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甥打灯笼一一歇后语
1、歇后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后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领悟。歇后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还有一种是谐音类的,例如:
2、渐渐地天已经黑了,朱元璋走到一个胡同里的时候,正巧一个院落里面出来一个女子往门外泼脏水,一下泼正到了朱元璋的身上。那女子一见觉得不好意思,就赶紧过来赔礼。可二人一打照面,朱元璋一下子就认出来了:这个女人是自己多年没见的姐姐。
3、蒙着被子放屁――独(奏)吞
4、八月十五的月亮――光明正大
5、煤炭下水――一辈子洗不清
6、打破纸灯笼——一个个眼里有火
7、茅厕里题诗--臭秀才
8、万岁爷的茅侧――没有你的份(粪)
9、五尺深的浑水坑子——看不透(比喻摸不透人的思想)
10、这个歇后语的出处,跟一个历史上著名皇帝的一段趣事相关。这个皇帝就是明朝的开国帝王、明太祖朱元璋。
11、拿着凤凰当鸡卖――贵贱不分
12、娃娃看魔术――莫明其妙
13、眉毛上挂*胆――苦在眼前
14、麻雀鼓肚子――好大的气
15、马拉独轮车――就翻就翻
16、挨打的乌龟——缩了脖子
17、墙头上跑马--不回头的畜牲
18、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19、揍鸡毛——壮胆(装掸)子
20、外公死儿——没救(舅)
二、外甥打灯笼歇后语谐音
1、外甥打灯笼——丢大人了:外甥打灯笼自己是找人,找谁呢?当然是找大了了。所以就是大人丢了。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某人办了不好意思的人,丢人了。
2、舅舅拉外甥——两厢情愿
3、抬棺材掉裤子――失礼死人
4、卖米不带升――居心不良(量)
5、(①比喻公正。②公平、合理。)马尾巴提豆腐――串不起来
6、媒婆夸闰女――天花乱坠
7、屎壳郎趴在马路上――装小轿车!
8、鱼口里的水――有进有出
9、煤灰拌石灰――黑白不分
10、布告贴在楼顶上-~天知道
11、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12、乌龟拜年——规规矩矩(鞠鞠)
13、甥舅下棋—就死在这儿吧(大白阳村)
14、麦芒戳到眼睛里――又刺又痛
15、西瓜掉进油篓里一一滑头滑脑
16、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
17、“讴气话儿”—歇后语
18、王爷的宅院——层层深入
19、枣胡(核)子解板一一薄气
20、打灯笼走铁路——见轨(鬼)
三、外甥打灯笼打一歇后语
1、痰盂里放屁――想(响)不开
2、蚊子咬人――全凭你一张好嘴
3、眉毛上放爆竹――火(祸)在眼前
4、林黛玉进贾府――谨小慎微
5、床底下的夜壶一一不是装酒的家伙。
6、卖布兼卖盐――多管闲(咸)事豁子喝汤――无耻下流豁子拜师――无耻之徒坟上烧纸――糊弄鬼被窝里放屁――能文(闻)能武(捂)被窝里放屁――独吞打开棺材喊捉贼――冤枉死人大肚子踩钢丝――挺(铤)而走险大粪缸里练游泳――真是不怕死(屎)玉皇大帝放屁――神气发了霉的葡萄――一肚子坏水坟场上舞大刀――吓死人坟地里拉弓――射(色)鬼狗吃豆腐脑――闲(衔)不住赶车不带鞭子――靠拍马屁棺材铺的买卖――死活都要钱拐子进医院――自(治)觉(脚)壁虎撩门帘
7、蚂蚁拾虫了――个个使劲
8、拉磨的驴断了套――空转一遭
9、吃铁条拉罩铝――竟从腚里编
10、媒婆夸姑娘――说得象仙女
11、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取自谐音。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按照歇后话的原则,就是每个字都有本身的意义。有外甥则有舅。打灯笼有“照”的意义,而不仅仅是“找”的意思。同音过来,照旧就是照样还是原来那样,没有变化。
12、外甥打灯笼(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按照歇后话的原则,就是每个字都有本身的意义。有外甥则有舅。打灯笼有“照”的意义,而不仅仅是“找”的意思。同音过来,照旧就是照样还是原来那样,没有变化。
