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晏殊词风特点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其实山水扬名,文化是其根本。旅游必须和文化结合,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文港地处赣抚平原,依傍抚河,平畴沃野,秀色可餐。而且此处交通便捷,距省会南昌仅五十余公里,有高速公路直达。文港过去仅以毛笔驰名,如果把晏殊纪念馆造好。则可大大提升其文化含量,扩展其文化张力,这是“一支毛笔”不可比拟的。
(2)、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写景重其精神,赋予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透着珍珠般圆融与温润,于婉约雅致中蕴涵着人间的真情实景,不加雕琢,一扫脂粉气的艳俗,便是晏殊的风格。
(3)、南昌、抚州一衣带水,江西省推进昌抚一体化,进贤乃昌抚合作示范区核心地带,是连接南昌、抚州两市的战略支点。经济上,两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上,更是血肉相连,打断骨头连着筋,所以二晏研究同样可以来个昌抚合作,两地均成立各自的研究机构,让文港成为昌抚合作示范区的典范。
(4)、后来,红笺基本上成了情书、情诗的代名词。如果在唐宋之后有女孩子用红笺写诗送给你,那一定要多品味品味这首诗。这与90后少年时期,把纸折成爱心状送给心上人一样。
(5)、愈是富贵,便愈餍足人心,尽情享受,但愈具有享受意识,便愈担心失掉,油然便生失落意识和岁月苦短的感叹。
(6)、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7)、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耸立着争雄对峙、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帜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顾名思义,婉约派和豪放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那么,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不同之处?这里,我觉得应该注意历代评论家、作家概括豪放派的开拓者和主要代表苏轼的词的创作特色时常用的一句话,即“以诗为词”(见《后山诗话》等)。评价苏轼的褒贬双方都众口一词,可见此说是有道理的。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我很赞同中国科学院编《中国文学史》的说法:“词的诗化,并不是取消词作为独立文学样式的体制和格律,而是意味着词的题材的扩大,作家个性更鲜明的呈现和语言的革新。”我想基于此还加上音律的突破一条,从题材、形式(包括音律、语言)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试对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不同词风作一粗浅的分析比较。至于两派词人各自身世经历、才学性情等对其词风形成的影响,限于篇幅,略去不谈。
(8)、中国有句古话:“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其原句实际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后来被人错读成“无毒不丈夫”,“度”就是度量,气度。还有句话“宰相肚里能撑船”,当今现在国人常说的“度量大,心大,事业就大”,同样也是这样的意思。
(9)、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10)、澄净的心才能写出纯净的文字,我们皆是看客。
(11)、晏殊地位显达,生活优越,这使得他的词拥有一种雍容的气度和一种体察万物的闲情。今天我一起来品读他的一首小令《踏莎suō行》踏莎行
(12)、第一是说晏殊词中的“人生哲理”。怎么理解人生哲理呢?一部文学作品能够生动准确地表现出自己的情绪意志就是成功的,但这仅限于个人化的抒情。更高一层的境界就是能够写出人“同有之情”,每个人都可能感受到的心理意绪,艺术的感染力就从这里来。
(13)、 人物的形象美和生活美,在这美的意境中再现出来,鲜明、真切,如在眼前。“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凄凉意境,令人销魂、断肠。作者以美的语言、美的形象以造成意境美,使读者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纳兰性德怀恋亲人、歌咏自然的小令,清新婉丽,格高韵远,极富情味与美感。他的《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在塞外风光的描绘中,透露出离愁别恨,一片乡思,于情景交融之中,展现出美的意境。
(14)、晏殊的《珠玉词》确有一些如祝寿词、咏物词和歌颂升平的词,这类词往往是晚会宴游之余的消遣之作,在过分满足的生活里找出一点春花雪月的闲愁来吟咏一下,但仍然掩盖不了骨子里的富贵气味,没有摆脱五代绮丽词风的窠臼,故晏殊有“富贵词人”之称。
(15)、1980年,叶嘉莹发表《大晏词的欣赏》,列举了晏殊的主要政治事迹,称之为“明决的理性”,称赞“(晏殊)的识见与谋略,都可说得上是将相之才”,高屋建瓴,大处着眼,为学术界回归科学、理性,正确评价晏殊等历史人物起了示范作用。80年代中期,刘逸生写5000字左右的《晏殊小传》。从此,研究晏殊的文章,从数量上看,近30年来,公有论文两百余篇,是前50年的几十倍。从不同的方面,对晏殊词、诗、文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16)、 他的词往往以极大的同情,表现歌伎们身受的痛苦和精神面貌,以及与她们的爱恋之情。“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悔当初不把雕鞍锁。”“镇相随,莫抛躲,彩线慵拈伴伊坐。”《定风波》)词中既写出歌伎们所遭受的身心折磨,又表现出她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全词倾诉了“黯然销魂”的无限伤离之情。显示了婉约词“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自然”的艺术效果。
(17)、虽是少年得志的太平宰相,但多愁善感使晏殊常常陷入对时光流逝的敏锐感悟和对人生苦短的深沉反思中,他善写“离别恨”,词作中流露出一种普遍的浓愁幽怨,他频繁咏叹“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清平乐》)的无奈,低唱“急景流年都一瞬,往事前欢,未免萦方寸”(《蝶恋花》)的哀伤。
