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将就木
1、行将就木这个成语出自于《左传》,《左传》即《春秋左氏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
2、原文: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3、啄木鸟春天到来的时候,雄啄木鸟会发出响亮的叫声,那是它们在伸张自己的地盘,警告他人不得侵犯。
4、行将就木是成语.行将就木(xíngjiāngjiùmù):行将:将要;木:指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
5、后来,从晋国秘密传来一个坏消息:晋国的新主公要派人谋刺重耳。原来,与重耳一起出逃的公子夷吾在献公去世后,借助秦国的力量回到晋国继位,史称晋惠公。他怕兄长重耳回国争位,派出刺客谋害重耳。
6、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7、许多严肃的大报和当地报纸正行将就木。
8、翟国的国君很同情重耳,他告诉重耳不要担心安全,就在翟国踏踏实实地住下,还把一个叫季隗的美女嫁给重耳做妻子。
9、(读音):((hángjiāngjiùmù)
10、行将就木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11、行将就木这个成语出自于《左传》,《左传》即《春秋左氏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行将就木这个汉语成语出自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其中提及这个成语的句子是:“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12、行将就木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行将:即将,快要。就木,进棺材。是说人要死了。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相传是左丘明所著。 原文: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行将就木。行将:即将,快要;就木:进棺材。比喻人快死了。
13、(反义词)春秋鼎盛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14、没有想到的是,齐王虽然对重耳很好,但没多久就死了,齐国几个王子为了争夺王位打开了内战。重耳没办法,只得又逃到了秦国。
15、(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16、(示例)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行将就木,他们横行霸道的日子不长了。
17、[成语解释]行将:将要;木:指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
18、重耳派人从翟国接回了季隗和两个儿子。季隗才三十多岁,离行将就木还差的远呢。
19、这十二年里,晋国发生了很多事情:不仅老国王死了,后来登基的两个小王子也都先后被人刺杀。再后来,逃亡在外面的三儿子回国当了晋的王。
20、老夫行将就木,只求晚年残喘。(清 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五回)
二、行将就木之时,乃枯树逢春之即
1、当时已经五十三岁了,担心到了风烛残年了,希望遗留些东西教育子孙后代而已。
2、(成语解释)行将:将要;木:指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
3、晋献公早年先在攻打骊戎的时候,得到了两姐妹,姐姐叫骊姬,晋献公非常宠爱骊姬。后来骊姬生了个儿子叫奚齐,晋献公爱屋及乌,就想要废掉申生,改立奚齐为太子。
4、(解释)风华:风采、才华;茂:旺盛。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5、行将就木,汉语成语,拼音是xíngjiāngjiùmù,意思指人临近死亡,快要进棺材了。成语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近义词:枯木朽株、气息奄奄、油尽灯枯、风烛残年。反义词: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6、用最好的心态来面对我们的分离,这样心理就不会有太多的压力,人生总是有聚有散,我们也不必想得太多,当然,这也可能是短暂的分离,下一站的我们也有可能再次相遇,同学,我们一起努力吧!
7、通过提高官僚体系中的技术与合作,此方案似乎可以改进全国行将就木的公用事务部门。
8、重耳一直在翟住着,他心里并不踏实,晋国发生了那么多事情,因为没有力量改变什么,他也只能干看着。
9、(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分句;含褒义
10、它的脚稍短,具4趾,2趾向前,2趾向后;尾呈平尾或楔状,尾羽大都12枚,它的尾呈楔形,羽轴硬而富有弹性,在啄木时支撑身体。
11、xíng jiāng jiù mù
12、行将就木这个汉语成语指的是人临近死亡,快要进棺材了。
13、(日文):死期(しき)が近(ちか)づく
14、我已行将就木,别无他求,只希望你们年轻一代能生活、工作得好些。
15、(反义词):春秋鼎盛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16、行将就木上面一个“行”,下面一个“木,联想一下,非常熟悉的“行将就木”。再看“就”便是靠近的意思,和符合。(解释):行将:将要;木:指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17、作者:每日成语故事。每日一读,贵在坚持,你若喜欢,欢迎支持。
18、正确的成语是行将就木,该成语的意思是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比喻人临近死亡;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19、临走之前,重耳对妻子季隗讲,你等我二十五年,如果我还不回来,你就改嫁吧!
