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家思想的弊端
1、法家思想确实有效率,但是有个可怕的弱点:法家思想理论是建立在人权不平等,社会不公平的基础之上的,只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而且手段比较残忍。
2、其宣扬阴谋权术。法家不仅为皇帝对付大臣运用权术献策,而且,就大臣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耍权、弄权、揽权也出了不少主意。在《韩子·八奸》中,居然把“同床”(即君主妻妾)也视为八奸之一!这样的结果就是人与人之间严重缺乏信任,更甭说建立诚信社会了。
3、再比如,在春秋时期管仲的统治之下,那个时代的人民,是没有迁徙和改变自己职业的自由的,他们只能够听从官府的号令,让他们住在哪里,就只能住在哪里,让他们去干什么,就只能干什么,不能私自改变。
4、法家思想用一种冷静客观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冷冰冰的态度去定义人际关系,用冷酷无情的利己主义去管理社会。总之,法家是冷峻的严酷的学派。
5、法治派,是法家中最注重法制的一派,他们建立的法律严格杜绝人治,不依赖任何人,所以只要一个国家接受了他的治国理念,这套理念便具有了生命力,不依赖任何人,即便君主无道,也有法律约束他们,不至于很快亡国。
6、法家论述以人为本,根本目的是“用民”。《商君书·算地》说得更直白:“夫治国者,能尽地力而致民死者,名与利交至。”
7、副作用的结果就必然要有人来担当。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历代改革者没有好结果的原因。
8、所谓“老百姓是需要管的”“老百姓是需要教的”大概就是这种传统思维在作祟,其实是人性恶理论的延伸。
9、秦国原来是其他诸侯国看不起的"边鄙戎狄",饱受其他诸侯国的歧视。秦孝公继位以后,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10、自汉代董仲舒以来,独尊儒术似乎公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其实,法家的思想如影随形。甚至不少统治者外示儒家之“名”,其实实行的是法家之“实”,所谓“外儒内法”是也。
11、理论基础不同。 儒家坚持传统的治道,提倡的核心观点是“仁”与“礼”,认为治理百姓应该以礼以德,不应该以法去刑。而法家认为应该以法治国,人性是好利恶害的,从历史进化的角度来推行法治的重要性。 儒家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这也是作为“仁政”之所以可能实行的依据。而法家思想产生的理论依据则是“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而且人的恶性是不可能改变的,其提倡的是“法”、“术”、“势”三者结合的用人及治国方略。
12、他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单一地、绝对地定义为“利益关系”,认为即使是亲人和朋友之间也不要相互信任,他劝告君主“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此处所说的人不单单指外人,还包括臣子,甚至包括妻子和儿女。他的这种主张让君主完全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因为任何人都不能相信和依靠,所有人都必须提防,君主只能靠自己,对于他人的劝告是不可以听信的。这种思想淡薄了所有情感,只强调利益,让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信任可言。
13、这是一种顺应社会现实的做法,并非像其他学派一样,刻画一个与现实社会并不相符的理想化社会,所以,法家的顺势而下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推动了当时的历史发展,也在诸子百家当中脱颖而出。
14、21世纪的今天,中国文明的基本构成并没有变化,汉语、郡县制、天命(民心)论这些传统时代中国文明的基本构成仍然是当代中国文明的核心内容。在这样的文明中,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的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仍能提供强大的思想支撑。儒家讲“庶、富、教”(《论语·子路》),讲“足食足兵”(《论语·颜渊》),讲“制民之产”(《孟子·梁惠王上》);法家讲“通货”“积财”(《管子·轻重乙》《管子·事语》),讲“富国强兵”(《商君书·壹言》);儒家、法家都讲以民为本。这与今天我们讲强国,同时还要讲尊重人,尊重劳动者,是完全一致的。
15、法家反对儒家思想,反对以孝为本的仁义,主张以国家天下为本的大仁大义,尤其反对借口仁义与政府法令相对抗的行径,这有没有一定的历史的合理性呢?法家还对社会不公现象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真正犯法为逆的往往是那些“尊贵之臣”,可是执法机关却专门欺侮制裁“卑贱”小民(《韩非子·备内》)!这是不是真实的社会存在呢?
