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谈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1)、从此, “儒商”成为亚洲优秀企业家的标准。
(2)、汉朝建立,在采用“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后,经过“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国力已经逐渐强大.到了汉武帝时代,便需要有一个新的政策来巩固政权,于是便有了董仲舒的“大一统”、“天人感应”.汉武帝转“无为”为“有为”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儒家学说“仁”的思想,重伦理、重道德的特点可以为统治者更好的治理国家.儒家成了官方思想,儒学从此繁荣下去,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几千年中,它的儒学思想一直成为统治者最好的巩固中央集权的手段.但繁荣的过程中,也受到了许多其它外来文化的冲击.
(3)、儒学的复兴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分不开的,这是由历史原因形成的。儒学自孔子起就自觉地继承着夏、商、周三代的文化,从历史上看它曾是中华民族文化发育、成长的根,我们没有可能把这个根斩断。如果我们人为地把中国民族曾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斩断,那么中华民族的复兴就没有可能了。因此,我们只能适时地在传承这个文化命脉的基础上,使之更新。就目前人类社会现实情况看,我估计在21世纪,儒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在中国,甚至在世界(特别是在东亚地区),都会有新的大发展。为什么儒学会有一个新的大发展?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的、经济的原因,但与西学(主要指作为精神文化的西方哲学等)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所进行的全方位的冲击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西学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使得我们对自身文化传统有个自我反省的机会。我们逐渐知道,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应该发扬什么和应该抛弃什么,以及应该吸收什么。因而在长达一百多年中,我们中国人在努力学习、吸收和消化西学的过程中,为儒学从传统走向现代奠定了基础。
(4)、第儒家的天人合一(合天人)的观念将会为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提供某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1992年世界上1575名科学家签署的《世界科学家对人类的警告》说:“人类和自然正走上一条相互抵触的道路。”造成这种情况不能说与西方哲学中曾长期存在的“天人二分”的思维模式没有关系。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说:“笛卡儿的哲学……它完成了或者说极近完成了由柏拉图开端而主要因为宗教上的理由经过基督教发展起来的精神与物质二元论……笛卡儿体系提出来精神和物质是两个平行而彼此独立的世界,研究其中之一能不牵涉另外一个。”这就是说,西方哲学长期把天和人看成相互独立的,研究天可以不牵涉人,研究人也可以不牵涉天,这自然是一种“天人二分”的思维模式。
(5)、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爱,它的特点是重精神,轻物质;重道德,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儒家注重的是大方向,重视的是精神生活的充实和丰富,关心的是健全人格的培养和正确人生观的建立,即教导人成为正人君子。
(6)、第学统的儒学。指其学术思想的传统,包括它的世界观、思维方法和对真、善、美境界的追求等,儒学在这些方面可提供的有意义的资源较为丰厚,应为我们特别重视。基于此,当前,甚至以后,对儒学不应政治意识形态化,学术最好归学术。而且儒学应更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在与各种文化的广泛对话中更新自己。
(7)、东汉以后因为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盛,对作为官方哲学的儒学提出了挑战.
