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堇年的小说好看吗
(1)、小微曾在初中的假期,不分昼夜的看完了古龙的全套……虽然内容现在已经记不全了,但那种驰骋书中的快意悠然,却依然记忆犹新呢~
(2)、一位读者说,高中看了《夏至未至》,是暗恋的男生送她的。现在还记得有天在学校的林荫道,她一边读书,一边看那个男生打篮球。很长一段时间,她给自己幻想出书里的几种人格,乖学生,或者坏女孩。期待着暗恋的男生会喜欢上其中一种。
(3)、文案:这是一个暗恋十年的故事。高中时代的他们,偶尔不期而遇,却只是淡淡言语,点头之交。直到十年之后,他们再次相遇。他是她的主治医生,他步步为营,穷追不舍,吊儿郎当又死皮赖脸。一次次霸道蛮横不讲理的接近她,最后终于被他吃干抹净。那一年,她成了他的妻子。
(4)、这已经不仅仅是高中的回忆了,至今,小微都时刻关注着《龙族》
(5)、除了词藻以外,郭敬明擅用文化符号。其高中时(2003年左右)的散文里就提及了窦唯、张楚、苏童、死亡金属等等“真文青”才会知道的东西。很多郭敬明的粉丝,尤其是十二三岁的初中生,也是通过他的书才第一次接触到这些象征着“真文艺”的符号。这是在十几年前,大多数青春杂志都忙着写“相貌平平的女高中生泡校草”呢。
(6)、《Remember,darling下》(2009年3月最映刻)
(7)、王小立| 2007年开始画《下垂眼》,2010年出版第一本小说《午时风》
(8)、而另一个女孩把《大风》读了一遍又一遍,还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在了空间日志里。
(9)、然而如果把这个框架换成“畅销文学”,甚至“畅销青春文学”的框架下,结论可能就不大一样。
(10)、抄袭、整容,拜金浮夸,人格扭曲,任何关于郭敬明的解读,如果脱离了这些标签,都像在给他洗地。
(11)、七堇年:史铁生,余华,黄碧云;其实受到影响的作家很多,这三位是在年少时就种下种子,开枝散叶,到今天仍然觉得深受鼓舞。
(12)、文学之外的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绘画、戏剧、影视等,对你的写作有何影响?
(13)、无论如今的你以“过来人”的身份,唾弃当年的自己矫情做作、年少无知,为赋新词强说愁,青春期的迷茫和忧郁自怜,都是很多青少年深藏内心却无法表达的东西。郭敬明的作品就是这种自我表达的“精神鸦片”。
(14)、等到初二初我的口味就变了,不大喜欢郭敬明,只看他旗下的几个作者:笛安、猫某人、七堇年。当时最喜欢的是七堇年的书,《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和《大地之灯》都看了不下三遍。当时的QQ网名叫“卡桑”,签名是“我们终将与生命的繁华相爱,即使岁月以刻薄和荒芜相欺。”有一次写作文,整段抄了《大地之灯》里的环境描写,还得了个全年级最高分。
(15)、七堇年| 31岁。2002年16岁时年写出《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16)、“鲸鱼跃出水面,高高掀起尾鳍,这是鲸在为随后的深潜做准备,我们很久都不会看到它。”
(17)、有段时间,她想找份稳定的工作,为此下血本买了两瓶酒,驱车400公里去跑关系,没用。过去的光环,在生活面前,没用。
(18)、|《肃静。请屏住呼吸,向自然致敬。》留言节选
(19)、因为太入戏,过年那天妈妈让她包饺子,她拿腔作势地模仿着书里一位富小姐的语气,掐着嗓子说:“你太看得起我了,我可不会包饺子”。结果被打了一顿。
(20)、如果把郭敬明的作品放在“严肃文学”的框架下去评判,自然会得出“内容空洞”甚至“一钱不值”的结论。
2、七堇年的小说有哪些
(1)、李兆忠 一片森林,通向一口深井——张仃与李可染
(2)、今天突然被一群人“缅怀”,她跟我说:“感觉我还好好的热血的在这自我突破呢,突然就收到几个花圈。”
(3)、文案:那并不是她第一次遇见他。只是那次,KTV走廊,他搂着怀里的女孩笑的风情万种。她印象太深刻。后来呢?后来——男友陆司北豪请狐朋狗友,他来晚了。有人喊:“来晚了罚酒啊。”“怎么没带女朋友?”那人淡淡的一笑,“分了。”“嗬,这次几个月?”那人抬眼,声音清淡:“够了啊。”包间里,灯光半明半暗。孟盛楠低着头喝可乐,渗进舌头上却又凉又苦。那时候,她还没意识到,再后来竟会真的非他不可了。
(4)、他曾以写作几乎不加标点符号、想出版一套彩虹书系。在《红》、《橙》、《黄》之后,已经完成了梦想的4/《红》被改编成电影,周迅监制。
(5)、“靠着一句‘我等你的好消息’,撑过考试失利的沮丧”
(6)、看到冒险小虎队,看到解密卡,小微都要热泪盈眶了……因为每一张解密卡都与每一本书一一对应,收集解密卡都成了最大的乐趣……为了能够自己发现线索,小微可以在书店一泡一整天!