16、国信信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17、那么,秦国建国的统治模式恰恰就是采取了韩非子这样的人性论。相信很多人都听过秦始皇建国之初讨论过到底实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
18、(1)法治的目标:富国强兵。“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遵守法律、以法治国成为国家强盛的重要条件。“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同时法治还能保障国家在诸侯兼并的乱世中胜出。“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法禁明著,则官法;必于赏罚,赏罚不阿,则民用官。官治则国富,国富则兵强,而霸王之业成矣。霸王者,人主之大利也。”
19、其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鼓励垦荒。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重农抑商政策是为了满足战国时期战争的需要。农业是人们的衣食之源,立国之本,采取奖励农业发展的制度有利于秦国农业的发展,为国家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20、而封建统治者采用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共同治国
二、法家思想的优势有哪些
1、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法家确实是诸子百家中最为成功的,因为,他考虑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知道在那个社会环境当中,几乎所有的问题只能够通过君主来实现,所以,就要通过为君主谋取利益,通过君主的集权来接受天下的战争,来创造一个大一统的社会。
2、于是,两者互补性极强,狼狈为奸。道教从儒家获得君权神授,社会等级制度的合理性,儒家获得了治天下的幻觉。需要指出的是,两者并没有完美结合,而是长期共存并有分歧。黄宗羲是以儒批法的代表人物,但他同时也批法儒、道儒。
3、战国时代,早已礼崩乐坏,此时,具有贵族气质的周礼地位已不复当初的尊崇,凭实力说话也成为不少国家的当然选择,能立竿见影地富国强兵的法家思想自然深得君王欢心。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获得重用,并给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思想确实比“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更具有普遍的公平正义。后起的韩非更是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并且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秦始皇的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支撑。
4、这种说法当然是错误的。因为适合社会发展的就是利,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就是弊。法家思想出现时,它的加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张是有利于国家统一或发展的。法家主张历史总是前进的,这也有利于人们正确看待历史。所以我国后来的所谓儒家思想,实际上是以法家思想为里,儒家思想为表。
5、李斯推崇法治与刑罚。李斯的法律思想无不体现在其政治活动和实践中,是法家思想最坚定的实践者和执行者。李斯作为秦朝最高的司法长官,始终贯穿着其以法治国的思想。李斯除了设置专门的狱吏外,还建立了学法令制度,作为考核百官的重要举措。李斯非常重视法律的社会作用和效果,强调要以吏为师。
6、(3)法治的手段:严刑重罚,“以刑去刑”,法家的法治,主要是刑治。虽然,法家一直也在强调要明赏罚,但是赏罚这二者的地位是不同的,刑是主要手段,赏只是刑的辅助手段,即“刑者所以夺禁邪也,而赏者所以助禁也”。正确的运用刑赏这两种手段,就能“民信其赏,则事功成,信其刑,则奸无端”。
7、(作者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宗教研究所)