(8)、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已经不可阻挡,我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学说,逐渐走向世界。我从儒家思想影响和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
(9)、 儒家思想在长期的历史实践和社会演变中形成了众多优秀的认识和思想,而这些认识和思想又被后来者奉为准则或规范。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舍生取义、见利思义”的生死道义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的坚毅品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探索精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孝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修己安人”“正心修身”的修身观,“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求实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格,以及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等对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公民意识和责任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10)、我国实现现代化,是走的社会主义的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既需要有物质文明建设,也需要有精神文明建设。
(11)、整理《诗经》,完善世界最早、迄今为止依然非常先进的民意搜集民意表达制度
(12)、“仁”是德性的实践和行动,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也是儒家道德价值的根本。孔子修身爱人的思想,理学家道德自律和爱人如己的观念,从人的自我完善意义上讲,具有个人安身立命之本的意义;就其更大的目标而言,可使社会完善、天下太平,陶冶良好的社会风气。结合新形势倡导儒家伦理、仁学思想,可使儒家注重修己爱人、强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讲求自省慎独、以礼待人、讲信用和尊重别人的精神发扬光大,从而对解决社会问题起到积极作用。
(13)、(土生书院)国学进国企-陕西建工第十建设集团公司
(14)、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有切实的百姓日用,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结晶。孔子的思想,一言以蔽之,是以治平为本,以仁为核,以和为贵。他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礼乐文化的重要根据,价值观念的是非标准。伦理道德的规范所据,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 早在公元一世纪,孔子儒家思想就传入东亚地区。先后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产生广泛的影响。到十八世纪后,孔子及儒家思想又影响到欧洲,在十八世纪曾掀起一股“孔子热”,当时人们就尊称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为欧洲的孔夫子。 2l世纪的今天,人类在经过了三次工业革命的大变革和二次世界大战血的洗礼以后在思想上已经进入一个迷茫时期。在人类所面临的众多挑战中。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人类自身的道德水准,西方学者因此提出了“全球精神危论”。 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和高度的物质文明,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其价值取向更趋于复杂和多元。人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人文精神的弱化和道德的下滑。这样就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人正常的发展轨道。 儒家讲究天人合君子以自强不息,应该说对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就说过:“人类如果要在2l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4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那么,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究竟体现在哪几方面呢?下文将详细阐述。 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突出价值 自强不息 孔子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年轻时,他好学上进,不断进德修业。他的政治思想形成后,便为实现自己的主张孜孜以求。孔子向往三代圣王之治,希望王道大行,实现仁政德治。孔子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对社会历史与现实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可他依然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懈奋斗。他希望教化社会人心,讲究仁爱,遵守秩序,并为之四处奔走,到处碰壁亦信念不改,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孔子心目中有一片圣洁的天地,这就是要实现天下为公、讲信修睦、谋逆不兴、盗贼不作的大同社会。孔子晚年喜爱《周易》,《易传》中多次提及的“刚健”、“有为”,《象辞》所说的“自强不息”,其实正是孔子生命主题的写照。 与时俱进 孔子执着于自己的政治追求,但他绝不是愚顽不化的人。人们误解《礼运》篇,以为孔子向往的大同社会是所谓“原始共产主义时代”,其实,认真对读《孔子家语》与《礼记》的该篇,就会发现孔子所言是指“三代明王”时期。孔子思想的显著特征是主张“时变”,主张在变化的时势中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大学》引述古训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易传》则有:“生生之谓易”以及“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发展观念。