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1、班固:有《两都赋》闻名天下。著有《班兰台集》。完成了《汉书》,不仅为后世同类史书奠定了规模,而且奠定了他在中国古代地理学史中的独特地位。班固除给后世留下巨著《汉书》以外,他还写了大量的典引、诗赋、铭、颂等文章,在范晔(刘宋)写《后汉书》时尚存41篇,除《后汉书》中保留的三篇外,其余大多散失。班固的地理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汉书》中,尤其是《汉书·地理志》中。
2、扬雄字子云,蜀郡郫县人。汉朝时期辞赋家、思想家,庐江太守扬季五世孙,名士严君平弟子。少年好学,博览群书,长于辞赋。
3、自小口吃,不善言谈,但十分善于思考。年轻时,扬雄非常崇拜大辞赋家司马相如,曾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作《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为已外忧内患的汉王朝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但他自认为自己的赋和司马相如的赋一样,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4、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前118年),西汉大辞赋家。字长卿,蜀郡成都人,本名司马长卿,因崇敬战国蔺相如,改名相如。少好读书、击剑,曾为景帝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好辞赋,辞官,游于梁会王门下。后回蜀,期间与才女卓文君私奔,留下千古美谈。汉武帝后来看到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大为赞赏,召其入宫,司马相如由此成为宫廷辞赋家。晚年任文园令,后免官居茂陵,元狩五年前后病卒。
5、张衡:散体大赋以《西京赋》、《东京赋》最为有名。还有《思玄赋》和《归田赋》。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6、作为辞赋家,《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作为经学理论家,编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7、骚体赋的代表作是贾谊的《吊屈原赋》和《鵩鸟赋》。枚乘的《七发》;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司马相如的名篇《子虚赋》、《上林赋》代表了汉代散体大赋的最高成就。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8、汉赋四大家记忆口诀取四人姓名首字为:“司杨班张”。汉赋四大家指的是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
9、代表作:《西京赋》、《东京赋》《南都赋》。汉赋四大家,一般是指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四人都有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文誉其名。另说,汉赋四大家是司马相如、枚乘、贾谊、淮南小山的合称。代表人物:司马相如、扬雄,东汉班固、张衡;代表作品分别是《上林》,《长杨》,《两都赋》,《二京赋》。
10、B.《蜀都赋》是班固的作品
11、代表作:《法言》《太玄》《解嘲》《逐贫赋》《酒箴》。
12、因为扬雄的辞赋成就可以媲美于司马相如,后世将两人合称“扬马”。
13、其中《凤求凰》是司马相如的古琴曲,演义了司马相如与才女卓文君广为流传的爱情故事。
14、司马相如少好读书击剑,景帝时,为武骑常侍。景帝不好辞赋,他称病免官,来到梁国,与梁孝王的文学侍从邹阳、枚乘等同游,著《子虚赋》。梁孝王死,相如归蜀,路过临邛,结识商人卓王孙寡女卓文君,卓文君喜音乐,慕相如才,相如以琴心挑之,私奔相如,同归成都。家贫,后与文君返临邛,以卖酒为生。二人故事遂成佳话,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所取材。武帝即位,读了他的《子虚赋》,深为赞赏,因得召见。又写《上林赋》以献,武帝大喜,拜为郎。后又拜中郎将,奉使西南,对沟通汉与西南少数民族关系起了积极作用,写有《喻巴蜀檄》、《难蜀父老》等文。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辞赋上。当时有“千金难买相如赋”之称。
15、解析:《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
16、大賦的作者以巨大的时空意识,在赋作中浑厚雄伟的铺陈描写,正是展示了中华民族在历经春秋战国的战乱,秦王朝短期速亡,而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历史时代之际,那种征服客观世界的恢弘气度,洋溢着令后人不断惊叹回首的大汉气象。要说汉大赋道德主题的价值,应该说正表现在这些方面。
17、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西汉大辞赋家。字长卿,一说蜀郡成都人,一说巴郡安汉(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汉赋四大家”之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被誉为“赋圣”、“辞宗”。汉武帝时召其入宫,司马相如由此成为宫廷辞赋家。晚年任文园令,后免官居茂陵,元狩五年前后病卒。
