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谭嗣同名言
1、欲讲富强以刷国耻,则莫要于储才。
2、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便可以少犯错误。——巴金
3、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4、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5、欲讲富强以刷国耻,则莫要于储才——谭嗣同
6、(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7、(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8、1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10、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北宋《资治通鉴》
1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12、来源浏阳日报(记者沈阿玲罗方平潘雅静)|编辑陈乔安|审核罗巍
13、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是刑之所以措,而化之所以成也。(柳宗元《断刑论》)
14、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15、浏阳市政协副主席廖伟平参加研讨会。
16、同时被害的维新人士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六人并称“戊戌六君子”。
17、欲安其家,必先安国也,——武则天
18、生于1865年,英勇就义于1898年,“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以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缅怀谭嗣同,就要学习他矢志报国、舍生取义的爱国精神,学习他探索真理、追求进步的科学精神,学习他勇于担当、敢于变革的创新精神。
19、(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20、坚操比松寒不挠,忠言如药苦非甘。——宋王安石
二、
1、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2、湖南浏阳县人。晚清官员,谭嗣同之父。道光二十九年举人,咸丰十年进士。官至光禄大夫、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中日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思潮激荡,谭继洵思想偏于保守。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遇害,谭继洵被革职,勒令回籍,交地方官管束。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忧惧而卒。
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4、9月24日,谭嗣同在北京的浏阳会馆被捕。狱中,谭嗣同潇洒无惧,留下了辉耀千秋的《狱中题壁》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5、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6、故居原为周姓房产,后由谭嗣同的祖父谭学琴买下。1859年(咸丰九年),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中进士,官至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因其官阶显赫,奉旨命名其宅为“大夫第官邸”,因此谭嗣同故居又简称“大夫第”。
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8、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9、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10、(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1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12、1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13、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李大钊
14、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则不威。《商君书、壹言》
15、原话: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流血而牺牲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16、小学生二年级日记大全,让孩子暑期学习写日记
17、9月27日下午,谭嗣同研究系列作品研讨会召开,应邀出席的各位专家学者、谭氏宗亲代表和各界代表齐聚一堂,深刻探讨谭嗣同研究系列作品,深切追忆、缅怀谭嗣同生平业绩。
1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19、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20、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三、
1、《狱中题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译文:即使屠刀架在了我的脖子上,我也要仰天大笑,出逃或留下来的同志们,都是像昆仑山一样的英雄好汉《有感》: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译文:四万万人一起流下了眼泪,这个天下有没有能安身立命的地方。《仁学》:夫心力最大者,无不可为。译文:那些心力最大的,没有什么不可以做《答康有为语》: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译文:如果没有行动的人就无法希望未来,如果没有为此死亡的人就没有办法召唤后面的人继续。
2、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都德
3、(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5、意思是:世界各国的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现在中国没有听说有因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人,请从我谭嗣同开始。扩展资料人物生平:
6、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7、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8、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9、盛满易为灾,谦冲恒受福。(张廷玉)
10、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11、短不可护,护短终短;长不可矜,矜则不长。——聂大年
12、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13、1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14、(石马和石虎)百年后的今天,人们对谭嗣同依旧称赞有加,人们被他英勇精神所感动。谭嗣同18岁时曾写过这样的话:
