身就是对象的内在原则和灵魂。
14、黑格尔哲学产生彻底革命的思想方法和极其温和的政治结论。由于这对矛盾的存在,黑格尔学派分化为青年黑格尔派和老年黑格尔派:一个看重其方法,即注重辩证法,反对把黑格尔哲学作为神学,希望从黑格尔哲学中得到无神论;一个看重其体系,拥护贵族统治,支持宗教。由于这两派矛盾的日益尖锐化,最终导致了黑格尔学派的解体。
15、自然界是自我异化的精神。异化不仅指背弃自身,转变为异己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指必然地在与自身不同的领域发展;发展的必然性也是异化的应有之义。自然界是绝对精神必然要经历的领域,不经自然界的发展过程,绝对精神就没有外在的丰富多彩的形态,就不能最终成为真正自由的精神。
16、本质论的范畴不直接显露于外,而是通过相互作用而间接表现出来——反思。本质论的范畴总是成双成对的出现,既相互对立、又在对方映现自身。
17、完成了四个步骤,就产生了自我和自然。也可以说,自我就是有意识的自然,自然就是无意识的自我,两者区别在于有没有意识。直观生产出了自然(也就是有机结构),最后上升到艺术,达到自由和必然的结合。
18、黑格尔认为,真实的东西、真理,或者说,表现真理的概念只能是“正”与“反”两个对立面或对立规定的“具体统一”,而不是片面的“正”或“反”。但是,这样“对立统一”的“具体概念”是一个发展过程的产物,是概念从“潜在”变成“现实”这样一个过程的结果。
19、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20、即便康德和黑格尔对中国哲学和文化持严厉批评态度,中国文化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胸怀仍足以包容他们的合理哲学。牟宗三曾说:“我以为真能懂中国儒学者还是康德。”*这是在康德“厌华”言论尚未被翻译成中文的情况下说的。我们现在知道康德对儒家的真实态度之后,也不应该为此而否定牟宗三在中国哲学中吸收康德哲学的工作。牟宗三说,康德的“现象与物自身之分别”是“他整个系统之基本重要概念”,“西方哲学与东方哲学之相会通,只有通过康德的这个间架才可能”*。在我看来,这一判断是对中西哲学本质的一个深刻洞察。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