(7)、《最小说》之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郭敬明紧跟资本市场,果断转向影视圈。《小时代》系列电影在骂声中挣得盆满钵溢,全明星阵容的《爵迹》却意外扑街,刚刚播完的电视剧《夏至未至》也是雷声大雨点小,郭敬明的影视事业早已开始走下坡路。
(8)、那时候认识一个高一级的女生,非常社会也非常无聊,天天写QQ动态说要做顾里一样的女人、活成自己的女王那种。有次空间里有人发说说DISS小时代,说觉得很拜金很无聊,这位社会大姐还发了好长的说说骂那个人……至今我还记得里面的两句话:“说小时代拜金的麻烦你先活成顾里好么?说郭敬明写的不好,你能写出小时代么?郭敬明就是神你们知道么?”
(9)、郭敬明的青少年粉丝里,大段摘抄其华丽词句且哭到胃疼者比比皆是。评论界人士大多对这种“矫情”嗤之以鼻,觉得这是“小孩子的无病呻吟”——有多少人的青春期没有几分“无病呻吟”?
(10)、怎样看待从“五四”发展至当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传统?其中的经典作品在你的日常阅读中占有怎样的比重,是否构成写作的参照系?
(11)、难免感慨当时真中二啊,一点挫折也能无限放大成“岁月刻薄、命运不公”。
(12)、慢慢的,我们已经长大啦~那些青春伤痛文学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但青春的感情依然是永恒的话题……辛夷坞把故事娓娓道来,让人沉浸其中,便不知天昏地暗。
(13)、林培源:福克纳、马尔克斯和余华。最早读的是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那时上初中,读完之后,被一种恍惚迷离的奇异感受所捕获。马尔克斯教会我释放想象力,当然,卡夫卡也一样。福克纳是高中开始迷上的,《喧哗与骚动》的结构非常好,傻子班吉的那种颠来倒去的叙述虽然读得缠绕,但顺藤摸瓜,后来又读了辛格的《傻瓜吉姆佩尔》(余华《我没有自己的名字》致敬了这部小说)。当然,结构最漂亮的是《野棕榈》(双线叙事),我还喜欢他的《八月之光》,福克纳对“恶”与人的自我身份的探究如此之深,那部小说就像一道灼热的阳光,会在皮肤上留下晒伤的痕迹;而余华如此凝练有力,他教给我的是语言的力度。读《活着》时我还不到十八岁,读完恍然大悟,像是开窍了,知道小说应该怎么写。可以说,余华是“手把手”领我入行的师傅。这些作家虽然生活在不同地域和时代,但他们彼此间有血缘关系,是文学家族里的宗亲。
(14)、哦对了,我当时还特别有优越感来着,因为2008年,我的同学们还都在看《天使.COM》。
(15)、但我记得的泸沽湖,是一条织满了阳光的夏日蓝裙。裙袂的花纹上有着月光、虫鸣、桨声、草海,和用十九岁的脚步走过的路。
(16)、林培源:同行和同龄人的写作我所涉不多,但大家公认写得好的,我都会读一读,比如阿乙、双雪涛、颜歌、孙一圣、周恺、吴纯他们。我会看看别人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写到何种地步——这其实是一个同声相求、相互砥砺的过程。这一代人的知识背景是和上一代人(50后、60后)不太一样的,大多可以直接阅读外文小说,甚至还有动手做起翻译来的。群体性的特征我谈不出,但最怕的是一代人精神上的矮化和自我规训,或者被名利迷了眼,或者陷入极端化。身边有不少这样的年轻写作者,这是值得警惕的。
(17)、20岁出头时,他就以900万版税收入被列进“作家富豪榜“,现在他30多岁,在墨尔本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去伦敦学插花和陶艺,还成立了自己的内衣品牌。
