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尼采为什么会精神崩溃
1、对逝者的怀念:我还会是他衣钵的继承人
2、▪弗洛伊德(SigmundFreud)
3、知识使我们充满信息,智慧使我们成为绝对的虚空,但那虚空又是一种新的充满。当我们放弃幻想,不再总是跟随欲望;当我们放下执念,不再认为自己能够掌控一切,这种空灵的智慧就会到来。
4、吃完饭后,查拉图斯特就把死者放在一棵空树里,埋葬了他。第二天,当查拉图斯特拉从睡眠中醒来时,“他看见了一个新的真理”。他这才发现,信徒是不可靠的,他需要的其实不是信徒,而是志同道合、能够与自己共同创造新价值的同伴。查拉图斯特拉何必向乌合之众布道呢?他更应该倾述的对象难道不是同伴吗?“看看形形色色信仰的信徒吧!他们最恨谁呢?最恨那个打碎他们的价值招牌的人,那个破坏者,那个罪犯:——但那就是创造者。”
5、从世俗的角度看,尼采的一生或许显现出一丝悲情色彩,然而他的思想早已化为光芒,帮助人们冲破黑暗。他的伟大值得每个人歌颂。
6、上海文艺出版社,2021年5月
7、李双志:我想先念一首尼采的诗:
8、完全不谈自己是一种甚为高贵的虚伪。——尼采《人性,太人性的》
9、也许你感觉自己的努力总是徒劳无功,但不必怀疑,你每天都离顶点更进一步。今天的你离顶点还遥遥无期。但你通过今天的努力,积蓄了明天勇攀高峰的力量。——尼采
10、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一个受苦的人,如果悲观了,就没有了面对现实的勇气,也没有了与苦难抗争的力量,结果是他将受到更大的苦。——尼采
11、余明锋:当理性和信仰的天空都变得昏暗时,世纪末的思想家、艺术家、文学家们也因此更直截了当地面对生命和死亡的基本问题,这种直率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我们对尼采有怎样的评价,至少他坦率地揭示了生命的问题。
12、在巴西,上帝也睁只眼闭只眼|《出轨》|我并不相信黑与白,我相信灰色的阴影和朦胧|谢默斯·希尼:让熟悉的生活闪现光亮|你是一个单纯的人,还是一个深刻的人?|看啊,那些失败的人|女人为什么比男人漂亮?|“里约大冒险”开启又要被掏空了|你的脉搏,如果它剧烈跳动着,那就是摇滚的声音|哈佛教授的幸福处方|一部非西方视角的世界史|颠覆阅读体验的烧脑神书《S.》你读懂没?|他将文学批评视为“史诗”事业|物华天宝大唐史|卡达莱|世界为什么要感谢荷马|你为什么还这么穷?|现实和理想火拼,最终以理想毙命而终结|炎凉的另一面|农夫生死书|走出你自己的"谷仓"|马尔克斯|爱情对策|极简宇宙史|罗马|阿城|诗意的沦亡
13、《悲剧的诞生》出版时,尼采年仅27岁,到《查拉图斯特拉》出版时,他已四十多岁,并且已经出版过几本著作,但好评了了,受到的关注也有限,仅在法国和北欧获得了一些友好的反应。尼采感叹:“德国人太愚蠢,他们无法理解我精神的崇高之处!”而这时他的精神也出现了崩溃的征兆。他跟友人抱怨:“我还不断地一直对此感到愤怒,一旦我想到,我缺少一个能同他谈论人类将来的人——真的,由于长久地缺少属于我的社交,我内心全然地病了,而且受了伤。”他在给妹妹伊丽莎白的一封信中写道:“一个思想深邃的人需要朋友,除非他拥有一个上帝。我既无上帝也无朋友。”
14、这其中还存在一个重要问题,传统哲学是上升的,以往的哲学家如柏拉图、康德,宣传的是仰望星空,追寻永恒的秩序,而尼采和弗洛伊德却下降到人内心未被注意到的区域。简单来说,“西方的没落”构成了世纪末的大背景,他们试图往下走,寻找新的规范性来源,寻找生命问题的新解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尼采和弗洛伊德仍是我们的同代人。为什么如今抑郁症越来越频发,归根结底是因为现代生活使人类灵魂发生了剧变——现代社会快节奏、盲目扩张造成个体内心的乏力。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能在世纪末的文学中找到共鸣。
15、原因是: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大街上抱住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精神崩溃了。在1879年由于健康问题而辞职,之后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煎熬。1889年尼采精神崩溃后,从此再也没有恢复,在母亲和妹妹的照料下一直活到1900年去世。
