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子教人做人的道理
1、那一章三句,岂不我们今天也一样该学、可学吗?
2、"智",显而易见,说的是人的智慧。智慧是做人的主导,一个没有智慧的人,一辈子休想有所建树。人并非单凭想象就能做成大事,做事里面有很多学问,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莫过于充分利用你的智慧。智慧不是天生的,必须不断地学习,获取知识的养料,才能成为有智慧的人。孔子曾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知者也。"古代哲人荀子也说:"学不可以已。"人如果停止学习,必然迟钝。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更体现出学习的重要性。
3、孔子是一个讲究实际的现实主义者,一个体现知行一致精神的人。他既不同于主张消极无为思想的老子,也不同于抱着消极厌世思想的长沮、桀溺之流,而是主张改变当时“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对人类抱积极态度的人。
4、由此我想到,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塑造学生美好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重要!一个拥有美好内心界的人,无论他说话、做事,时时处处都给人以真诚之感,让人如沐春风,在不知不觉信任他、依靠他。虽然他可能没有漂亮的外表,然而接触过他的人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时时感觉到他的崇高、美丽,就像《巴黎圣母院》中敲钟人那样,外表丑陋,但心灵却是美好的,有一句诗说的好:“人不因为外表而美丽,而因为心灵而美丽”。
5、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身边的人,一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当他人犯错误后,我们要扪心自问一下,自己会不会出现他这样的情况,当别人身上具有优秀的品质,我们要看一看自己也是否具有。
6、翻译: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7、这就是说话的魅力啊,倘若人有说话这方面的智慧,无疑是掌握了自己的人生;不过,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说伤害他人的话语,毕竟有言,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8、第二种,以语言学家杨伯峻为代表的解释为“批判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灭。”
9、什么事情需要三思而行呢?和上面的相反,你不熟悉、没有经验的那些事情,就要必须谨慎考虑、三思而后行了。否则明知山有虎,偏上虎山行,那几乎不啻于是自取灭亡。或者说你出生牛犊不怕虎,那也是结果难料。可能是康庄大道,也可能万劫不复。不打无把握之仗,必须三思而后行。可见,儒家的思想肯定是正确的,但是切勿牵强附会,把孔圣人的某一句话给曲解了。否则应用于教育,将错莫大焉。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误则中国误。三思而后行。个人拙见。不当之处,请交流。
10、而钥匙也不满地说:“你每天待在家里,舒舒服服的,多安逸啊!我每天跟着主人,日晒雨淋的,多辛苦啊!我更羡慕的是你!”
11、本学期限拜读了高欣编着的《孔子叫我们宽容点》其中第一章《孔子做人之道》。它让我知道做人是一门大学问,书中用浅显的话语,告诉我们如何做人的道理。
12、一头马、一头驴听说唐僧要去西天取经,驴觉得此行困难重重,便放弃了;而马却立刻追随而去,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驴问:兄弟,是不是很辛苦啊?马说:其实在我去西天这段时间,您走的路一点不比我少,而且还被蒙住眼睛,被人抽打。其实,我是怕混日子更累。
13、我接触孔子其实蛮晚的。
14、天生我才必有用。
15、纵观古今中外,那些大人物,哪一个不是对自己加以约束的人,他的成功不是白来的,而是长期以来对自己的约束,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又不能做,当年马云能够创立阿里巴巴也是如此,他总是以身作则,对自己加以约束,这时候,员工就会觉得,嗯,我跟对了老板。
16、孔子借水教给弟子做人的道理:像水一样,做真君子;有德行,哺育众生,永不停歇;有情义,谦下和顺;有志向,无惧无畏;而且还善于教化别人,洗净人们内心的污垢。
17、孔子的一生,推崇他"克已复礼"思想,推崇他的治国安邦的理念,他的教育思想、治国理念一致被统治阶级所利用。现在世界上有的国家还推崇孔子的治国思想,来治理国家。
18、要人们遵守礼仪规范必须是自觉的才有意义,才符合“仁”的要求,所以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对“仁”和“礼”的关系,孔子有非常明确的说法:“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云礼云,玉帛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乎哉!”
