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什么辩证法
(1)、所以,我们今天要深入它的后面要去探讨它的来由,来理解为什么西方的东西拿到中国来就变了。西方那么好的法治为什么实现不了,表面好像是是实现了,但实际上是换了另外的内容。
(2)、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3)、反思也有一种逻辑,但不是形式逻辑,而是辩证逻辑。这就是黑格尔辩证逻辑的由来。辩证逻辑是一种反身性的逻辑,而形式逻辑强调同一律,回避反身性。反身性体现的是一种自否定的自由精神,不安于现状,要否定、超越、突围,要成为自己所不是者,对理想、彼岸的追求,是一种能动的辩证法,表达出一种生存论的欲望。
(4)、《逻辑学》(WissenschaftderLogik)1812-1816(lasteditionofthefirstpart1831)
(5)、斯特恩(RobertStern)这部导读属于“劳特利奇伟大著作导读”(RoutledgeGuidestotheGreatBooks)系列,篇幅不长。它以一种简洁、自洽的方式给出了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以学术研究的标准看,斯特恩对《精神现象学》的解读尽管并非唯一的可能,却至少言之成理、可以辩护;更重要的是,以一部导读著作的标准看,它为读者进一步研究黑格尔的原著提供了一条既容易理解又引人入胜的线索。在这个意义上,斯特恩此书是一部成功的导读书。
(6)、黑格尔这一时期还发表了一些批评康德、费希特和F.H.雅各比等人的著作。这些人的哲学被黑格尔看作主观的反思哲学、需要克服的片面性哲学,因而必须把它们同以总体为基础的“真正的哲学”区别开来。
(7)、正是因为人类只有以动物为参照物,才可能了解自己,人最爱的是爱自己,但他必须须通过爱别人,或者恨别人的方法来展示自爱。
(8)、黑格尔辩证法是德国古典哲学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其基本思想是概念的辩证发展。它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世界和精神世界描述为一个过程,即以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来描述世界,并试图揭示其内在关系,从而猜测以唯心主义为基础的客观事物的辩证法。
(9)、而《易经》的“十段论式”,是中华民族的古圣先贤在上古时代就已发现的认识自然、人类与社会的方法,孔子在《系辞.下传》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里所谓八卦,即乾为天;坤为地,为大陆;离为日;坎为月,为江河海洋;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以及由八卦相荡构成的六十四卦卦场,于无央数劫之前即已先天存在于宇宙天地之间,与宇宙的历史、地球的历史相比,人类的历史微不足道,但人是宇宙天地的全息缩影,亦具备八卦与六十四卦卦场,也就是宇宙自然、天、地、人是合一的,皆存在八卦与六十四卦的先天自然客观规律。
(10)、所以,所谓的“自我”,都是在通过外人对“自我”的评论中,获得着对自身价值的认识。这里有一个悖论:一方面,没有“非我”就没有“自我”;另一方面,没有“自我”也不会有“非我”。
(11)、当然,外国学者很早以前,也是提到过我呢!古希腊哲学提出了某种元素的“凝聚化”和“稀薄化”导致形成不同质的事物的思想,曾提出一些有趣的辩题,如:多一粒谷子能否变成谷堆?少一根头发能否变成秃头?在这些貌似玩笑的例子里,包含有量变引起质变的思想火花。近代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第一次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阐述了质量互变规律。可见呀,我的身影在古今中外都是频频出现,我可是当之无愧的“大哥”。
(12)、辩证否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否定之否定原理来自黑格尔的“正-反-合”三阶段论:“正”态事物由于内部矛盾的发展,会过渡到反面,成为“反”阶段,这是第一个否定;由反阶段再过渡到它的反面,是为否定之否定。经过否定之否定后,事物显然回到“正”态。
(13)、这是一种虚假的自由,你这次自由了,马上就自食其果。而且最后秩序大乱之后,还要靠儒家的那一套——那一套已经是秩序井然,它把一切都想到了。道家固然可以引发一场农民起义,但是没有规范,还是要靠儒家来治理。所以真正的自由精神要立得起来,真正要冲破儒家的传统的几千年的陈旧的规范,它就必须要有自己的规范,要有自己的理性。