(18)、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19)、江南巡抚张知白,听说有这么一个奇才,就把他推荐给了宋真宗。14岁的晏殊,跨过了省试,直接参加殿试。在同千名考生的同场竞争中,晏殊毫不怯场,答案一气呵成。得到宋真宗的连连赞许,被赐予为同进士出身。
(20)、 作家们把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和谐地统一起来,创作出大量具有诗情画意的绝妙好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李煜《浪淘沙令》)、“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晏几道《蝶恋花》)凡此,皆美妙动人,绚丽多彩。往往片时佳景,一语留住;万端情绪,一语吐出。一首词,可因一妙句而千古流芳。“红杏枝头春意闹”(《玉楼春》),作者宋祁因而得到“红杏尚书”的美称!“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于》),作者张先遂有“张三影”之称;“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贺铸因而被称为“贺梅子”。
2、晏殊的词的特点及历史地位
(1)、皇上每次向晏殊询问事情,都是用方寸小字把所问的内容写在小纸片上给他。晏殊把自己的建议写好后,连同那个小纸片都装在一起呈给皇上,因此皇上对他的谨慎严密很是欣赏。
(2)、晏殊无疑是文港,进贤、乃至江西的一张文化名片,打造晏殊故里有其独特的意义:她既可以给我们提供深远丰厚的历史记忆,也势必为地方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文化动力;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对旅游者具有天然的向心力和吸引力,从而为旅游地发展提供良性循环,有利于旅游地建设的长远发展;更重要的是在于传承薪火和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遗存,往往具有无可替代的人文价值和历史意义,是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要内容。
(3)、叶嘉莹赞其词“圆融平静之中,别有凄清之致,有春日之和婉,有秋日之明澈,而意向复极鲜明真切”。
(4)、与其说是春恨,不若说是相思。少年不识愁滋味,离别总是那样的淡然和轻而易举,没有太多愁绪。然而,随着时光流逝,才知离情的苦楚。无情不似多情苦,无尽的相思,永远没有尽头。
(5)、《珠玉词》中没有长调慢词,全是小令。由此也可知:一方面当时慢词尚未流行,晏殊笃守《花间》的成规;同时可见晏殊这些词大都是在酒席或寿筵上临时即景之作,不是仔细用心推敲出来的。其次,晏词集中没有朋友之间的和作。
(6)、晏殊是富贵平和儒雅的,他自幼聪慧,十四岁就赐同进士出身,至仁宗一朝已是宰相。他在词学一道,与欧阳修并称欧晏,又与儿子合称二晏。晏殊极善小令,今天我们就一起品析他的一首小令,词牌正是《清平乐》:
(7)、注释⑴踏莎(suō)行:词牌名,又名“喜朝天”“柳长春”“踏雪行”“平阳兴”“踏云行”“潇潇雨”等。双调小令,《张子野词》入“中吕宫”。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仄韵。四言双起,例用对偶。⑵红稀:花儿稀少、凋谢。意思是到了晚春时节。红:指花。⑶高台:高高的楼台,这里指高楼。阴阴见:暗暗显露。阴阴:隐隐约约。⑷不解:不懂得。⑸蒙蒙:形容细雨。这里形容杨花飞散的样子。⑹翠叶藏莺,珠帘隔燕:意谓莺燕都深藏不见。这里的莺燕暗喻“伊人”。⑺游丝转:烟雾旋转上升,像游动的青丝一般。
(8)、晏殊为人文雅平和,待人以诚,虽处富贵,但生活相当简朴,并且乐做了许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大事,为历代史学家所称赞。
(9)、地市县镇三级联动即:南昌市和抚州市对接,进贤县和临川区对接,再加上文港镇,共同做好这个江西文化建设上的含金量最高的项目。
(10)、1987年,丛雁《晏殊荐贤面面观》:“晏殊这位北宋前期的‘太平宰相’不仅本人有一定政绩,更可贵的是在举贤荐能,提携后俊”,认为晏殊最值得称赞的地方是谏张耆不可为枢密使,大兴学校,请罢内臣监军、出宫中长物助边费、招募弓箭手三方面。同时,“晏殊的可贵之处不在于他本身的政绩,而在于他任职期间举贤荐能,为国家发现和输送了一大群‘千里马’,一大批栋梁材。”
(11)、《宋史》评价晏殊“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
(12)、 爱情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抒写爱情,反映在封建礼教统治下,人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遭到迫害、受到挫折时的悲愁与哀怨,也就成为婉约词的重要内容。它首先表现在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与歌颂。敦煌曲子词《菩萨蛮》的作者,大胆坦率而又委婉曲折地写出“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表达了爱情永恒不变的心愿。冯延巳的《长命女》,写夫妻祝酒陈愿,地久天长,永不分离。韦庄的《思帝乡》“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歌颂了天真少女对爱情的热烈追求。李清照的名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对爱情的表露,抒写她美满幸福的爱情生活。
(13)、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14)、晏殊所在的村子沙河晏村,历来归抚州临川管辖。临川研究二晏热情有加。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抚州师专,《抚州师专学报》成为研究二晏的主要阵地,并出版有《珠玉词》《小山词》专辑。在临川区,还成立了二晏研究所,出版《二晏研究集刊》,出现了一大批研究二晏的人才,如万斌生、杨华林、杨友祥、郑祥云等,发表了一大批研究二晏的力作,如郑祥云的《晏殊与晏几道》(《赣东通讯》195)《神童与诚童》(《赣东报》198)《两个神童》(《抚州历代名人传说》1989)《伴君劝君》(《江西历代名人传说》)万斌生的《千载文昌》里的“二晏篇”,罗伽禄的《“珠玉词”与心理剖析》《谈“珠玉词”的审美意象》都有一定的深度。然而,到九十年代,由于区域管辖的变更,二晏研究相对沉寂,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15)、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16)、李煜、晏殊、同是婉约词派的大家。词风既都有婉曲的情思,但又由于人生经历的不同各有不同倾向。李煜的婉约词直白浅近,以血泪写愁情。晏殊的词清丽温润,哀而不伤。