8、要想生存,必须强兵,要强兵,必须富国,要富国,必须进行改革。在理论上,商鞅认为:“国之所以重,主之所以尊,力也”。“多力者王”。商鞅把一切关系直接建立在“力”的基础之上。韩非在“力”这一主张上,与商鞅相同。“力多,则人朝;力寡,则朝于人”。他们都认为增强国家的实力,才能在诸侯混战的兼并战争中胜出。而这个“力”就是“富国强兵”,就是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三晋法家作为一个务实的学派,富国强兵就是其理论最终的目的。
9、刚才说了,一个思想家研究人性理论,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目的确实应该是全体人类的福利。儒家、道家、墨家跟法家的本质区别就在这里。虽然儒家、道家、墨家也并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促进人类福利的社会制度模式,但是他们并没有忘了自己思考社会制度模式的意义。像孔子孟子荀子他们这些人就是本着这个目的在思考。
10、首先,这四个流派有一定的相同点。那就是都或多或少地对人性有一定的论述,尤其是儒家和法家,对人性的论述是非常丰富繁杂的。制度建设或者说统治模式的建设,是要基于对人性的理解上的。
11、商鞅死后,秦国继续以法家思想治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继续奉行法家的治国理念,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统一思想;制定严苛完备的法律;推行郡县制,完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对全国的控制。
12、法家脱颖而出,成为秦国的治国理念,其裨益是对君主权力的加强,对旧贵族势力的打击正好印合历史的走势,法家所形成的高压态势可以转化为对外竞争力,从而使国家保持较高的凝聚力和活力,可一旦进入和平年代,没有了转移矛盾的宣泄口,法家的祸端也会慢慢暴露,由于一切唯法,就会导致律文的条款越来越多,处罚越来越重,最终导致法律和人民都不堪重负~
13、走出舒适圈,抓住时机
14、丘山为岳,四方颂太岳相公。
15、春秋战国时期,烽烟连绵,战争频繁,“强国事兼并,弱国务力守”。在战争中,大国胜败无常,小国安危不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富国强兵是各诸侯国生存的惟一选择,更是法家思想的核心和目的所在。
16、所以,每个国家都等不得,也就没有办法真心实意地先为百姓谋取利益,然后再去考虑国家问题,所以,像孟子所说的那种,“五十者衣帛食肉,七十者不饥不寒”,从百姓的养、生、丧、死各个方面出发。治理国家的方式,基本上是站不住脚跟。
17、不过,他们在制定法律法规的时候,也确实太过于严厉,有些地方不懂得变通,也没有考虑到人所处社会当中的特殊情况,毕竟人不是机器,有些时候,不能完全地以冰冷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约束,也需要考虑到实际的状况。
18、综上所述,从社会整体的意义上对法家思想进行历史的研究,也就是否定之否定的第三阶段创新工作,这是法家研究本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决定的,也是时代发展的外在形势所需要的。当然,这项工作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工程,以上我只是在三个点上简要地谈了自己的看法,目的是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9、法家立法太严,执法太苛
20、韩非子的“性恶”理论
三、法家思想的弊端在于
1、从根本上来看,他们并没有站在君主的利益上,比如说,儒家的仁爱,虽然,我们说儒家是一个站在领导阶层上去考虑问题的学派,但是,站在领导阶层上考虑问题,并非代表着为领导阶层谋取利益,他们是站在领导阶层的角度上,为的是希望通过君主作为而改善平民的生活。
2、“术”通指君主驾驭群臣的各种手段,是实现君主专制,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术者,藏之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也。”“有术之君不随适然之善,而行必然之道。”韩非在《韩非子·八说》还指出明主之国“境内之事尽如衡石”,因为“臣有奸者必知,知者必诛”。所以“有道之主,不求清洁之吏,而务必知之术也”。可见,“术”在君主统治过程中的重要性。
3、他们要是受到攻击,马上抱团起来,比如去年的圆圆那丑东西,看看多少文化名人转发它的微博支持它?多少粉丝为它助威。
4、社会之所以会如此混乱,究其本源就是因为利益的划分不对等,但如果人与人能够达到绝对意义上的平等,那么,他人的利益,其实也就相当于自己的利益,为他人谋取利益也就相当于为自己谋取利益,既如此,社会又怎么还会有纷争呢?