(14)、其实,孔子的思想是一整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孔子从“上天有好生之德”这个天命出发,根据天人合一这个观念,认为人应该效法上天的好生,于是就提出了人的内心也必须有仁心仁德,这就是仁;有了仁心仁德的内心,就必须体现在行动上,这就是义;有了仁和义就不会做错事情,就能够把任何事情,都做得符合上天的好生之德,这就是礼;有了礼的行为,才能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和谐和睦的社会,才是人们理解中的社会,也就是孔子理想中的大同社会;若能和谐和睦地做人做事,当然自己所获得的利益才能最大。
(15)、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涵可大致概括为,矛盾的三大特性四大理论:即: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的不平衡性,即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16)、“否定的辩证法”、“反思的思想”构成黑格尔辩证法的内部结构。他的辩证法受到古希腊辩证法的影响很深。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柏拉图的辩证法、古代智者学派的辩证法,他们都对黑格尔有非常深的影响。
(17)、黑格尔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首府斯图加特;是柏林大学(今日的柏林洪堡大学)的校长。
(18)、二把黑格尔在具体的历史包括哲学史中“定位”之后,我仍然不建议从他的《精神现象学》读起。
(19)、所以,道和万物并不像冷和热一样,是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的两样东西,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更不是互相反对的关系,当然也就不可以用“正题——反题——合题”这样的三段论来论述了。
(20)、《美学讲演录》(又译:《美学》、《谈美学》)
2、黑格尔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1)、如果用最简单的概括来描述黑格尔的辩证法,就是“正题——反题——合题”,正题就是“某种我们认为的普遍概念或原理”,反题就是“对普遍概念或原理的反对”,合题就是产生了“新的普遍概念或原理”。
(2)、 当然这种人生阶段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了,成熟度与年龄段也不是正比的格式关系,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的划分标准也不同,具体的来说应该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环境而异,只是人的思想在成熟进程大体上都要经过这三个阶段而已.
(3)、一个奴隶要决定反抗比不反抗要难,那就看它有没有自由精神,一个有自由精神的奴隶会选择反抗。那是很难的。大自然也是压制人的,但是选择忍饥挨饿,少生孩子,少吃?还是去创造发明,去改造自然?这比安于现状更难。
(4)、只要我们真正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它的来龙去脉,那对我们今天的法治,它的实质的把握可能要更准确一些。
(5)、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是由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贺麟和王太庆共同翻译,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术专著,该书自出版以来已经再版了好多次。
(6)、第内外因辨证关系中不要以为内因决定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并不等于内因决定外因。
(7)、恩格斯总结概况了黑格尔的《逻辑学》提炼出了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8)、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的运动,纯粹逻辑的推演过程,共分为了三个阶段,那就是自在、自为、自在自为的三个阶段,今天我们主要地是借用黑格尔的三个阶段一起来看待定位理论的发展——自在、自为、自在自为这三个阶段对应着定位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用之而不知”阶段、“妙手偶得之”的定位观念阶段、辩证反思的定位体系(或定位学)阶段。
(9)、自为自在状态是完全展开的、具有严格的系统反思。定位理论不断的自我发展,但是定位理论若是只停留在观念上,他的特殊性、偶然性的弊端就会显现出来,这也是很多学习定位理论的企业家们他们对定位理论的了解还只是一种感性的阶段,尽管他们日日经营着企业,但是他们对定位理论是一种机械的实践(机械实践主义),没有辩证性的反思。辩证性的反思的结果就是成为体系,当定位理论成为体系之后,他才真正成为科学。
