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子名句经典语录
1、老子名言: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老子名言: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3、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淮南子说林》
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
5、老子的大智大慧,对于人性有深刻的洞察,所以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轻易许诺的人必定信用不足。这句话一方面告诫我们不要听信花言巧语,而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守信用,重诺言,不做言而无信的轻薄之徒。
6、夫人拘于世俗,必形系而神泄,故不免于累。
7、(感悟)老子讲的三宝,与事物的表面现象,是不相似甚至相反的。
8、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 ——老子 《老子第八章》
9、(释)幸福是什么?幸福是遇见
10、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1、(译文)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12、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13、·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1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第二章)
1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德经》第二章
16、老子名言: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1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8、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19、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2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水柔之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无有入于无间。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之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治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
二、老子名句经典语录摘抄
1、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老子·俭欲第四十六》
2、佛家讲菩提心,佛菩萨慈悲爱人,一切牺牲都是为了天下众生,自己没有想要一点好处。既然他什么都不要,别人还和他争什么?他本身就是空空无己,你怎么与“空”争?世人之所以有烦恼,有痛苦,有失败,是因为你有所求,有所执着,想抓住点什么,想得到点什么,如果你什么都不要,什么都舍出去,自然别人也和你争不起来了。
3、·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4、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5、慧智出,有大伪。
6、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老子 《道德经》
7、顺于自然,和合阴阳,心清无欲,尽享天年,寿终正寝者,十中有三;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9、译文: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10、老子名言: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1、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2、人其生虽同,其死则异,其异有三:
13、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老子 《道德经》
1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1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16、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我们生活的好坏也是相对的,有的人一直和别人比较,心比天高,怎奈何命比纸薄?
17、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第三十四》
18、老子名言: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19、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 《道德经》
三、老子语录经典语录
1、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
2、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老子 《道德经》
4、老子名言: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5、感悟: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做事情也应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再艰难的事情,只要持续不懈的行动,必能有所成。万事起于忽微,量变才能引起质变。
6、何为道德?
7、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8、清净则天下正 ——老子
9、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老子第四十一》
10、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1、受国之诟,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老子第七十八》
12、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老子 《道德经》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14、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15、 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
16、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17、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道德经》
18、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
19、老子名言: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20、·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四、老子名句经典语录书法作品
1、这句话的意思是,“‘致虚’和‘守静’的工夫,做到极笃的境地。万物蓬勃生长,我看出往复循环的道理。”(陈鼓应)不管我们怎么提倡超越,回到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总需要比较实际的措施。‘致虚’和‘守静’是比较实际的建议,能做得来,但不是做做样子就好的,只有你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别人才能看得到你有超然的境界。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第十二》
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
5、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顾不免也
6、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7、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8、老子的20个人生格言!救了多少人的一生
9、·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0、解悟:最高层次的品德修养,就如同水一样,只管付出,不问得失。水,虽然给天下万物提供滋养,功德无量,却总是默默无闻,不仅不会居功自高,还甘居人下,任劳任怨。
11、昏于利害,惑于是非,为疾者多,故莫有能觉者。
12、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1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老子
15、王公有功名,孤寡无功名,故曰:圣人自谓孤寡,归其根本,功成而不有,故有功以为利,无名以为用。
16、感悟:这里所列出的三“宝”其实是接近“道”的方法和途径。第一种“宝”,叫慈爱。慈爱就是对宇宙里所有的众生无差别的热爱。第二种“宝”,叫克制。克制就是在明白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前提下,坚决不去做那些违反“道”的不能做的事情。第三种“宝”,叫“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就是自觉、自愿地去“处下”、“处后”,为了造就最后共同的大利。
17、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道德经》
19、·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20、老子名言: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五、老子名句经典语录翻译
1、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2、解悟:最正直的人,看起来却好像委曲随和;真正灵巧的人,往往低调处世,不显示自己,看起来很笨拙;真正善于辩论的人,往往不露锋芒,谨慎发言,看起来好像很木讷的样子。
3、·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老子语录
4、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5、通过“无为”来实现“无不为”。用取消人的主观努力的办法来实现人的主观目的,这听起来荒唐极了!但正是在这看似荒唐的言辞后面,包含着丰富而又深刻的智慧。
6、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四十》
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经·第八章》
8、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10、德少而宠多者讥,才下而位高者危,无大功而有厚禄者微
11、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老子《老子》
12、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相传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
13、因贪欲过重,追逐名利,贪享过度,耗尽阳气,中途夭折者,十中有三。
14、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关于老子名言名句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5、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第六十》
16、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18、译文:我有三宝,我一直都在持守着它。一个是慈爱,一个是节俭,一个是不出人头地。
19、“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可见,封建统治者总是在利用人民、欺骗人民。
2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治社会一切随人的喜怒哀乐变化无常,祸福不测。
1、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翻译)我有三件宝贝,持有它们并珍藏着它们:一是仁慈,二是俭朴,三是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心怀仁慈,所以能勇于献身;奉行俭约,所以能够周济民众;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所以能够成为天下的首领。
4、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5、见小曰明,守柔曰强。《老子第五十二》
6、如何能做到去欲还本,合于道德呢?
7、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8、为何有的人死得早,有的人死得晚呢?
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0、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1、出自《道德经·第五十八章》。政治做到宽厚仁慈,人民就会变得纯朴善良;政治做到猜忌多疑,他的人民就会恐慌,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
12、第二种“宝”,叫克制。克制就是在明白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前提下,坚决不去做那些违反“道”的、不能做的事情。
13、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4、引导语:老子,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思想的`精华是朴素辩证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老子的名言名句,希望大家喜欢!
15、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16、大意:人说的话多,往往会让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将话留在心里。其实我父亲就是这样的人,本来他是一番好意,可是最后往往都会落到抱怨。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的话太多,说不到重点或者解释的太多,结果反而造成相反的结果。所以,有时候沉默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办法。
1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18、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19、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2、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4、“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即挫掉锐气,超脱纠纷,含敛光耀,混同尘俗。昏昏噩噩的中国社会把人的生气、个性、菱角和创造性全要磨灭、消解。
5、·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6、老子在函谷关前着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着。《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上下共五千字左右,其中名句无数,下面就《老子》中的名言名句,供广大老子爱好者欣赏。
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8、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9、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10、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德经·第四十三章》
11、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老子第五》
1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13、感悟:事物达到最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14、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 《道德经》
15、道者守其所已有,不求其所未得。求其所未得,即所有者亡,循其所已有,即所欲者至。
16、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老聃
1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赛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18、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 《道德经》
19、老子是要告诉人们,凡事要把握一个度,只有保持“大成若缺”、“大盈若冲”的状态,才能够保证事物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20、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