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刘备死前说赵云不可重用
1、三国时期的赵云,是历史上公认的一位常胜将军,其实他不仅在小说中存在,真实历史上也有他的身影。在《三国演义》当中,我们深入了解了赵云,他是一个很忠心的人,他的辉煌战绩就是七进七出。那时为了救自己的少主,从敌军的包围圈中杀出一条血路,并且顺利保护少主见到了刘备,这让刘备对此非常感动。按理来说,赵云这一个忠心耿耿的人应该被刘备所重用,可是在刘备将死之际,他却严厉地说,绝对不能够重用赵云,这是因为什么呢?
2、毕竟,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赵云不能成为坐镇一方的大将,或许是因为个人能力,或许是因为刘备看走眼了。
3、赵云的战斗力是毋庸置疑的,而刘备也是知人善用的。
4、对比一下刘备死去的前后,就知道在这一点上,诸葛亮与他相差甚远!当然,刘备的这一评价,也不损赵云的威名。
5、赵云是忠义之士,虽然错跟公孙瓒,但中途也没有出走,也等公孙瓒死后才跟随刘备。这过程确如此,赵云是一个后人敬仰的英雄。
6、纵观历史,赵云一直都很低调,从来都是不争不抢,忠心耿耿又胸怀大局,说起来就两个字:可靠。
7、收赵云时,刘备确实一无所有,但他有个别人都没有的东西——那就是大汉皇叔的名号,刘备在封建社会就代表着所谓的“正统”!
8、他的做法让刘备很难堪,本来刘备刚打下益州,根基还不稳,需要用一些好处来拉拢本地的势力,可是赵云太正直,认为将好处分给这些大官,还不如分给百姓。赵云的想法是没错,没有考虑当时局势,此举会损失刘备的利益。
9、这从赵云的头衔可以看出来,因为赵云在蜀国到死都是一个偏将军,刘备在当皇帝之前,封了关羽、张飞、黄忠和马超为将军,唯独没有封赵云。
10、赵云稳重,不显露出来而已。
11、刘备对赵云的使用,自然也不会有大的失误,正所谓人尽其能。但在许多历史爱好者看来,虽然刘备是个用人高手,但是赵云的功劳似乎与其职位不相匹配。在说这个之前,我们先看看刘备与赵云的关系到底如何。《三国志》中记载,赵云原本是公孙瓒属下,后来公孙瓒遣刘备对抗袁绍时,赵云成了刘备卫队长。
12、打字不易,千山万水总是情,点个关注行不行?谢谢!
13、前面我们说过,前右左后将军,分别由关张马黄担任,中军则是由君主自领,而赵云的“中护军”就是君主的首席内军统帅,其地位在前左右后“护军”之上,还拥有中央中下级武官选拔的权力。打个比方,此时赵云的地位就相当于毛泽东的83相当于现在北京卫戍区军长。此类重臣,非忠义亲信者而不能担任,怎么能说赵云不受重用呢?不要小看侍卫,侍卫做到顶端就是卫将军,同大将军一样拥有开幕府的权力。吴国的周瑜曾以“中护军”的身份和张昭共掌国事;魏国的司马师也以“中护军”的身份选拔官吏,给自己父亲司马懿保驾护航,此后周瑜与司马师都飞黄腾达。而赵云后来也被封为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达到了一生仕途的光辉顶点。
14、但是,关于赵云的任用,刘备则没有说。不过,赵云在刘备的手下,确实没有太多的表现。他主要是刘备的保镖,管理刘备的内务。在这方面,赵云表现出色。他保护刘备,在长坂坡救出刘禅母子。
15、还有一点原因,刘备临死前说不可重用赵云,其实也是为赵云着想。当年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蜀国五虎将只剩下赵云一人,其他人要么遇害,要么战死,还有的病逝。而赵云是蜀国仅存的五虎将,若赵云有不测,蜀国就会丢失最后的脸面。
16、说到这里或许有人要说了:“赵云不是什么五虎上将噢!刘备对他不咋地嘛……”如果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刘备对赵云的信任程度恐怕要远在关、张之上!当年在荆州被曹操撵得四处逃命时,负责刘备安全警卫工作的实际上就是赵云!如果不是贴心之人,刘备是断然不敢在逃命之时将身家性命托付给赵云的!