13、铁打的公鸡一一一毛不拔
14、猫头鹰抓耗子――干好事,落骂名
15、癞蛤蟆背小手――愣充掌中宝
16、口袋里装钉子――个个想出头
17、“黄土坡秧歌队—优秀”,这则歇后语,说来颇有意思:很早以前,庆元宵闹红火儿,黄土坡村民自发组织几个秧歌队,每队不仅要有精彩的表演艺术,也得有较高水平的吟诗对对的高手。经过激烈的比赛,由村民和“同乐会”共同评选出最优秀的秧歌队,作为本村的代表队。尔后,“同乐会”为代表队举行隆重的表彰会,村里男女老少和其他秧歌队,在堡门坡前夹道欢迎优秀队,鞭炮声,锣鼓声,喝彩声,热闹非凡。当代表队通过堡门坡进人表演场后,“同乐会”人宣读表彰词,授受红绸金字的“黄土坡村秧歌队”大旗,并颁发奖品,然后由代表队作示范表演和朗诵四六句(自已创作的喜庆诗歌)和对联。
18、种地不出苗--坏种
19、鼻孔喝水--够呛车祸--乘人之危
20、姐姐穿的妹妹鞋一一紧的很
四、外甥打灯笼一一歇后语题
1、大家好,我是邓雨彤。今天的“语文有意思吧”由我主持,歇后语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语言形式。据说,它起源于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短小、风趣、形象。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2、帽没儿做鞋垫儿――一贬到底
3、蚂蚱上豆架――借大架子吓人
4、碌碡砸磨盘—石(实)打石(实)
5、万岁他掉在井里――不敢劳(捞)你的大驾
6、外甥打灯笼的下一句歇后语是照(舅)旧。这个歇后语的出处,跟一个历史上著名皇帝的一段趣事相关。这个皇帝就是明朝的开国帝王、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跟姐夫比武时,不小心重伤了姐夫。姐夫因为会看相,在生命垂危之际,就让儿子李文忠挑起灯笼照着朱元璋,要在临死前给朱元璋相相面,一看之下,认定朱元璋是帝王之相,就请求朱元璋将来登基当了皇帝之后,要给外甥封个官。等到后来朱元璋真的当上了皇帝,果然兑现了当初的承诺,他仍然让外甥李文忠挑起灯笼,然后郑重宣布:封李文忠为十王千岁。这件事很快就传遍开来,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这句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7、.蝙蝠身上插鸡毛--你算什么鸟
8、五百块分两下--二百五
9、烟筒里招手一一往黑路上引
10、精沟吃酥瓜一一干脆又利洒
11、庙里的马――精(惊)不了
12、老虎拉车――谁赶(敢)
13、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14、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15、大炮打蚊子一一大材小用
16、精沟子撵贼一一胆大不知羞
17、梅兰芳唱霸王别姬――拿手好戏
18、王母娘娘伸手――要凤得凤,要雨得雨王佐断臂――留一手
19、王母娘娘的棒槌石――经过大阵势
20、网套里的麂子——吓破了胆
五、外甥打灯笼一一歇后语,的意思
1、外甥打灯笼一一照旧(舅)”是一句民间的歇后语。
2、嗑瓜子嗑出壁虱来—啥仁(人)也有
3、第一种是有外甥就会有舅。打灯笼有“照”的意义,而不仅仅是“找”的意思。同音过来,照旧就是照样还是原来那样,没有变化。
4、麻挪树解板子――不是正经材料
5、抱着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
6、周瑜打黄盖一一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7、王人上树——巴不得
8、王八出水——露一鼻子
9、蚂蚱打喷嚏――满口青草气
10、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11、唱戏的腿抽筋--下不了台擦粉进棺材--死要面子
12、喉咆吃炒面——没得谈(痰)
13、晚上赶集——散了
14、蚂蚁脖子戳一刀――不是出血的筒子
15、王府的丫鬟——低三下四
16、打锣卖糖——各干一行
17、老鼠钻进书箱里――咬文嚼字
18、厕所里点灯――找死(屎)
19、棉花塞住了鼻子――憋得难受
20、棉花地里种芝麻――一举两得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