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选论语必背六十句子
(1)、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在河滩。美丽贤德的,正是我的好伴侣。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3)、要重视学习,善于结交朋友,着眼于朋友比自己好的方面加以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我。在犯了错误的时候,要正确对待,不逃避掩饰,勇敢地加以改正。
(4)、亦解释是“知者乐,水。”智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的。“仁者乐,山。”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
(5)、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就是小人结d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6)、(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8)、看见贤德的人就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反躬自问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9)、父母喜爱我们,我们做到孝心又有什么困难?父母不喜爱我,我便更应当对父母有孝心,这是难能可贵的。
(10)、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学会识人、用人。
(11)、既温习旧知识,又不断了解新知识,这样就可以做教师了。
(12)、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13)、(译)颜渊、季路在孔子身边侍立。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志向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但愿能做到不夸耀自己的优点、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说:“愿意听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说:“但愿使老人能享受安乐,使少儿能得到关怀,使朋友能够信任我。”
(1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5)、心伤:难过。东西虽然很微小,也不要私自隐藏起来;如果这样做的话,就会使父母很难过。
(16)、扫一扫下图然后点击关注,每天都能看国学类正能量精采文章!我们致力于为大家提供一个全免费的专业高质量平台!
(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里仁》
(1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9)、(讲解):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根本。
(20)、(讲解)君子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
2、论语30句背诵
(1)、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2)、孩子名字里用了这个字,让她没法保研和买房。妈妈崩溃:我对不起她!
(3)、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4)、孔子重视个人的修养,认为一个人最应该具备的能力首先是爱人的能力。爱人就是首先要爱父母,其次是爱兄弟,再次是爱朋友,最后是爱大众、爱人类,这样才能做到仁。能够做到这样的人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如有尚有余力的话,再去学习文化知识,掌握历史典籍、文献知识,以及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实践,这样在生活中就会明白掌握世事的规律,恰当的处理事情,懂得人生的道理,圆满自我的价值。
(5)、解读:这里阐述了孔子君臣之礼的主要内容,即国君依礼役使臣子,而臣子侍奉国君要尽忠。从这里的语言环境来看,孔子还是侧重于对君的要求,强调君应依礼待臣,而不像后世那样;君主可以无礼,臣下必须尽忠,以至于发展到愚忠。
(6)、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7)、白话文释义: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真不知他怎么办。就像大车的横木两头没有活键,车的横木两头少了关扣一样,怎么能行驶呢?”
(8)、(讲解)不怕别人不了解我,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9)、(这句说的太对了,对待人恭敬诚恳,出门在外也会有很多朋友,对人恭而有礼,四海人都是兄弟!)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12)、解读: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良好的教养,主要不是看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基本道德。只要做到了这几点,即使他自己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也可以认为他已经是个有良好教养的人了。
(1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4)、(译)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获得‘文’的谥号?”孔子说:“他聪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1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6)、教育活动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措施)。
(17)、(译)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18)、不要只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19)、对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20)、这句话我们在小说和电视剧中经常听到,都很熟悉。这句话是孔子说的,为什么说,是因为鲁国大夫季孙氏擅用天子的礼乐,等于不把君主放在眼里,所以孔子发出了以上的评论:“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意思是说,季孙氏连这种事都可以做,还有什么事,是他不忍心去做的呢?也就是说,这种事都做得出来,那就没有他做不出来的事情了。
3、论语精选60句
(1)、后文: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着。”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学而》
(3)、凡是油嘴滑舌的人,看人脸色行事的人,一般都比较缺少仁爱之心,为人不厚道。
(4)、凡是说话首先要讲诚信,欺骗与胡说怎么可以呢?
(5)、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6)、内部资料,连答案一起发送:人教版语文1-6年级第5单元测试卷
(7)、(讲解): 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8)、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9)、(讲解)看见贤人就应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则应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无类似缺点。
(1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1)、二年级看图写话满分指导及200篇练习(附答案)
(12)、《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东汉列为“七经”之(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13)、精致的学问可以不断切磋,不断琢磨,这是没有止境的。
(14)、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才能看出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5)、(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16)、50多个描写春天的好句段,作文肯定用的上!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8)、暑假里语文学习最需要做的事情:阅读、背诵、日记、生活与作文
(19)、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财物平均分配则无所谓贫;上下能够和好共处则无所谓寡;上下相安无事则国家就无倾覆之患。
(20)、(译)孔子说:“君子不会根据言论推举选拔人才,也不会因为某人有缺点错误而废弃他的言论。”
4、精选论语必背六十句话
(1)、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季氏》。
(2)、这里,孔子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
(3)、这样看来,孔子主张进行的祭祀活动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宗教的。
(4)、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解读:有子这段话讲的是交友待人之道、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对于“信”“恭”的看重,信要以义为基础,方能做到践行可复;恭要以周礼为标准,方能远离耻辱,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不符合礼的话决不能讲,讲了就是不信的态度;不符合礼的事决不能做,做了就不是恭的态度。
(7)、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8)、(讲解)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0)、你知道吗?越是坚硬的东西,磨而不会变薄。越是洁白的东西,染而不会编成黑色。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到身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11)、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12)、100例描写(冬天)的好词、好句、好诗、好段,为作文加分!