(17)、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18)、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妇女特别是那些被压在社会低层的歌伎们的不幸遭遇和文人失意的痛苦,也常常在婉约词中如泣如诉地表现出来。柳永仕途坎坷,长期浪迹于下层社会。
(19)、“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20)、在沙河晏家村,也要建设配套的设施和建筑,高规格、严要求,还原当时建筑,打造晏殊文化街区,实行挂牌保护,以体现其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现实功用。
3、晏殊词的艺术风格
(1)、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2)、他的一生兼备富贵和文化气韵。这使得他的词风以独特的格调出现。富贵气象,留连歌舞,切合其身份和喜好。而文化韵垫底,又使其毫不浅俗,而有其品位存在。
(3)、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4)、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博物馆就是一个大学校”,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纪念馆也属于博物馆系列,因此,怎样做到一个“博”字,是建立晏殊纪念箱必须深思熟虑的问题。
(5)、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如其闲雅之情调、旷达之怀抱,及其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佻,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能将理性之思致,融入抒情之叙写中,在伤春怨别之情绪内,表现出一种理性之反省及操持,在柔情锐感之中,透露出一种圆融旷达之理性的观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6)、知人善任,举贤荐能。他举贤不避亲,自己门下的,包括自己的女婿,如王安石、范仲淹、欧阳修、富弼等,都经他栽培、荐引得到重用。特别是王安石、欧阳修、范仲淹等改革派领袖,不仅影响了当时政治,推动了社会发展、文化昌盛,而且流芳百代,成为后世景仰的楷模。
(7)、敢于直言上谏,恪尽职守。宋仁宗年幼即位时,晏殊以谏议大夫身份上书反对,后又“忤太后旨而不惧”,对北宋强化谏官制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8)、赠给词人的红笺小字,字里行间全是红颜知己所倾述的爱慕之意,无意间看到,最令人感慨。曾经相逢,有许多快乐的瞬间,如今只空留回忆。想“雁传书信”、“鱼传尺素”,可是秋雁在云端,鱼儿在水底,皆触不可及,实在令人惆怅,满心的思念,无人可诉,连寄一封书信也做不到。
(9)、要做到“博”。纪念馆的内容,除了应精心筹展晏殊生平陈列,晏几道生平陈列,中国书院史,中国毛笔发展史(文房四宝作坊),江西词史,江西文学史,古今文化名人厅,“二晏”词,书法碑林,晏殊家风、家教图展,晏氏家族发展史,晏氏家谱陈列等以外,还可考虑与有关部门合作,长期举办中国诗词创作、培训、竞赛,以及中国画创作、培训、竞赛,摄影技巧研究,“二晏”诗词的讲习、朗诵、背诵等活动,以求尽量做到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生动,融思想性、教育性、观赏性于一体,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10)、在建设晏殊纪念馆的同时,晏殊故里沙河晏家村的建设也要跟上,加大投入,该重建的重建,该复古的复古,尽量还原晏殊当时的生活原貌,增加文化底蕴。
(11)、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12)、晏殊这种风格,是受晚唐花间派和五代冯延巳词作的双重影响,同时受冯延巳影响的还有欧阳修,就像刘熙载所说,晏殊得冯延巳词风之俊,欧阳修得冯延巳词风之俊。也正因为二人一脉相承,所以晏殊与欧阳修被并称“欧晏”,并且后世将二人视为江西词派之宗。
(13)、晏殊作为婉约派词人,又身居宰相高位,晏殊填词作曲,绝非单纯的自娱自乐,陶冶情操,而是一种实现自己政治抱负和政治理想的诉求和表达。
(14)、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上片描写苑中景物,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蕴含着愁苦之情。全词情致深婉而又寥阔高远,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15)、此后,晏殊一直在地方任职,至和元年(1054年)六月,晏殊因病医治才会回到京城,第二年,即至和二年正月二十八日(1055年)去世。仁宗虽然亲自前去哀悼,但仍因没能在他卧病时来看望他感到遗憾,特地两天没有上朝。赠给晏殊司空兼侍中,赐谥号为“元献”,在碑文的首款篆写了“旧学之碑”四个字。
(16)、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对晏殊颇有研究的晏发根同志可以和学者合作,共同把《晏殊传记》完成。
(17)、这类感触人生的词作,酒间花下,一往情深,凄迷要眇而婉丽隽永,充分发挥了令词这种收敛浓缩的抒情艺术形式的优长。词中营造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一份闲雅的无可奈何情调,些许敏感而旷达的惆怅。其精美圆熟的艺术表现和雅致含蓄的倾向,展示出宋词风格的新特色,堪称典范作品。
(18)、教育。晏殊从小生长在一个文人之家,受到良好的文学教育是必然的,且从小就聪明好学,5岁就被称之为“神童”,14岁时就参加殿试,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授其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秘书省是宋朝专门管理藏书的机构,拥有很多珍贵的图书资料。借此机会,晏殊在任职期间,勤奋学习,博览群书。一个人光有天赋是不够的,还需要后天的努力,都说“天道酬勤”,否则也只会出现方仲永的悲剧。由于晏殊的才华与品德,在18岁时受真宗赏识,做了“太子舍人”,给太子赵祯当伴读。自此之后,晏殊的人生就“开挂”了,因为赵祯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这个时期也是宋朝最辉煌的时期。