(10)、为什么都翻译成理性,它们两个其实是不同的,起源都不同。一个是语言,说话,另一个是灵魂,灵魂是自动的,自己运动,并且推动万物。它们在西方都翻译成理性,我们中文遇到这两个字经常也是都把它翻译成理性。这就促使我们想到西方所谓的理性其实不是一个单纯的东西,它是一个二重结构,西方的理性本身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对立统一体。
(11)、像王安石,他解释运动,说事物内部包含两个对立东西,他称之为“耦”,意味着两个东西,“耦”意味着两个东西,这两个东西相互冲突造成运动。但谁把两个东西放在一起?放在一起又如何会发生冲突呢?王安石就讲“耦之中又有耦焉”。“耦”的冲突又用更小的“耦”来解释。“耦之中又有耦焉,而万物之变遂至于无穷”。用这样一种方式不断来追溯它的“耦”。
(12)、首先最基本的是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然事物之间都有矛盾,那就要知道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事物变化的条件。
(13)、在黑格尔看来,所谓的历史就是自由创造的历史,如果没有新的东西产生出来,那样的历史不能叫历史。所以黑格尔讲中国的历史有五千年,但中国没有历史,它没有新的东西,老是回到原处。真正的历史就要有新的东西创造出来,比如西方的历史,原来古希腊城邦社会到了中世纪,整个一个大否定,对古希腊全部否定,全部推翻。进入到一个新的基督教的境界,对彼岸世界的神的追求的境界,否定了一切偶像崇拜。到了中世纪晚期,文艺复兴又对中世纪来个大否定,这又有新的东西,人性、人的自由、平等、博爱等启蒙运动的口号,这都是崭新的东西。
(14)、因为“逻各斯”和“努斯”这两个东西不仅仅是不同,而且相反,因为“逻各斯”它讲究逻辑,“logic”“logic”这个词就是从“逻各斯”发展出来的。
(15)、1805年开始写《精神现象学》,于1807年3月出版。它标志着由康德开始的德国哲学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也标志着黑格尔已经成为一位成熟的和独树一帜的哲学家。黑格尔在这部巨著中划时代地提供了一部人类意识的发展史。它从内容上将人类意识发展分为5个阶段。①意识,②自我意识,③理性,这3个阶段属于主观精神;④精神,即客观精神;⑤绝对精神。黑格尔的整体观和伟大的历史感,均体现在这部意识发展史中。《精神现象学》作为人的意识发展诸阶段的缩影,深刻地揭示了人的个体发展及人类社会发展两个方面的历史辩证法。
(16)、所谓“十段论”,我举一个例子通俗易懂地说明之:
(17)、通过以上这么简单肤浅的说明,对于黑格尔的辩证法,应该有个初步的了解了吧。
(18)、孔子关注的重点是为现实的政治和社会生活提供准则与合法性的依据,这也是儒家一如既往的特征。儒者的安身立命之本不在于对概念进行抽象、为思想提供逻辑基础。
(19)、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指出:世界是一个过程,过程是由状态组成的,状态是过程中的状态;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事物,有生必有灭,无灭必无生;旧事物灭亡的同时,就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
(20)、这种义务的实践只是形式的,不是自由内心的情感,不是主观的自由。孔子哲学就是国家哲学,构成中国人教育、文化和实际活动的基础。
3、黑格尔的辩证法三要素
(1)、在黑格尔看来,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成长,都可以找到它的对立面,或者对它加以否定,这样事物才能不断发展,如果事物只有纯粹的一面,那就没有任何意义,就像黑格尔说的:绝对的光明就如同绝对的黑暗。
(2)、张先生对黑格尔的解读,已经到了鞭辟入里的程度。以他的著作作为阅读黑格尔的“登山杖”再好不过。
(3)、黑格尔是在1816年的海德堡大学发表了这一篇演讲,此时的欧洲正在进行着如火如荼的工业革命,而这一年的中国,正是清嘉庆二十一年,乾隆已经死了十七年了,整个满清政府似乎沉浸在康乾盛世的余晖之中,紫禁城里的嘉庆皇帝也还做着天朝大国的美梦,广州的十三行也正大把大把地赚着英法等外国人的银子。
(4)、第事物发展的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在以往考试末以大题形式出现过,应予以重视。
(5)、普遍联系,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和历史,指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反对以片面或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6)、平心而论,这三个辩证法规律,对于后世的东西方哲学,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哲学上的普遍性也达到了极限的程度。