18、作品仅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和《哀二世赋》六篇,其中《长门赋》与《美人赋》的作者仍有争论。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
19、司马相如确立了汉赋劝百讽一的风格,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标志着汉赋的成熟。杨雄《甘泉赋》、《长扬赋》、《羽猎赋》则以司马相如诸赋为蓝本,在文学史上首开不逊于原作的模拟之风。班固代表作《两都赋》,盛夸东汉之声威。张衡所著《二京赋》比之《两都赋》篇幅更长、结构更宏伟,被誉为“长篇之极轨”。
20、(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二、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
1、(视频)公基365:中日甲午战争
2、C项错误,《两都赋》是班固的作品,“两都”指洛阳和长安,东汉时期都城位于洛阳,但是当时很多人主张迁都长安,于是引起辩论。《两都赋》的目的就是为继续定都洛阳制造舆论。
3、汉大赋所铺叙和歌颂的西汉中期,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军事、文化的强盛期,经济的繁荣期。
4、汉大赋的这种道德主题,也就决定了它的审美主题。汉代人对大赋的价值发生争论,都着眼于它是否具有政治和道德上的实用价值,而不是它本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如前所述,第一个对大赋的特质及其审美价值做出准确阐述的是司马相如,第一个正面肯定大赋审美价值的是汉宣帝。是他们指出了赋家创作时巨大的时空意识,铺陈排比的艺术特点,“辩丽虞悦”的审美感受。
5、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东汉前期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班马”。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出身官僚世家,其父班彪是东汉著名史学家。永元四年因窦宪事件牵连入狱,同年死于狱中。
6、在表现手法上,采用描写铺叙形式,铺陈排比,文辞瑰丽,散韵相间,句式不拘,以四言六言为主。
7、代表作:《汉书》《两都赋》《白虎通义》《典引》《应讥》。
8、B项正确,《子虚赋》作于司马相如早期客游梁孝王之时。
9、汉赋用词贴切,讲究语言的音调、节奏,一些篇章颇具音乐美。这些都是汉赋的艺术贡献。
10、是汉代大赋的奠基者和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家。《文选》所载《子虚》、《上林》两赋是他的著名的代表作。
11、扬雄少时口吃,不善言谈,默而好深湛之思。其家贫而好学,博览群书,不慕富贵。扬雄早年酷爱辞赋,尤其仰慕同乡作家司马相如,曾模仿其作品著有《甘泉赋》、《羽猎赋》等。40多岁时,扬雄被推荐为汉成帝的文学侍从,期间写了一系描写天子祭祀、田猎的赋作。扬雄的辞赋在当时颇负盛名,但其后来却认为这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并不再写赋,而埋头于撰写时人并不懂的学术著作,以求传之后世。扬雄仿《易经》写《太玄经》,阐发自己的哲学思想;仿《论语》写《法言》,主张文学应当宗经、征圣,以儒家著作为典范。另著有语言学著作《方言》,是研究西汉语言的重要资料。因扬雄的重要影响,《三字经》将其与老子、庄子、苟子、文中子(王通)并称为“五子”。
12、被后人称为“赋圣”和“辞宗”,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以及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司马相如还掌握了辞赋创作的审美规律,其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代表作有《子虚赋》《长门赋》《凤求凰》等。
13、司马相如,字长卿,原名司马长卿,因仰慕战国时的名相蔺相如而改名,西汉著名辞赋家。汉代最重要的文学样式是赋,司马相如是公认的汉赋代表作家和赋论大师,也是一位文学大师和美学大家。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辞赋上。
14、汉赋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汉初赋家继承了楚辞的其余部分。当时,所谓的“骚体赋”流行起来。后来逐渐演变成具有独立特色的所谓散体大赋,是汉赋的主体和汉赋最繁荣的阶段。
15、汉赋四大家指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四人都有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文誉其名。
16、扬雄,郫县人,汉辞赋家、思想家,将源于老子之道的“玄”作为最高范畴,是汉朝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17、扬雄:《河东赋》、《羽猎赋》、《甘泉赋》、《长杨赋》、《蜀都赋》。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
18、班固,字孟坚,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自幼接受父伯教育和熏陶,九岁便能文诵赋。班固的父亲班彪是当时远近闻名的学者,好多人都前来拜他为师并且与他探讨学问,受父亲朋友辈学者的影响,班固开阔了眼界,学业大有长进。