《论语》、《中庸》、《易传》中都记有孔子的相关论述,而《周易》中所说的“与时偕行”,最为准确地表述了孔子的这一思想。 天人和谐 孔子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突出表现在他的天、地、人“三才”一贯思想上。在《易传》中,天、地、人被看成宇宙组成的三大要素。《贲·彖传》日:“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与自然并列,就应和谐相处,由此形成了儒家“天人相通”、“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相互协调观念。孔子认识到客观规律不可抗拒,他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孔子言行中包含有丰富的天人和谐等生态意识,认为人应当自觉认识与遵守自然规律。《论语·述而》说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家语·五帝德》记孔子说:“治民以顺天地之纪”、“仁厚及于鸟兽昆虫”、“养财以任地”、“履时以象天”、“春夏秋冬育护天下”之类,都包含有注重生态平衡,遵从自然规律的意义。
(15)、在这里,本组想阐述一个观点,那就是:儒学不是孔子后才有的,孔子只是儒学在春秋晚期的集大成者。为何,这里简单讨论一下。《汉书•艺文志》有云:"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叙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周礼·大宰》亦有云:“以九两系邦国之民:一曰牧,以地得民;二曰长,以贵得民;三曰师,以贤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由此可见,儒学之起源甚久,甚至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尧舜禹三皇统治时代。只是,在最初的那段历史中,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以致到孔子时期,在整理其积极内涵和柔和自己的一些思想上,首次提出儒家学派并将其思想系统化。
(16)、实际上.道德的.作用与经济、法律等手段是不可分的.不讲道德.任何法律、经济的手段也难以奏效。市场经济木身实质是信用经济、市场机制、市场工具.诸如商品、货币借贷、买卖、合同、契约、金融、期货等等.无不体现信用关系。不讲信用.必然导致经济混乱及各种负而现象的产生。市场经济越发展.竞争越激烈.越要求人们守信用、讲道德.越要排斥无信、欺诈、放纵等不义行为。市场经济这种信用经济关系.要求人们在讲利求利的同时讲义守信。儒家重义.诚实守信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我们这一
(17)、 ③“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它 继承了儒家“仁”的思想,维护了封建 统治秩序,同时也有利于中国封建经 济的发展。
(18)、 儒出身于“士”,又以教育和培养“士”(君子)为己任。士者仕也,对士阶层的教育和培养关系到王权统治,更关系到黎民苍生,士阶层的品行和修养关系到政治清明和国家的稳定,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伦理德德对士的约束和培养在封建社会起到了很好效果,至今某些优秀的思想和原则对现代官吏的培养仍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因此在现代社会应得到发扬和提倡。在儒家看来作为一名“士”的最基本的条件和责任就是:一 “行己有耻”,二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这两条原则可借鉴性就是对官员的培养要注重自身的修养,要知道礼义廉耻,要遵守社会基本的道德,要对自己的行为加以约束使其符合社会和百姓的需要和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清正廉洁,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另外,官吏的培养是为了服务国家和人民,对君的不辱使命可以转化为今天人民当家作主下的对民的不辱使命,也就是说建设服务型政府,培养更多的人民公仆。儒家的培士思想对现代社会有很大借鉴意义,对儒家培士思想的升华和改造可以很好的服务于现代社会。
(19)、儒家思想中的许多优秀成分溶入中华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中华民族精神中,处处闪烁着儒家思想的光辉。如爱国主义,儒家思想强调集体主义精神,要求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克己”是为了“复礼”;强调家国合国是家的放大,忠是孝的放大;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现在,爱国主义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又如团结统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很浓,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西汉董仲舒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儒家的“内圣外王”强调君子修身、“齐家”的目的就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政治观念和思维方式。在中国历史上,分裂不得人心,统一人心所向,这已成为我们反对民族分裂的广泛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又如爱好和平,儒家讲“礼之用,和为贵”,讲“和而不同”,讲“厚德载物”,讲“忠恕”,要求人们在处理君臣、父子、夫妻、邻里、朋友等“五伦”关系时,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里,最可贵的就是要设身处地地站到对方想一想,以增进理解,营造宽容,多达共识,形成合力。现在,在国内提出和谐社会建设,在国际提出和谐世界理念,坚持友邻、睦邻、富邻政策,为我国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目标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儒家“和”的思想能发挥更大作用。