(7)、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8)、从实践出发解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伟大哲学变革的实质和关键。是实践为人提供了认知对象。因此在实践中,人不仅认识了世界,而且改造了世界,在天然、自然的自在世界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类的属人世界。所以,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而且具有世界观意义。
(9)、冷和热是互相对立的,又是互相依存的,这就是对立统一规律;万物在冷或者热的过程中,当冷热到了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质的变化,这就是量变质变规律;万物在春夏是青绿的,在秋冬是枯黄的,枯黄是对青绿的否定,来年的青绿又是对今年枯黄的否定,而枯黄是在青绿的基础上发展产生的,枯黄并不是对青绿的全盘否定,而是扬弃,这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10)、但不管怎么说,黑格尔对于中国文化是所知甚少的,他的辩证法远远不足于解释老子的《道德经》,更不用说《易经》了。
(11)、“自在”即潜在之意,处于一个尚未展开的状态,表现为存在、客观性。定位理论是两位大师在1969年发现的(正如我们曾经强调,定位理论是两位大师发现而非发明),但是他在1969年之前这种规律已经存在于商业之中了,就像美国的安飞士,他针对领导者确立了第二的定位,在定位理论的提出之前,他就无形地用了定位(参见发表在美国《工业营销》1969年6月号杂志上的、描述定位观念的第一篇文章《定位——同质化时代的竞争之道》,“安飞士是租车业的老二。那为什么还选择我们?因为我们工作更卖力。”)。还有许多企业家,它们没有读过定位的相关书籍,可是他在企业的实践过程中,会做出一些暗合定位理论的工作,取得成功。
(12)、(1)物质存在形式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13)、 那么,什么是正,反,合呢?我们先来解释一下.
(14)、所以,读黑格尔,弄懂他的概念,是一个难点。
(15)、 合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心智的成熟,那种逆返心理和叛逆情绪也逐渐归于平淡,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一日趋合理,看问题也比较全面和客观了.这个阶段的人生已经建立起内在的价值判断体系,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价值观,又着自己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和个性追求,这时候人生收获的更多的是一种宽容,一份淡定,甚至是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人活到了这个阶段,在眼中也没有什么不合理的了,生活交往中也很容易能做到圆润通达,合乎自然了.
(16)、关于开展2017年度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17)、“在黑格尔看来,哲学的任务是如实地认识自然和整个世界,研究和理解共中的理性,这种理性不是肤浅、暂时和偶然的形式,而是永恒的本质、和谐与规律。事物有意义,世界上的过程是有理性的:太阳系是有理性的秩序,有机体是有理性、有目的和充满意义的。既然实在归根到底是有理性的,是思维或概念的必然过程,是逻辑过程,这只能由人用思想来认识;哲学的职能是要了解理性所据以活动的规律或必然形式。因此,逻辑和形而上学是同一样的。但是世界不是靜态的,它往前运动,是动态的;思想或理性也是如此。概念或真正的概念是活动、运动的过程,演化的过程。在演化中,可以说未发展未分化和同质的某种东西,在这个意义上说就是抽象的东西,发展、分化和分裂了,采取许多不同、因而对立或矛盾的形式,一直到最后成为统具体和个別化了的物体,即差异中的统一。我们所由以着手的不确定的、抽象的根基,变成为确定,具体的实在,其中的对立调和或结合于整体中。演化过程中的高级阶段,是低级阶段的实现,它实际是低级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从这个意义来看,它是低级阶段的真理、目的和意义。在这过程中,每一阶段都包含一切先行的阶段,预示一切未来的阶段:这世界在每一阶段上,既是产物,又是预兆。低级形式被否定于高级形式中,不再是原来的样子;但是它又被保持于高级形式中,被传带下去而升华了。黑格尔用一个德文字aufgehoben(扬弃)来表示这种思想,他把事物中向对立面过渡的过程,称为辩证的过程。”
(18)、“绝对精神”是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概念,是一切万物的起源,是宇宙的本质与理性的绝对形式,是贯穿于世界万物的规律。也就是说,“绝对精神”是主客的统既是唯一的、普遍的实体,也是自我认识的精神;是无所不包的整体,既是永恒的自身中存在的,又是回复到自身和被回复到自身的同一性。
