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尔克斯作品
1、距拉美文学巨匠加西亚·马尔克斯离开我们已有八年之久。在他诞辰之际,选择阅读他的一部小说,或许是与之连结的最好方式。而这部《族长的秋天》则是最佳选择。
2、马尔克斯不仅因其丰富的文学创作在世界文坛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还以其深刻独到的文学创作观和美学追求著称于世。
3、《百年孤独》无疑是二十世纪留给后世的一尊金鼎,它的保守保证了它的沉积与留传。
4、作家似乎在不断地变换着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甚至显微镜,让读者看到一幅幅真真假假、虚实交错的画面,从而丰富了想象力,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5、异域风情满溢的香蕉种植园,冰得烫手的鲷鱼,幽灵般消失的电车,像水一样淹死孩子的灯光,赤裸的玻利瓦尔,大开杀戒的独裁者……
6、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
7、《百年孤独》的内容是无法谈论的。如果说得太粗略,就会显得我本人浅薄;而我不被允许长篇大论的在这里述说。浮片掠影,一眼扫过全书,对于美人某某某升天那一段,我的记忆最为深刻。这不仅仅是因为我是男的,或许更出于这一段出离的内容。它与整本书显得是如此的突兀和不和谐。我不禁好奇,马尔克斯写作这一段的目的是什么?
8、当人们提起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便自然联想到魔幻现实主义。之所以如此,不仅仅因为马尔克斯的小说创作是魔幻现实主义的,而更重要的是因为魔幻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是因马尔克斯的小说而闻名于世的。
9、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马尔克斯文笔很老练,他通过写这个家族的百年历史变化,揭示了人性中深刻的孤独感,让人感到悲凉,却又感同身受。
10、《百年孤独》的故事发生在虚构的马孔多镇(马尔克斯称威廉·福克纳为导师,显然深受其影响),描述了布恩迪亚家族百年七代的兴衰、荣辱、爱恨、福祸,和文化与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独。其内容涉及社会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拉丁美洲历史文化的浓缩投影。
11、作为一个重度阅读爱好者,我一直深深痴迷于马尔克斯的文字。从《百年孤独》开始,我几乎阅读了他的所有作品。我一直觉得马尔克斯的文字有种无法言说的魅力,仿佛那样的文字只能是他写出来,而无论你面前有多少本书,一旦你读到那种风格的文字,你就知道,这是马尔克斯的作品。马尔克斯自己曾说:“从我开始创作的那天起,谁也无法阻止我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作家。”从他对后世的影响来看,他做到了。我们都知道《百年孤独》,除此之外,他的其他作品也很优秀:
12、许志强,浙江大学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导,著有《马孔多神话和魔幻现实主义》,译有《在西方的注视下》《水手比利•巴德》等。
13、这个古老的家族也曾经在新文明的冲击下,努力地走出去寻找新的世界,尽管有过畏惧和退缩,可是他们还是抛弃了传统的外衣,希望融入这个世界。可是外来文明以一种侵略的态度来吞噬这个家族,于是他们就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文明世界中持续着“百年孤独”。作者表达着一种精神状态的孤独来批判外来者对拉美大陆的一种精神层面的侵略,以及西方文明对拉美的歧视与排斥。
14、她教给我们的比我们应该懂得的要多得多,最重要的是她让我们知道,生活中没有什么比一张空荡的床更让人悲伤。
15、我一直对这个开头记忆尤深。这本书我只看了一遍,且时间间隔很久了,所以对情节,人名都可能有错误的地方。请谨慎阅读。比如说,开头这句话就是我凭记忆打出来的。
16、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巨作《百年孤独》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部小说自1967年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影响之大,遍及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
17、诺奖一般来说是根据作者整体的创作特点来评定的,但也有根据某部作品。诺奖颁给马尔克斯可以说是对加西亚整体文学创作的肯定。《百年孤独》绝对是其中的翘楚,也是这部作品让加西亚名声海外。
18、★装帧由屡获“中国最美的书”殊荣的知名设计师周伟伟精心打造,封面甄选马尔克斯名言佳句,采用手揉纸,给人复古的体验、温柔的触感。
19、我们打了这么多年仗,一切只不过是为了别把我们的房子涂成蓝色。
20、1967年,马尔克斯发表了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百年孤独》,达到了他创作的辉煌时期,而且也奠定了他作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的地位。《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扛鼎之作,它的问世在拉丁美洲引发了“一场文学地震”。作品主要描写了生活在马孔多的布恩蒂亚家族六代人的历史。
二、马尔克斯作品风格
1、3月6日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诞辰95周年
2、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3、Elcoronelnotienequienleescriba