20、反义词: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三、行将就木中将的意思
1、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改嫁,就该进棺材了。
2、行将就木形容的动物是啄木鸟。
3、行将就木这个成语在句式中一般充当谓语、定语,指快要死亡。
4、七年之后,重耳等人辗转齐国、楚国等国家,终于在秦国的帮助之下回晋国继位,就是晋文公。狄国也把季隗送回晋国,夫妻二人得以团聚。
5、骊姬通过下毒嫁祸给太子申生,太子申生听到这消息,连夜逃奔到新城曲沃。晋献公大怒,就杀了太子申生的老师杜原款。骊姬还不断地抹黑太子申生。太子逃到曲沃后说:“带着杀父的恶名逃奔,父亲也被蒙骗,我的恶名一辈子也洗不掉了,还不如自杀算了。”十二月十四日,太子申生在新城曲沃自杀。
6、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行将:快要;木:棺材。
7、春秋时期,晋献公宠幸骊姬,引发了骊姬之乱。骊姬害死了太子申生,又设谋要害晋公子重耳和夷吾。夷吾和重耳无奈,一个逃到了梁国,一个出逃到狄国。
8、重耳这时候,已经在翟国生活了十二年,忽然接到这种消息,整个人都不适应了。他心乱如麻地对几个手下商议许久,才决定逃到齐国去避难。
9、行将就木,汉语成语,拼音是xíng jiāng jiù mù,意思指人临近死亡,快要进棺材了。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10、(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11、行将:将要;就:接近;木:指棺材。
12、后来到秦国,秦穆公热情接持了他们,并把五个女儿嫁给了重耳。恰好这一年夷吾生病死去,秦穆公派军队护送重耳回晋国即位,史称晋文公。
13、翻译: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改嫁,然后就该进棺材了。
14、出处:《管子权修第三》: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我苟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
15、我90岁的叔父已是风烛残年。
16、松松地系着一条白绸领巾,整个来说,看上去像个行将就木之人尽管并不是这样。
17、二儿子重耳的妈妈是翟国人,于是,重耳逃到了翟国。
18、[典故出处]汉·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故有人先谈,则枯木朽树功而不忘。”
19、译文:我的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只求可以晚年残喘。
20、由于啄木鸟食量大和活动范围广,在3公顷的森林中,若有一对啄木鸟栖息,一个冬天就可啄食吉丁虫90%以上。
四、行将就木形容什么
1、(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2、行将就木拼音:xíngjiāngjiùmù。
3、鲁迅《序言》:在这种明诛暗杀之下,能够苟延残喘,和读者相见的,那么,非奴隶文章又是什么呢?
4、第二天,重耳君臣一行,也没有来得及向狄君告别,就匆匆上路,奔向齐国去了。到了齐国,齐桓公以上宾礼接待了重耳,并将本家的美女齐姜嫁给了他。重耳想凭借齐桓公的威望,来实现他复国的宏图大志,不料第二年齐桓公就患病死去了。齐国发生内讧,重耳不得不离开齐国,又奔上了逃国的路。
5、回光返照的近义词:行将就木。
6、当晚,重耳跟妻子季隗惜别,两人情笃意深,恋恋不舍。重耳对季隗说:“夷吾派人来行刺,我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先到别国去避一避,日后,再设法联合秦、楚复国图强。你要尽心抚育两个儿子!”季隗说:“那没问题,你就放心吧!”重耳接着说:“我还有一句话要嘱咐你!”季隗说:“你就请讲吧!”重耳说:“我离开了狄国,要是过了二十五年,我还不能来接你,你就不必等了,可以另行嫁人!”
7、行将就木:行将:快要;木: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濒临死亡。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如他老人家今年八十九岁了,年迈体衰,疾病缠身,可能行将就木。
8、他已风烛残年,对政府不能构成威胁。
9、[反义词]枯木逢春、枯木生花、枯树开花
10、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也是取自此意,承载了长辈对晚辈的厚望与寄托。
11、[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12、据《左传》《史记》记载,晋献公有八个儿子,其中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公子夷吾都非常贤明。晋献公很器重太子申生,一心想把他培养成为内外兼修的继承人,不过后面的故事继续的不太顺利。
13、行将就木行将:将要;就:接近;木:指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濒临死亡汉语中没有行将朽木这个词语!