19、汉大赋在美学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创造了大美或壮美的艺术境界。中国古典美学总是将美与大紧密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先秦两汉时期。孟子即说到:“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这就是说,充实光辉大而化之即是美。
20、☞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库
三、汉赋四大家代表作篇
1、《法言》《太玄》《解嘲》《逐贫赋》《酒箴》。
2、司马相如确立了汉赋劝百讽一的风格,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标志着汉赋的成熟。另外代表作还有《美人赋》、《长门赋》等。
3、随着年龄的增长,班固开始不满足于儒学世家的家庭教育。为了进一步深造,班固于十六岁时进入洛阳太学学习,他用功苦学,贯通各种经书典籍。由于班固性格宽容随和,平易近人,不因为自己才能出众而骄傲,所以得到了同学及士林的称赞。
4、汉赋四大家分别指的是西汉的司马相如、扬雄,东汉的班固、张衡,这四人均为汉大赋的代表性大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为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甘泉赋》、(或举《羽猎赋》、《长杨赋》、《河东赋》之一种),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
5、司马相如,成都人,西汉辞赋家。被誉为“汉赋第一大家”“赋圣”“辞宗”。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评述“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为求爱卓文君所赋《凤求凰》流芳百世。
6、枚乘:《七发》(楚辞体)《柳赋》《梁王菟园赋》
7、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标志着汉赋的成熟,奠定了铺张扬厉的大赋的固定体制。此赋以涉猎之广、气魄之大,文物之盛和游观之乐来表现帝国的声威。而结构宏伟,词采绚丽,想像丰富,极尽铺张扬厉之能事。
8、司马相如、扬雄,东汉班固、张衡都是汉赋大家。尤以司马相如成就为最高,代表了汉赋的最高水平。扬雄“每作赋,常拟之(司马相如)以为式”,多模仿因袭。以后班固、张衡作赋,体式也沿袭司马相如,但结构、词才更丰赡。尤以张衡《二京赋》体制更为宏大。
9、(日积跬步)栏目每天给粉丝朋友们精选考公考编(含国企考试)真题供大家练习测试,欢迎大家每天打卡学习,共同进步、成功上岸!
10、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东汉大臣、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班马。班固九岁属文,诵读诗赋。十六岁,选入太学,博览群书,一生著述颇丰。
11、代表作:《河东赋》、《羽猎赋》、《甘泉赋》、《长杨赋》、《蜀都赋》。
12、回复打卡+在看你最好看
13、是汉代大赋的最高成就者之世称为“赋圣”和“辞宗”。代表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这两篇赋也是众多文人争相模仿之作。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当年司马相如在还是一贫如洗时,以《凤求凰》示爱卓文君。文君倾心于他,并愿当垆卖酒。司马相如与司马迁被称为是西汉两司马。
14、大赋是汉赋的典型,主客问答为定型的结构形式。多用铺叙,鸿篇巨制,铺张扬厉。
15、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哀二世赋》《长门赋》《美人赋》。现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六篇,另有《梨赋》、《鱼赋》、《梓山赋》三篇仅存篇名。明人张溥辑有《司马文园集》。
16、时政套餐:近一年时政汇编、时政课程、时政小程序刷题,20元打包更新到年底,现在拼团仅需9元。纸质版39元。
17、班固受汉明帝赏识入朝修史时,洛阳正修造宫室、浚缮城隍,而关中父老仍希望朝廷西顾,建都长安。班固对此持有异议,遂上《两都赋》,“盛称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宾淫侈之论。”(《后汉书·班固传》)此赋在萧统《文选》中位列第一篇,开创“京都大赋”一体,对后世影响较大。
18、汉赋四大家及代表作品,第一个给大家介绍的是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字长卿,汉族,蜀郡成都人。他年少的时候喜欢读书击剑,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为景帝不好辞赋,,然后司马相如称病免官,来到梁国。梁孝王死后,他回到蜀郡,路过临邛,结识商人卓王孙寡女卓文君,然后两人私奔同归成都。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哀二世赋》、《长门赋》、《美人赋》等。
19、D项正确,《归田赋》是东汉辞赋家张衡的代表作之一。它形象地描绘了田园山林那种和谐欢快、神和气清的景色,反映了作者畅游山林,悠闲自得的心情,又颇含自戒之意,表达了作者道家思想的超脱精神。