17、在那时的蜀国,也正是缺少人才的时候,这样一来,赵云的前途一片光明,可以展现自我,可是刘备却执意不让诸葛亮重用赵云,这也并不是看不上赵云,而只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赵云。
18、所以说,赵云不被重用,并不是因为他不忠心,或者是刘备对他的不信任。与之相反,刘备十分信任他也非常了解他,他知道赵云适合待在一个怎样的位置,适合处理怎样的事情,所以给他做了最好的安排。而他之所以在临死前跟他的儿子说别重用赵云,也是为了让赵云能够一心辅佐刘禅。不然以赵云的性格,如果让他在官场上处理政治上的人际关系,那么他很可能会遭遇挫折,得到不好的结局。
19、刘备去世后,蜀汉动荡,国内混乱,于是在曹魏和东吴看来,蜀汉似乎已经没有发展前途了,很难再恢复巅峰实力。曹魏上下更是一致认为,东吴才是最大的目标,集结重兵对阵东吴。不过令众人都没想到的是,诸葛亮的能力竟然能有这么强,短短几年时间,不仅平定内乱,稳定了蜀汉,还为蜀汉拉死了一支强军,更甚者,诸葛亮还主动北伐,进攻曹魏!
20、刘备建立蜀国以后,就一直致力于拉拢那里的世家大族,而那些世家大族向来是瞧不起武将的。刘备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当上皇帝以后一直在努力压制武将的身份地位,重用世家大族的子弟,这样可以保证皇权的稳固。刘备深知赵云和诸葛亮的关系特别好,他非常害怕诸葛亮在自己去世以后重用像赵云这样的武将,所以才会在临终之前对诸葛亮有这样的嘱托。
二、三国游戏排行榜前十名
1、因为这两个原因,让刘备觉得赵云不适合当将领,因此,才在临死前才对诸葛亮留下不可重用赵云的交代。
2、刘备作为成熟的政治家,绝不是临死前随性一说走人,这么安排肯定有他的深意。《三国演义》中描述,他对诸葛亮说得比较多,先问人事即马谡的事情,再问他辅佐刘禅的事,然后来一个大招,说他儿子不中用就取代自立。
3、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4、前线有关羽、张飞就够了,为啥要派赵云前去跟他们抢功,制造矛盾呢。这既不符合各自的特长,也不符合赵云的性格,赵云的谥号就是“平顺侯”——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
5、第汉朝时期,武将官职简单的说如下,(1)大将军,(2)骠骑、车骑、卫将军等封号,(3)前、后、左、右将军,(4)护军、武卫、诸四品等杂号将军,(5)彻底的杂号将军(赵云就是此列)!