16、讲座现场吸引了不少德国听众
17、李双志:尼采一直在寻找治愈良方。他一开始从瓦格纳的音乐中看到了治愈性,但后期却批判瓦格纳为颓废艺术家,完全否定了瓦格纳音乐救赎的可能性。这一方面和他们俩的私人恩怨有关,另一方面也因为现代性审美本就包含自我否定的特征。
18、人最大的本事,就是靠谱
19、如果我们整天满耳朵都是别人对我们的议论,如果我们甚至去推测别人心里对于我们的想法,那么,即使最坚强的人也将不能幸免于难!因为其他人,只有在他们强于我们的情况下,才能容许我们在他们身边生活;如果我们超过了他们,如果我们哪怕仅仅是想要超过他们,他们就会不能容忍我们!总之,让我们以一种难得糊涂的精神和他们相处,对于他们关于我们的所有议论,赞扬,谴责,希望和期待都充耳不闻,连想也不去想。——尼采
20、虚无主义认为,生命、文明、理性、感性、道德、意识根本就不存在,这些东西只是自然现象,和石头、风雨一样,只是宇宙中的自然现象而已。
二、尼采精神失常原因
1、查拉图斯特拉介绍完“超人”后,换来的却是一阵嘲笑。人们急切要看走绳演员的表演,对什么新价值毫无兴趣。于是查拉图斯特拉只好退求其次,告诉人们怎么做好一个“普通人”。他说:“人是一根系在动物与超人之间的绳索,——一根悬在深渊之上的绳索。”人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一名过渡者,不要停留和回望,要大胆的向“超人”跨去。即使是没落,也要为了“超人”的诞生而没落。
2、余明锋:唐末李商隐的诗有些许颓废美学的色彩,但当时整个社会的文明气象已走向衰落。而“一战”前,德语世界非常强盛,德奥文学家们就已经开始感伤了。艺术家的敏锐直觉让他们隐约感受到国家崩溃倒塌的前奏。从思想上看,哲学和文学艺术相当接近。虽然哲学思想需要理性论证的支撑,但哲学家对世界的看法天然带有生命的底色,比如在叔本华看来生命是幽暗的,对生命的最高肯定就是放弃生命。
3、恶意的女神,请你不要责怪我,
4、浑水创始人:我们正经历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桶经济
5、精神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婴儿阶段,即“我是”阶段。
6、1864年10月进入波恩大学攻读神学和古典语言学。1865年10月转学到莱比锡大学继续攻读语言学。阅读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深受影响。
7、尼采《论三种变形》一节,尼采指出,人生的三境界分别为:骆驼、狮子和婴儿。尼采用这三种境界来譬喻人类的精神变化:骆驼是人类精神的最初阶段,敢于汲取和积累;狮子是第二阶段,勇于表现自己的才智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婴儿是最终阶段,返璞归真,随性自由。
8、虽然至今不曾解悟,可是我已知晓:这就是死亡。它化作了音乐,带着狂烈的欲求。甜蜜,自然而炽烈,近似于最深沉的忧郁。可是多么奇异!有一种无名的乡愁怀想着那生活,在我的灵魂中无声的哭泣。
9、虽然尼采有给解释,但对他的解释大家众说纷纭,而我也一直在寻找着自己的理解和答案。
10、波希曼与德语译者李双志耳语
11、而他一生都在用自己的意志来弥补这种创伤。后来在精神病发作前,还说是叔本华的“悲观哲学”让自己否定了生命的意志。所以关于尼采晚年精神失常的原因,虽然大都无从考证,最深体的体会应该来自尼采自身。
12、你向谁伸出恶意的右手,谁就战栗。
13、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14、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尼采《善恶的彼岸》
15、人类融入宇宙,这既是科学幻想,又是科学探索,在先哲们之哲言启迪下,在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奋斗下,在人类财富的支持下,人类超脱于地球的步伐将会迈得更稳健更阔步!