(19)、在文学方面,晏殊是拥有近万首词的宋代著名诗人、词人。晏殊开创了北宋时代在文学方面婉约词派词风的先河,他有机结合了典雅华丽风格和“花间派”的作词特点。晏殊的词风以清丽雅秀的情调为主,其中在他的作品中多能体会到晏殊的高远怀抱与旷达胸襟。他总是能能够将极富理性洞察的哲思放入朴素的意象当中,给人们留下无限的省思空间。
(20)、五四至新中国成立是二晏研究的奠基阶段,根据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编的《词学研究论文集》后的《词学研究论文索引》和王兆鹏、刘尊明主编的《宋词大词典·20世纪宋词研究主要论文索引》查询,这段时间有关二晏研究的论文(包括年谱)总共十二篇,数量虽然不多,但其质量和影响却不容轻视。
4、晏殊诗风特点
(1)、长期以来,学术界始终将目光集中在他的词上,对诗文少有涉猎。20世纪90年代前几乎无人触及晏殊诗文,研究诗文发展史的专著也不曾提及晏殊。90年代后,陆续有些研究诗文的文章出现,但数量极少,深度有限。无法与词的研究相提并论,直到现在,这种状态未得到改变。
(2)、其晏词语言凝练,平淡而富有韵味,明净圆融,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佻。
(3)、韩愈云:“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个伟大的时代需要英雄,一个时代的发展是需要人才,但是人才需要发现,人才需要培养,人才更需要宽容和欣赏,人才也需要伯乐,晏殊就是这样的伯乐,晏殊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培养人才,只要是人才,无论其出身高低贵贱,他都以诚相待,大力提携。范仲淹、欧阳修、宋祁、富弼、韩琦、王安石、梅尧臣等人都受过他的举荐或奖掖。可以说当时宋朝杰出人物皆出其门下,所以,欧阳修在《归田录》中称赞晏殊说:“晏元献公以文章名誉,少年居富贵,性豪俊,所至延宾客,一时名士,多出其门。”
(4)、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世称晏元献。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
(5)、大力推动二晏文化研究,成立二晏文化研究会,对已有成果进行梳理,并进一步深入课题研究,加强对二晏诗词文的研究,建立完备的二晏研究体系。
(6)、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7)、秦少游自会稽入京------(东坡)又问别作何词,秦举“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坡云:“十三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秦问先生近著,坡云:“亦有一词,说楼上事。”乃举“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晁无咎在座云:“三句说尽张建树封燕子楼一段事,奇哉!”(据《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引)这个故事很能说明苏轼与秦观,亦可推及豪放婉约两派在创作上的不同特色。
(8)、江西省每年在谷雨前后会谷雨诗会,当地可以申请主办,把地址设在文港,让更多的人了解文港,了解晏殊。
(9)、晏殊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又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如其闲雅之情调、旷达之怀抱,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佻,被誉为“情词圣手”,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为宋代的词坛奉献了无可替代的功绩。
(10)、晏殊一生历经真宗,仁宗两代,基本上是宋朝发展的顶峰。因此被人称之为“太平宰相”,“富贵闲人”,因此,有人认为他整天无所事事,自甘平庸,没有突出的政治作为,只知饮酒作诗。就连他的学生欧阳修也说他明哲保身。实际上,这种评论不十分正确,也是不公正的。
(11)、多情的词人,往往通过抒写离愁别恨,歌颂爱情的真挚。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秦观《江城子》)离歌一曲,动人心魄。柳永的名作《雨霖铃》,抒写了浓烈感人的游子离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与情人阔别、流落江湖的痛苦心境。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抒写了他对亡妻“不思量,自难忘”的一片真情。“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写当日的相亲相爱,别后的相思相忆,凄婉哀怨而又妩媚风流,轻柔自然。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等抒情小词,虽是儿女私情、离愁别绪,却写得清丽婉媚,情深意长。“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韦庄《浣溪沙》)写爱情生活的回忆,离别相思的痛苦,洋溢着真情实感。
(12)、 晏氏父子之间的相似是全方位的。俩人都是少年成名,词风都以婉约为主,性格不愠不火。唯一不同的是,晏殊一辈子荣华富贵,门生故吏大多声名显赫。而晏几道的一生,大部分在坎坷中度过,甚至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一度被送进了监狱。我有时想,这王安石既是晏殊的学生,又是临川老乡,跟晏几道还是同僚,这关系够铁的吧。但仅仅因为老师之子,对自己的政策提出不同意见,就把他投入大牢,是不是太过分了。 晏氏父子之间,还有一个有趣现象,也是我一直没琢磨透的问题。晏殊字同叔,晏几道字叔原,父子俩的字,都带有一个“叔”字,我始终不认为这是巧合,应该有什么关联。有一天,我将他们俩的字,组合成文字游戏,似乎摸出一点门道。难道他们俩早已心有灵犀,视为一体,因为无论是“叔、同、原”,或者“叔、原、同”,其意相似,因意似而人似。我不知道这样推断是否牵强,但的确为他俩父子之间惊人相似,找到一个有力例证。我沿着这一思路走下去,又发现一个更有意思现象。民国时期著名才子,后出家当了和尚,法号弘一的那位,俗名李叔同。弘一法师至少有六个名字,却偏爱“叔同”,我没有研究过,但可以肯定,这一定跟晏氏父子有关,要么是他俩的粉丝,要么想成为他俩一样的偶像。 但有一点,同叔也好,叔同也罢,都无法跟叔原比,就是叔原的孤傲自负,孤傲得甚至连苏轼也不放在眼里。据史载,有一天,子瞻(苏轼)和鲁直(黄庭坚)想拜访晏几道,不料吃了个闭门羹,晏几道说:现在大厅里有一半是我家的故人,我都没空见,你俩请回吧。弄得苏、黄俩人灰头灰脸地走了。 也许正是这点孤傲,导致晏几道异于其父晏殊,到头来穷困潦倒,郁郁而终。晏几道活了72岁,后人因其与父亲晏殊词风相近,而称之为“二晏”。我国历史上,也只有三国时“三曹”(曹操父子)和与晏氏同朝的“三苏”(苏洵父子),能享有这一美誉。 斯人已逝,人生苦短,不如再读一首晏殊的《浣溪沙》,珍惜当下吧。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13)、晏殊性格刚毅直率,生活俭朴,虽多年身居要位,却平易近人。他唯贤是举,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皆经他栽培、荐引,都得到重用。韩琦连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