4、马尔克斯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多次与父母交谈,并打算写一部描写父母生活的小说。故事从马尔克斯的父亲开始,他的父亲是一名无线电报务员、诗人和小提琴家。他在工作上很受欢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老上校马尔克斯的家里,并爱上了上校的女儿。1925年3月一个炎热的下午,在马尔克斯上校家里一棵树的树荫下,他向这位名叫路易莎的美丽姑娘,吐露了自己的心事,所以,他必须娶她,甚至必须马上娶她,给她24小时考虑。
5、★十一堂诺奖大师文学课,展现马尔克斯二十多年创作脉络,绘制马尔克斯私人文学图谱。
6、每段婚姻难免都会遇到一方出轨这样的难题,处理这种问题总是非常考验另一方的智慧和胆量。
7、为了逃离噩梦,他们夫妻二人逃到别的地方,建立了一个小镇,这个家族就在这个小镇上开始了他们的生活,上演了属于他们7代人的命运。
8、布克奖最年轻得主,以纯洁又肮脏的幼兽描绘人类的悲伤
9、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百年孤独乃是过去五十年来所有语言中最伟大的杰作。
10、描写问题女孩不断探索人生真谛,在现实的逼迫下放弃生命,展现当时社会人类对命运的抗争,引起共鸣。
11、马尔克斯的创作立足于拉美大地,怀着深厚的民族感情,表现人民的生活和斗争,鞭挞各种各样的邪恶势力,同情弱小,反对强暴,表达人民对民主、自由和美好未来的渴望,揭示重要的社会问题,暴露形形色色的社会流弊等等,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拉丁美洲的历史和现实。
12、小说的结构,也是精心设计的。开头和结尾,两相对读后,方能深刻理解,有种侦探小说的意味在,只是这本小说并非以情节取胜了。作品的胜处,还在人物,在他们不知从何处生起的疯狂情感。或许,爱情真如瘟疫一般,极易传染。只是染病后,有的人死了,有的人还活着。
13、我去旅行,是因为我决定了要去,并不是因为对风景的兴趣。
14、在整个故事中,布恩迪亚经历了从淳朴的乡村生活到战争、革命,接着殖民入侵后的西方思潮的侵蚀,在到一切归于平静后的绝望、灭失,正是哥伦比亚,甚至是整个拉丁美洲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的再现。
15、世俗的好处:安全感、和谐和幸福,这些东西一旦相加,或许看似爱情,也几乎等于爱情。但它们终究不是爱情。用一块没有泪水的海绵将有关他的记忆彻底抹掉,让他在她记忆中所占据的那块空间里长出一片罂粟花。
16、听马尔克斯与文学巨匠们隔空对话:
17、这本书的21篇文章,特别值得一看的不过以下几篇:《我是如何走上创作道路的》《拉丁美洲的孤独》《致新千禧年》《我的朋友穆蒂斯》《敞开心扉,拥抱西语文学》。
18、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哥伦比亚作家、记者。生于马格达莱纳省阿拉卡塔卡镇。1961年至1967年侨居墨西哥,从事文学、新闻和电影工作。1972年获拉美文学最高奖——委内瑞拉加列戈斯文学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和哥伦比亚语言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19、一个幸福晚年的秘决不是别的,而是与孤寂签订一个体面的协定。
20、该小说不仅表达了“经历爱情的折磨是一种尊严”,更重要的是展现了哥伦比亚的历史。战争和霍乱威胁着拉美人民的生命,而人为的破坏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人的社会孤独感使人与人之间缺乏理解信任,心理距离加大。
三、马尔克斯作品电影有哪些
1、我没有去纠结过书中的人名。我有什么理由这么做?虽然名字有细微差别,(和没有一样),但他们的性格总是如此相似,行为又几近相同。我并不用名字去定义一个人,而是看他的行为和思想。这种事情只能猜想一下,或许马尔克斯意在表达时代更迭,但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始终如一。不过,这一点毫无意义。
2、我总是相信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在那种状态下你可以写得轻松自如,思如泉涌。所有的借口,诸如你只能在家里写作之类,都消失了。当你找到了正确的主题以及处理它的正确的方式,那种时刻和那种精神状态似乎就到来了。而它也只能成为你真正喜欢的东西。
3、我不想跟任何人争名夺利。这和登山运动员一样,冒着生命危险攀登高峰,但是一旦登了上来,下一步该怎么办呢?要下去,或者争取明智地、尽量体面地下去。
4、他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标杆”,加西亚·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代表作有《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5、轻灵厚重,兼而有之,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被称为“20世纪用西班牙文写作的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
6、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7、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百年孤独》其实是模仿的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马尔克斯声称,《佩德罗巴拉莫》是一部能让他倒背如流的小说。由此可见马尔克斯对《佩德罗巴拉莫》的喜爱和熟悉程度,甚至超出了自己的作品。
8、我对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
9、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10、甚至于在一个语段之中进行转换:“我的灵魂他的母亲本蒂希翁·阿尔瓦拉多”(第44页)
11、|投稿请发送稿件至:tougao@vread.cn
12、在《百年孤独》发表之前,马尔克斯在拉丁美洲文坛之外并不广为人知。《百年孤独》刚一面世即震惊拉丁美洲文坛及整个西班牙语世界,并很快被翻译为多种语言。马尔克斯也一跃成为名噪一时的世界级作家。
13、马尔克斯研究权威专家杰拉德·马丁:马尔克斯身为作家最重要的作品是《族长的秋天》,而不是《百年孤独》。因为它把《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其他作品压缩在其中。如果说《百年孤独》是他人生的分水岭,那么《族长的秋天》是他作品的中心点。