5、究其本源,就是因为君主希望的是率先获得利益,而不是,在为他人谋取利益之后,再从他人利益的基础之上获取自我利益。
6、第二天,秦始皇下达“焚书令”,除了秦国史书之外,医药卜筮书不烧,《诗》、《书》百家语由除博士官保存外,其余一律焚烧。焚书第二年,有两个替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的方士侯生与卢生带着从秦始皇那骗来的钱财跑掉了,秦始皇勃然大怒,下令严查,御史严讯诸生,诸生互相告发,犯禁者达460余人,都被秦始皇下令活埋了,这就是历史上最出名的焚书坑儒。
7、法家论述以人为本,根本目的是“用民”。《商君书·算地》说得更直白:“夫治国者,能尽地力而致民死者,名与利交至。”也就是说,治国者讲爱民、利民等不过是手段,目的在于用民。
8、最后,统一量衡制。这样全国上下有一个统一的度量准则,为全国范围内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对于统一国家的商业和俸禄也有积极的作用。
9、李斯从看守粮仓的小吏一步步走到咸阳,为梦想而冒险,为命运而争斗,最终从一介贫贱布衣,跃升为秦帝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并影响了中国未来两千多年的政治格局。总结来说,他做到了以下三点:
10、对社会秩序看法不同 儒家在根本上否认社会是整齐平一的。认为人有智愚贤孝之分,社会应该有贵贱上下的分野。劳力的农、工、商贾和劳心的士大夫各有其责任。
11、参考资料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刘泽华:法家眼中的以人为本
12、其实对于法家的思想观念,我们是应该抽象继承的,他们对于规则和制度的依赖,也是我们维护社会平衡的重要手段,法家看出了制度比人更可靠,并且,将制度活化成了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淡化了人主观观念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这一方面,法家的贡献确实是无法衡量的,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也是后世所有人都无法忽略的。
13、而法家不是,法家严酷的法律法规以及执法方式,让平民百姓们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迫,感受到了思想和行为上的强制性约束,久而久之,当压力施加到一定地步的时候,人民自然就会奋起反抗,这也是,为什么大秦帝国会“二世而亡”的原因之一。
14、既然人人都以利益来决定自己的行为,那么,君主要想治理好国家,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得利用好人的“好利”的本性,并顺势利导,采用赏罚。
15、法家历来主张“乱世用重典”。商鞅从卫国来到秦国后,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实行商鞅一系列主张,史称“商君法”。此法非常严厉,严厉到什么地步,比方说,抓住一个小偷,剁手,往街面上到垃圾,罚苦役。
16、张居正的悲剧在于,他肯定是大明王朝的功臣,但他当政期间的高调张扬,回顾张居正的一生,可以看到,他确实玩弄权术,确实任用私人、拉帮结派,确实穷奢极侈、生活腐化,确实专制独裁、打压异己……这些做法,不仅是让政敌和一般的大臣不满,更严重的是触犯了传统中国社会的大忌,侵犯了皇权。他在世的时候,万历皇帝难以发威,一旦去世,后果就一定难看。
17、因为缺少人性,刻薄少恩。
18、毋庸讳言,法家思想一直以来受到了很多的批判,这些批判大多是站在“个人”或少部分人的立场上来看问题的。站在这个立场上,当然不会对法家有什么好印象。
19、方加尔教授深通儒家、道家、墨家、兵家、阴阳家、纵横家、佛教禅宗。在这个基础上,从哲学的角度讲授国学,解析前人的思维方式,追求思想深度。从贴近生活的角度出发,全面、具体、深刻介绍法家文化,让大家准确理解、深刻把握和运用法家文化。
20、法家提出的“好利恶害”的人性论,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是非常有启发的,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应该有效地运用激励手段,用利益或惩罚来勉励员工努力工作;法家提出的“不法古,不循今”的思想是要管理者不要墨守陈规,锐意变革,才能获得发展,而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流行的创新、变革正体现了法家思想的运用。
四、法家思想的弊端有哪些
1、总之,“文明发展”视角可以帮助我们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当今中国的发展战略问题,也可以帮助我们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古代法家思想的积极意义。
2、以权术的极端化运用,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丧失,导致“黑吃黑”的结果。
3、法家通过法术势的综合使用,确实能打破僵化、板结格局的羁绊,开出新局面,但:
4、二者比较接近,但并不能简单地等同起来。相似之处在于二者都主张用“纪律和规矩"也就是法律条文来限制人的行为,从而取代人的主观的判断来管理社会。但二者仍然有很大的不同。
5、“强国必法家思想,修身必儒家思想”,历代千古伟人,无不是阳儒阴法的运用高手。法家管理思想强调法治、法律的强制作用,主张法礼并重,先礼后法、因道生法,法、术、势糅合为是诸子管理思想的集大成。
6、“摊丁入亩”触犯了所有权贵、地主阶级的利益。所谓“摊丁入亩”就是把人头税摊入土地税中,没有土地的贫民就可以免交人头税,而土地越多,纳税就越多。这是从税负角度减轻了普通民众的负担。
7、在春秋战国时代,我们总是讲百家争鸣,其实提出统治模式的思想的思想流派只有四家: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其余的百家思想并不是告诉统治者怎样来统治老百姓的,像兵家、纵横家是搞军事搞外交的,轻重家是搞经济的,农家是搞农业生产的,阴阳家是搞五行太极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的……
8、韩非子提出一个理论,他说人性恶,人性恶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连自己的父母妻儿都不能相信。唯一能够相信的就是自己。尤其是君王,更加不能相信任何人。最希望君王死的就是太子和王后,因为只有君王死了,太子和王后的地位才稳固。君王连自己的妻子和儿子都不能相信,那么老百姓就更不值得信任了,都是一群刁民。这就是法家思想里的刁民论。
9、不过,法家的片面甚至弊端也是很明显的,与现代法治思想可以说格格不入。
1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家
11、主张:重视法律、法治;强调法治为人治服务。
12、自起居言动之微、至经纶天下之大,无一事不有微权妙用,无一事不可至命穷神,乃其妙即白首不能殚也,即圣人不能尽也,诚得一亦可以超世拔俗矣。
13、你说儒家大师会怎么黑法家?