6、此时的荆州对刘备来说,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的用武之国了。刘备集团的政治重心已由荆州转入益州,而荆州被三家分割之后,已沦为一个前线缓冲地带,用来和孙权的江东隔开而已。
7、赵云的特长是正直与仁义,还有绝对的忠心,所以刘备把赵云视为自已的贴身近臣,除了为刘备作战之外,赵云在刘备时代最大的作用就是作为刘备的近臣守护刘备的家小。
8、因为刘备很了解赵云,他希望赵云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如果让赵云参与政治决策,反而错用了人才。
9、再来看赵云的官职,是不是觉得征南将军、镇东将军,远远低于四方的前后左右将军,没错,是的。但是,中护军可就不是了。
10、曹魏以主力张郃部去对付诸葛亮的主力,而只是派曹真的一部分兵力去应付赵云。赵云和曹真的作战失利,被迫撤退。虽然兵力没有很大的损失,但是依诸葛亮之言,赵云兵力超过曹真,但是还是因为“不戒之失”而战败。战后,赵云也自请处分。
11、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
12、赵云不被重用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在此以刘备集团为例,讲述一下君主用人的三种常见形式。
13、刘备身为上位者,自然有一定的识人的能力,他知道赵云能力不足,不能充当镇守一方的大任,这才没有让他像关羽张飞那样独立领兵作战,赵云一般都是在小规模战斗中取胜,而大战却打得少,几乎都是配合其他大将一起行动。
14、刘备当即采纳了赵云的建议。
15、刘备当时刚娶了孙权的妹妹孙小妹。刘备这是把自己的家眷,包括老婆,全部都托付给了赵云呀。古代为什么有太监,就是怕被戴绿帽子,但是刘备从来不怀疑赵云。刘备跟赵云,这才是真正的“老铁”呀。由此,也可见赵云的德行之优秀。
16、但是,马超此人有勇无谋,被曹操用离间计打败。他辗转来到汉中,率军救援刘璋,与刘备有了交集。在派将领去迎战马超之前,诸葛亮与刘备计议,说只有赵云和张飞可以与马超匹敌。此时赵云恰好不在军营,于是这个任务就落在了张飞的身上。为了激励张飞的斗志,诸葛亮还专门使出激将法,说要让关羽入川迎战马超。张飞一怒之下,立下军令状迎战马超。
17、其受担任职务的影响。由于赵云忠诚,武艺又高强,因此被刘备长期留在身边,充当了护卫长和保镖的角色。在最开始的时候,赵云的职位是先主主骑,也就是负责刘备出行护驾的骑兵队长,在刘备拿下荆州的时候,这时候的赵云则担任留营司马,主要职责是干嘛的呢?也就是负责刘备大本营安全警戒的。
18、这也是刘备没有带赵云参加夷陵之战的原因。
19、《汉晋春秋》: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
20、刘备刚夺取荆州时,赵云是牙门将军,黄忠只是中郎将,魏延更是名不见经传,职务都要低于赵云。后来黄忠、魏延却追了上来,甚至黄忠还反超了赵云。这很容易让人觉得刘备对赵云不够重视。不过实际上赵云作为跟着刘备多年的元老,一直非常受刘备的信赖。
三、诸葛亮一生的3个克星
1、建安二十五年,魏文帝曹丕称帝,蜀汉一干大臣包括诸葛亮等人都建议刘备称帝,也不见赵云的踪影。
2、而魏延是以牙门将军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
3、赵云刚跟着刘备时,就被任命为主骑,掌管骑兵。后来又称为牙门将军、留营司马,负责刘备和其家人的安全工作。如果不是对赵云非常信任,刘备又怎么可能让赵云出任这种职务。
4、其实,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赵云壮志难酬,人生注定将以悲剧结尾。
5、刘备之所以不给赵云封侯,原因不难理解,他和赵云的关系最铁!不给别人封侯,别人会闹情绪。但是,赵云不会!而且,赵云行事一向低调、严于律己,不该伸手的地方从来不伸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对于刘备而言,赵云就是这样一种存在,需要赵云时,赵云二话不说、指哪打哪!无事之时,赵云不恃宠而骄、不争权、不夺利,安安分分当好刘备的小弟。这或许就是刘备相对于关、张更加信任赵云的原因所在,关、张身上“小毛病”都不少,尤其是关羽,恃功而骄、与同僚关系搞得都非常僵。唯有赵云做到了近乎“隐型”,不仅没有什么“毛病”,而且对刘备忠心耿耿。更重要的是,赵云低调得不能再低调了!