14、马尔克斯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是20世纪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1967)《家长的没落》(1975)、《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中篇小说《枯枝败叶》(1955)、《恶时辰》(1961)、《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1961)、《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1981),短篇小说集《蓝宝石般的眼睛》(1955)、《格兰德大妈的葬礼》(1962),电影文学剧本《绑架》(1984),文学谈话录《番石榴飘香》(1932)和报告文学集《一个海上遇难者的故事》(1970)、《米格尔·利廷历险记》(1986)等。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幻想与现实的巧妙结合,以此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审视人生和世界。
15、马尔克斯的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1%7)、《家长的没落》(1975)、《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中篇小说《枯枝败叶》(1955)、《恶时辰》(1961)、《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1961)、《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1981),短篇小说集《蓝宝石般的眼睛》(1955)、《格兰德大妈的葬礼》(1962),电影文学剧本《绑架》(1984),文学谈话录《番石榴飘香》(1982)和报告文学集《一个海上遇难者的故事》(1970)、《米格尔•利廷历险记》(1986)等。
16、★马尔克斯访谈录中文版重磅面世,《百年孤独》标配读物,精选十一篇重要访谈,其中多篇访谈首度译成中文。
17、以文化、爱情、谋杀为主题,是生命与艺术的不断碰撞与交融,以及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历史解毒,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18、有时,他又比较正常,比如,他不赞同撒谎是一种艺术天分的想法。
19、在我看来,马尔克斯更擅长描写细节,被疯狂的现实扭曲的历史,被难以置信的传说弄得晕头转向的人们。小说笔法幽默风趣,细节生动活泼,又与人物和情节浑然天成。
20、可是外来文明以一种侵略的态度来吞噬这个家族,于是他们就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文明世界中持续着“百年孤独”。
四、马尔克斯作品目录
1、昨晚,他写信时突然停下笔,最后看了她一眼,说:“请用一枝玫瑰纪念我。”
2、作者:(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3、真的是这样吗?实际剧情当然不是。尽管豆瓣大量电影条目的剧情都是直接翻译或者直接照搬IMDB,这部电影的豆瓣简介多了几句话。
4、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乱且坚韧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5、《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6、听马尔克斯亲自揭秘他的作品:
7、早年的马尔克斯,害怕抛头露面,尤其害怕演讲。每次演讲都是苦役一般,勉强应承,战战兢兢。后来,他逐渐熟悉了自己的拘谨和紧张,继而,变得不再害怕演讲,最后成了出色的社会活动家,常在重大场合演讲,关注的领域,涉足的范围,远远超出了文学和哥伦毕业。
8、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
9、《百年孤独》风格独特,既气势恢宏又奇幻诡丽。粗犷处寥寥数笔勾勒出数十年内战的血腥冷酷;细腻处描写热恋中情欲煎熬如慕如诉;奇诡处人间鬼界过去未来变幻莫测。
10、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帘子。你和死亡好象隔着什么在看,没有什么感受,你的父母挡在你们中间,等到你的父母过世了,你才会直面这些东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你不知道。亲戚,朋友,邻居,隔代,他们去世对你的压力不是那么直接,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间的一道帘子,把你挡了一下,你最亲密的人会影响你的生死观。
11、(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
12、A,B,D《海边的卡夫卡》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A、B、D选项均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故本题答案选ABD。
13、他没有察觉到时光在家里造成的细微而又令人心碎的破坏,这么长日子外出之后,对任何一个有着清晰记忆的人来说,这种破坏都会觉得是一种灾难。
14、而她却从来没有想过,好奇心也是爱情的种种伪装之一。
15、还有一部从百年孤独中的故事改编的电影,再见箱舟,日本导演寺山修司作品,不过我还没看,不知效果如何。
16、Lahojarasca
17、读完《爱情和其他魔鬼》这本小说后,我曾在豆瓣上发了一条短评:“马尔克斯的小说,几乎没有特别差的。读起来,感觉比《霍乱时期的爱情》还要好。只是不能用理性梳理情节,否则,便觉得整个骨架无甚新奇。马尔克斯的过人之处不再叙事框架,在细节,在一系列让人意外,让人难以忘却的奇异想象。谢尔娃·玛利亚对卡耶塔诺·德劳拉的爱,让人难以理解。难道爱情,真的特别容易被同样的感情唤起?”