(20)、 儒家的“人本主义”思想。孔子曰,“天地之间,人为贵”。荀子曰:“人最为天下贵”。孟子曰:“民贵君轻”,在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仍然重视人的价值,提倡“人本”“人贵”,尽管其目的和含义与现代社会的“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思想和理念有很大差别和不同,但在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儒家的这种思想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进步,这种人的理念早于西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十几个世纪,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先进思想,儒家思想后来在西方国家的广泛传播正是基于这种“人本主义”思想的先进性,这种思想获得了欧洲思想家们的欢喜和重视,成为一种冲击旧制度的法宝,因此,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是巨大的。儒家思想的人本主义在于人要有“仁”和“义”。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百事义为先,舍生取义。以“仁”和“义”为支撑的“人本主义”观念使儒家思想更具内涵,更有生机和活力,从而在社会中得以推及并产生积极作用。
2、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议论文
(1)、说起儒家,不得不说一下起孔子,春秋时期的一代大师,少家不幸,自小发愤为学,博学多能。青年时做过小官,不得志,后办私学,开中国私学之始。弟子三千,贤七十二。51岁时,出任过鲁国的高官,鲁国大治,后三家乱政,去官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终不见用。后归鲁国,晚年修编上古时代的文化典籍,如《诗》、《书》、《礼》、《易》,专门编修鲁国的史书《春秋》,致力于教育。其思想观点,集中见这于其弟子编撰的《论语》。毋庸置疑,孔子是与儒家联系在一起的,很多人也一口咬定,儒学是孔子开创的。但是,这里就有冲突了,儒学如果真是孔子开创的,那孔子之前的那些“宽厚、仁政”之类的思想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孔子坚决反对国企,反对官员参与市场竞争。“与民争利”从此成为执政者的紧箍咒。
(3)、再如,在兴起于西方的现代教育中,技术教育、职业教育是最重要的内容,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则普遍被忽视,其结果是人的工具化、物化,一孔子德才兼备、德智并重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补其偏。 经济 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动机的驱动下.西方传统的管理思想强调高效率、标准化。在这种体制下,人只被视为整个生产流程中的一个环节、一道工序,或只是庞大而复杂的制造金钱的机器上的一个零件,他的生活和权利得不到企业管理者真诚全面的关心。与此相反,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理念则是“以人为本”,实实在在地爱人、关心人,而不仅仅是利用人、控制人。这就使得生产者在企业中有一种“家”的归属感,企业的对内凝聚力、对外竞争力也由于生产者对“家”的忠诚奉献得以增强。用一位日本企业巨子的话说,儒家的管理模式就是:一手拿算盘,一手持《论语》。 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精神在“儒商”身上表现得最为全面。其博施济众、依群利己的经营宗旨,以人为本、仁民爱物的经营原则,以义取利、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好学重教、以智经商的经营特色,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的经营方法。——这一切无不是孔子思想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创造性运用。 政治 当今世界有两大显著趋势,其一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扩展,人们被愈加紧密地联系在一个“地球村”中,其二是某些民族、国家间的冲突和矛盾似乎在朝着扩大、加剧的方向发展,帝国主义、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的幽魂仍在四处游荡。在未来的世界中,各国应当遵循怎样的政治伦理,才能使我们这个星球平安无事?1988年,世界三分之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孔子充满仁爱精神的“忠恕”之道应当是当今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中心价值。孔子主张的“和而不同”应当是克服“西方中心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实现文化多元存在、民族共同发展、国家共同繁荣的基本法则。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不应成为歧视和强权的现实借口,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也不足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一元宿命。唯有彻底摒弃满怀恶意的达尔文主义的西方政治思维,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世界政治生活中的最低共识,用孔子一样对他人充满善意的目光去看待其他的国家和民族,庶几人类可以实现“有道”的大同社会。
(4)、后世的程朱理学,却把把“仁”外在化为理性对人欲的钳制了,抹杀了饱满的人伦情感。这是违背了儒家思想初衷的。
(5)、第道统的儒学。任何一个成系统有历史传承的学术派别,必有其传统,西方是如此,中国也是如此,中国历史上有儒、道、释三家,都有其传统。儒家以传承夏、商、周三代文化为己任,并且对其他学术有着较多的包容性,它主张“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但既成学派,难免会有排他性。因此,对道统的过分强调就可能形成对其他学术文化的排斥,而形成对异端思想的压制。而在历史上出现的某些异端思想,恰恰是对主流思想的冲击,甚至颠覆,将为新的思想发展开辟道路。
(6)、第任何文化要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必须不断地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与对话中才能得到适时的发展和更新。罗素说得对:“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在历史上,有着中华文化吸收和融化外来印度佛教文化的宝贵经验,应该受到重视。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面对西方的强势文化,我们应更加善于吸收和融化西方文化和其他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以使中华文化更具有世界意义。