16、骆驼如想实现超越和改变,就得战胜这条巨龙,克服自身“你应该”的特性。只有这样,骆驼才能变为一头狮子,才能实现“我要”的状态。
17、有一个说法是尼采每次写作不能超过二十分钟,否则眼睛就会受不了。但我觉得二十分钟是太夸张了……不过尼采的视力几近于一个盲人,这点是真的,这导致尼采在读书写作时,遭到了极大的挑战。
18、尼采告诉我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基本观点乃是“永恒轮回思想”,但是这本书采用了隐喻、抒情和箴言的表达方式,不同于一般系统性的哲学著作,因此读起来更显得晦涩难懂。海因里希·冯·施泰因博士曾跟尼采说,他对《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完全不理解”。尼采告诉他:“这是很正常的:如果一个人理解了书中的6句话,也就是说,体会了这些话,那么他可以把普通人提升到‘现代人’所能到达的更高一层的境界了。”尼采认为他跟叔本华相反,叔本华的书直到他年老了才能被人读懂,尼采却说“现在没人读我的书,将来也没有人读我的书。”
19、“他走向何方?有谁知道?只知道他消失了。”
20、可以说,叔本华是尼采最初的启发者,无论他是顺从了叔本华,还是后来公然违抗了叔本华的教导。叔本华认为,世界、生命并不能给人以真正的满足,因而不值得我们留恋,悲剧的精神即在其中,所以它引导我们听天由命。尼采则说:
三、尼采真的精神错乱了吗
1、尼采一生都在寻找朋友,最终却仍孤独地离开。他曾经暗恋过一个叫莎乐美的女孩,当时他的朋友保罗·雷也在追求莎乐美,尼采就设想他们三人以朋友的方式生活在一起。尼采认为爱情远不如友情坚固,在他看来友情是两个相似的灵魂的相遇。对尼采来说,这种精神层面上的知音可遇而不可求,这也造成了他的孤独。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一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在自传中说这本书是一部孤独颂,没有体验过孤独的人是无法读懂的。
2、你威胁地指给我看兀鹫的行踪
3、这就是尼采的“精神三变”理论:
4、殊不知,那个真实自我正是我们生命力的源泉。
5、第与家族遗传有关。尼采出生于一个传统的牧师家庭。他的父亲卡尔路德维希·尼采是普鲁士萨克森州的牧师,尼采是这个牧师家庭的头胎子,他出生五年后,父亲就因为脑病去世,不到一年的时间,尼采的弟弟也因为相同的神经危机去世了,只留下尼采与妹妹相依为命。
6、如果您对尼采的成就和生活,有不一样的理解,请在下方写留言与大家分享吧!
7、为什么要写?摆脱你的思想,超越所有的书。为什么写箴言?诗的嘲笑,“战争之父”,站在山顶;嘲笑一切“扮演的悲剧”(编造的)和“实际的悲剧”(悲惨生活)。
8、为什么尼采会将精神发展的第三阶段比为“婴儿”?
9、“我要”意味着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索要的状态。
10、如今你苍白而立命定迟游于冬季恰似轻烟一缕总将寒冷天穹找寻
11、生不逢时的疯狂布道者。
12、查拉图斯特演说刚结束,走绳的表演就开始了。一名走绳演员在绳子上行走,当他走到一半时,背后出来了一个丑角。丑角冲演员呐喊:“向前啊,跛子。”并且一直辱骂他,之后丑角也走上了绳子,他一跳,越过走绳演员,到达对岸。走绳演员看到他的对手胜利了,就乱了方寸,踩了个空,跌下去,摔了个半死。人群乱作一团,四处逃散,只有查拉图斯特拉站在他身旁。
13、路·莎乐美、保罗·瑞与尼采|1882
14、这只是尼采反对瓦格纳的一个表层原因,当时德国基督教信仰如此普遍,何至于如此深恶痛绝呢!以后三部分都有专章谈瓦格纳,“疯狂前夜”写了两本反对瓦格纳的书,1888年圣诞节时还在编写《尼采反瓦格纳》,次年1月3号就发疯了。尼采对瓦格纳爱恨情仇如何成为一个心结?本章暗示受到瓦格纳的陷害,被迫离开:“对你怀有暗害之心报答你的恩惠”“你的无言高傲总是不合他们的口味”,“你要当心小人”;“我的朋友,逃到你的孤独中去”。最近发现的新资料可以解释。
15、所以,与内在真实自我的失联就意味着我们生命力的源泉被切断了。而这也是导致现代人陷入各种精神问题以及持续痛苦的原因之一。
16、为什么群众喜爱的是末人?