(19)、黑格尔的辩证法主要是逻辑性质(概念性质、命题性质)的,黑格尔把辩证法当作逻辑(即思辨逻辑、辩证逻辑)。黑格尔的“主题”是指演绎学派和归纳学派所说的“普遍概念”和“普遍命题”。
(20)、1816年黑格尔开始在海德堡担任哲学教授,他根据讲课提纲编辑成《哲学全书》于18181830年出版,每次重版都作了重要修改。他还发表了政论《评1815年和1816年符腾堡王国等级议会的讨论》,坚持他的君主立宪制观点,批评邦议员们要求恢复法国革命前的旧法制。
4、黑格尔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什么
(1)、黑格尔在充分吸收古代西方哲学思想的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涉及,他在《哲学史讲演录》一书中,对孔子的儒家思想作了简单的介绍,对《周易》和《道德经》用了专门的章节来讨论,尤其是对《道德经》中的道和无这两个概念,还用了他自己所创建的辩证法来作特别的论述。
(2)、从黑格尔的这篇演讲中可以看出,黑格尔纯粹就是把孔子的思想,只当成是一种很普通的道德说教。
(3)、黑格尔有一句名言,他说,哲学史就是哲学。这是一种历史的观点,即所有哲学,都是一定历史的哲学。
(4)、这是对的,但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层次。三大规律是黑格尔辩证法的表现,这是由辩证法内部结构所构成。我通过从康德到黑格尔的研究,认为黑格尔辩证法有两大要素:一是否定的辩证法;二是反思的思想。
(5)、可惜的是,黑格尔并不懂得孔子的这套思想理论,才黑了中国文化;正是黑格尔等人对中国文化的黑化,才让后来的存在主义思潮在德国泛滥,最终挑起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重大灾难,也害了德国自己。
(6)、这里只能假定,题主想读黑格尔,完全出于对哲学的爱好,而不是因为考入了哲学系,不学不行,其实若真是那样还就好办了,授课老师会具体告知学习方法;还有,也假定题主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哲学知识,接受和理解都没太大难度。一说实话,即便按照这两个假设——酷爱哲学,也有不错的基础,“读黑格尔”仍然是蛮难的。
(7)、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整套严密、完整的认识宇宙自然、天、地、人的规律。比如“十段论”。
(8)、通常一谈到黑格尔理性主义,就想到“逻各斯”,就想到他的逻辑理性,认为这套东西是束缚人,压制人的自由的。其实上黑格尔的理性不仅仅是逻辑理性。这是对他的误解。黑格尔的理性其实包含了自由的精神,强调逻辑是为了给人一种工具,用来实现自己的自由。
(9)、“我看见拿破仑,这个世界精神,在巡视全城。当我看见这样一个伟大人物时,真令我发生一种奇异的感觉。他骑在马背上,他在这里,集中在这一点上他要达到全世界、统治全世界。”
(10)、在中国古代里,我的身影就已经出现了,比如在《战国策》中有:“积羽沉舟,群轻折轴”。在《荀子》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同时呀,在《老子》中也提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些呀,都是古代学者对我的一种介绍呢。
(11)、对此,梯利有一段话,我觉得很精准。抄录于下——
(12)、这部著作,是黑格尔1807年出版的。当时,他的哲学思想尚未完全成熟。这部著作里,多少存在着某种神秘主义的色彩,并不是他的代表作。既然要读黑格尔,为何不“直捣黄龙”呢?《精神现象学》不是黑格尔哲学的精华,与后来的主要著作之间的联系也不是十分紧密,读过之后,对于进一步读他的著作,没有很大帮助和连贯性。
(13)、因此,我们常常把矛盾和对立混为一谈。我们谈辩证法从来都是这样的,矛盾就是对立嘛,对立统矛盾统一。毛泽东也这样讲,矛盾论就是对立统一嘛。其实对立和矛盾两个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早就说过。比如说,对立是黑的和白的,矛盾则是黑的和不黑的。
(1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依存,任何一个矛盾总是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斗争性,两者相互制约:一方面,同一性要受斗争性制约,因为矛盾双方的共存要靠斗争来维持,矛盾双方的转化也要靠斗争来实现;另一方面,斗争性又要受同一性的制约,因为同一性规定制约着斗争的形式、规模和范围。
(15)、1829年,就任柏林大学校长,其哲学思想才最终被定为普鲁士国家的钦定学说。
(16)、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首先要了解一下,黑格尔的辩证法到底说了些什么?又有哪些精妙的论述?