(7)、荀子之后,秦国以法家思想为治国理念统一了天下,儒家的思想在当时显得更不适用,是以儒家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焚书坑儒!焚书坑儒使得儒家学派遭到极大地创伤,大量经典被焚毁,儒家士子们更是战战兢兢,儒学为此陷入低谷。秦后的西汉初,汉武帝为了达到“大一统”的目的,开始重用儒学。儒家因而一跃成为举国最为显耀的学派。秦后的儒学在董仲舒、韩愈、二程、朱熹等人的继承与发展下,成了名副其实的官方哲学。是以有“官场市井、诸人莫不言儒”的局面。
(8)、儒家思想的消极因素及其影响至今也存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等级观念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外化就是“礼”,“礼”是儒家思想的一个特色。“礼”就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举止言行符合了自己的位置要求,就说明懂礼。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义之邦”,中国人也不乏儒雅君子,但问题就出在过分上。儒家讲君臣、父子、夫妻为“三纲”,讲“贵贱有等,长幼有差”,如果有人违反了礼,就被视为犯上作乱。鲁国的一个陪臣搞了“八佾舞于庭”,即在家庙举办了64人规模的乐舞,这本来只有天子才使用的;这个人还祭了泰山,这本也是天子的事。对此,孔子很气愤,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也”。“礼”太多,就是繁文缛节、形式主义,最大的弊端就是压抑个性,妨碍真理发现和科学发明。由于讲“礼”,领导、长辈说的话,即使错话,也不能越,不能顶,不能改,因而拒绝一针见血的争辩,否则为狂妄、骄傲、“大不敬”。
(9)、礼,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对现代人来说,就是文明礼貌,对老人,对父母常常问候,有孝心,尊老爱幼,关爱小孩,教育小孩彬彬有礼,和亲戚朋友礼尚往来,知书达理,能化解一切矛盾。
(10)、所以,礼必须根据不同的时代而有不同的内容。拿着古代的“礼”来统治现代的社会,就会违背仁的原则。违背了仁的礼,一定会受到人民的反对和反抗。所以,礼贵在不违背仁的原则。不违背仁的原则,就必须根据不同的时代而改变礼的一些具体内容。只有根据时代变化而改变和调整礼的一些具体内容,才可以达到不违背仁的原则。这就是仁礼协调,一体不二的要点。
(11)、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是指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处于基本和核心地位的精华所在,是儒家学派的思想家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抑或价值取向,是其整个思想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或是者看待、处理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立场;实践路径是其为了实现其价值目标所主张的基本途径;表现形式是其认为能够在社会政治、经济、日常生活等各方面反映他们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或价值取向的具体制度规定和道德规范及有关的具体行为。如“克己复礼为仁”,其中的“仁”就是价值取向,“克己”是途径,“礼”是“仁”的表现形式,具体指的就是西周时期“礼制”、“礼仪”的种种规定和规范。因此按照这一方法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儒家思想核心价值的几个方面。
(12)、③“化成天下”的发展观。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是儒家思想的不懈追求。在人类需要共同应对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关乎人文”以关乎人类命运,“化成天下”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共同发展。意义不言自明。
(13)、中庸现在给人的感觉是,不温不火,不够积极,认为这是导致中国近代落后的一个原因。我觉得这是对中庸的误解。中庸开篇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遵循人的本性是自然的道理,对于处在社会中的人,我们需要依据人性来进行修养。所以才有“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可见,儒家不是压抑人性,而是承认人性、顺应人性、以人性为根本的,并要根据人性来进行修养,体现了儒学思想的社会性。
(14)、(土生书院)国学难懂?家教难学?没关系,土生书院让你懂!
(15)、简单来说,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与民族性格形成的根源,因此,在当今社会,儒家思想无疑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其意义可体现为一下几个方面:
(16)、周:《易经》跟道家老子的思想我感觉有想通的地方,但还是两个系统,易经的主要的精神就是“刚健有为”,《老子》讲的是“柔弱”、“不敢为天下先”。所以《周易》成为儒家的六经之首,《老子》成为道家的根本经典,其实还是有这样一个基本精神的差异。但是也有想通的地方,历史上道家对《周易》也是很关注的,《周易》最著名的注本就是王弼做的——王弼属于魏晋玄学,应该是属于道家学派的。我讲道家思想对于现代社会有很契合的地方,是讲事物的发展它有一个自然而然的进程,你不要人为的去干预,去替他做主,《老子》里面有句话叫:“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万物它本来有一个自然而然的发展过程,你辅助它就可以了,但是你不要人为的去干涉它。
(17)、诞生于农耕文明的儒家文化,一开始就把人置于人群中,置于家庭中,置于社会中,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血缘情感上的纽带关系,由此至下而上,通过确立伦理关系,建立起一套结构严整的国家社会系统。在现代中国,“家庭”依然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家庭观念也是影响我们社会行为的最大的因素之一。以家庭观念为基础,家庭利益为目的,进而推广至“祖国”这个讲求秩序与和谐的大家庭,中国人民拥有举世瞩目的创业动力和民族凝聚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