17、尼采的读书经历:只爱“一个人用血成的东西”:笔记:“路德的圣经仍然是最优秀的德文著作,与之相比,其他著作不过是文献”。还说,路德圣经的力量是背诵和朗读,“唯独在德国,布道者才知道,一个音节、一个语词闪耀着什么内容,一个句子在多大程度上搏动、跳跃、迸发、延宕,慢慢地结束;他唯独倾听良知”。此处:“用血写箴言的人,不愿被人读,而是要人背出来。”“爱血”是趣味,血就是精神”“深黄和火红合乎我的趣味,它把血掺进一切颜色里”.“精神本身会发臭”,血不是基督教会胜利的见证,烈士的鲜血浇灌了教会的种子。
18、 《疯狂的尼釆》
19、以欧洲范围的世纪末思潮表现出的共性为出发点,着重研究德奥的世纪末创作者们凭借怎样的思想资源、社会生态和创作手法对世纪末思潮进行了“扩充与改造”。
20、两人一见如故,第二年瓦格纳便亲自写信邀请尼采去他特里布森的家中做客,奇妙的是,在离开的前一夜,瓦格纳的儿子齐格弗里德出生了,“照我的妻子的看法,您是生命带给我的唯一的收获”,瓦格纳不吝赞词,尼采完全被他们接受为家庭成员,甚至成为了“瓦格纳和他的儿子齐格弗里德之间的纽带”。
四、尼采为什么会得精神病
1、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2、余明锋:这个时间点非常有趣,因为尼采是1890年发疯,1900年去世,而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恰好也是在1900年出版,所以这十年正好是尼采疯狂的十年,也是弗洛伊德发展精神分析的十年。
3、这一章的“年轻女人”指伊丽莎白和萨乐梅,带有明显的怨气。
4、对理性的批判,对传统的否定虽存在着片面性,但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
5、我国的历史虚无主义影响最广,危害最深,它公开宣扬“告别革命”,“重新书写历史”,将党史、国史、军史描述成一部争权夺利的野心史,党内斗争史和人民的苦难史,不惜虚抅历史,制造谎言,丑化真实的革命历史,否定英雄人物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作用,妖魔化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历史。
6、1879年6月,由于健康的不断恶化,尼采辞去了巴塞尔大学的教职,开始了十年的漫游生涯,同时也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期。这年9月,尼采回到瑙姆堡,一边种菜,休养,一边在身体的不断崩溃中写作《漫游者及其影子》。冬季来临,尼采便迁居阳光充足的意大利南方。1880年,他在热那亚写作《朝霞》。1882年,在明朗清澈的天气里,尼采写作《快乐的科学》。这年4月,他遇到了一个迷人的俄罗斯女子——
7、同情他人是把他人当作弱者而使他人感到羞愧。对所爱的人,应锻炼他,使他提高,这才是真正的爱。
8、20世纪初的整整一代思想家和艺术家都在尼采的著作中找到了那些激发了他们富于创造性的作品的观念和意象。
9、“瓦格纳与尼采是我一生研究的主题。”被孙周兴描述为长相与格瓦纳颇为形似的波西曼开场便告白。如果不是近年来发现的尼采的遗留笔记中,找到明显的证据,恐怕这对天才的恩怨将被长久笼罩在俗人的口水中。现场,这位瓦格纳、尼采和托马斯·曼的研究专家引经据典,在复旦大学李双志、同济大学余明锋两位老师的德语翻译下,让150余位听众明白了其中原委。
10、有人说,尼采疯了是因为他的思想理论体系有问题。
11、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继承了启蒙运动的精髓,反映了现代意识的觉醒。
12、出白昼所想的还要深沉。
13、全名叫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哲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思想家。
14、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文:FriedrichWilhelm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享年55岁),德国人,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思想家,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
15、写完《如是说》这本书之后,尼采在SilsMaria旅馆里写给朋友奥维贝克的信中说:
16、对于尼采的思想而言,瓦格纳是所有范式中的范式,只有这才能解释“他的评语的温度为何直到最后都摇摆在火热和冰冷之间”。波希曼指出,对于尼采而言,两人的决裂是因为理念不合。因此,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尾声写道:“与一个最敬爱的人对立了六年,这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我不得不反对瓦格纳,最终还是走向衰老,至于真正的瓦格纳,在某种程度上,我还会是他的衣钵的继承人。”
17、这些决定,似乎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做的,但其实,在它们背后都有一个“我应该”。