6、公孙瓒初得赵云,不知心腹,令其另领一军在后。遣大将严纲为先锋。
7、赵云出现的时间比较晚,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后,只有诸葛亮能掩盖三人的光彩,纵使刘备给赵云封了五虎将,但是在外人看来,赵云却还是没有得到重用
8、魏延同于禁、乐进一样,都是出身行伍。他最早作为刘备的私人武装,跟随刘备入蜀。刘备占领汉中后,准备选派一位名将担任汉中太守,当时所有人都以为是张飞,谁知咱们的皇叔却钦定了魏延。一个无名无势的兵油子瞬间变成了军区司令,从中可以看出刘备的用人魄力。难怪这个消息传出来之后,据《三国志》记载:一军尽惊。魏延的确没辜负刘备的期望,他以“实兵错守诸围”的办法守备汉中,使汉中城固若烫金,易守难攻。后来王平抵御曹爽,也是学习魏延的方法。
9、如果说刘备“用名”许靖时还需要法正提醒,那么“用名”马超时,已经将这门绝技驾驭的炉火纯青了。马超在投降刘备时候的官职已经是汉朝的征西将军、并州牧,官爵与刘备都不相上下,这样一个吉祥物来投奔自己,估计刘备做梦都能笑出声。虽然马超投降刘备后基本都退居二线了,但刘备还是将马超高高的供着,封他为平西将军都亭侯。前面我们说过,在《立汉中王上表汉帝》中许靖排名第排名第一的正是马超。
10、刘备虽然没有带赵云参战,刘备非常对赵云的劝谏感到生气,但刘备并没有失去对赵云的信任,在刘备的心中,赵云仍然是他最信任的人,于是刘备让赵云都督江州,江州就是今天的重庆,也就是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益州靠近荆州战场最近的地方。
11、赵云从公元200年开始跟随刘备,一直到229年去世,差不多近30年,在蜀汉集团中跟随刘备的时间仅次关羽、张飞,忠诚度仅次于关羽、张飞,但是在蜀汉集团的地位却差远了。
12、所以说刘备临终之前说赵云不可重用,这个是不可信的,至少没有官方的佐证可以证明这一点!
13、魏延早在刘备称汉中王时,被刘备封为汉中太守,镇远将军,作为镇守益州北边边境汉中的将领,魏延的任务就是镇守汉中,防御曹魏。
14、赵云追随刘备时,正是人生中的年少时期,可以说有大好的前程在等待着赵云。赵云的能力不用说在刘备的手下,就是在整个三国之中,赵云也是能够排上榜的大将。那么追随刘备多年的赵云为何没有被重用呢?
15、看完这两个例子之后,再来看赵云,他没有世家背景,也不是将门之后,更没有名士光环,完全是一介平民的出身,靠自己的努力与战功,一步一步往上爬。即便刘备想用赵云的名,赵云也没有,所以“用名”这条路对赵云来说,显然是走不通了。既然没有名,那就只能靠才了!
16、而魏延则是一位能堪大用的将领,可惜诸葛亮不喜欢他,不放心把权力交给他。既然诸葛亮那么看好马谡,自然想重点培养他,让他到战场上历练历练。
17、而像魏延这种能力很强的人,虽然刘备很器重他,但诸葛亮认为他“生就反骨”,从一开始就没打算重用魏延,至于说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虽有悖于诸葛亮一贯的谨慎态度,但如果要是马谡提出来,我想结局可能会不一样。
18、马超对赵云的态度。在《三国演义》中,马超的出场华丽无比。终马超一生,他在单挑上没有败绩。在潼关之战中,马超凭借他的武勇杀得曹操割须弃袍。曹操对马超的评价是“马超不减吕布之勇”。在看到马超往来驰骋的英姿后,曹操气愤地说出了“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
19、有人是看赵云实在是太完美了,所以,来了一个移花接木、“马冠赵戴”,把马谡的过错完全给安到了赵云的头上。甚至,还煞有介事的说,因为赵云箕谷之战失利,才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只能说,这个伪造太拙劣了,都不如那个所谓的“莫须有”来的更直接、更实在。
20、诸葛亮、魏延长、赵云、马超都没有参加夷陵之战,那么刘备参加夷陵之战带了哪些人?