(18)、第任何历史上的思想体系,甚至现实存在的思想体系,没有完全正确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的学说,它必然有其局限性,往往包含着某些内在矛盾,即使其中具有普遍意义(价值)的精粹部分也往往要给以合理的现代诠释。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的准备材料》中说:“体系学在黑格尔以后就不可能有了。世界表现为一个统一的体系,即一个有联系的整体,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要认识这个体系,必须先认识整个自然界和历史,这种认识人们永远不会达到。因此,谁要建立体系,他就只好用自己的臆造来填补那无数的空白,也就是说,只好不合理地幻想,玄想。”罗素在其《西方哲学史》中说:“不能自圆其说的哲学绝不会完全正确,但是自圆其说的哲学满可以全盘错误。最富有结果的各派哲学向来包含着显眼的自相矛盾,但是正为了这个缘故才部分正确。”我认为这两段话对我们研究思想文化都很有意义。因为任何思想文化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不可能完全解决人类社会今天和明天的全部问题,对儒学来说也是一样的。正因为儒学是历史中的一种学说,才有历代各种不同的诠释和批评,而今后仍然会不断出现新的诠释、新的发展方向、新的批评,还会有儒家学者对其自身存在的内在矛盾的揭示。人类社会在进入全球化时代后,不断反思儒学存在的问题(内在矛盾),不断给儒学新的诠释,不断发掘儒学的真精神中所具有的普遍性意义和特有的理论价值,遵循我们老祖宗的古训“日日新,又日新”自觉地适时发展和更新其自身,才是儒学得以复兴的生命线。
(19)、“亚洲四小龙”以韩国为例:韩国权威教育机构“成均馆”馆长崔昌圭说:“孔子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韩国有将近80%的人信奉儒教或受过儒教思想的熏陶。”韩国强调的“和衷共济的团队精神”,正是儒家“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思想的体现。韩国甚至直接用儒家“五典”维持企业成员之间的和谐。“重教尚贤”的人才观念也是典型的儒家思想理念。
(20)、一是儒家的仁政思想及道德观念对构建当今和谐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仁政”学说是贯穿于儒家思想的核心,其“敬得保民”“仁政爱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仁政理念的变革和发展对社会的安定、和谐的构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儒家思想的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而这种社会伦理观正是基于从国家统治阶级的高度期望出发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用通俗的语言或道德意识加以规范以此来实现社会的统治和管理。抛开阶级意识而言,这种社会伦理对社会的有效管理还是可以起到很大作用的。再就是儒家思想在长期的历史实践和社会演变中形成了众多优秀的认识和思想,而这些认识和思想又被后来者奉为准则或规范。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舍生取义、见利思义”的生死道义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的坚毅品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探索精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孝德等对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公民意识和责任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3、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论文2000字
(1)、(土生书院)传统文化进校园-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南校区
(2)、使中国迥异于非洲美洲中亚等地区,而具有强大的创造力。
(3)、从根本上讲,儒家思想认为,社会治乱的根本在于人心,因此,要从根本上达到社会的治理,就应当从人心的治理入手。这一点是有其深刻的意义的。很多社会问题的出现,归根到底,都是由于人心缺乏治理而导致的。这也是为什么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之后,统治者在百家中把以重视人心治理的儒家思想定为一尊的原因之一。儒家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沿用了两千多年之久,为维持传统社会的安定和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基督教、佛教等宗教,往往在现实世界之外设一个不可知的“彼岸世界”,认为人在现实世界中的一切行为,都将在“彼岸世界”得到审判,因而人生只是一场不必过分执着的旅途,人生的意义只有在上帝面前才能得到最终肯定。
(5)、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6)、第社会在不断发展,思想文化在不断更新,但古代思想家提出和思考的文化(哲学)问题,他们思想的智慧之光,并不因此就会过时,他们思考的问题和路子以及理念有些可能是万古常新的。
(7)、第身心合一(一内外)说将会为调节自我身心内外的矛盾提供某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身心合一是说肉体生命与精神生命之间存在着一种相即不离的和谐关系。儒家认为达到身心合一要靠修身。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中说:“闻道反己,修身者也。”意思是说,知道了做人的道理,就应该反求诸己,这就是修身。所以《大学》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中庸》里面也说:“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社会靠人来治理,让什么人来治理要看他自身的道德修养,修养是以符合不符合道为标准,要做到使社会和谐就要有仁爱之心。这里,把个人的道德修养(修身)与仁联系起来,正说明儒家思想的一贯性。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中说:“修身近至仁。”修身应该达到实现仁的境界。因此,儒家讲修身不是没有目标的,而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即希望建设和谐社会。《礼记·礼运》中所记载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就是儒家理想和谐社会的蓝图。如果一个社会有了良好的制度,再加之以有道德修养的人来管理这个社会,社会上的人都能“以修身为本”,那么这个社会也许就可以成为一个和谐社会,世界就可以成为和谐世界了吧!