(18)、主角的死亡是郭敬明小说一贯的处理方式,且很多时候出其不意。《梦里花落知多少》中,男主被女主无意间一巴掌拍死;《夏至未至》里,男配角车祸身亡,“莲花盛放”;《悲伤逆流成河》里备受欺凌的白莲花女主选择了和《权力的游戏》中托曼大帝一样的自杀方式,在男主角面前说到做到,“死给你看”。
(19)、可以明显感觉到,七堇年在进入所谓的成熟大人世界之后的尴尬处境,当年《为了忘却的纪念》里的文字正好可以用来形容现在:“失去的是招摇撞骗的痛快诉说,未曾获得的,是笔走天涯的洗练淡定。”一面还带着青春时期稚气未脱的矫情和华丽,一面却面对着无法用之前的语言去面对的世界。
(20)、霍艳:这几种文学评价尺度的不同,是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值得深入研究。
3、七堇年哪本书好看
(1)、“ 成名十几年,郭敬明是在泥泞和争议中往前走的。年少成名,外界对他的批评声不曾断过。 ”
(2)、伴随着XQ事件被疯狂顶上热搜的,除了“金丝雀”的花边八卦,还有一些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笛安、落落、七堇年、安东尼,还有最世、CA、文学之新……
(3)、自己的生活状态被那华丽的抒情和执着的议论掩盖在后面,面目模糊。而《灯下尘》里却几乎克制住了所有描写和修饰,几乎只是纯粹地表达作者自己的生存状态。似乎是发现了华丽语言在现实面前的一无是处,因此改为平静地叙述,痛快地开骂,而没有了过去的那些技巧。然而这样迷惘的状态却更加真实,成长在现实面前的不适应和无从下笔令人唏嘘不已。还好,虽然社会沉重压顶,写作的习惯却还一直保留着。
(4)、初二的时候,我身边看最小说的人已经很多了。那时候《小时代》在最小说上连载,不但没有人人喊打,而且极受欢迎。印象里是已经连载到了最后几本——黄金还是白银时代来的,小时代1的电影版就出了,女生们铺天盖地成群结队地去看,十个女生有九个个性签名是“时代姐妹花,永远不分家”。
(5)、或许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难以启齿的黑历史,但我还是要说,《最小说》曾经了不起过,至少在我心里了不起过。我从那里知道了很多至今依然喜欢的乐队和作家,也懵懂地勾勒出了青春期的自我认知与爱。
(6)、知乎上的一个网友说,自己曾经历了长达一年的校园欺凌,那时候《悲伤逆流成河》正在流行,折磨她的方式几乎都是从书里学来的,从打耳光到在椅子上洒红墨水,再到造谣说她在做特殊职业。她开始厌学、甚至厌恶社会,留下了不少阴影。从那时起,她就“毫无道理地讨厌郭敬明”。
(7)、共有117位作家参与了本次调查,主要内容刊发于《中华文学选刊》2019年5期、6期。
(8)、很多人说,《凉生》不是小学时候看的啊~可是这本书,连载了十年,小微第一次看到它,便是在小学呢~虽然小微没有看大结局,可是不知道哪位同学,是这么多年都没有放弃的?
(9)、读者“凛凛酱”十六七岁那年,第一次独自离家去大城市上高中,学习吃力又辛苦。就在那时,《午时风》出现了。
(10)、霍艳:曾经是二十一世纪初文学生产和传播机制的受益者,受益于作文比赛和青春文学的浪潮。但当下的生产和传播机制都发生很大变化,传统渠道缺乏读者,更像是小圈子的游戏,所以会转向新媒体平台。
(11)、目前写过的书里,最喜欢的是哪一本?原因是什么
(12)、张怡微:王安忆,当代女性写作标杆,女性写作女性、建构女性秩序方面,历史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长。我想王老师身体力行做出了贡献。影响过我的作家很多很多,深刻影响的话就没有别人了。
(13)、从何时开始有自觉意识地写作?与那时相比,你对文学的理解是否发生了变化?