(17)、“反思的因素”。“反思”,就是反过来追溯其原因,返回它的根据,追溯它的来龙去脉,反思的思想在黑格尔那里很关键。“米娜发的猫头鹰直到傍晚才起飞”,“米娜发”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栖落在她肩上的猫头鹰是思想和理性的象征。猫头鹰不选择在蓝天里翱翔,而是在薄暮时降临,恰恰说明人的思想和理性总是自甘孤独、意味深沉的,其实讲的就是反思。怎么反思呢?通过一种逻辑与语言的连贯性,语言记载我们思想。这是辩证法很重要的思想。这体现在对语言、逻辑的重视。西方哲学家都很重视语言。辩证法的词源“dialectic”在古希腊本意是交谈辩论的意思,通过语言交谈发现矛盾,在语言的反思过程中揭示矛盾。
(18)、罗素说:“黑格尔断言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现实的。但是他讲这话时,他的‘现实的’一词并不指经验主义者所要指的意思。他承认,甚至还强调,凡经验主义者所以为的事实,都是不合理的,而且必然都是不合理的;只有把事实作为全体的样相来看,从而改变了它的外表性格,才看出它是合理的。尽管如此,把现实的和合理的同一看待,不可避免地仍旧要造成一些与‘凡存在的事物都是正当的’这个信念分不开的自满情绪。”
(19)、 正就是一种正面的思维方式就是那种,健康的,渐进的,向上的,光明的,理想化的符合常规逻辑的;反就是一种逆向的思维方式,叛逆的,丑恶的,负面的等;合呢?就是一种综合的,全面的,中庸的.其实,简单的说就是两个极端思维和一个中间思维.
(20)、黑格尔说这个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独自存在的绝对精神就是上帝,其实黑格尔本人不信基督教,为什么黑格尔将这么重要的绝对精神说成是上帝呢?其实,“上帝”一词在哲学家们那边不是并非基督教中的“上帝”,可能是哲学家们都想让自己创设的这种“终极范畴”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吧。另外,在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个“上帝”可以保护哲学家们免受迫害。
5、黑格尔辩证法原理理解
(1)、我们引进了技术,但是我们没有科学精神,没有那种规范性,中国人长期自由散漫惯了。只有一种外在的强制规范我们才能遵守,只有在人行斑马线上拉一根绳子才能把我们管住,不知道重庆怎么样,武汉拉的绳子又粗又脏,谁也不敢碰(笑)。
(2)、体和用这对概念,指的是一样东西的本身和用处,怎么会符合“正题——反题——合题”这样的说法呢?
(3)、辩证法规律揭示的全是极限本质之间的联系,是抽象程度最高的产物。尽管辩证法的规律都是从概念的推演中抽象出来的,但是这些规律完全与客观现实的本质运动相一致,因此它们都是具有极限真理的客观规律。
(4)、我们知道,在生产生活和各种社会实践中,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而这种联系不断地重复出现,在一定的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且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个方向发展,因为这是事物的规律所决定的。
(5)、所以在今天尤其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源地——德国古典哲学,从康德到黑格尔的思想发展以及他们所包含的真正内涵从新作一番考证。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之特别是黑格尔直接影响了马克思。
(6)、另一个起源就是否定的思想。为什么否定的思想、自己否定、自我运动的思想在黑格尔那里更重要呢?黑格尔追溯到古希腊有这一方面的因素,那就是所谓的“努斯”。“努斯”也是个希腊字,最早由古希腊的哲学家阿那克萨哥拉提出来。万物是由“努斯”所推动的。
(7)、(2)实践本质原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主体能动性等特点)。
(8)、对于对立,国民d和***对立,左派和右派对立,但他们都不是矛盾的。毛泽东讲的矛盾其实都不是矛盾,其实都是对立。(笑)他不是从语言层面上来讲的,是从事实层面上来讲的。事实上,当时国内正在进行国内革命战争,有两派,两派有冲突,它们的地位发生相互转化,这些都可以讲的,但这不是矛盾。当然毛主席的这样一种观点也不是他个人创造的,它来自于传统。中国历史从来都把对立理解成万事万物的动因,而不是把矛盾理解为事物的动因。
(9)、他的哲学中,有一系列概念,不搞懂概念,永远不会明白;概念清楚了,就搞懂了一大半。
(10)、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的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1)、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哲学家们,如果能够好好学习孔子的思想,让德国给全世界带来和谐和睦,那最终获利最大的肯定还是德国。
(12)、具体到有什么不同,《小逻辑》是黑格尔当大学教授时发给学生的讲授提纲,有正文,有附释,附释是从学生课堂上所做笔记中挑选附后的。《大逻辑》完全是黑格尔手写后付排印刷而成的,内容比《小逻辑》多了很多,有些章节,《大逻辑》的内容甚至是《小逻辑》的10倍,比如第一卷《有论》,黑格尔运用了大量的微积分的内容来论证自己的哲学,非常精彩。
