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师重教的典故
1、被称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可算作传统意义上的第一位职业教师。在他之前的历史时期,教育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享有,直到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凡有向学之志者,无论贵贱均可成为其学生。可以说,孔子的教育方式打破了当时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是中国最早的教育公平。
2、译文:求学的道理,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教师受到尊敬,然后知识(学问)才会受到尊重;知识受到尊重,然后民众才懂得敬重学业。
3、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向他教授真传。
4、孔子的学生们跟随他不辞辛苦地周游列国弘道,当有人诽谤孔子时,他们站出来为老师辩护,扞卫老师的高尚人格,如子贡则正色以告其人“不自量”,子路追随、保卫老师忠心耿耿,他们对老师的崇敬正如曾参所说:“老师的盛德好象纯洁的江水冲洗过,又象秋天的阳光照耀过,还象广阔无边的天地一样圣洁。”
5、出自汉·刘向《说苑·说丛》:“贤师良友在其侧,诗书礼乐陈于前,弃而为不善者,鲜矣。”白话文意思是有贤德的老师和好的朋友在他身旁,诗书礼乐都陈列在他前面,把这些东西都抛弃而去做坏事的人,是很少见的。
6、下午则集合幕僚、儒生、子侄学习,读经史,谈典故。晚上回去读书,书声琅琅达于署外。”后来,他辞官回乡,主讲武威书院,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学子。
7、王老师当年对我的关爱,我深受教益。从教三十余年,我也一直尽我的所能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同样我也得到学生的爱戴!
8、“孺子可教”这个成语就是出自此处。
9、1959年,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戏,开演前,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那位老人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将座位让给老人,待老人座定后,他自己才坐下。
10、书院是我国私学教育发展的高级形态,它既为社会培养了很多人才,也对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教育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儒家先师先贤在书院享有相当高的地位。大的书院里有道南祠、依庸堂、体圣堂、崇贤堂,甚至还有礼圣殿、大成殿,俨然就是一座小孔庙。随处悬挂的楹联也极力烘托了这种师道尊严的气氛。如山西灵石修身书院牌坊联:“春风化雨恩浩荡;身教名传德崇隆。”南京尊经书院联:“立德立言立功,士先立志;有猷有为有守,学必有师。”这些联语高度强调了教师传授知识的恩德和职能。
11、同学们知道教师称谓的由来吗?
12、中华民族历史上,尊师重教的感人故事很多,像张良的“拾履拜师”、杨时的“程门立雪”,皆是千古传颂。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及其门下七十二贤,则无疑是史上最引人瞩目的师生关系。一部影响了中华民族两千年,乃至现在、未来,都依然、必然发挥着深远影响的旷世巨著——《论语》,即是在他们师生教学相长中所产生出来的。子贡守孝是孔门中较为有名的典故之孔子去世后,子贡为其足足守了六年孝。然有孝心的非独子贡一人,其他弟子,亦如给父母守孝一般,皆在孔子坟墓前守孝三年。学生们如此不忘师恩,某种程度上,这既是对孔子及其学识的一种高度认可与敬重,亦是对师道至尊至诚之体现。
13、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尊师重道的典故篇2“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14、凉王为了拜寻良师,特意制造了安车。这是一种很舒适的厢式车,扶栏雕刻精美,宝盖缀以金玉,四周用明黄色的帛环围。国家有规定,凉国贵族包括王室不许享用,只有那些德才超群的名师才配乘坐。凉王用安车到处招聘良师,一年四季不辍。宋纤就是凉王用安车载到武威城的。
15、还能全面提高我们的文字表达和沟通能力哦!
16、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熬药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药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熬的药太烫,而魏昭就再熬一次,送上后郭林宗又说药太苦。
17、生气的是颜回竟然如此无礼,老师尚且未吃,他却自己先吃了起来。颜回恭恭敬敬地回答他说:“刚才我煮饭时,不小心把一块炭灰掉到上面。倒掉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脏饭给老师吃。我就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饭抓来吃了”孔夫子恍然大悟,消除了对颜回的误解,深感这个弟子是个贤德之人。
18、让我们穿越过去一起探索成语的奥秘吧!