(14)、“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中华文学选刊》向目前活跃于文学期刊、网络社区及类型文学领域的35岁以下青年作家(1985年及以后出生)发去调查问卷,提出了10组问题。
(15)、七堇年:很幸运,我一直都是职业作家。但我希望通过各种各样不同的事情和尝试去获得滋养。从找工作、各种旅行、户外运动,到量子物理、医学,永远保持好奇心恐怕是最好的滋养。
(16)、当我高中读到《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她已经用怀念和祭奠的笔调来写那处于“盲目、消耗的状态”的高三。当我即将进入那沉重而忙碌的一年复习时,她写了《尘曲》:“我们要共生活的慷慨和繁华相爱,即使岁月以荒芜和刻薄相欺。”当时语文老师每天会让不同的同学分享句子,我把这句话抄在黑板上,全班静默。
(17)、如今,自己公司的签约作家李枫自曝被他性骚扰。郭敬明回应说:完全是捏造,已交律师处理。
(18)、………………我可能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下定决心不再看郭敬明的了吧。
(19)、24岁的读者“木青”说,初一上课时,她老爱把《最小说》藏在课本下面,在一种“危险刺激”的氛围中读完了野象小姐的《大风》。现在的她做广告设计,喜欢读杨绛的《我们仨》,回忆起当时的自己,觉得有点“傻乎乎的”。
(20)、郭敬明笔下的人物,都心思细腻,各怀鬼胎,决裂只在一瞬间/视觉中国
4、七堇年短篇小说
(1)、虽然表面上看去,《红楼梦》和《追忆似水年华》这种作品再难诞生,但是,我从来不认为这是文学的衰落。我认为追求“经典”只是因为过去我们对文学的固有印象过分狭窄而已。
(2)、嘿,还记得舒克和贝塔、皮皮鲁和鲁鲁西吗?不光是90后,只怕很多80后的童年也有他们的影子吧~作为童话大王郑渊洁的系列图书,低年级的时候,它可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啊!
(3)、不必多说……小微的室友前一段时间还在看呢~
(4)、当下的文学生产和传播机制是否为你提供了足够大的空间与足够多的途径?你的作品主要通过哪些渠道发表?
(5)、七堇年:我没有独特个人经验。我相信不一定非要经历过二战、核爆炸、大屠杀、古拉格,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我相信不是经历,而是一个人天生的敏感和创造欲造就一个作家。按数学语言来说,经验固然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
(6)、“很多年以后,我站在竖立着一块炼泅石的海岸,面朝大海,面朝我的王国,面朝臣服于我的子民,面朝凡世起伏的喧嚣,面朝天空的霰雪鸟,泪流满面。”
(7)、有哪些作家对你的写作产生过深刻影响?请列举三位,具体说明原因。
(8)、《年华是无效信》讲的是两个女孩的友情。一个读者告诉我,高中时,这本书看到她哭。
(9)、《左手倒影,右手年华》和《爱与痛的边缘》是这段时期两本很重要的作品。两本书都是散文集,成书之际,郭敬明还是个高中生。
(10)、她买了一本《年华是无效信》送给闺蜜,书里夹着一封信,她写道:“我们不要做最好的朋友好不好,做第二好的朋友。因为越好,我越害怕失去你。”
(11)、当下的文学生产和传播机制是否为你提供了足够大的空间与足够多的途径?你的作品主要通过哪些渠道发表?
(12)、我不知道我是否很好地完成了它。每创造一个故事都是绘制一座迷宫,动态的,不断生长的迷宫,因此有时候我自己也会迷路。抵达出口的时候,故事也许已经发育至完全变样。好在就像我们出生不是为了死亡那样,我并不在乎出口在哪儿,何时找到,我留恋在迷宫中找寻出口的感觉,尽管那个过程丝毫谈不上愉悦。
(13)、这些文字给很多青少年带来了共鸣感和慰藉。很多人批评郭敬明“空洞浮夸”,在与青少年的“共情”这点上,他反而是非常接地气的。
(14)、至今记得最小说后面有个IWANT专栏,里面都是编辑部的日常。我最爱看《我要写作文》,落落和郭敬明主持的,吐槽当时奇葩的投稿。还有编辑、作者们讲自己小时候的事儿,讲怎么过年,等等等等。当时觉得他们的生活简直太有趣了,幻想如果自己将来也能在这样的地方工作多好。
(15)、也有人黑她,“没想到王小立还在画《下垂眼》,而且画了那么多年还是那样。”
(16)、租马的人殷勤地给我们牵来了马匹,我们砍价不成,就没有骑马,一直徒步向草海尽头走去。听说草海尽头有座长长的栈桥,横跨整个湿地。
(17)、我本想写的是,一个人害怕自己的影子,厌恶自己的足迹,于是奋力奔跑。影子始终不离身,跑得越快,足迹越多,他最终气绝身亡。他不知道,如果就在树荫下歇息,影子就消失了,足迹也就没了,真傻呢。
(18)、文案:在青春的年华里,在芸芸众生中,找到你爱的人,让她也爱你,这便是此生最大的幸福。
(19)、张亦辉 用叙述穿越死亡——从托尔斯泰到鲁尔弗
(20)、霍艳:中国现当代文学传统之中有很多缝隙是值得去探究的,所谓的“纯文学”与“政治”“大众”“民间”等“不纯”文学的划分,也可以再商榷。如果能形成更深入的研究,或许可以对这个“传统”进行颠覆。至于“经典”,文学史的经典和大众眼中的经典是不同的。
5、七堇年 最小说
(1)、“曾经我梦想集齐彩虹书系,后来我把收集的书当二手货卖了”
(2)、而我说,在多年之后的大学课堂里,我依旧保持着高中时的习惯,躲在世界的角落读七堇年。读她的文字,就像在某个冬日的下午。温暖,淡然。她的文字,就像冬日午后的阳光,点燃了一颗埋藏的火热的心。
(3)、你心中有佛看见的便是佛,心中有光看见的便是光;
(4)、文学之外的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绘画、戏剧、影视等,对你的写作有何影响?