(14)、 战争破坏了和平安定的生活,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国破家亡之恨,生离死别之情,不断在婉约词中反映出来。蒋兴祖女的《减字木兰花》“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将自己被虏离乡北去的无限痛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地反映了那个离乱时代的社会生活和人民身受的痛苦。
(15)、当地政府筹集资金,到国家图书馆将原本拍照,出版影印本,丰富纪念馆馆藏。
(16)、1957年,陆侃如、冯沅君合著《中国文学史简编》,认为“宋初词人如晏殊等大都继承南唐”,同年又在出版的《中国诗史》写道:“到了十一世纪……词坛上有四个重镇:晏殊、欧阳修、张先、柳永。这四位词人实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势力:晏殊最旧,张先与柳永最新……晏殊的词,一味崇尚婉约,故他虽生于宋、仕于宋、死于宋,而他的作风实不出南唐冯延巳、李煜的势力范围”。认识到晏殊对南唐词风的继承,却不承认他的超越。
(17)、 (1)雍容典雅,体现出浓重的富贵气象。一生圆满幸福,具有真富贵的生活,又具高雅脱俗的情趣,发而为词,多富贵之语,和平之音。
(18)、晏殊能执掌宰辅之位十余年,颇受真宗、仁宗两位帝王的信任,这需要老成谋国的政治智慧和政治才干,不是饮酒作词,拍马溜须就能获得的。他学识渊博,办事干练,真宗每遇疑难事,常常偷偷地写在小纸条上,向晏殊请教,晏殊也将自己的答奏慎密封呈,多获真宗采纳,被看成皇帝最得力的左膀右臂。
(19)、晏殊官至宰相,其心胸广阔,为人豁达,从不嫉妒贤能,晏殊虽多年身居要位,平易近人。他唯贤是举,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皆经他栽培、荐引,都得到重用。韩琦连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富弼身为晏殊女婿,但殊举贤不避亲,晏殊为宰相时,富弼为枢密副使,后官拜宰相。欧阳修在《晏公神道碑铭》中说:
(20)、宋仁宗时期,西夏李元昊自立国号“西夏”,至此宋夏军队在西北边境爆发了持续连年的战争,由于自身体制的原因,北宋军队屡屡败绩,损失严重。
5、晏殊是什么风格的词人
(1)、前人对二晏方方面面的记录和评价对我们现在的二晏研究有很大用处,但是因为近千年来陆续产生的前人对二晏方方面面的记录和评价的有关材料散见于各种各样的文集、史书、碑传、地方志等,收集起来,编写《二晏资料汇编》势在必行。
(2)、2021年是晏殊诞辰1030周年,现在必须着手规划纪念活动,把二晏研究推向一个小高潮。
(3)、晏殊的用词是十分清雅的,他的词中很少出现“金”、“玉”等富贵字眼,这些不是真的富贵,真的富贵描写正如他所擅长的那样,是描写出一种气象,真正的富贵气象是“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笔下的富贵是一种清雅,绝不是富丽堂皇。
(4)、注: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5)、出版《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影印本
(6)、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7)、公为人刚简,遇人必以诚,虽处富贵如寒士,樽酒相对,欢如也。得一善,称之如己出,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等,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当公居相府时,范仲淹、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
(8)、他的词风婉丽,感情细腻,有“宰相词人”之称。
(9)、市县镇三级分别设立二晏文化研究会,下面作为分会,并把李瑞清、桂瑞藩等地域文化研究结合起来,覆盖全县。
(10)、江西自汉唐后的两千年间,名家辈出,佳构连篇。此期间,两宋被认为是江西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江西文学在中国文坛上异军崛起、独领风骚的时期。而取得这样突出的文学艺术成就,其领军人物首推晏殊及其学生欧阳修。文学史界公认,晏殊位居北宋词坛“四大开祖”之首,他上承唐五代余风流韵,并将这种文学风气撒向大江南北,和稍后雄起的欧阳修,一同开创了宋词中有名的江西一派。他还以他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大力奖掖和提携后起之秀,使一大批江右、江左的才俊脱颖而出,形成两宋文学的空前繁荣。晏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11)、晏殊一生著述颇丰,写有一万多首词,著有诗文集240卷。晏殊、晏几道父子和温庭筠、李煜、冯延巳、李清照等名家一样,是中国词坛“婉约派”璀璨的星,永远闪耀在文学历史的天空。(晏政老厅长语)
(12)、与此同时,更让宋真宗欣赏的是晏殊朴实的性格,为人诚信厚道的美德。
(13)、纵观从婉约派的开山鼻祖温庭筠到后来的吴文英、王沂孙这三百余年间所谓“以婉约清丽为宗”的词人作品,数量浩繁而题材狭窄,绝大部分是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虽其间柳永、李清照等有所开拓,但毕竟难脱桎梏。
(14)、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恨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15)、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6)、在文港本地,有些热心人士,对晏殊的研究一直在做,如晏氏后人晏发根收集晏氏资料二十余年,在建好晏氏宗祠、晏氏家庙的基础上,晏氏宗亲也积极推动江西晏殊文化促进会的筹备工作,积极推动“晏殊纪念馆”的兴建,“晏殊纪念馆”建成后将填补进贤县江西宋代历史文化名人纪念馆建设一大空白。
