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子论语名言
1、2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孔子
4、当一人言行不一致时,这就完全糟了,这会导向伪善。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摘孔子《论语》(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孔子《论语》(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8、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9、译文曾参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不是忠实?与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
10、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孔子《论语》
12、(译语)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1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1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季氏)
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
17、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18、重温先贤智慧·传承中华文化
19、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20、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论语》
二、论语二十章原文
1、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2、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3、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4、(译文)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5、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重点字词解释:而:连词,表转折。则:连词,相当于“就”、“便”。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dà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7、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论语》
8、告诫其弟子,首先要充实自己,要有真才实学,才能谈得上遇到伯乐。
9、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10、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
11、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12、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孔子《论语》(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13、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14、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5、(语意)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并且有新的体会,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16、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1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8、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
19、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20、不贰过。——《论语·雍也》
三、论语学而篇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3、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玻夫唯病病,是以不玻
4、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7、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摘孔子《论语》(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8、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孔子《论语》
9、(译文)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
10、(译文)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11、言必信,行必果。——子路
12、(译语)做官还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学习,学习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做官。
13、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1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15、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7、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1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0、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孔子《论语》
四、论语十二章原文及注释
1、海纳百川,以诚为先纳天下之才;有容乃大,以信为重领潮流之首。
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释义)孔子说:“不担忧没有官职地位,担忧的是自己没有能用以站得住脚的学问与本领。不担忧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能成为值得别人知道的人。”
4、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8、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9、(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10、(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君子担心三件事,没有知识,能不担心吗?没有知识却又不去学习,能不担心吗?学习到了知识了,却不落实到行动上能不担心吗?——孔子《论语》
1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14、要宣扬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言语,要用你的本来面目。———卢梭
15、(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放荡,忧愁却不悲伤。”
16、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
17、《论语·子罕》上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寒,是每年天气最寒冷的时候。雕,通“凋”,凋零。到了每年天气最冷的时候,就知道其他植物多都凋零,只有松柏挺拔、不落。比喻有修道的人有坚韧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不至于改变初心。扩展资料:《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1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19、礼之用,和为贵。
20、教育中的人文不一定是要像政治课那样说教的,于“文”中渗透,方是正法。
五、论语12章的意思
1、(1)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2、2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推人以诚,则不言而信矣。
4、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5、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
6、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孔子
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8、不迁怒,不贰过。《雍也》
9、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论语》
10、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1、(译语)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12、将诚信存入生命的银行,为你的事业成功兑现珍贵的利息。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16、 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
17、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论语》
18、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孔子《论语》
1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0、我们认真学习贯彻10九大报告精神,努力创新和健全企事业单位培训体系,将10九大报告精神对各企事业单位进行全面宣讲。还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提高就业质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降低企业员工流失率。用正确的教育,指引企业的发展!让人才成为企业资本!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