四、董卓是怎么玩貂蝉的
1、刘备不顾诸葛亮的劝阻,为弟关羽报仇心切,率军亲征东吴,最终被陆逊击败,夷陵之战几乎全军覆没,刘备逃到了白帝城,一病不起,在白帝城将国事和太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
2、赵云不受“重用”的原因
3、刘备本来一开始起义的时候,就是想要讨伐无道,就是打着恢复汉室的幌子,忽悠了很多人。但是,在这个起义的过程中,他的心思发生了变化,随着他的人越来越多,地盘越来越大,他也有了当皇帝的心思。
4、刘备军的前锋将领是冯习和张南,冯习和张南都是跟随刘备进入益州的荆州籍贯将领,随刘备参与夺取益州的战争,汉中之战,以及现在的夷陵之战,最后战死在夷陵之战中。
5、最后看一下,刘备执意伐吴,赵云咋说的吧。
6、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7、彭羕在遭受这样的处分后,自然心中不平。于是彭羕跑到马超那里,去发发牢骚。不过,到最后,彭羕说的话让马超不敢回答。彭羕居然劝马超谋反,说什么马超在外,自己居内,里应外合,天下不足定也。马超在彭羕走后,就赶快将彭羕的言论报告了刘备。彭羕因此被下狱,后被刘备诛杀。
8、读过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赵云跟随刘备近三十年,参与过不少恶战,也独自指挥过许多战役,而且战果还都不错。这些都说明,赵云是位忠肝义胆的良将。
9、但是,诸葛亮并没有听从刘备的建议,重用马谡。而且也没有延续刘备对赵云的使用办法,交给他无法担负的任务。这一切,都使得诸葛亮在现实中尝到了恶果,造成了他的第一次北伐的失败。这怎么能不让他在失败后懊悔呢?
10、在刘备手下长期干的是费力不讨好的活儿,由于跟着刘备的时间比关羽、张飞晚太多,刘备这个又讲究一个情谊,在封将之时赵云只捞了一个偏将军的岗位,连个正职都没有混上,唯一比其他人好的就是得到了善终,没有死在战场上。
11、刘备自立汉中王,定都成都。
12、结果,刘备选择了魏延。
13、所有人谈的都是《三国演义》而非“三国的历史”,咋说都行。但既然是聊自然要有个本子儿,即“白帝城托孤”内容。他主要是怕诸葛亮“篡位”。
14、从诸葛亮对赵云的安排来看,诸葛亮对赵云也是颇为信任和重用,能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担任疑兵吸引曹魏关中军主力,这一重任诸葛亮交给了赵云,而在刘备时代独当一面,镇守汉中多年的魏延成了诸葛亮北伐军的前锋,这已经是诸葛亮对赵云的重用了。
15、在马超投奔刘备阵营的时候,他以自己的武艺、身份而自傲。在和张飞交手时,还略占了上风。这让他对刘备阵营的人物并不过多看重。在遇到赵云后,看到赵云的武勇、品行和为人处世之道,让他对赵云十分敬重。