(17)、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说:“晏元宪公虽早富贵,而奉养极约,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燕饮。”喝酒喝到兴致高涨的时候,晏殊当场为大家填词助兴。晏殊大部分诗作就是这样诞生的。
(18)、晏殊的生平研究特别是政治品格研究比较薄弱。晏殊自幼聪颖,从秘阁读书到辅佐王化,凭借过人才华和实干精神驰骋政坛五十年,一步步达到仕途的巅峰,这个时候,北宋生产发达、经济繁荣,政治清明,他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没有像赵普一样担负起拨乱反正的责任,也没有寇准那样凭借宰辅气势逼迫帝王御驾亲征,使得晏殊形成不同于动荡时期政治家的个人风格,以“太平宰相”否定晏殊的政治素养和魅力,是有失公允的。
(19)、往往一方面享乐意识鲜明,一方面则嗟叹情绪突出。
(2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此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1)、同时,根据“创意文化产业园”的理念,还可考虑建造一个类似迪土尼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体育娱乐公园,把观、赏、游、玩、吃、购等融为一体,同时离教于乐,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少长成集,老少皆宜。这样就可以把文化和旅游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把知识性、教育性、娱性、趣味性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在经营管理上,则可采取政府主管、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吸收民营企业家,特别是那些忠诚孝祖的晏氏企业家参与投资经营管理,把古老文化遗产的发掘与现代化管理结合起来,使文港真正成为名扬四海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独具一格的中国特色小镇,成为南昌市人民休闲、游乐的后花园,并广泛吸引国内外旅游者、做到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经济效益的恒久统一。如果能够做到这一步,文港兴建晏殊纪念馆,必将成为全国名人纪念馆中一个创新范例。(晏政老厅长语)
(2)、晏殊可以说是开北宋倚声之祖,开婉约派之先,对宋词小令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晏几道便是受其父影响。不过晏殊一生没有经历什么逆境,又生活在太平盛世,所以其词少了一些情感的起伏,多是富贵闲情,以及宴饮之作,读来冲淡平和,题材内容有些单调。
(3)、从二十世纪初到现在,无论是二晏生平思想还是二晏文学作品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晏殊诞辰一千年周年之际,二晏研究进入高峰期。
(4)、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由于机械唯物论和庸俗社会学的干扰,一切作品的评价都以思想内容挂帅,二晏这些与国计民生关系不大的作品便被打入冷宫,很少有人论及——总共只有两篇二晏词作赏析文章,这段时期完全可以说是二晏研究的沉寂阶段。
(5)、如果说在词的题材内容的广阔上豪放派大大超出了婉约派,那么在艺术上,应该说两派各有长短。具体说来,婉约派在形象的描绘刻画方面确有独到之处,尤其是白描手法的运用,能够达到“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这在丰富词的艺术表现方法上,不能不说是一大贡献。在抒情的委婉含蓄上亦有成功之处,能造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显得典雅工丽,然失之缠绵悱恻,无昂扬之气。
(6)、晏殊、欧阳修等人进入词坛后,北宋词坛才开始繁荣起来。李煜强化了温庭筠创造的词,晏殊继承了南唐五代的这种婉丽词风,在此基础上又有革新和求变。
(7)、北宋时期的商丘是应天府,也即陪都南京,作为北宋时期的龙兴之地,更是“南控江淮,北临河济,彭城居其左,汴京连于右,形胜联络,足以保障江南,襟喉关隘,为大河南北之要道矣。”再加上隋唐大运河贯穿东西全境,东南物资只有通过商丘才能到达京城等地。当时商丘为南京应天府,成为北宋四大陪都之是北宋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8)、据北宋魏泰的《东轩笔记》记载:“晏元献当国,子京为翰林学士,晏爱宋之才,雅欲旦夕相见。遂税一第于旁边近,延居之,其亲密如此。”虽说后来宋祁因亲自起草了晏殊罢相诏书被后人诟病,但晏殊落难之时,众人避之不及,唯有宋祁不避耳目,公开宴请晏殊,送行三十里。这既说明宋祁公私分明的态度,也说明了宋祁对于有着知遇之恩的老师晏殊一种尊敬,晏殊对于宋祁也没有什么怨言,也没有因此就怨恨宋祁,也许在晏殊内心明白宋祁也有不得已而为之的苦衷,这就是一种肚量。从这一点来说晏殊、宋祁师生之间是有一定默契的。
(9)、优秀历史文化要得以传承,也可以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载体,所以,借二晏研究,突出特色,坚持创新,打造品牌,推动地方经济再上一个台阶,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10)、 晏殊之厚,在于厚道、厚实、厚德。一个偶然机会,我读到一段跟晏殊有关的史料,证明其绝对担得起这“三厚”之名。 晏殊22岁那年,也就是1013年,福建福清一户蔡姓人家,诞生了一个男孩。晏殊肯定没想到,这个叫蔡伯俙的男孩,不仅破了他的“神童”最小年龄纪录,而且还和这位神童一起,成了宋真宗的东宫太子赵桢(即宋仁宗)的伴读。三年后,亦即1016年,蔡伯俙被父亲背着,来到开封,参加童子科考试。这孩子人小鬼大,在廷试环节,当着真宗赵恒面,背了一首御制诗,把真宗皇帝乐得听说当晚御膳,多吃了一碗饭,还当庭赐诗一首,诗写得不怎么样,我只引一句:“七闽山水多灵秀,三岁奇童出盛时。“这还不算,真宗皇帝又赐蔡伯俙进士出身(可能是我国历史上年龄最小的进士),并让他陪太子赵祯读书。 此后的日子里,小蔡神童用一套组合拳,连续打破了多项全国纪录。除了是全国年龄最小的进士外,小蔡还是年龄最小的拍马屁者。