(1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14)、聪明而又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
(15)、自己想要生活得好,也必须使别人生活得好;自己想通达,也必须使别人通达。
(16)、(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17)、用不符道义的手段得到财富和地位,对于我像浮云一样,绝不会去取它。
(18)、(译)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成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19)、现代教育(20世纪以后)——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记忆:全民多现身)。
(20)、从我们传统文化来讲,凡事都有“体、相、用”三个方面,先有体,次有相,然后有用。这里的“性”指的就是本体,“习”指的就是用,不但是人,乃至万事万物的本性都是相近的,所以说“性相近”。但每个人的习惯不同,到后来差异越来越大,所以说“习相远”
5、精选论语必背六十句
(1)、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2)、(讲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指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用于赞美别人多才多艺)
(3)、此句名言是告诫人们不要热衷于别人的隐私,更不可到处宣扬别人的隐私,否则必会招人反感,有时候,太过了解别人的隐私还容易招来祸患。
(4)、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5)、(讲解):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6)、 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论语·子路》。
(7)、学,是为了自己的进步,而不要把精力用于怨天尤人上。
(8)、孔子认为,这就好比人的意志力,在经受任何艰难困苦时,仍然不改本色,而唯有这样才能表现出一个人的坚强的意志。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松柏般这种不畏严寒的坚强的意志,才能获得人生永远的成功。
(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0)、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学习的知识就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
(11)、(原)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13)、君子能够容忍不同的想法、意见,与人赤诚相见、肝胆相照。
(14)、解读:这一段表明了孔子希望培养的理想人格的七个标准:
(15)、(译)孔子说:“有志之士,仁义之人,不能为了求得保住性命而损害仁,而应舍生忘死来维护仁义。”
(1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17)、解读:这里讲的是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不应当过多的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够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不去追求物质享受,不贪图安乐,把注意力放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追求真理。既有勤奋精神,又有高明方法,才可以算是真正的热爱学习。这是孔子对其弟子们的教诲,也是孔子一生求学精神的真实写照。
(18)、(译)孔子说:“《关雎》篇,快乐而不放荡,悲哀却不伤痛。”
(19)、过:过错。更:更正。柔:柔和。父母如果有过错,就应当劝说他们,使他们即使改正。但是劝说他们一定要讲究其方法,要和颜悦色,轻声细语。
(2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2)、处世是需要了解别人的,自己心态平和,才能真实地了解别人。
(3)、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4)、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6)、☞回复(古诗)免费领1~12年级必背208篇古诗文(含音频和电子版)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8)、(面对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子贡,孔子告诉了他以往的事,让他因此而能知道未来的事)
(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0)、孔子提出的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这三点,是有感于当时社会风气的颓坏现象,说像这样子的社会,就没有什么可看了,感叹当时文化思想的衰落。孔子所说的实际上是礼要以内在的真实感情为基础,认为人的道德内在性是自我实现的必要条件,不能化为一套外在的力量。在古代历史中,在上位者有一套完整的维护统治的政治制度、礼仪制度和行为规范,可是,如果没有内在的真实感情、对他人的爱和尊敬,那么这一切都不过是为了维护统治,实现无限膨胀的私欲的规定而已。
(11)、这样看来,孔子主张进行的祭祀活动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宗教的。
(12)、(译)仲弓问(怎样是)仁。孔子说:“出门(工作、办事)时要像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用差遣人民时要像举行盛大祭典一样严肃。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为国家办事没有怨恨,处理家事也没有怨恨。”仲弓说:“我虽不聪敏,请让我按照您的话去做吧。”
(13)、做到了他律和自律的相辅相成,方得以堂堂正正的立于天地之间。
(14)、(译)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孔子听说后,说:“思考两次就可以了。”
(1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6)、在实行仁德之事的时候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要谦让。
(17)、对于一般的女人和小人,都比较难以接触。如果和他走的太近,他就会有失恭敬;如果对他疏远,他又会心生怨恨。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讲解):君子胸怀坦荡,无忧无虑;小人心胸狭隘,常常忧愁哀戚。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讲解):不怕别人不了解我,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讲解):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学习的知识就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讲解):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讲解):名分正当,说话才能合乎情理,事情才能成功。指做事、说话必须理由正当而充足。
(19)、(预习)部编5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古诗、课文、日积月累)
(20)、当然,在实际学习工作中,要做到“和而不同”并非易事,稍有不慎就会落得一个“刺头”的雅号而成为圈内不受欢迎的人。
(1)、贫穷却没有怨恨,很难;富贵却不骄傲,倒容易做到。
(2)、(讲解)在担当实现仁道的重任,即使和老师相比,也不逊色
(3)、(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4)、(讲解)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5)、中国诗词大会模拟试题200道(含答案,快收藏)
(6)、(讲解):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7)、解读:执政者要以仁道治国,具体来说就是执政者要敬其事,对人民有公信力,爱护民众,节约经费,让人民服劳役要在农闲之时。直到今天,孔子这种具有民本思想的政治主张还闪耀着光芒。
(8)、(原)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9)、(注: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10)、小学奥数题型与解题思路60讲资料|可下载打印
(11)、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12)、(这句说的太对了,对待人恭敬诚恳,出门在外也会有很多朋友,对人恭而有礼,四海人都是兄弟!)
(13)、林放提的问题很大,本来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讲清楚的,即使讲解了,也有可能因为受知识和阅历的限制而难以理解和领悟。孔子的回答是智慧的,他不去空泛地谈论礼的根本是什么,而是就现实中的礼仪的奢华铺排和丧礼的仪式周全发论。礼贵在得宜适中,铺张奢侈和俭省节约代表两个极端,都不是尽善尽美,但俭可以避免繁文缛节,比较接近礼的本源,就是真诚的心意。丧礼强调要真诚心意,更甚于其他的礼,所以孔子特别加以说明。知道礼之本后,就不会为虚荣心所驱使去做舍本逐末的事了。
(14)、人格的重视。孔子不但希望每一个人能够生存,还希望他能够好好地生活。
(15)、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16)、(讲解)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17)、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固定的用途,要在任何环境都能发挥君子的作用)。
(18)、君子胸怀坦荡,无忧无虑;小人心胸狭隘,常常忧愁哀戚。
(19)、(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20)、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