14、《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15、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16、做事情不要急功近利,要放眼未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样的远见不是所有人都具备的,所以有人成功了,有人失败了。
17、(示例):但老夫~,只求晚年残喘。★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五回
18、枯木朽株:比喻衰弱的力量、势力,或衰老无用的人。
19、(成语):行将就木(拼音):xíngjiāngjiùmù(解释):行将:将要;木:指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示例):但老夫~,只求晚年残喘。★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五回(近义词):枯木朽株、气息奄奄(反义词):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语法):作谓语、定语;指快要死亡(英文):haveonefootinthegrave(日文):死期(しき)が近(ちか)づく(法文):avoirunpieddanslatombe
20、(出自)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陈图后》:“时年五十有或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耳。”
五、行将就木的拼音
1、行将就木的典故就讲到这里啦谢谢大家的收听咱们下个故事再见
2、行将就木(xíngjiāngjiùmù)(释义)行将:将要;木:指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
3、没想到。季隗从容的回答,“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大概意思是说,我已经二十五了,再过二十五年出嫁,就该进棺材了,还是等你好了。
4、行将就木的意思是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拼音:(xíngjiāngjiùmù)释义:快要进棺材了。指人临近死亡。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翻译: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就要进棺材了朝代:春秋作者:左丘明扩展资料:行将就木的近义词有:枯木朽株、气息奄奄枯木朽株拼音:(kūmùxiǔzhū)释义:指枯木头,烂树根;比喻衰弱的力量、势力,或衰老无用的人。出处:《狱中上梁王书》:“故有人先谈,则枯木朽树功而不忘。”译文:所以事先有人予以推荐,就算是给答他一段枯木朽株,也会因有功于他而不会被忘掉。
5、大家一商量,这个时候,天下最强大的国家,那还要说是齐国,因为齐国有个了不起的国君齐桓公。听说他非常尊重人才,他手下的得力助手管仲和隰朋已经去世了,我们这些人过去,应该能得到重用。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就去齐国了。
6、《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
7、(语法):作谓语、定语;指快要死亡
8、重耳及其随从赵衰、狐毛、狐偃、胥臣、魏犨、介子推、先轸等人,就这样在狄国住了下来,一住就是十多年。这时,季隗已为重耳生了两个公子,长曰伯愧,次日叔刘;叔隗也为赵衰添了个胖小子叫赵盾。
9、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
10、春秋时期,当时的晋国是一个大国,经常发动战争吞并周围的小国。公元前665年(晋献公十二年),晋献公最宠爱
11、当时狄国正出兵攻打一个部落,重耳帮助狄国打了胜仗,又俘获了叔隗和季隗姐妹俩,狄国就把她俩都送给了重耳。重耳自己娶了季隗,把叔隗转送给赵衰。
12、(近义词)气息奄奄、钟鸣漏尽、枯木朽株、病入膏肓、风烛残年
13、(拼音):xíngjiāngjiùmù
14、《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改嫁,然后就该进棺材了。”
15、当年正值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有理想、有雄心,想要有所作为,劲头正足。
16、[语法用法]作宾语、状语;含贬义
17、假如我听到的话是真的.,哪么现在就有一个病人,已危在旦夕了,这种病很严重,已经病得行将就木了。”
18、行将,就快要。。。木,指棺材。古代的人死了以后,都要装进木头做的棺材里埋葬,所以,行将就木的意思就是快要进棺材了,快死了。
19、季隗听了这话又好气又好笑,她知道重耳心里压根不愿意她改嫁,就说道:“再等二十五年,我都是五十岁的老婆子了,行将就木,就算没死,又嫁给谁去!你别担心了,我等你就是。”
20、骊姬当然高兴了,她私底下就到处找机会陷害申生。终于,在她的算计之下,申生被诬以谋杀父亲的罪名,自杀了。重耳和夷吾两位公子为了自保,也纷纷出国避难。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