16、赵云不得重用,很大的一个因素是因为赵云不懂政治,刘备平定益州时,欲大赏封地,诸将默然,只有赵云反对,仍是一秉以往忠君救民之志,堂堂正正,刘备只得大喜从之,只此一言,已把蜀汉的满朝文武得罪尽了。因为他不顾全大局,他不会灵活变通,不懂得巩固自己的势力,没有自己的亲信家将,在那乱世之中,广张羽翼是何等重要得,关张自成一党,家将众多,如关平,周仓等,马超世代公候,投刘备时又是带者全部家将,黄忠曾为长沙太守,亲信也肯定不少,独有赵云向来是单枪匹马,纵然你武功再好又有何用?自然在朝中也就人微言轻了。
17、并不是刘备不重用赵云,而是在外界看来,赵云没有关羽张飞那么显眼罢了。
18、既然说马超对刘备阵营的人们态度轻视,他初见赵云就不会重视。赵云这个人心细如发,自然也能够看出马超的态度。因此,他才会趁着蜀军到来的机会,出兵迎敌,来显示自己的武勇,给马超一个教训。
19、再比如说法正精于奇谋,但为人睚眦必报,所以刘备只用法正的奇谋,将法正带在身边作为首席参谋,而没有让法正参与内政,还有许靖,是个大名士,但没有具体的才能,所以刘备把许靖供奉起来给予高位,而没有实际权力。
20、这样看来,马超在加入刘备阵营后,并不是心服口服的。他自诩自己的身份、地位、武艺、战功,在刘备阵营中显示出一直超然的态度。这种态度让他与刘备阵营的老人们关系若即若离。在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赏马超为左将军就是考虑到这一点。这是因为关羽、张飞都是刘备手下的名将,是刘备情同兄弟的将领,刘备自然将他们排在前面。对于马超,刘备将自己担任过的左将军职位授予他,更是对外表现出自己对马超的器重。
五、三国最无能的十大名将
1、比如刘备说马谡不可重用,诸葛亮没听,刘备说刘禅如果不堪大用,可以取而代之,诸葛亮不敢听。但刘备是绝对没有说赵云不可重用。
2、据《云别传》记载,赵云初见刘备时,就立下了自己的政治誓言——终不背德也。这是赵云一生的政治追求,他也的确是这么做的。后来关于赵云义拒赵范、退还民田、谏主东征的典故,都能看出他具有不谋私,识大局的美德。因此很多史学家都评价赵云不单单是一个名将,而是具备贤德之风的古大臣。现在总有人说,赵云是因为直谏惹恼了刘备,所以不给他升官,不让他领兵打仗。这种说法既不懂历史常识,也不懂官职制度,纯属凭空意淫。
3、我们看诸葛亮说的这段话,他说大军在祁山、箕谷两处的兵马都多余敌军,也就是说,赵云其实是在自己拥有优势兵力的时候,被魏军击败的,这就让人有点匪夷所思了。赵云也是跟随刘备南征北战的猛将,实力非常强悍,在汉水之战时,他还曾临阵反击,打败过曹操,怎么到这一战,他却在占据兵力优势的情况下被打败了呢?谁有这个能耐呢?
4、魏延高声回答道:“如果曹操率举国之兵前来,我请求为大王您挡住他;如果曹操派一偏将军率十万大军来,我请求大王替您消灭了他。”
5、之所以有这个说法,可能来源于汉中太守的任命上。
6、刘备白帝城托孤,主要对三类人讲了话,一是以诸葛亮为首的文官集团,二是以赵云为首的武将集团,三是以刘永、刘理(刘禅在成都)为首的刘家子孙。其间还有个小插曲,就是问诸葛亮马谡能力怎么样?