18、可惜的是群众仍然理解不了查拉图斯特拉的哲学,“他们弄不懂我,我的嘴巴对不上他们的耳朵。”查拉图斯特拉又转过来告诫群众不要成为“末人”。当人类再也无法过渡到更高阶段时,“末人”的时代就要到来。“末人”使大地变小了,他们的信条是“我们发明了幸福”。
19、坐在上午的炎热的阳光里:
20、由于尼采朋友张罗为尼采找对象,经保罗李介绍与萨乐美在罗马相见,尼采一见钟情,3次求婚都遭婉拒。第三次把莎乐美请到家乡,母亲和妹妹坚决反对,伊丽莎白在中间挑拨作梗,逼得莎乐美说,你哥哥只想把我骗上床,伤了尼采自尊心,给她写了绝交信。
五、尼采悲剧精神
1、她会后悔的,她会无助地痛苦,而这难道是我造成的吗!我痛恨浅薄的东西,而她偏偏要我浅薄!”然后写了几句诗寄给那个女子:“如果你看到我疯了,我将痛恨你的心酸的泪水;如果你看到我开心了,我将痛恨你对我的轻蔑。”尼采后来真的疯了,他在大街上抱住一匹马,哭叫:“我的受苦受难的兄弟呀!“
2、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尼采是怎样挑战上帝,构建全新世界的吧。
3、受到诱惑的蝴蝶,孤独的花枝,
4、哲学家尼采将一生中可能会发生的精神变化归纳为三种,分别是︰骆驼、狮子、孩子。
5、所有通向哲学之路的还要翻过一座山,
6、余明锋:尼采的写作本身既是哲学,也是文学,甚至是音乐,但哲学、文学、音乐的研究方式却是有分别的。尼采对世纪末的文学家、艺术家来说就像是空气,即使他们不一定能在哲学层面理解尼采的精神内核,尼采的精神却是他们创作的原料,比如著名音乐家理查德·施特劳斯曾为《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谱过曲,但对哲学研究者来说,他的曲子并没有参透这本书的精神内核。对艺术家来说,他们重视的是精神氛围。从学理层面上看,他们不如哲学家们理解得深入,可艺术家更接近尼采的精神气质。
7、李双志:作为现代派早期的世纪末和当时哲学界、思想界的新思考范式密切相关,所以我希望打破哲学、文学、艺术之间的边界,让大家回到当时的“场”,感受世纪末那些躁动不安急需表达的灵魂。他们有人写了一首诗,有人画了一幅画,有人写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虽然表现形式不同,却共享了相同的思考空间。
8、尼采(左)与瓦格纳(右)拥有一段忘年交友谊
9、人的精神有三种境界:骆驼、狮子和婴儿。第一境界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第二境界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责任;第三境界婴儿,这是一种“我是”的状态,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一切。——尼采
10、“上帝死了”是尼采最为疯狂的名言之这句话出自《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在《瞧!这个人》里写道:“在我的著作中,我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代表我自己。我以这部著作给予人类以前所未有的极其伟大的赠礼。”在他看来查拉图斯特拉的语言是平静的,它不像狂热分子那样去说教,去要求别人必须信仰他自己。
11、魏杰:2020年以后,中国最赚钱的3大产业
12、尼采是著名的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他具备浪漫主义思想,同时他也是孤傲和伟大的。他心里面充满了恐惧和憎恨也充满了希望和爱,他认为人类是贪婪无知的,他不会爱上人类,他又觉得人类是可以改变的,不断让自己变得更好来改变人类。他的内心一直处在在这样的矛盾中,他在这之中不断超越,但是最后却困在了里面,最终导致了精神失常。
13、郭沫若在《匪徒颂》中歌颂尼采道:“倡导超人哲学的疯癫,欺神灭像的尼采呀!西北南东去来今,一切学说革命的匪徒们呀!万岁!万岁!万岁!”
14、和那要毁灭我的雪崩的欲望,
15、你遭受了痛苦,你也不要向人诉说,以求同情,因为一个有独特性的人,连他的痛苦都是独特的,深刻的,不易被人了解,别人的同情只会解除你的痛苦的个人性,使之降低为平庸的烦恼,同时也就使你的人格遭到贬值。——尼采《快乐的知识》
16、虚无主义的两种形式
17、杨锦麟:只要不走回头路,中国的前途是光明的
18、余明锋:这些艺术家的创作都有一种自我牺牲的意象,即牺牲自我成就艺术,这其实与尼采的精神相悖。尼采特别讲健康,推崇自我超出、奋发的精神,但他本人身体却一直不好,所以他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他的文字是批判颓废的,可他的生活却有着颓废的印记。
19、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崛起|哈佛教授TED演讲
20、1897年4月,因母亲去世,尼采迁居到位于魏玛的妹妹伊丽莎白·福尔斯特·尼采的家中居住。在尼采的一生中,他的家庭始终是他的温暖的避风港,作为这个家庭中唯一的男性,家中的五位女性成员始终围着他转,无微不至地关怀他,精心呵护他,尽量满足他的一切愿望。但尼采为了心中的崇高理想,毅然舍弃了这一切,像个苦行僧一样在这个风雨飘摇的世界中飘泊游荡,忍饥挨饿,沉思冥想。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