14、可是,有哪一个人愿意禁锢自己的行为,禁锢自己说话的权利,甚至禁锢自己思想的权利呢?所以,法家的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它并不像儒墨道这几家,他们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在于过分的理想化,但是却并不会激起人民群众的誓死反抗,也没有侵犯到任何一个阶层人的根本利益。
15、国信信扬d委书记、业务委员会主任
16、全套课件全套知识点全套教案
17、整个三晋法家的思想体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古今异俗,新故异备”,变化是永恒的,因此,在战争频繁的时代里,必须要“事异则备变”,采用“以法治国”的方略,从而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才能在诸侯兼并战争中生存。而要“以法治国”,就要看到人民“趋利避害”的本性,运用“严刑重罚”使君主得以专制。君主专制就可以集中一切资源,使一切资源为君主所用,从而实现“国富兵强”。可见,在务实的三晋法家的理论中,“富国强兵”成为其思想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
18、公元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首先,在法律上建立相互告发且同罪连坐的制度。商鞅这一制度的实行,使得秦国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现象。
19、法家喜欢从社会整体的角度看问题。两千年来,对法家思想的研究多取否定的态度,这主要与研究者喜欢从个体角度看问题有关。按照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则,如果没有第三阶段否定之否定跟上,那么,法家思想的研究就很难说是合乎理性的。于是,就有一个社会整体视角回归的任务摆在了我们面前。我觉得这是法家研究往何处去在当下的一个合理选择,它符合认识的逻辑,也符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潮流。
20、李斯对法家思想运用到法律发展上是与商鞅变法的观点大相径庭。李斯善于法治,商鞅善于法制。二者都主张用法律的手段来治理国家,但是二者所在的时期不同,因此主张的思想也有所出入。
五、法家思想缺点
1、商鞅人物漫画(图源网络)
2、却被文人贬低,就是因为文人有话语权啊,历史都是文人记载的了,他们当然贬低非文人出身的人了,比如宦官、外戚、武将、女人等,像田文镜、李卫,也是非文人出身的,结果被文人歧视、围攻。
3、第法家的历史观是一种进步的历史观。道家、墨家和儒家的历史观都是朝前看,认为人类的黄金时代是上古时代,什么三皇五帝、尧舜禹才是大圣人,人们要想得到美好的生活,就要回到过去。而法家认为,历史是发展进步的,国家治理的政策必须要按照时代的发展来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
4、法家是诸子百家中最为重要的一家,其思想核心是以法治为治理国家的基本理念。法家思想早期的代表人物有申不害、商鞅和慎到。
5、地址:深圳市宝安中心区兴华路南侧荣超滨海大厦B座603号
6、我没有提中间阶层,是因为今天我只是要做一种关系的说明,不是具体史实的考证,关于古代中国法家思想的社会结构根源,上述文字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如果是具体史实的研究,千万不要忘记还可以划分出中间阶层并加以讨论。
7、在文化教育领域里,法家也提出了许多有别于其他学派的教育理论和政策。其中杰出的思想代表人物是商鞅和韩非。
8、法家思想本身没有太大问题,但由于奴隶社会存在贵族和奴隶这一本质性对立面,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在奴隶社会后期,封建统治前期,国家体制变了,而人心还是没有变。最后导致秦政混乱,内外因素还有很多,大家有兴趣可以一起学习哦?