(13)、黑格尔认识到绝对精神若要不断地发展,摆脱最初的低级阶段,就要上升到自为的阶段。“自为”是展开之意,黑格尔的意思是“潜在的区别和对立、斗争得以显现,概念达到映现”,这要涉及到黑格尔的内在否定性、矛盾动力的知识,我们在这里不展开。
(14)、“我是斯皮尔伯格,头号玩家,带你找回年少时贪玩的自己”
(15)、黑格尔的著作以其覆盖面之深广而享有盛誉。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体系来理解哲学的历史和人们身处的世界本身――在黑格尔,这个世界通常被看成是“一个历史的行进,其中每一个相续的运动都是为解决前一运动中的矛盾而出现的。”
(16)、受影响于:亚里士多德、安瑟伦(Anselm)、笛卡尔、斯宾诺莎、歌德、伯麦(JacobBoehme)、卢梭、康德、费希特、谢林等。
(17)、人们研究黑格尔,更多是从研究马克思的角度研究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之而黑格尔也直接影响了马克思。马克思早年是青年黑格尔派,了解些黑格尔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而要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必须尽力去理解黑格尔的辩证法。
(18)、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三大规律是恩格斯最早概括的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通俗解释。这三大规律耳熟能详,不再累述。在这里想提一下看过的邓晓芒先生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理解,换个角度找点新意。他认为,黑格尔辩证法有两大要素:一是否定的辩证法;二是反思的思想。
(19)、黑格尔的逻辑学不是形式逻辑,它就是认识论、本体论。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在他那是一致的。黑格尔认为形式逻辑是逻辑的枯骨,他的任务就是要使逻辑的枯骨燃烧起来,把它的内涵挖掘出来,让它变成一种有生命的东西。
(20)、你的自强不息的程序和目标都是天所规定好的。孔子讲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也是这个意思。你的从心所欲好像是从心所欲,但都在既定的规范之中,都是天规定好的。
(1)、黑格尔辩证法的真正的含义:黑格尔辩证法其实是矛盾统一体。它不是那么单纯的一个东西。从这里可以看到,这两个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东西居然能够在同一个理性里面结合在一起,结合得那么好。很多人都不假思索的把它翻译成理性。而里面的含义恰好是丰富的。西方的理性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超越性的方面,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自我超越。
(2)、黑格尔认为中国没有哲学。到底“中国有没有哲学”或者“中国哲学是不是哲学”的问题,中国学术界长期处在争论中,也没有取得普遍一致的认识。
(3)、黑的和白的是对立的,但它不矛盾,因为它中间还有些别的,有红的,黑的,它并不符合排中律。矛盾就是要符合排中律,不能有中间的东西,黑的和不黑的,不黑的把所有的黑的之外的东西都包含在内了,这才是矛盾。辩证法就是讲一个东西既是这样又不是这样,所以它才是矛盾学说。
(4)、我们中国传统里面缺乏语言学的精神。我写过一篇文章《中国哲学的反语言学倾向》。儒、道、佛都有一种反语言学的倾向。我们不重视语言,接受西方的辩证法不是从语言的层面上来理解它,而是从事实的层面上理解。比如说,我们理解矛盾——这可以是辩证法的精髓——什么是矛盾学说,我们在汉语里面找到了韩非子提到的一个寓言,就是矛与盾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那么矛和盾就构成了一个词,我们用来翻译黑格尔的自相矛盾的含义,这个自否定的含义,应该说比较恰当的,自相矛盾嘛。
(5)、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美学讲演录》一书中,这是他整个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他的哲学体系在美学和艺术领域中的具体表现。艺术的根本特点,是理念通过感性的形象来显现自己、认识自己,“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成为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黑格尔分别对艺术的性质和特征、艺术发展的历史类型和各门艺术的体系,进行既是逻辑的又是历史的分析。逻辑方面,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有关艺术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历史方面,他开创了艺术社会学的研究,展示了宏伟的历史观。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在西方美学史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划时代的作用,成为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