7、有两个原因,第一就是,在刘备刚刚崛起的时候,也就是刚刚站稳脚步,刘备当时为了拉拢人心,所以要给那些大臣们分封。当时的赵云说话非常的直,劝阻刘备这样做太早了,天下还没有太平。就赵云的这句话得罪了刘备手下一个很重要的人。当时赵云当着那么多的大臣说出了那么一句话,肯定是招仇恨的。刘备虽然知道赵云是这个性格,但是就算刘备自己心里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手下的大臣们可不认赵云这个性子啊,他们心里想的肯定是升官加爵啊。
8、赵云除了以上说的缺少排兵布阵的能力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太注重义气。原本重义气本是赵云身上难能可贵的优点,也正因为他重义气,才受到刘备信任。
9、这是当时刘备集团中最重要的团队了,可以说在刘备和刘璋开战之前,荆州之地是刘备的重中之重。既然荆州如此重要,为什么刘备不安排诸葛亮和赵云回援?之后刘备和刘璋翻脸,孙权又来插一脚,派吕蒙攻略荆南四郡,除了零陵之外其他三郡都望风而降,荆南是刘备的补给基地,荆南一丢则刘备不止失去了后方补给,连荆州屁股都要漏出来给孙权看了。危急关头,刘备和孙权讲和,割江夏、长沙、桂阳三郡给孙权,双方和解,再调张飞、赵云、诸葛亮入蜀,尽快拿下四川。
10、白帝城托孤之后,据《三国志》记载
11、刘备临终时,把赵云叫到床前托孤:“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意思就是说,我与你赵云共患难,你是我的恩人,也是我最信任的人,所以在我死后,你一定要记得保护好刘禅,不要忘了我的嘱托。其实就是在暗示赵云如果有人威胁到刘禅,赵云就可以自主采取措施。其实这在暗中给了赵云很大的权力。等到自己死后,自己的儿子刘禅将会重用赵云,算是对他的补偿了吧!
12、关羽坐镇荆州已经令刘备心里不踏实啦,诸葛亮也屡次建议换回关羽。
13、作为蜀国的五虎上将之一被称为“常胜将军”的赵云,是一个更完美的人物,既没有关羽的傲慢和目中无人,也不像张飞那样经常喝的大醉、还打骂士兵,赵云则是一身是胆,胆大心细。!但刘备在临死之前对诸葛亮评价赵云四个字:"不堪大任!"这又是为什么呢?
14、刘备从新野携民渡江逃往夏口时,就把家眷托付给赵云,赵云不负重托七进七出救出阿斗。
15、关于赵云有一点倒是事实,那便是赵云作为一个最早追随刘备的战将之一直以来是对刘备忠心耿耿没得说,但赵云在蜀汉的地位却一直不高。赵云官拜“虎威将军”,咋一听很霸气,但正如易中天先生评说的那样,这只不过是一个“杂号将军”,其地位远不如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相比魏延“镇北将军”之职,那也是低了几个等级。即使在刘备死后,赵云最后也只做到了“镇东将军”一职。
16、平定益州之后,许多人主张把成都城中的房舍及田地分赐给诸位将领。
17、不得不说,诸葛亮在用人方面的确有任人唯亲的倾向。马氏兄弟在荆州之时,就是诸葛亮的座上客,他们喜欢在一起讨论诗词文章,而且称兄道弟,喜欢一个人就会看这个人任何方面都是优秀的,人概莫能外,这是人的本性。
18、相比其他四位五虎将,赵云的才能更多的体现在军师方面。单论武力值,赵云肯定是所向披靡的,但要说到排兵布阵与统帅能力,赵云显然是不及其他虎将。还有就是赵云没有赶上好的时机,关于赵云生卒年,史料中不是很清晰。有学者认为赵云年龄要比刘备大,在他年轻之时,刘备四处奔波,基本是无兵可用。等到刘备兵强马壮之时,赵云早已习惯护卫长一职,没有获得统兵经验,再加上其年龄已大,自然就不会得到统兵机会。赵云没有被重用的说法显然不客观。
19、可惜据说在他62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的夫人在伺候他洗浴,见久战沙场的赵云身上竟然没有一点的伤痕,始终白皙如玉,便调笑说让他见见血笑说着便顺手拿起了绣花针,赵云因时间久远也忘记了老者对他的嘱咐便没有在意,也以为夫人在给他开玩笑。
20、在三国时代,有一个人的命运是受到我们惋惜的,那就是赵云,他虽然有一个五虎上将的名头,但他一生都只是一个杂牌将军,他最多只能和典韦一样,只是一个保镖头子而已。那刘备为什么一生不重用赵云呢?直到刘备临终前,才告诉赵云真相,一起来看看吧!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