20、作为西汉末年最为知名的赋家,代表作有《河东赋》、《长杨》等。因早年崇拜司马相如,仿照《子虚赋》、《上林赋》创作了《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与《河东赋》并称为“杨雄四赋”,史称“四大赋”。杨雄比较有特点的是自述情怀的作品,如《解嘲》、《太玄》等。杨雄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所谓“歇马独来寻故事,文章两汉愧扬雄”。在刘禹锡著名的《陋室铭》中“西蜀子云亭”的西蜀子云即为扬雄。
四、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都有哪些
1、他父亲去世时,班固年仅二十三岁,但已具备颇高的文化修养和著述能力。他的著作《汉书》,开创“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为后世“正史”之楷模。
2、(拓展)《子虚赋》是司马相如早期游梁时的赋作,标志着汉大赋的完全成熟;《上林赋》是《子虚赋》的姊妹篇,是文学史上第一篇全面体现汉赋特色的大赋,两篇都是都是汉代文学正式确立的标志性作品。
3、C.东汉史学家班固,不仅写出了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史书《汉书》,同时《两都赋》也是他的代表作
4、是西汉末年最著名的赋家。《甘泉》、《河东》、《羽猎》、《长杨》四赋是扬雄的代表作。
5、第二个给大家介绍的是杨雄,杨雄年少时好学,博览多识,虽然家庭贫困,但是不慕富贵。他40岁后,开始游京师,被大司马王音召为门下史,后来经蜀人杨庄的引荐,被喜爱辞赋的成帝召入宫廷,侍从祭祀游猎,任给事黄门郎。杨雄的代表作品有《河东赋》、《羽猎赋》、《甘泉赋》、《长杨赋》等。
6、张衡,河南南阳人。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
7、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杨雄:《甘泉赋》、《长扬赋》、《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8、其中《子虚赋》、《上林赋》内容相连,以子虚和乌有先生争相夸耀本国的故事为基本构架,极尽铺叙、夸张、想象、排比之能事,气势恢弘,典故堆砌,文字华彩,从各个方面体现了散体大赋特点,奠定了散体大赋的体制,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9、(单选)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
10、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中国汉赋四大家,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被誉为赋圣、辞宗。幼居蓬州(今四川南充蓬安),大赋《子虚赋》名扬四海,为求爱卓文君所赋《凤求凰》流芳百世。
11、扬雄(前53年—公元18年),汉赋代表作家,与司马相如并称“扬马”。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郫县)人。适值王莽篡汉,被迫投阁,曾自杀未遂,后抑郁而死,时年七十一岁。
12、(常识)二战经典战役(上)
13、作为一位文理兼修的大家,以科学家身份名垂后世的张衡,同时又是一位重要的文学家,作品具有独创性,尤长于诗赋。
14、《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赋二十九篇,其它古籍还引用了相如两篇赋的.一些文句和篇名。其赋作多佚,今仅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和《哀二世赋》六篇,其中《长门赋》与《美人赋》的作者仍有争论。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
15、班固,陕西宝鸡人。东汉大臣、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班马”。作为史学家,修撰《汉书》,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的新体例,是“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作为经学理论家,编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16、扬雄,一作“杨雄”。其本姓杨,扬雄好奇,特自标新,又改姓为扬,字子云,西汉官吏、学者、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扬雄年少时十分好学,博览多识,十分喜好辞赋。
17、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西汉辞赋家、文学家。
18、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哀二世赋》《美人赋》。
19、汉赋四大家指西汉的司马相如、扬雄和东汉的班固、张衡。司马相如是汉代辞赋家的杰出代表,他在继承前人辞赋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使汉代散体大赋臻于成熟,确立了固定的体式。扬雄、班固和张衡作赋,在体制上都沿袭司马相如,但各有特色。这四人代表了汉赋的最高成就,标志着大赋的内容、风格的成熟。
20、汉小赋:篇幅短小,文词清丽,多为抒情作品。
五、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是什么
1、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哀二世赋》《长门赋》《美人赋》。