(6)、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形而上学认为事物是独立的。
(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社会经济学的分析手段,擅长于用矛盾冲突的观点分析社会中利益存在冲突的社会群体,是一套“经典”的社会学理论。马克思采取了唯物的看待历史的观点,假设社会变化的原动力在于阶级之间的冲突。
(8)、“逻各斯”是什么呢?“逻各斯”就是话语,就是说话。为什么把“逻各斯”看成是万物的本原,是万物的规律呢?这个我们觉得很奇怪,中国人从来不重视语言。不管是道家还是儒、释。道家讲言外之意,讲天道无言,天道是不说的。孔子也讲:“天何言哉?”。都是否定言的重要性的。佛家,禅宗不立文字,禅宗讲的话都是听不懂的,那不是语言,那跟打你一棍子是差不多的那个意思。
(9)、“否定的辩证法”可以称之为自否定。马克思很重视这一点,他曾说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否定的辩证法(或消极辩证法)。“这主要体现为自否定的能动性。自己的不安于现状,自己否定、超越,内在的不安息、自己运动”。这在我理解,就是“扬弃”的过程,“扬弃”一次是德文是“aufheben”的中文翻译,本意就是对旧事物的批判和继承,并把它发展到新的阶段。扬弃的这种否定之否定的运动是万物尤其是人、人类社会、人类历史的本性。
(10)、对于黑格尔的《逻辑学》,后人有《大逻辑》和《小逻辑》的说法。这是按照书的薄厚来区分的。
(1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他们在对世界的理解和观察世界的视角上存在着重大缺陷。
(12)、因为,不知道题主因何原因要读黑格尔;另外,也不知道题主对于西方哲学有多少了解。总之,一是读黑格尔的动因,一是已经具备的哲学基础,这两个事情如果不清楚,很可能就“答非所问”了。
(13)、包括对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在搞法律工作的人对这不是很强调了,认为它是意识形态,主张法律上的具体问题要具体研究等等。实际上,它是有联系的。
(14)、 那么,人生的正反合是怎么表现的呢?三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呢?
(15)、在古希腊的辩证法那里——辩证法那个词本来就是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他们提出来的——他们在论辩的过程中就采用了“逻各斯”,“逻各斯”的意思就是谈话,互相交谈。那么互相交谈把它记录下来,对语言采取了一种非常严格的甚至是崇拜的态度。
(16)、这是黑格尔辩证法的两大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我作出了这样一种解读。那么,下面就讲中国人是怎么理解黑格尔辩证法的。我认为有很多东西要把它正误。
(17)、(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世界本质的原理,是唯物论,是d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18)、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提升为哲学的根本原则,转化为哲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崭新形态的现代唯物主义。
(19)、这就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最简单初步的描述,根据这个原理,还有很多的概念,如本质与现象、原因与结果、同一与差别、可能与现实、必然与偶然、必然与自由等等,都可以纳入辩证法的范畴。
(20)、在纽伦堡,黑格尔完成了另一部巨著即18181816年先后分3卷出版的《逻辑学》。这部著作的重要意义和它出版后遭到的冷遇形成鲜明的对照。它只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才得到了正确的理解、改造并加以应用。在黑格尔的体系中,《逻辑学》占有核心的地位。除了《精神现象学》之外,他把自己的其他著作都看作是《逻辑学》的展开和应用。《逻辑学》集中地体现了黑格尔把宇宙看成一个运动、变化、发展的有机整体的合理思想。在逻辑史上具有革命的意义。
(1)、最后本讲阐述了关于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
(2)、辩证唯物论就是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即研究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它以物质和意识或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主线,系统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实践观和意识观。相应有四个原理: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