9、对于这个问题,诸子百家都有着不同的观点,比如说,儒家他们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到周王朝的统治状态之下,明确阶级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甚至孔子认为,哪怕不能够恢复到西周的状态当中,那么,退而求其次,东周也是可以的;但至少要保证阶级的存在,要保证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不能够违反西周分封制度之下的各类政策。
10、说到中华文化思想大爆发的时代,大部分朋友都会联想到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儒墨道法各显神通,各自都拿出了治理家国天下的最佳方案。经过实践检验,法家最终胜出。其它各家在那么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确实很难实现治世的目的。法家为什么能够最终胜出呢?因为它高效,快捷,简单,易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特别的接地气。
11、其实,全体人民划分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从业者队伍和作为被治者的社会成员,不管是高层,还是中层,还是下层,这是文明时代的常态。在这种社会结构中,各阶层之间的关系,无论古今中外,大体上是相同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认为,研究法家思想,不能仅仅盯着某个思想家的人品和个人遭际,还要想到社会结构的基础性作用。
12、近日各个视频网站都在放一部热播剧《大秦赋》,有人大声赞好,有人气愤骂娘:袁腾飞说《大秦赋》还不如“大情妇”呢!甚至还有人大骂:只要你还为南京大屠杀哀愤,就不该为《大秦赋》叫好!大赞的人认为“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大场面、大一统、车同轨、书同文、修直道、建长城.......。大骂的人认为:吞并六国统一中国就是六国军民被“虎狼之秦”屠戮的尸山血海史。
13、如何看待法家思想?我觉得它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东周列国礼崩乐坏时代),出现的一种适用于当时社会发展的这么一种思想。虽然这套体系里面有很多暗黑的统治术,一段时期内毒害了中华文化健康的肌体。但是法家思想最终还是融入了,汇集儒,墨,道,法等百家学说,发展出来的两汉经学体系,为后世所沿用。
14、也许有人说,这种思想害人,一得一失,是百姓受苦。但是正是这种思想,让当世人有了一次体验,一次摸索。法家思想给人带了的就是那治世之道的一次经验,一次宝贵的经验。可以让后人更好的统治。是不可缺少也是不可避免的一次。正所谓吃一线长一智我个人认为不对,法家思想应有利于政治局势的长期稳定,因为法家的核心思想是以法治为核心、坚持依法治国、这才是一个国家长久安定之策好处是洗的时候很润滑,干了之后也不觉得干涩;但缺点是容易造成脂溢性脱发,用比不用头发更容易出油,掉的更多;所以用的时候要注意量和部位,量不要太多,在就是发根不要抹,要从头发的中部往下抹,发稍可以多用!
15、从战国开始,古代中国社会,不过是由这样几个人群构成。首先是国家机关与社会这两大部分。而国家机关则有最高权力的掌握者和保证权力运行的官僚队伍构成,社会又可分为社会上层、社会下层。
16、法家思想究竟是古代社会发展中必然出现的历史现象,还是少数几个不齿于人类的妖孽打开地狱之门放出来的恶魔?