(8)、作为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学派,儒家思想代表了封建的根本。儒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道德,在纷乱当中凝聚了力量,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最庞大的文化核心。
(9)、人民既没有造反作乱的必要,又没有造反作乱的意识,社会就可以长治久安。古今中外,凡是能够使国家达到太平的统治,事实上都没有违背儒学的仁和礼两大原则。
(10)、“仁政”学说是贯穿于儒家思想的核心,其“敬得保民”“仁政爱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仁政理念的变革和发展对社会的安定、和谐的构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儒家思想的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而这种社会伦理观正是基于从国家统治阶级的高度期望出发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用通俗的语言或道德意识加以规范以此来实现社会的统治和管理。抛开阶级意识而言,这种社会伦理对社会的有效管理还是可以起到很大作用的。
(1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它以心灵的自我修养与自我完善为主要目的。而儒家文化的精髓主要在仁、礼和中庸这三个方面,一直绵延至今。其具体意义如下:
(12)、打破古文壁垒,告诉你先秦的儒家到底在讲什么,让你发现,儒家根本不是在讲三纲五常,更不是封建旧思想。
(13)、“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广阔的思想文化基础,人们追求者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14)、(土生书院)国学难懂,校训难懂,没关系,土生书院让你懂!
(15)、儒家文化中“仁”,就是爱人,就是以“爱人”之心,推行仁政,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们都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礼,就是社会的道德秩序,就是用“正名”即道德教化的方法,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对自身社会地位有稳定的道德认可和道德定位。
(16)、嘉宾简介:周建刚。男,江苏苏州人。苏州大学哲学博士。原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现任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副院长、教授,湖南省濂溪学研究会副会长。主持完成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周敦颐与宋明理学思想谱系研究”以及多项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著有《周敦颐研究著作述要》(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章学诚的历史哲学与文本诠释思想》(台湾花木兰出版社2013年9月版);合著《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与“和”思想研究——源流篇》(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5月版);参著《湖湘文化通史》、《湖湘文化辞典》等。
(17)、秦王赢政统一中国后,采用严刑竣法的法家思想来治理国家,甚至以“焚书坑儒”的方式来禁固人的思想、巩固自己的政权.于是儒家学派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18)、既然我们对儒学要特别重视的是其学统,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从学统的角度来看儒学(当然,对其他学术文化的传统也应如此看),我有以下四点看法:
(19)、第政统的儒学。儒学曾长期与中国历代政治结合,它的“三纲六纪”无疑对专制统治起过重要作用。儒家特别重视道德教化,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社会起着稳定的作用。但是,把道德教化的作用夸大,使中国重人治而轻法治,将很容易使政治道德化而美化政治统治,又容易使道德政治化而使道德成为政治服务的工具。总的说来,对当今的社会来说政统的儒学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20)、过分注重人际关系,轻视对自然界的探索和改造。儒家文化是人伦文化,儒家学说,就是讲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学以四教:文、行、忠、信”。又有记载,孔子以六艺授徒,六艺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数有自然科学味道,但是被排在最后的;其他都属于社会人伦学问,“六艺”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礼,“不学礼,无以立”。作为君子,就是要“立于礼”,而“成于乐”。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文化就形成了重人际、轻科技的价值倾向。正如鲁迅先生所讲,中国人发明了火药,是放鞭炮的,而外国人拿去是造枪炮的;中国人发明了罗盘,是看风水的(用来协调人、鬼、神关系的),而外国人拿去是用来航海的(用来开拓疆土、掠夺殖民地的)。
4、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有哪些
(1)、儒家思想又被称为儒学,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社会的影响十分深远,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2)、自然地,虽然儒家思想强调社会性和秩序性,也并不能成为少数人利用绝对权力和死的规定,违背百姓的意愿,钳制百姓生活的理由,而只是一种忽略秩序的情感连接性、忽略秩序的内在平等性的“异化”行为。
(3)、南宋理学家朱熹他充分吸收北宋理学家的思想,提出“明天理,灭人欲”的观点,使得佛道的虚幻因素与儒家的现实观念融合起来,最终为现实服务.这一思想的融合使得儒学的发展更进一步,他将儒学又推向了另一个新的高峰.虽然“孔孟之道”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以后来尊崇儒家的朝代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但同时它的“三纲五常”等儒家思想也同样成了人们的精神枷锁禁固了人们思想的自由.