18、《百年孤独》一共2万字,看字数,绝对不是长篇小说中最长的,可就是这20多万字却写出了一个家族7代人的命运,跨越了100多年。
19、《敞开心扉,迎接西班牙文学》一文,讲了马尔克斯写作《百年孤独》前后的生活状况。当时,他与妻子梅赛德斯并无收入,还有俩嗷嗷待哺的孩子,生计维艰,连房租都付不起。左支右绌,勉强度日,幸亏房东的大度和帮助、出版社的及时回应,否则,真不敢想象作家的生活将会跌落到何种田地。
20、是一部自传性著作,极具深度,以小说、戏剧的形式揭示社会的腐朽、荒诞,和人性的异化,后被改编成电影,荣获多项大奖。
五、马尔克斯作品百度云
1、马尔克斯作品的风格主要体现在所谓的魔幻现实主义,也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注入魔幻的要素。这在他的作品《百年孤独》中体现的尤为明显,至此之后,大部分拉美作家纷份效仿借鉴,并形成马尔克斯的风格。当然,拉美独特的文化结构,具有个性的风土人情,别具一格的历史渊源,这些方面都是促成马尔克斯及其后的作家选择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之路。马尔克斯的这种叙事风格及手法,后来被多国的部分作家引用和学习,这就更能说明马尔克斯的创作风格别具一格。
2、魔幻现实主义起源于绘画评论,在20世纪初西方有种用现实主义的精确笔法来描绘物体,但是却通过对时空进行迥然不同的并置表现出奇异效果的绘画流派。后来,这种术语用在了对拉美文学的评论中。
3、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
4、当然,他也是一个深刻的智者,时有发人深省的思想。他曾说,“凡是幸福无法治愈的,任何药物也都无法治愈。”
5、任何年龄段的女人,都有她在那个年龄阶段所呈现出来的无法复刻的美。她因年龄而减损的,又因性格而弥补回来,更因勤劳赢得了更多。
6、宿命让我们隐遁无踪。宿命让我们隐遁,也让我们无处可逃吧。其实宿命也就罢了,宿命感才是最恐怖的。
7、可是,赶走美国人后,却意外发现,当地很快衰落了,没有人气,好像被外界遗忘一样,他们开始怀念美国佬,甚至希望他们回来。拉美人在这样的矛盾中等待,挣扎。而各个党派之间为争夺权力而发起的连绵战争,是主人公活动的大背景,甚至影响了某些角色的命运选择。第小说中有许多让人捧腹的精彩细节。谢尔娃走路时,脚下无声,又像幽灵一般圣洁,让其放荡的母亲甚感恐惧。于是,母亲给谢尔娃手腕上戴个铃铛。而她却把铃铛拴在猫脖子上,结果,可想而知。
8、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9、马尔克斯就从过去、现在、未来三方面讲述了拉开了这个家族7代的故事。
10、“生活是人们发明出来的再美妙不过的东西了。”
11、代表作品是《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12、如果单纯地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中心思想,那么,《爱情和其他魔鬼》可能就乏善可陈了。年龄悬殊,身份差别极大的两人相恋,萝莉大叔之间的别致恋情,在文学作品中,并不罕见,但是,写出别致韵味来的,却极其有限了。这本小说的精华,在细节,在故事展开的方式,在作家的魔幻风格。首先,小说不仅仅写爱情,还刻画了一批性格各异的人物。让人印象深刻的阿尔布雷农肖,简直是金句大王。这位有这些奇葩言论:
13、Wewakeuptofindthatweweredeartoeachother.
14、“我一向认为,比起信仰来,圣灵更关心的是爱情。”
15、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
16、其实,一切早已安排妥当,命中注定那些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发生,最后把我们引领到了今天这个礼拜三。马孔多的礼拜正是埋葬魔鬼的好日子。
17、《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5年。
18、介绍一个家族在一个世纪中的崛起与衰落的过程,围绕着其中两个兄弟与取了他们相同名字的后代的故事。故事中的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而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拥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理念、信条与行事的标准、动机与准则。
19、任何年龄段的女人都有她在那个年龄阶段所呈现出来的无法复刻的美。她因年龄而减损的,又因性格而弥补回来,更因勤劳赢得了更多。
20、事实上,马尔克斯本人一再强调,他所写的都是拉美的现实。所以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本质其实是现实,魔幻只是一种表现形式,而非其精神内核。至于题主说到的《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那是奇幻小说,虽然对现实所有观战对人性有所剖析,但它的本质是历史虚构,而非现实生活,所以不能称之为魔幻现实主义。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