1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0、犹豫越久,就越容易销磨信心和意志,丧失成功的时机。从最糟的结果来说,如果一个较差的决定是比较早做出的,出了问题你还有补救的时间;而一个决策的作出如果既差又迟,那么你连补救的余地都没有了。
二、孔子说过的金句
1、良药苦口,喂药时别被对方喷到你脸上。
2、"礼"是做人的文表。
3、曾子的妻子要去市场,儿子哭着要去。妻子就哄儿说:"你在家等着,我回来了杀猪给你吃。"
4、翻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5、7) 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6、人这一辈子需要知道的东西太多了,常常让人感到累得慌。那么这些繁杂的知识中有没有最为主要和核心的东西呢?也就是说,即使不太了解其他的知识,只要了解它们就足以立身处世?有!说来倒是简单,只有三个字:礼、命、言。
7、于是有个叫司马牛的徒弟问孔子:师傅,什么是君子啊?孔子说:君子不忧不惧。牛哥接着问:不忧不惧就是君子了?孔子看看这个不开悟的徒弟,冷冷的道: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你扪心自问,没啥好愧疚的,帮人办事你尽心尽力,跟朋友交往你遵守信义,你问心无愧,那你担忧啥?害怕啥?司马牛:……
8、陈亢问孔鲤:『您在老师那里听到什么特别的教诲吗?』孔鲤说:『没有。有一次父亲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前走过,他问道:「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恰当地说话。」我回去就学《诗》。他日,父亲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前走过,他问道:「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只有这两件事情。』陈亢回去后高兴地说:『我问一件事,却了解了三件事:知道了学《诗》和《礼》的意义,还知道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有病不怕治,有错不怕改。
12、固执会把一个聪明人变成傻瓜,过度地坚持意味着把自己逼上绝路。为人不要太固执,必要时就要放下自己的一切成见,这样才会别有洞天。
13、心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
14、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5、翻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16、虚与周旋是一种表面顺随,实际上是敷衍应付的态度。对于有些人胡搅蛮缠,我们既跟他讲不清道理,也犯不着与他针锋相对,于是便采取这种虚与周旋的态度。虚与周旋是一种有用而又有效的处事技巧。
17、如果说,孔子的“仁学”充分讨论了“仁”和“人”(人道)的关系,还没有来得及去充分讨论“仁”与“天”(天道)的关系,那么孟子在后一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如他说:“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矣。”
18、木心是个一生坎坷的人,但是晚年的木心说了一句话:诚觉世事皆可原谅,却不知该原谅谁。他原谅了整个世界、整个时代,当然,也饶恕了自己。因为他不用背着愤恨生活。其实,宽恕别人,就是宽恕自己啊。能做到这一条,可能不见得大富大贵,至少,你会活得比较开心吧。这大概就是孔子的意思吧。
1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原文出自《论语·述而》
20、你看这个“忍”字造得多残酷——心上插着一把滴血的刀,从字面上就能看出,人们在忍耐时内心是非常难受的!虽然人们有许多难忍之忍,但还不得不忍。有的忍不但不是懦弱,反而是一种大智大勇。
三、《论语》十大名句
1、话要说到点子上。
2、言过其实者会断送自己的前程(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3、某徒弟又问:这个是不是太难了点儿,我怕是做不到啊……孔子狠狠拍了下傻徒弟的脑袋:Stupid!(自行脑补《东成西就》里段皇爷被爷爷打的画面)你就不成长了么!你就像个容器一样,只能装这么多了么?君子不器!君子不能像个容器一样,只能装那么多,君子,是要不断修行一直成长的啊!(稻盛和夫也说过类似的话,我严重怀疑他是读过《论语》的)没变成领导者之前,你就先做好自己嘛。
4、一个人的出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身要有才能。并且你还要深信,自己的才能总会派上用场。上苍让你诞生于世,绝不是毫无理由的,完全是因为这个世间需要你这样一个角色。你所要做的,就是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个位置,并发挥作用。
5、凡事要多为别人想一想。
6、怎么样算“过好这一生”?这个答案太多了,有人说,老婆孩子热炕头,过一辈子也挺好,我就有个大学同学,志向如此,然后就实现了,现在很幸福。有人说,成家立业,名车美人大别墅,做个人上之人,可是这又哪有尽头呢?不过有个叫马斯洛的人,把人一生追求的东西列了个顺序,还挺有道理的。
7、一个人如果实现了俗世理想,成为达官显贵,那么自然可以享洪福;如果没有实现俗世理想,那么也要安心享受清福。没有人能同时既享洪福又享清福的,智慧的人从这两种福中都能享受到超然的乐趣。