如皇宫门槛比较高,赵桢太子每次经过十分吃力,小蔡便伏槛为梯,让赵桢踩身而过。有一年,皇上问他,这么小离家,想父母吗?这一问是有陷井的,无论答“是”或“否”,都有可能犯路线错误。不得不佩服小蔡的聪明机巧,他说:“皇上是我的再生父母!”I服了You!小蔡还是年龄最小的“枪手”。赵桢贪玩,每当父皇布置作业,便让小蔡代劳,小蔡无不欣然从命。 同是陪太子读书,年长的神童晏殊则让赵桢感到古板而不好玩。这个老晏,看到我迈不过门槛,也不来扶一把;叫你帮忙写作业,居然当面拒绝我。哼,等我当了皇帝,看怎么收拾你。小蔡见状,暗自偷笑:这晏殊,好笨!不知道“神童”之名是怎么得来的。唉,看在共同陪读太子的份上,今后我会关照你的。 可是,眼看着赵桢成了仁宗皇帝,眼看着自己变成了小伙子,蔡伯俙发现,晏殊的官是越做越大,而自己却还在打酱油。还得佩服这蔡神童,脸皮真厚,丈着跟仁宗赵桢是发小,直接向仁宗伸手要官。仁宗看了一眼陪他一起长大的小伙伴,说:治理国家需要的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得夸夸这位仁宗皇帝,是个明白人,孰轻孰重、孰是孰非分得门清。据史载,仁宗比较念旧,并没有治小蔡要官之罪,而是给了蔡伯俙一个司农卿(相当于农业部长)的闲职。 皇上的器重,让晏殊很开心。那年清明时节,晏殊和一班好友去野外踏青,并玩着斗草的游戏。回家后,轻松写下《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刚搁下笔,忽然管家来报:“老爷,大喜,夫人生了,又是一个男孩。”
(11)、俗话说的好,“诗如其人,文如其人”,其诗作雍容华丽,从容淡定,有富贵之气,这也是他性格文雅,端方,大气一种具体呈现,更是北宋时期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一种真实的写照,晏殊的诗词是一种朝代的气象象征,更是那个时代最美丽,最璀璨的花朵。
(12)、晏殊也常在词作中表达对人生的体悟,对生命的忧思,并赋予其理性的考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成就了晏殊词“情中有思”的韵志,也是最能代表他词风的名句。去年今日,亭台楼阁依旧,却已是岁月匆匆,物是人非,秋去冬来,花谢花开,终有轮回,可是人生却无法往复,那檐下飞燕似曾相识,却不是去年那只。在伤春怀人的感情基调中,蕴含着对个体生命的无限眷恋,对人世无常的深沉思索。
(13)、下阙:正望着红笺发呆,不觉日已西下,斜阳余晖,更觉得清冷。词人独自倚靠在西楼,望着远方,然而远处的山峦起伏,遮住了视线。言不能、目不能及,孤独随着逐渐黯淡的阳光不断扩散。
(14)、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如其闲雅之情调、旷达之怀抱,及其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佻,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能将理性之思致,融入抒情之叙写中,在伤春怨别之情绪内,表现出一种理性之反省及操持,在柔情锐感之中,透露出一种圆融旷达之理性的观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晏殊的文章,内容丰富,词藻华丽,他能写各类文章,尤其善于写诗,有闲雅的意趣和多情的思绪,晚年仍专心孜孜地学习,不知疲倦。《宋史》中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
(15)、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耆卿?”对曰:“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16)、晏殊从小聪明好学,5岁就能创作,有“神童”之称。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这件事,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次年,14岁的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晏殊的神色毫不胆摄,用笔很快完成了答卷。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宰相寇准说道:“晏殊是外地人”皇帝回答道:“张九龄难道不是外地人吗?”过了两天,又要进行诗、赋、论的考试,晏殊上奏说道“我曾经做过这些题,请用别的题来测试我。”他的真诚与才华更受到真宗的赞赏,授其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他学习勤奋,交友持重,深得直使馆陈彭年的器重。三年,召试中书,任太常寺奉礼郎。
(17)、首倡办学。五代战乱,学校尽废。《宋史·晏殊传》曰:“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他贬职应天府时,延范仲淹以教生徒。在应天府首创创办官学,各地纷纷仿效,并形成风气,为国家承平、经济繁荣、发现人才做出贡献。晏氏族谱记载:晏殊晚年曾先后拿出自己大部分俸禄在老家买田购地,兴办义塾,延聘名重一时的程颐、周敦颐、胡安国等一流国学大师担任教师。他还在故乡置产,创建“义庄”,立规定矩,奖励族人好学上进,并帮助贫困子女上学读书,为朝廷培养输送人才。临川号称“才子之乡”,晏殊是宋代振兴教育的第一功臣,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晏政老厅长语)
(18)、全词情致深婉而又寥阔高远,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情感和主题,可以说是婉约派诗词之上乘作品。
(19)、上阙:红笺又名薛涛笺,唐朝的时候,女诗人薛涛在浣花溪畔定居,并在此想出了一种染色法,制造了许多彩色笺纸,这种笺纸被时人称之为薛涛笺,共有十种颜色。当时薛涛特别喜欢用深红色的笺纸写诗与元稹、白居易、杜牧等人唱和。
(20)、所谓太平宰相,笔者认为:是能够治世于太平的宰相,所谓富贵闲人,是在饮酒作词的同时,同样能够治世于太平富贵,这才是真正的宰相之材,能臣之气魄,真正之大智慧。