15、(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6、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17、安徽石埭(今安徽池州石台)人。清朝末年著名佛教居士,中国近代佛教复兴运动的奠基人。杨文会出身官宦世家,其父与曾国藩是同年进士。太平天国之乱时,曾襄助曾国藩办理军粮事务。同治五年,移居南京,创立金陵刻经处。光绪年间曾出使欧洲,是第一个到过欧洲的中国佛教徒。据史料记载,光绪二十年秋,谭嗣同只身前往金陵,拜在杨文会门下研究佛学妙谛。光绪三十四年,杨文会在金陵刻经处之下,建立祇洹精舍,这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化的佛学教育机构,但因经费短缺,两年后停办。宣统辛亥年(1911年)去世。
18、杨文会(1837—1911)
19、1896年春,谭嗣同奉父命赴京,先后与翁同龢、吴樵、夏曾佑等维新人士相识,并与梁启超成为挚友与同志。是时,一面是令他积郁已久的陈腐世道,一面是渴望听到他发声的崭新世界,在好友启发下,谭嗣同开始撰写哲学着作《仁学》。《仁学》提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是静止的、停顿的,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批判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思想,从变易中论证其改革社会制度的政治理想。书中宣传“君末民本”的民权说,否定“君权神授”,认为“君”不过是“民”根据需要所共举,“君”如不能为“民”办事,亦可共废,带有鲜明的革命色彩。这本书于次年春基本完成,这是谭嗣同最主要的代表作,奠定了其在中国近代史和哲学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20、(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四、
1、林则徐(1785—1850)
2、李闰(1865—1925)
3、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4、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5、欲安其家,必先安国也,——武则天
6、1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7、清朝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
8、袁世凯(1859—1916)
9、13岁时,他第一次回到家乡浏阳,在浏阳县城“大夫第”生活了较长一段时间。14岁至25岁的十余年间,谭嗣同随父赴甘肃就任,八次往返于秦楚之间,途经湘、鄂、豫、陕、甘、晋、冀、京、沪、江、皖、赣等地,游历无数名山大川,行程“合数都八万余里,引而长之,堪绕地球一周”。一路上他观察风土人情、结交名士,眼界大开,也真切目睹了晚清底层社会惨状,深感时政凋敝,发出“苍生病矣”的感叹,立志做一番有利于振兴国家的事业。
10、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
11、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下,手无实权的光绪帝感到“朕位几不保”,于是密诏谭嗣同等设法营救。9月18日,谭嗣同夜访法华寺,劝袁世凯起兵诛荣禄、围颐和园,以保护光绪帝,袁世凯却模棱两可,设词推宕。9月21日,宫廷政变终于爆发,光绪帝被废禁瀛台,维新派人士遭到大量逮捕,持续了103天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谭嗣同不顾自己的安危,多方设法营救光绪帝,但行动均告失败。康有为在政变前一日离京出逃。谭嗣同从容地把自己的书信、文稿委托给梁启超保管,并要他东渡日本避难,保留实力继续改革事业,并慷慨表示:“不有生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
1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13、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14、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韩非子、奸劫弑臣》
15、坂本龙马(1836—1867)
16、信者,不负其心;义者,不虚设其事。——汉《列女传》
17、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老舍)
18、若有所疑,捧手问之。师出皆起。——《弟子职》
19、近几年来,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以及政协文史研究者,以纪念谭嗣同殉难120周年为契机,先后推出新的研究成果。新编《谭嗣同集》《谭嗣同年谱长编》《寻访谭嗣同》等几部作品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20、(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五、
1、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使生者无德,死者无怨。《文子、自然》
2、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4、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5、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意大利)
6、10玩物丧志。(书经)
7、1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
8、(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9、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10、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11、满盈者,不损何为?慎之!慎之!(朱舜水)
12、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13、1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香(刘向)
14、浏阳市政协着眼于研究谭嗣同生平,与作者张维欣合作,并全力支持其创作,第一部全面记述谭嗣同生平事迹和思想的编年体着作《谭嗣同年谱长编》得以付梓出版;在充分吸收前人之长、综合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张玉亮、张维欣重新研究和整理,为读者贡献了一部更加准确完备的谭嗣同文集;浏阳作家彭晓玲的历史散文集《寻访谭嗣同》,选取与谭嗣同关系密切的人物和历史事件场景,多角度叙写、刻画了一个鲜活的谭嗣同,再现了历史人物的当代价值。
15、谭嗣同志趣高洁,尤善琴剑,兼习文武。青年时期曾跟随刘人熙学习琴操,广泛涉猎钻研古谱乐理,亲斫“崩霆”“残雷”二琴,并收藏文天祥“焦雨琴”。又拜王正谊、胡致廷、黄凤岐等武术名家为师,学习剑术,兼擅骑射,故而有“剑胆琴心”之美誉。他喜欢经世济民的学问,对王船山、魏源、龚自珍、屈原等人非常欣赏,留下了《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石菊影庐笔识》《兴算学议》等诸多作品。然而,谭嗣同自幼“薄视时文不屑为”,对科举制度极为厌恶,曾在课本上写下“岂有此理”。
16、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17、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18、译文: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拥有,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择大义了。
19、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2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