8、孔子不愧为人类的圣人,从教育与人的发展关係上论证了教育的作用,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亡者也.”(《论语.述而》)但他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因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孔子的本意是鼓励人们奋发学习,不要做困而不学的下民,但孔子又承认有生而知之的上者,肯定了人的智慧有差异,但毕竟要接受教育,才“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巜论语.子张》)。
9、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先生说:“不是你当祭的鬼而祭他,这是你存心谄媚。遇见你该当做的事不做,这是你没勇气。
11、鲁哀公问,“如何使民众服从?”孔子对道:“举用正直的,放置在邪曲的上面,民众便服了。举用邪曲的,放置在正直的上面,民众便不服了。
12、只可惜先榖未能有幸拜读孔夫子的论述,只怪他生得太早。如果他能够读读《论语》,理解“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这句话的含义,那邲之战的结局将会重新演绎,先榖更不会落得满门抄斩的悲惨结局,也许他还能够继续谱写先氏一族的煊赫与辉煌。
13、孔子说:“君子之道”分解一下,就是: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14、可以让人帮你买鞋,不可让人代你走路。
15、简单生活中才有生命的原汁原味。
16、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胆量决定了一个人敢不敢竞争,智谋决定了一个人善不善于竞争。最完美的竞争选手是智勇双全的人,他作用于对方的是智慧与勇敢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合力。有了这种合力,既可以巧妙地战胜对手——竞争成本非常小;也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竞争成本几乎为零。
17、如果看见一个很少犯错误,那一定是会对自己的行为有约束的人。
18、孔子的一生,周游列国,讲学,讲他的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我们今天学习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具有它的现实意义。
19、一个有分寸感的人,就是一个做事得体、说话微妙,言行进退有度的人,在刚柔张弛之间透出一种力量感和智慧感。这样的人,在成功的路上必定会走得顺风顺水。
20、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私人办学的教育家,孔子在选择教育对象上奉行的是“有教无类”的原则,这就打破了官府对教育事业的垄断,扩大了当时受教育者的范围,在当时让一些有意想学习,但是却支付不起学费的有识之士都可以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可以说孔子为培养人才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四、孔子最霸气的一句话
1、当一个人懂得说话分场合,什么事情该说,什么事情不该说的时候,他的身边一定会有一群朋友。
2、世事复杂,对任何事都得多留几个心眼。凡事多问必多益,因为任何疑难问题都招架不住三个以上问号的敲打,只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问题的症结必定会水落石出。
3、大妈听了,对韩信说:我给你饭吃,是为了求你报答吗?同时还告诉韩信,年轻人要懂得脚踏实地,不要动不动就说大话。
4、更深的一点,也就是第三点,很多人可能没有看清楚,那就是教育一定要公正、要公平。孔子教育为什么成功呢?他无私无偏,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所以,他没有多教自己的儿子,反而跟儿子还拉开一定距离,与其他同学没有差异。
5、说完,曾子便杀了猪给孩子吃。
6、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7、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sōu)哉?人焉廋哉?”
8、《论语》可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学传记。因为《论语》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主要通过人物对话的形式来记叙人物,很富于情节化,这就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而在《伦语》问世之前,中国除《诗经》外,没有一部典籍如《论语》这样具有文学色彩。
9、子张问如何求禄仕。先生说:“多听别人说话,把你觉得可疑的放在一旁,其余的,也要谨慎地说,便少过。多看别人行事,把你觉得不安的,放在一旁,其余的,也要谨慎地行,便少悔。说话少过失,行事少后悔,谋求禄仕之道,就在这里面了。”
10、要活出富有创意的人生。
11、孔子有天外出,天要下雨,可是他没有雨伞,有人建议说:子夏有,跟子夏借。孔子一听就说:不可以,子夏这个人比较吝啬,我借的话,他不给我,别人会觉得他不尊重师长;给我,他肯定要心疼。
12、孔子认为做事并不需要三思而行,这是矛盾的。千万别应用于教育,会误人子弟、把学生教偏了。试想,孔子怎么得出的这个结论?是不假思索?还是一思?二思?三思?甚至多思?