(1)、 晏殊的第七个儿子出生的那一年,他已经47岁。老来得子,让晏殊浑身透着清爽。夫人问给这孩子取个啥名字,晏殊沉思片刻说,就叫晏几道吧。 作为晏殊最小的儿子,晏几道一出生,就得到了家人的宠爱。这小子从小聪明过人,7岁能文,14岁参加科举考试,便高中进士。简直就是一个神童!我不得不惊叹晏殊的造化,自己的儿子能够踏着与自己同样的成长轨迹,一出手便轰动朝野,这与他自已14岁那年惊艳登场,是何其相似!晏殊自己也纳闷,人死了才会转世,难道是自己的灵魂提前转世了?也许是感应,也许是凑巧,也许就是宿命,晏几道考中进士后的第三年,晏殊便走完了65年的辉煌人生,带着微笑撒手西去。 人走茶凉,自古一也。父亲晏殊的离去,于17岁的晏几道,甚至于晏家,是个重大转折点。晏家开始家道中落,从小锦衣玉食的晏几道,也由此踏上了独自谋生之路。有一年,晏几道来到沈姓好友家,让4位歌女演唱各自所填的新词,期间,与其中一位叫小苹的歌女产生了恋情。后来好友去逝,4位歌女也不知所踪。晏几道十分惆怅落寞,满脑子全是小苹的倩影,在无限伤感中写下无限伤感的《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天空在下着细雨,枝上的红花随风轻轻地飘零,我独自站在雨中,任落花胡乱地洒在身上,望着一对燕子穿过重重雨幕,自由自在地飞去。置身于这种场景之中,是伤,是怜,是羡,还是怨?按照晏几道自己的说法,这首词是为思念歌女小苹而作的。但我总认为,小苹只是一个托,在晏几道潜意识里,是要表达对父亲晏殊深深的怀念。“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父亲早已驾一缕祥云而去,可当年陪伴俩父子读书散步的一轮明月,仍在天空静静地注视着自己。 晏几道和晏殊有太多的相似之处,我相信他们父子之间,一定存在心灵感应。不信,请大家读读晏殊的那首《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在这首词里,有“燕子”且“双飞”,有“明月”,却“不谙离恨苦”,同样的元素构成的画面中,父子俩词中的人都只有一个,只是一个在“独上”,一个在“独立”。在这一动一静之中,即便是阴阳两隔,父子俩依然在进行着心灵对话。
(2)、去年的天气,旧时的亭台,物是人非,时光流逝。感伤无奈,有对时光不再的惋惜,对故人不舍的流连。
(3)、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4)、下片,“翠叶藏莺,朱帘隔燕”两句又将视角投至眼前,黄莺在绿叶间穿棱,帘外的燕子啁啾着飞舞。室内的香炉内香烟袅袅,细细轻轻地婉转飘散,仿佛游丝一般。“炉香静逐游丝转”是本词中特别有味道的一句,用精致细腻的笔触写词人的闲情雅趣。本句明明是写香烟飘散的动态,却衬得诗境格外安闲宁静,再与前句中的“藏”、“隔”等语词连缀,华堂内一派静谧之气被诗人巧妙地勾勒出来。结句“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将美好的暮春画面染上了一层淡淡的清愁。梦是迷离的,斜阳是忧伤的,庭院是静谧幽深的,结句中一连几个意象,烘托出一种迷蒙愁绪,这愁绪是因静静流转的光阴而起吗?仿佛令人难以参透,这也是本词的魅力之处,意象是清晰的,传达的情感却是惝怳的。
(5)、文字是有力量的,它可以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如鲁迅笔下讽刺尖锐犀利的文字,无一不是刺向麻木的看热闹的国民。它也可以是情绪宣泄的出口,天下无数文人墨客或无聊或悲愤的情感,真真假假以文字的形式流出。
(6)、撤消内臣监军,使军队统帅有权决定军中大事;
(7)、对二晏的研究,研究人才相当匮乏,现有人才既没有专业背景,又没有大师指导,对于课题研究来说是个短板;且全国研究二晏人才没有互动,显得散乱杂,没有形成体系。再加上地方财力不足,很多想法无法实现。
(8)、各研究机构定好总课题,并设计好支课题,委派学者教授及下面研究人员有分工、有合作地进行研究,最终结题时汇总,结集出版研究成果。
(9)、柳永曾经因为科举不顺利,拜访晏殊,听说晏殊喜欢填词,于是套近乎,说:“我和您一样,也喜欢填词。”结果晏殊气得不行,面色不悦地说道:“谁和你一样,你填词能跟我一样吗?”
(10)、但是,《珠玉词》中有着为数不少的感伤之作,感慨人生的无常,哀叹光阴的流逝,表现了一种似含人生哲理的无端的伤感。这种伤感虽只是为一时一事而发,可总是充盈着一种较深刻的体验,因而带有相当的普遍性。
(11)、而晏殊正是有这样安逸的大环境,才孕育了自己具有“富贵气象”的小环境。晏殊虽处事圆润,但为人诚实厚道,待人以诚,虽处富贵,但生活俭朴,又乐于奖掖人才,结交名士。@蜻蜓漫语 觉得,晏殊的人生是成功的,既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又展现了自己的文学才华。晏殊是有“小资”情调的,闲暇之余,他喜欢喝点小酒,吟点小诗,感叹一下人生,是一种富贵闲愁。晏殊的词中最喜欢的还是这首《浣溪沙》。
(12)、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13)、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如其闲雅之情调、旷达之怀抱,及其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佻,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能将理性之思致,融入抒情之叙写中,在伤春怨别之情绪内,表现出一种理性之反省及操持,在柔情锐感之中,透露出一种圆融旷达之理性的观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晏殊的文章,内容丰富,词藻华丽,他能写各类文章,尤其善于写诗,有闲雅的意趣和多情的思绪,晚年仍专心孜孜地学习,不知疲倦。《宋史》中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
(14)、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晏殊因为违反刘太后的旨意,反对张耆任枢密使,被贬谪为“应天府知府”,从此晏殊就与应天书院,和商丘有了一段不懈之缘。
(15)、在文学上,晏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16)、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17)、而豪放派则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苏轼以一个革新者的勇气,把词从“娱宾遣兴”的工具改造发展为独立的抒情艺术;把词从“樽前”“花间”推向较为广阔的社会人生。“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载熙《艺概》),山川景物、记游咏物、农舍风光以及吊古感旧、说理抒怀等都大量写入词中。如《念奴娇》(“大江东去”)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最能体现这一特色的不朽名作。到南宋辛弃疾,又有了新的发展。在此不赘言。
(18)、就是这样,内容限定了形式,形式又反过来框住了内容,婉约派词人们牢牢捆住了自己的手脚。在这一点上,以周邦彦、贺铸为代表的“格律词派”更是登峰造极。
(19)、程安庸在《晏殊评说》中,认为晏殊具有公忠谋国、知人善任、自奉廉洁的优秀品质,但在政治上无重大建树。
(20)、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1)、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