19、“丈夫单位忙,孩子平时由外婆带,这几天有事回乡下老家了。自己又不想请假耽误学生们的课,就只好带学校了。”记者联系到董老师时,她很腼腆,说没想到那么多人知道了,但她清楚孩子真的很乖,不会影响自己的教学。
20、英国:伦敦街头交警不时拦车抽查驾驶执照和安全设施之类。如果发现驾驶者是一位教师,就一切都免检了,立刻客气地敬礼放行。因为在交警的心目中,乃至于在一切社会成员的心目中,教师是信得过的人物,既然为人师表,道德上必然是过得硬的,他的车况正如他的人品一样,都不会有什么问题,经得起检验,也无须检查。
二、尊师重教的典故50字
1、张掖山中有位叫郭荷的人,《晋书》上说他:“明究群籍,特善史书”,凉王很尊敬他,派安车把他请到武威,做太子张太和的老师。几年后,郭荷年老体衰,想回张掖南山去。凉王怕他一路车辆颠簸,特把安车改造成了蒲轮车。蒲轮,就是用布和植被裹住车轮,起减震的作用。安车蒲轮,载了郭荷,一路向西,路人争观,惊慕不已。
2、完整视频请加QQ:1317240870咨询购买
3、芬兰:老师地位比公务员还高。芬兰没有专门的教师节,但这不是说在芬兰教师地位低了,恰恰相反,芬兰的老师地位非常高,甚至要高于公务员。教师享有高于公务员的待遇,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芬兰年轻人最向往的职业是中小学的老师,一般普通小学老师受敬重的程度要胜于国家元首。而且老师都像学者,几乎全部拥有硕士以上的学历,暑假的时候还要上大学继续进修。
4、中华五千年文明能够延续并不断得到发扬光大,与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间始终保持了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是分不开的。师之重要,可见一斑。
5、日本:普遍认为教师是为社会作出自我牺牲的职业。日本的师范生从考进师范学校的那一天起,就穿着“教师服”,当穿着教师服的师范生踏上公共汽车、地铁和电梯时,乘客们都会自动站起来让座,以示对未来的教师的尊敬。
6、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一尺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程门立雪”这一典故表达了古代中国尊师重教的教育传统和诚心求学的精神。
7、拼音:shīdàozūnyán
8、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
9、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重新熬的药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这天最后看到你的真心啦!”
10、张良是秦末汉初的著名谋臣,“汉初三杰”之一。张良原先是韩国的名门公子,韩被灭后,张良开始他的“反秦”计划。一日,张良来到下邳的圯水桥,遇到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老人。那老人走到了张良面前,把一只鞋直接丢到桥下,然后对张良说:“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子捡回来!”
