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十则
1、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2、第一到第十则均为语录体。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3、自信的生命最美丽!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5、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6、这一则,孔子论述“仁”,强调克制私欲,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侧重强调了个人的修身。“仁”是孔子的人生哲学的基础,也是孔子伦理教育思想的根本。
7、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大的车没有车的边际,小的车没有车内的凳子,那怎样行驶呢?
8、(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9、用爱生活,你会使自己幸福!用爱工作,你会使很多人幸福!
10、孔子说:“天气寒冷了,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子罕》)
11、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12、名篇名段•余秋雨《文化苦旅》
1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4、(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15、子贡问:“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崇拜?”孔子说:“这可能是宽恕!”不要把你不想做的事强加给别人。”
16、译文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17、不管前方有多少险滩、暗礁、荆棘、陷阱,你只要找准正确的道路,就能顺利走向前方。
18、传不习乎:传,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19、《三峡》中,描写三峡总的特点的语句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中,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三峡水流之急之疾的语句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0、《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论语十则原文
1、《论语》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启迪着我们的心灵,它告诉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修身养性。
2、“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今义:数词,三
3、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4、我教你怎么算知道吧!(钱穆《论语新解》)
5、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6、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光是思考但不学习,就是有害的。”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11、每个活人都像是有一个生命,生命是什么,居多人是不曾想起的,就是“生活”也不常想起。我说的是离开自己生活来检视自己生活这样事情,活人中就很少那么做,因为这么做不是一个哲人,便是一个傻子了。
12、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很多次。你有没有尽力为别人?你对朋友诚实吗?你复习了老师教的知识吗?”
13、子路说:“愿意听听您老人家的志向。”孔子说:“老年人,使他们安逸;平辈的人(朋友),使他们信任我;年轻人,使他们归依我。”(安、信、怀:都作使动词用,宾语“之”分别指代“老者”、“朋友”、“少者”。安:安逸。怀:归依)
14、㈡学生根据注释,依此翻译节选各则,并思考每一则所反映的儒家的思想是什么,体会孔子思想的博大与深邃。
15、《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6、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哦
17、(解读)在这一则语录中,孔子提到“君子”要做到的两条标准:“智”和“仁”。智者就像滔滔江河,蜿蜒曲折,一泻千里,时而气势磅礴,浩浩荡荡,时而静静流淌,广阔无垠,无穷无尽。仁者好似巍巍高山,苍苍茫茫,孕育万物,顶天立地,令人仰视,与天地同寿。
18、(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19、士:①士不可以不弘毅:是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
2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1、高考必背64篇之《〈论语〉十则》
2、良知阅读爱上小王子(整本书文学经典阅读二)——杨海燕
3、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心绪不宁。”
4、(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5、本段理解: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
7、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学而》)
8、《爱莲说》中,高度概括莲的可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9、孔子有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山与水,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山因水而俊秀,水因山而灵动。山水的融合,才是纯粹的美,才有无穷的魅力。仁者在山的稳重博大中,磨练自己的仁爱之心;智者望水而思,思考宇宙人生无穷哲理,成就自己的智慧人生。
10、曾子说:“有雄心壮志的人必须坚强勇敢,因为他们有伟大的责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把促进“仁爱”视为自己的责任难道不重要吗?难道这场斗争直到死都没有停止吗?它离我们很远吗?
11、京津冀三区市名师工作室建设交流会纪实——在仰望中找准位置
1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13、只做第一个我,不做第二个谁。
14、名篇名段•章太炎《今日青年之弱点》
15、《桃花源记》中,表现"村中人"热情待客的语句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6、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17、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18、第六则:治学的方法与态度
19、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20、何以是以下问这三个全是宾语前置的格式
四、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拼音
1、名篇名段•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2、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4、《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5、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可译为按时。
6、录、释、理、添、删、缩
7、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8、204推送内容!
9、2003年——中国广东爆发非典型肺炎(SARS)。
10、《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湖光山色的语句是: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11、本段理解: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12、人生要敢于接受挑战,经受得起挑战的人才能够领悟人生非凡的真谛,才能够实现自我无限的超越,才能够创造魅力永恒的价值。
13、(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14、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5、《醉翁亭记》中,描写太守宴的语句是: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16、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1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8、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1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0、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实。
五、论语十则朗读
1、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2、《桃花源记》中,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5、(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第九则:修身做人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的”。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然后(古今词):然,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然,这样。后,以后。士:有抱负的人。本段理解: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孔子语录十则翻译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8、《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9、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10、重点字词解释: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11、《记承天寺夜游》中,最能突出庭院景色的语句是:积水空明。《小石潭记》中,写潭边茂盛的植物的语句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2、②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特意。
13、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是:学习了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有害。小学学古诗《枫桥夜泊》时,其中有一句“江枫渔火对愁眠”老师给出的解释是:江边的枫树伴着渔家的灯火,带着思想之愁我难以入眠。可是我发现:枫树“性恶湿”,不宜生长在江边。我又查阅了一下,发现“江枫”还有一种说法为:“江边的枫树”且当时就有一座桥名曰“枫桥”。因此,我认为江枫应采取第二种解释。我将我的想法告诉了老师,老师说:“现在大多采用第一种解释,而且这两种说法处于争论之间,还是选择第一种更为妥当。”老师还夸我善于思考、探究呢!既然“学而思”如此有益,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15、(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16、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17、(3)是知也(通“智”,智慧)。
18、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
19、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光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2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