(4)、思想是一个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从某种程度上讲对一个社会起着一定的约束力,因此思想对一个社会能够产生重大的影响,作为中国社会传统思想主流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发挥了重大作用,时至今日,时代在变化,思想也在变化,面对文化多元、中西融合碰撞的文化发展趋势,对一种文化或者说思想的重视关系到一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一个社会的文明进程,因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集千古圣贤众多儒流于一体的历经变化的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5)、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爱,它的特点是重精神,轻物质;重道德,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儒家注重的是大方向,重视的是精神生活的充实和丰富,关心的是健全人格的培养和正确人生观的建立,即教导人成为正人君子。
(6)、完善私人教育制度。教育不由政府控制,教师独立办学独立编纂教材。使得中国即使出现暴君,教材还是在儒家经典中寻找,不能夹带执政者的私货。
(7)、市场经济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商品交换是自山的.竞争是必然的.但这一切不是无序的.健康发展的市场
(8)、这就不能不使人回想到儒家思想中的公私之分、义利之辩那些精华的东西,对我们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还是有益的,应该把它们继承发扬下来。由此可知儒家思想在我们今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能做出贡献,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9)、尹:《周易》的这种“循环观”应该是比较明确的,虽然不能说它没有发展的观念,但是好像它对“发展观”并没有那么支持,这可以说有点佛教的因素在里面了。然后中国人又说它是“群经之首”,又说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的渊源,比如“天道观”。你刚才讲过说儒学的未来要更多的注意道家文化,能不能结合《易经》来聊一下?
(10)、儒家思想文化对现实的消极影响儒家思想文化毕竟代表的是中国农业社会、封建社会的精神文明。随着世界工业化的兴起、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儒家思想中的消极因素暴露得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中国近代的落后、被动、挨打,表面看是因为西方“船坚炮利”,中国武器不行,进而是因为封建制度的腐朽造成的,实际上最深层的东西,是文化上、指导思想上出了问题,这和儒家思想的消极因素不能说没有关系,甚至有人认为儒家思想是罪魁祸首。
(11)、②儒家思想提出的"愚民"的落后思想:"宁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襟固着劳动人民的思,压抑着人民群众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墨守陈规,不思进取,导致国家科技落后,国力下降,人民生活困苦,没有抵抗外国侵略的力量,饱受帝国主义的侵略、残杀与掠夺。
(12)、司马迁说的“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是很有道理的名言。我们生活在今天,要了解自古以来治乱兴衰的道理,把它作为一面镜子,但是古今不一定都相同呀!因此,我们今天的任务是对自古以来的有价值的思想(包括儒家思想)进行现代诠释,创造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理论。
(13)、周:当然也不是说单凭“自发秩序”就行了,比如三鹿奶粉、假疫苗这样的问题存在,这就是政府的责任所系了。你裁判不能让踢足球的两边打起来了啊,该干预的时候就要干预。只是这种干预,你感觉不到——最好的“有为”,是你感觉不到的,就是“无为”。“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恰恰是因为“无为”才能够达到“无不为”的这种状态。比较而言,儒家的“圣人”简单地讲就是以身作则,敢为人先,他一定是要引领民众的;道家的“圣人”是顺应民众之自然,他是在民众之后的,他不在民众之先。 (11/12未完待续)
(14)、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
(15)、儒家经典《左传》强调:“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尚书》的第一篇《尧典》提出“协和万邦”,强调以和睦、礼仪来协和天下各国。这都表达了儒家文化礼仪天下、与邻为善和仁爱互助、以邻为伴的对外交往原则,启示世人在国际事务中坚持民主公正、推进协调合作,坚持和睦互信、维护共同安全,坚持平等互利、促进共同繁荣,坚持开放包容、加强文明对话,积极促进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16)、现如今,儒家思想依然是许多中国社会民众所信奉的核心价值观,这使其成为中国文化以及民族传统的一个重要标志。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