17、这样的条件,可谓是非常极端了,因为人毕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可能完全的按照同一种模子进行生活,哪怕是现在的法制原则,也只是禁止某些行动,但无法禁止思想,可韩非却恰恰相反,他认为最应该禁止的就是思想。
18、提到法家,很多人误以为和法治有关系,其实法家和法治没有任何关系。法家就是一套统治者整治所有人的这么一套体系。(详情点击和希特勒很相似,商鞅变法的成功原因)
19、日月共明,万国仰大明天子。
20、窃以为六经所载,无非格言,至圣人涉世妙用,全在此书。
1、我们的历史是一部帝王家史,主要记载的也都是权力斗争的问题。为统治者不断地吸取抓紧权力的经验提供了知识。但是老百姓怎么维护自身权利,却没有积攒任何经验。
2、道家则是完全否定西周的分封制度,甚至他们连尧舜禹时代的社会制度都看不上,希望人们能够放弃客观的治国理念,回到最为原始的生存状态之下,也就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生存环境当中,通过“无为”来实现“有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两次进行变法。商鞅采用法家思想,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实行十二军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制定严刑峻法,实行法治国;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4、所以,按照道家的观念就是对当时天下的一种大的改革,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又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完全做到彻底改革呢?还是将国家改革成一种无欲无求的状态。
5、商鞅在秦孝公死后被五马分尸,就是为变法副作用充当替罪羊。
6、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纯粹是一种算计的关系。下大致吉安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爱而算计,夫妻之间也会互相算计。国家与国家之间、君臣之间,都是赤裸裸的算计关系。所以,法家认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必须要学会算计,以更高的阴谋诡计去算计阴谋诡计。
7、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法”的重要性即是要重视制度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巨大作用。按照
8、关键词:法家;三晋法家;思想体系
9、专业领域:刑事辩护、重大民商事诉讼、资产追收和法律顾问等
10、首先,我们要知道,法家与儒家、墨家、道家三家的根本区别在于,儒、墨、道三家都是为天下臣民而谋算的学派,如同我们上述说的那样,儒家的仁爱,墨家的兼爱,道家的无为而治,这些都多少的有站在平民百姓利益的立场上提出观点的迹象。
11、严刑重罚是法家法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若只是一味地依靠制度来进行管理,最后的效果未必尽如人意。因为制度再好也只有在得到良好贯彻和执行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在执行过程中就需讲究策略和方法来弥补制度的缺陷。在法家管理思想中,韩非提出重“术”来弥补“法”的不足。
13、法家提出的要健全法制,明确法律的作用,这对组织的管理同样非常适用,组织如果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靠人治而不是靠法治,管理效率将十分低下,并且如果没有完善的法律,其他各种问题也会随之而来,如产权纠纷,奖惩不明等现象频发;法家提出的重视“势”和“术”的思想,对管理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个管理者如果不树立自己的“势”,不懂得掌握权力,就会缺乏威信,如果不懂得“术”,不能很好的驾驭下属,其管理效果可想而知。
14、一本薄薄的《商君书》书,不到三万字。居然把统治者,统治手段的细枝末节,阐述得头头是道,深刻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商君书》既讲道理又讲办法,真的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哪怕你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只要听一遍,你就可以很深刻地理解,所谓的“驭民之术”了。《商君书》可谓是集法家之丑陋和阴损之大成,读后令人不寒而栗。
15、地址:广州市天河路101号兴业银行大厦3楼、13楼
16、那就是,管衣服和管帽子的人都被杀头:前者的罪名是失职,作为管衣服的小吏,没有考虑到韩昭侯的身体情况,反而让管帽子的小吏去盖衣服,自然是失职;而一个管帽子的小吏,不好好地管理帽子,反而是私自动用了别人管理的衣服,这个罪名则就是越位,所以统统该杀。
17、后来,商鞅来到了秦国,向秦孝公进谏了自己关于变法的思想,得到秦孝公的赞赏,秦孝公封他为左庶长,并下令变法。
18、应该不属于古代的诸子百家,而独成一家。(《厚黑学》简介)厚黑学的发源起始于李宗吾先生,而其影响则应《厚黑学》而来。要想了解厚黑学就应该读读《厚黑学》以及《心理与力学》。《厚黑学》是解放前讽刺官场弊病的轰动全国的一部力作。作者李宗吾,四川自贡人,他提出的“厚黑”二字当时不绝于耳、脍炙人口。本书被人们称为不可多得的奇书,八十年代又成为台湾、香港地区及日本的畅销书。
19、法家思想解释了政治的一些实质,具有哪个时代的进步性.