(5)、但在缘何“畅销”这一点上,二者却有共性——即耸人听闻的戏剧冲突。郭敬明在这一点上的把握,比国内大多数畅销文学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同样是写霸道总裁爱上我,郭敬明几本小说的情节设置显然是碾压同类畅销作品的。
(6)、听说龙城的原型在太原,这直接激起了她对山西的幻想。上大学后,她甚至特意找了个山西的男朋友,为的就是有一天去他的家乡,按照小说里的情节,指着那些向天空喷出滚滚白烟的烟囱说,“嘿,你看它们,是不是像在造云?”
(7)、1986年生,出版有长篇小说、散文集《大地之灯》《尘曲》《平生欢》《无梦之境》等。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紫金·人民文学之星长篇小说奖。
(8)、七堇年:大约十五六岁,在高中时期开始的。那时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做的就是“写作”,也许更多的是非常单纯的倾诉欲和少年时期的创造欲。如今对文学的理解当然有所变化,只是我仍然相信原初的倾诉欲和创造欲是绕不开的滥觞。
(9)、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她还觉得自己常常人格不稳定,“像精神分裂一样”,说起来总是笑着又嫌弃又怀念。
(10)、一位工作好几年的读者告诉我,当年她是这个漫画的铁粉,结果因此喜欢上了一个眼角下垂的男生,周围的人都说她“瞎了眼”。
(11)、落落现在被称为“冰岛岛主”。她已经去了好几次冰岛。一个人出门,一个人开车,一个人看极光,一个人穿过风暴回住处写稿。最新的一本书也是一部讲述冰岛旅程的摄影图文集。
(12)、全班静默。很久之后,一个少年站起来说:“我们当然要与生活的慷慨和繁华相爱,但是岁月不会以荒芜和刻薄相欺。”
(13)、其郭敬明作品的情节设置和叙述技巧上乘,且极其擅长抖包袱和制造耸人听闻的戏剧冲突。
(14)、林培源:文学的边界本来就是变动不居的。清末民初,新旧文学并存,但后来的文学史书写逐渐将“五四”新文学定于一尊,而将当时的旧诗词、旧形式的写作掩盖。钱基博的《现代中国文学史》、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和后来我们熟知的一些现代文学史所勾勒出的文学图景是相当不一样的。众声喧哗才是文学真实的模样。我个人对科幻、奇幻和推理等类型文学接触得非常少,更多是通过影视来间接接受的。未来的文学经典肯定是一个综合的类型,而不会局限于某种特殊类型。当然,金庸的武侠、刘慈欣的科幻已经是经典了,文学史书写绕不过他们。
(15)、默默上图……是不是勾起了你封存已久的回忆?但小微要告诉你的是,远不止这些,还有《G小调进行曲》、《亲亲亲吻鱼》、《森永稿子三年二组》、《蔷薇的第七夜》等等等等……有些已经不只是小学的回忆了,直到我们初一初二还在看呢~
(16)、那日下午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四点。手臂用力划船之后只觉得酸痛。可我们刚站在路边歇息,朋友便忽然提议去草海尽头看看。
(17)、我至今也不觉得我是个很LOW的人,虽然我真的给郭敬明花过很多钱。
(18)、《幻城》出版于2003年,写《幻城》的时候,郭敬明还在上高中。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他的“文笔”远远秒杀应试作文体系下的“好文章”。当然了,跟名著和严肃文学当然没法比。
(19)、“很庆幸,那些青春小说让我的青春有梦可做”
(20)、你关注同代人的写作吗?是否可以从中发现不同于前几代作家的群体性特征或倾向?
(1)、郭敬明持久不衰的走红,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青少年和成年人的代际矛盾,甚至小城市和大城市人群间的“阶级矛盾”。
(2)、小微想……有想要买七堇年全套作品的想法的人,应该不止我一个吧?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