13、第三:处世,孔子教育我们学诗和做人的结果,就是为了到社会上实现自己的价值。一个人如果很有才华,但是不能为社会所用,就等于浪费。所以到社会上把自己的所学发挥出来,这非常重要,几乎是孔子所有学问的目的。但是若想做到这一点,就得学会处世。因为不是任何人都能看到你的才华,所以你可能会碰到很多各种困难和问题,但是你得学会处理,当你学会解决各种问题,处理各种困难,然后实现自己的抱负,但是同时还不丢失自己的人格,那么你就做到了孔子制定的基本目标了
14、一日,夜深人静,锁叫醒了钥匙并埋怨道:“我每天辛辛苦苦为主人看守家门,而主人喜欢的却是你,总把你带在身边,真羡慕你啊!”
15、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16、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17、关于“如何过好这一生“的终极哲学问题,我在一部电影里似乎找到了答案,电影《无问西东》里面,校长跟他迷茫的学生说了一段话: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喜悦,这就是真实。
18、翻译成英文就是:Beforeyouarealeader,successisallgrowingyourself.Whenyoubecomealeader,successisallaboutgrowingothers.你能帮助别人成功,你就成功了。
19、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立即回答道:“一个人待人接物要严肃认真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不论在朝在野都不要去发牢骚。”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20、孟子说:"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先秦《孟子•离娄下》)孟子的话,又对孔子关于仁的观点作了补充。
五、孔子正能量语录
1、善事做了再说,以后自有成果。
2、子曰:“君子不器。”
3、电影《后会无期》里有这么一句台词:听过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当时引发无数人的感慨。可是,怎么定义“过好这一生”呢?
4、终我此生,忙如牛马,日只三餐,闲与书棋,喜为茶酒。慵碌而行,信诚直世,虽无富贵,乐逸何求?
5、《论语》书中所教,平易近人,人人该学也是人人可学。即在两千五百年后之今天,孔子两千五百年前之所教,也一样人人该学,人人可学。即如《论语》二十篇中之第一篇《学而》,《学而篇》之第一章:
6、孔子以四项内容教育学生:礼乐和文献、人、忠、信。孔子又指出,一个人只讲究品德修养而不喜欢学习礼仪,就是矫枉过正,只有将这两种并重才能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7、先生说:“仅向外面学,不知用思想,终于迷惘了。仅知用思想,不向外面学,那又危殆了。”
8、尽管有人在做善事时,只是按照良心、道义和仁爱在行动,并没有想要也没有想到会有回报,但一个人把善事做出之后,是不可能在世间不产生任何反响的——知恩图报之心,人皆有之。
9、用火烧一下就知道你是不是蜡做的。
10、“德才并重”的教育内容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12、曾子说:"和小孩子是不能开这种玩笑的。因为小孩子不懂事,现在你如果哄骗他,这就是教导小孩去哄骗他人。这不是教育孩子做人的办法。"
1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出自巜论语.为政》,意思是:人如果连信用都不讲,也不知道他能干成什么事情了。
14、公元前597年,晋楚爆发邲之战,即“两棠之役”,晋国三军六卿悉数出征,与楚庄王会猎于黄河。晋军诸卿建议撤退,不与楚军争锋对战,而作为辅佐官的先榖素与新任中军统帅荀林父政见不和,先榖不听指挥,刚愎不仁,对于荀林父的退兵之见他嗤之以鼻,一意孤行率领所部擅自渡河,荀林父闻讯后,无奈率全军跟进支援,晋军被先榖的固执鲁莽拖入战争泥潭,最终导致晋军大败。回国后,荀林父请求国君赐死,为先榖遮祸,可他并未自省,而是怕日后国君找他算账,为防不测,于邲之战后的第二年勾结鲜虞、戎狄等外族偷袭母国,后东窗事发,晋景公大怒,将其与之全族尽灭,星光闪耀一时的先氏就此陨落。
15、其孔子游说到卫国时,当时把持朝政的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听说孔子来了,便召见孔子。南夫人以美貌和好淫著称。孔子听召后赶忙盛装打扮,欲赴美人儿之约。素以直率见称的弟子子路(孔子因子路好勇且直而恶之,曾骂他会不得好死)见孔子这样,便恶脸相向,从旁讽言有加。
16、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
17、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学家,被人们称作"圣人","文圣",被历代老师称作"祖师爷"。
18、过好这一生,如果有个简单的标准,就是喜悦。嗯,大喜悦。
19、出品: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未来网
20、不要不懂装懂,自欺欺人。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