20、而墨家则崇尚兼爱,希望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善良,去解决社会问题,墨子认为,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爱自己和爱他人一样,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就不再那么复杂了。
1、通说认为:法家的变法改革是以历史进化论作为其理论依据的。而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三晋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的论著,发现在《韩非子》中,能体现韩非历史观的论述,韩非强调的是一个“变”,而能明确地表现出历史进化的内容很少。
2、我们思考这些问题,其实就是为了更加美好的社会提出解决方案。当然,现代社会已经有了现成的方案现成的理论能够供人们来选择了。可是我们确实需要重新认识这些问题,重新思考人的价值,人不是统治者的工具,社会系统的落成其实就是为了每个人都能够自由生活,而不是作为工具,不是国家机器上的螺丝钉。
3、它对人性的思考过于偏激和单具有局限性.
4、《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重点宣扬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系统研读《韩非子》可以强化组织的统御与控制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5、秦朝从商鞅变法,秦国一举成为中国战国时期超级大国后,在战国末年,李斯为千古一相。大秦帝国由此拉开序幕。法家思想促使千古第一帝国由散成聚。
6、在法家的另外两派中,或多或少还留有人治的后门,比如以申不害为代表的术治派,他也建立了一套法律,在韩国实行变法,但他那套法律的最终解释权在于君上,而商鞅的法律,连君上也可以制裁。
7、即使是现在,一些有名的文人、公知,说话都是从肚子里过,放的屁都有人捧臭脚,你说怎么办呢?
8、影响:韩非子思想成为秦朝统治的理论基础,但严刑峻法也导致了秦朝的覆亡。
9、对于人性的讨论,对建立怎样的制度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有什么样的人性论,就会建立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建立怎样的制度,跟文化、传统、地理等等都关系不大,但是跟人性有很重要的关系。像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他们为什么思考人性?因为他们知道,建立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增进社会的福利,增进老百姓的幸福的,所以要思考人性,如果人性是善良的,那么就建立发扬人性善良的制度,如果人性是罪恶的,那就建立遏制人性罪恶的制度。这几位思想家都是有这种认识的。
10、在先秦的思想家中,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但是,三晋法家的商鞅、韩非等认为,人性无所谓善恶,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好利恶害”的,人人“皆挟自为心”,“民之于利也,若水之于下也,四旁无择也。”“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求乐,辱则求荣,此民之情也。”“夫农,民之所苦;而战,民之所危也。犯其所苦,行其所危者,计也。故民生则计利,死则虑名。名利之所出,不可不审也。利出于地,则民尽力;民出于战,则民致死。”每个人都以利益作为行为的准则。
11、由于责任重大,由于纠葛复杂,改革主导者往往将法术势的潜力发挥到最大,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必然造成副作用,如高度专制独裁、权术手段的极端使用,甚至于突破固有法律法规(中国传统社会的法本来就是人治背景下的法,对权势阶层没有强制效应)。
12、“法家研究往何处去”专题笔谈
13、可是,像商鞅韩非子他们思考这些问题,很难理解他们的心路历程到底是什么。他们搞出这一套不仅仅对老百姓没有任何好处,其实对他们自己也没有任何好处。他们其实就是忘了终极意义到底是什么,所以自己不自觉的站到了统治者的角度上去思考。其实他们到头来也什么都没有得到。包括生前和身后。他们的生前,都没有善终,他们的身后还留下了骂名。
14、张居正死后被清算,就是为他主持财税改革买的单。
15、但是,我们通过后续的历史发展状况来看,在这些学派当中,最终是法家脱颖而出;在战国初期,魏国就通过法家的变法(李悝变法),成功地成为了那个时代唯一的超级大国,之后,秦国也是利用法家观念完成了商鞅变法,逐步走向了统一的道路。
16、儒家的优点是以礼治国通过读书培养仁义礼智信。缺点不足之处是治国方面手段过于仁慈。对于百姓杀人放火抢劫偷盗等行为缺乏惩治手段。
17、势治派或术治派就不行,他们依赖居于上位的执行者,君主贤明,法律就能执行,国家便能强盛,君主不贤明,法律就成了摆设。
18、据史书介绍,商鞅在年轻的时候就喜欢钻研刑名之学,起初在魏相公叔痤的门下人中庶子。在魏相公临终之前把他推荐给魏惠王,但是没有得到魏惠王的重用。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