2、第三个给大家介绍的是班固班固是东汉名儒和著名学者,他博览群书,诸子百家之言,无所不读。父亲班彪在光武帝时官至望都长,撰有《史记后传》百余篇。建武三十年父亲病逝,然后班固着手整理《史记后传》。他的代表作品有《两都赋》、《班兰台集》、《幽都赋》、《竹子扇赋》等。
3、《二京赋》外,另著有《南都赋》、《温泉赋》、《归田赋》、《思玄赋》、《四愁诗》等名篇,今人张震泽注有《张衡诗文集校注》。
4、A.汉赋四大家均生活在西汉时期
5、(单选题)“汉赋四大家”指的是司马相如、张衡、扬雄和()
6、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宝鸡市)人。东汉大臣、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班马”。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修撰《汉书》,是“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是“汉赋四大家”之《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作为经学理论家,所编《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将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7、汉赋四大家指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四人都有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文誉其名。司马相如确立了汉赋劝百讽一的风格,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标志着汉赋的成熟。杨雄《甘泉赋》、《长扬赋》、《羽猎赋》则以司马相如诸赋为蓝本,在文学史上首开不逊于原作的模拟之风。班固代表作《两都赋》,盛夸东汉之声威。张衡所著《二京赋》比之《两都赋》篇幅更长、结构更宏伟,被誉为“长篇之极轨”。
8、《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赋二十九篇,其它古籍还引用了相如两篇赋的一些文句和篇名。其赋作多佚,今仅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和《哀二世赋》六篇,其中《长门赋》与《美人赋》的作者仍有争论。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
9、汉赋四大家之一。其代表作品为《汉书》、《两都赋》、《白虎通义》。《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其中“两都”分别指的是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汉书》属纪传体断代史。《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班固班超班昭兄妹三人各有成就。班超投笔从戎,是著名的西域都护使。班昭著有《女戒》。
10、《二京赋》《归田赋》《思玄赋》《七辩》《应间》《南都赋》等。
11、(常识)常考文史之史书的体例
12、张衡:散体大赋以《西京赋》、《东京赋》、《南都赋》最为有名。还有《思玄赋》和《归田赋》。 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13、张衡(公元78年—公元139年)东汉伟大科学家、文学家。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南阳县石板桥镇)人。生于官僚世家,作为一位文理兼修的大家,以科学家身份名垂后世的张衡,同时又是一位重要的文学家,作品具有独创性,尤长于诗赋。
14、东汉中叶以后,散体大赋逐渐衰落,抒发情感、抒发志向的孝府开始兴起。汉赋的这一发展变化过程,与汉代社会条件的变化密切相关。
15、扬雄(前53—公元18),汉赋代表作家,与司马相如并称“扬马”。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郫县)人。适值王莽篡汉,被迫投阁,曾自杀未遂,后抑郁而死。
16、A项错误,汉赋四大家是指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其中司马相如和扬雄生活在西汉时期,班固和张衡生活在东汉时期。
17、扬雄少时口吃,不善言谈,默而好深湛之思。其家贫而好学,博览群书,不慕富贵。扬雄早年酷爱辞赋,尤其仰慕同乡作家司马相如,曾模仿其作品著有《甘泉赋》、《羽猎赋》等。40多岁时,扬雄被推荐为汉成帝的文学侍从,期间写了一系描写天子祭祀、田猎的赋作。扬雄的辞赋在当时颇负盛名,但其后来却认为这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并不再写赋,而埋头于撰写时人并不懂的学术著作,以求传之后世。扬雄仿《易经》写《太玄经》,阐发自己的哲学思想;仿《论语》写《法言》,主张文学应当宗经、征圣,以儒家著作为典范。另著有语言学著作《方言》,是研究西汉语言的重要资料。因扬雄的重要影响,《三字经》将其与老子、庄子、苟子、文中子(王通)并称为“五子”。
18、(拓展)前四史,包括汉朝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汉朝东汉史学家班固的《汉书》、南朝宋史学家范晔的《后汉书》、晋朝西晋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
19、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后人誉为“木圣”(科圣)。
20、D.《归田赋》是张衡的作品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