11、《童星闪闪》不仅为金昌的孩子们
12、教师是学生步入殿堂的引路人,
13、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唐朝盛世。李世民懂得国家要兴望发达,长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十分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取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
14、沮渠蒙逊死后,其子牧键继位,尊授业师刘昞为国师。沮渠牧键喜爱文学,尤其喜欢与群臣在殿堂之上讨论学问。遇到节庆日,沮渠牧键总是恭敬地请老师刘昞到朝堂来向群臣讲学,他自己则从王座上下来,同群臣一道先向刘昞行跪拜礼,然后把老师请到南面就座,自己在接受百官跪拜后,同群臣面北而坐,聆听刘昞的讲述。《魏书》载:“牧犍尊为国师,亲自致拜,命官属以下皆北面受业焉。”这种“先拜师,后拜王”的尊师规矩,在北凉朝廷延续了好多年。
15、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16、汉明帝刘庄:放下九尊之躯尊师
17、“我下课进到办公室,就看到董老师背着孩子批作业。当看见宝宝很乖,静静地趴在妈妈的后背时,觉得这样的画面既温馨感动又有点心酸。”照片的拍摄者杨霞老师说,同样为人母为人师,董老师这样做,同事们都很感动。文县东坝中学是一所九年制学校,杨霞和董贵英是五年级的搭档。
18、博士桓荣是汉明帝做太子时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的尊敬,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桓荣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明帝能放下自己九尊之躯的至高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19、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20、鲁迅对启蒙老师寿镜吾一向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看望寿先生。
三、名人尊师重教的典故
1、他,只是特岗教师这个群体中的一员。年轻的特岗教师们,用青春的汗水浇灌着乡村教育的土地。他们中的很多人,告别都市生活,在乡村生活条件极为不便利的情况下,认真地教书育人。他们是闪耀在大地上的一颗颗星星。
2、照片的主人公叫董贵英,是文县东坝中学五年级二班的数学老师,背上的孩子只有8个月大。拍照片的时间是今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
3、一会儿,天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4、译文:重视教育是建国的根本,培养人才是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
5、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
6、上桌时,毛泽东要徐特立坐上席,徐老说:“您是全国人民的主席,应该坐上席。”毛泽东谦让道:“您是主席的老师,更应该坐上席。”硬是让老师坐了上席。几天后,毛泽东还把自己的呢大衣给老师,作送别礼。
7、东坝中学校长张付荣说,董贵英老师背着孩子工作的镜头,不仅感动了学校老师,代表的更是一种精神。
8、拼音:zūnshīzhòngdào
9、李世民教子尊师传佳话
10、唐太宗李世民:教子尊师传为佳话
11、公元前521 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12、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提倡“有教无类”,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是“七十二贤士”。在孔子的众多学生中,有一个学生,非常出名,叫做子贡。
13、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尊师重教。
14、老人拿出一本书交给张良,说:你下苦心钻研这本书,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十年后大有成效。十三年后,你就可以在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见到我了。说完老人就离开了。
15、提供一个锻炼、展示自我的平台
16、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17、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吕氏春秋》
18、之后,唐太宗又叫礼部尚书王圭当他第四个儿子魏王的老师。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反映魏王对老师不尊敬。唐太宗十分生气,他当着王圭的面批评儿子说:“以后你每次见到王圭,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从此,魏王见到老师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
19、又是五天后,公鸡一打鸣,张良就出发去桥上,不料老人还是已经到了,老人说:怎么又迟到?五天后再来见我吧!
20、“镍都金昌”APP随时随地观看!
四、关于尊师重教的名言名句
1、鲁迅在日本还拜章太炎先生为师学文字学。章太炎先生逝世后,他连续撰文两篇纪念。
2、张良觉得这事很奇特,便用心研读那本叫《太公兵法》的书,果然,十多年后,张良进步神速,足智多谋运筹帷幄,成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为汉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据说,那位老人就是传说中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圯上老人”。
3、(本文1973字,阅读需要约5分钟)
4、综合频道首播每周六18:10
5、岳飞(谥号:武穆王),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南宋抗金名将,其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6、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7、拼音:shī dào zūn yán
8、译文:人不能没有老师指导学习。就:靠近。
9、本期编辑:崔恒浦郭文娟
10、《礼记·文王世子》曰:“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可见后世对孔子教育功业的尊崇。在第38个教师节到来之际,积极弘扬“师道尊严”的重要意义,让“尊师重教”践行于日常,与时偕行,才是送给教师节最好的礼物。
11、凉王张祚很崇敬宋纤,几次派人到酒泉去请他下山,欲聘为太子的老师,都被宋纤谢绝。当地太守马岌仰慕他的人品,特地去请他出来做官。宋纤猜到马岌的来意,立即关门拒见。马岌认为宋纤能不为高官厚禄所动,教书育人,澹泊处世,感慨地称他是人中之龙,说:“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
12、吹风机坏了?修!热水壶坏了?修!没有笔筒没有置物架?自己做!
13、理学家杨时:程门立雪尊师典范
14、后来雪都下得有一尺厚了,程颐终于醒了过来。杨时进屋子的时候,程颐说他在窗外看见了一个雪人,那个雪人就是杨时。因此便有了“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后人也以此作为尊师重道的典范。
15、1902年至1909年,在东渡日本留学的8年间,他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状况。一次,他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办婚事,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时间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生。
16、(童星闪闪)@金昌萌娃快来一起进入色彩的世界吧~
17、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明帝能放下自己九尊之躯的至高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古代尊师重教的典故篇二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唐朝盛世。李世民懂得国家要兴望发达,长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非常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择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而且,一再告诫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
18、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尊师重道的典故篇3汉明帝刘庄:放下九尊之躯尊师。
19、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张良当时应该是一脸懵。尽管老人的语气非常不客气,张良还是下桥把鞋捡回来,然后又替老人把鞋子穿上。老人穿好鞋,笑着转身走了。但没过多久,老师又回来了,他对张良说:小伙子很不错,值得指教,五天后早上到这桥上等我。
20、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五、尊师重道小故事20个
1、五天后,张良到桥上时,老人早已经到了,生气地说:和老人约定却迟到,怎么回事?五天后再来见我吧!
2、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3、就这样,他们了很久,程颐醒来时,杨时脚下的积雪已有一尺厚。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4、为人师表: 读音是wéirénshībiǎo,师表:榜样,表率。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出自唐朝史家李百药撰《北齐书·王昕书》:“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白话文意思是杨愔很注重自己品行和才学,才成为别人品德学问上值得学习的榜样。
5、“师道神圣,不可违反。”“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违反了师道,迟早是要受到惩罚的。“这是教育部长陈宝生在两会部长通道上说的话!
6、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明帝能放下自己九尊之躯的至高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7、东汉末年,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而郭林宗汗牛充栋,熟读各家典籍,乃是远近闻名的大儒。
8、适用范围:中小学教师入编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面向应往届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教育局人事局公开招聘教师代转公考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
9、成长是什么呢?从幼儿园开学第一天起,小班宝宝们开始松开爸爸妈妈的手,开启人生第一课。一个小小的转身,成就与老师同学的最美遇见,这就是成长的印记。开学第一周,小宝贝们进入到新班级的表现怎么样呢?让我们快去看看吧。
10、成语应用广泛但大多望文生义
11、子贡,孔子杰出弟子.后弃官从商,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历来公认他为“儒商始祖”.
12、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唐〕韩愈《师说》
13、子贡说:如果每个人的才能都是一座房子,那老师的房子光是围墙就有十丈那么多,房子则更加得富丽堂皇,一般人没法翻过围墙看到里面的房子;而我子贡的房子,围墙只有肩高,一眼就可望尽。接着,子贡又把孔子比作太阳和月亮,熠熠生辉,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这一番话下来,直把对方说得面红耳赤。
14、新乡市封丘县潘店镇大辛庄小学特岗教师任明杰的生活记录:
15、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亦是唯一延续至今且不曾中断的文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师者肩负传道授业解惑之神圣使命,始终载舟而行,故不曾有停泊之虞。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传统极为重要的价值观念取向。《学记》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学习中最难得的,即是尊敬老师,而只有尊敬老师,我们才能尊敬老师所传授之知识、道理等,道尊然后知道要努力学习,是故有师道尊严之存在。
16、程颐一觉醒来,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程颐深受感动,从此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17、解释: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之师。比喻从别人那学到一点东西也是自己的老师。
18、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19、1358年,余阙孤守安庆,率三千羸兵屡次击退陈友谅大军的进攻。在战斗间歇时,余阙仍不忘请来郡国学馆老师,招集诸儒,在帅堂论学,还命令将士们聚在堂口,一起听课。他的这种临危不乱的豪迈气概,受到了后世人们的崇敬和赞扬。
20、为别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须放出光芒——这就是人的最大幸福。——捷尔任斯基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