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甥打灯笼歇后语意思
1、外甥披孝——无救(舅)
2、望乡台上吹口哨——不知死活;死活不知
3、在我们那个小镇,就有不少只属于我们那个地方的歇后语。
4、歇后语是汉语独有的文字游戏,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有时也称作「俏皮话」。最初的歇后语与现在我们看到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歇后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后来的歇后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后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领悟。
5、张三爷的.茶——半路回甘
6、井里的吊桶~任人摆布。
7、白漆灯笼——空白
8、谐音歇后语的特点是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9、聋子看戏~饱眼福。
10、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11、歇后语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得最的语言文化之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读了之后往往能令人会心地一笑。歇后语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
12、过去高密东乡有“七官庄、八河崖、十二苓芝”,贫富不均,不时传出绑票勾当。
13、市民:(送灯笼有什么讲究您知道吗)我不知道,我是看着哪个好看就买哪个。
14、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
15、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这是一个歇后语,按照歇后语的原则,就是每个字都有本身的意义,有外甥就有舅舅。打灯笼有“照”的意思。同音过来,照旧,就是照样,还是原来那样,没有变化。
16、鲜活,生动。还有鲜明的地方性。
17、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18、外甥儿子打灯笼——照旧;照舅
19、有了外甥以后,哪怕是外甥女,那么就每年都要送,直到12岁。我就是这样的童年过来的,每每到了正月的晚上,所有的孩子会把自己的灯笼点亮打出来一起在街上玩,还有我现在都会唱的童谣: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
20、本期责任编辑:张凯波陈梓扬歌谣作曲:王浩宇歌谣创作、演唱:彭汇宜朗诵:彭洁宜李承烨配乐:李承烨绘本翻译:陈梓扬李锴文本:王苏琪
二、外甥打灯笼歇后语是
1、五月天喝凉茶——美透了(比喻十分漂亮。或非常满意)
2、厨房里的灯~常常受气。
3、那个时候,我们也喜欢积累些语汇。
4、据说最早的歇后语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5、到手的肥肉换骨头~心不甘。
6、王二麻子当军师——点子多;点子不少
7、雷声大雨点小~有名无实。
8、这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
9、晚上赶集——散了
10、他并不给人治牙、拿牙。
11、带着存折进棺材~死要钱。
12、厕所地打灯笼——找屎;找死
13、秀才遇著兵——有理说不清(强词夺理当然说不清了)
14、王母娘娘开皤桃会——聚精会神
15、果蛋灯笼容易被恶搞。比如,大一些的孩子会指着小一些孩子的灯笼说,看,你灯笼下趴个蝎子。其实那是灯笼的倒影投在地上,还真有像蝎子的意思。打灯笼的小孩子赶忙翻过灯笼来看,蜡烛瞬间就点燃了纸糊的灯笼,化作一团火球。搞恶作剧的孩子在笑,烧了灯笼的孩子哭笑不得,这些都鲜活在童年的记忆里。
16、姥姥疼外甥——自然的事
17、“吃了端午粽,方把寒衣送!”
18、第一个问题是:舅舅是什么?
19、东扯葫芦西扯瓢~故意找茬儿。
20、外甥提灯笼——照舅;照旧
三、歇后语外甥打灯笼什么意思
1、毒蛇钻进竹筒里~假装正直。
2、鞭炮两头点~想(响)到一块了。
3、钢丝穿豆腐~别提了。
4、卖布的不带尺——存心不良(量)
5、这位郭先生,我是认识的。他是开眼科门诊的。
6、马季、唐杰忠的相声《友谊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7、王佐断臂——有一手;留一手;苦肉计
8、那些年,那些日子。我们抄录了多少的歇后语。
9、外甥携灯笼——照旧;照舅
10、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11、寓意性歇后语,是一种“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从前面的比喻部分进行推理,就可以领悟到后面部分的意思。
12、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13、汪精卫照镜子——一副好相;好相
14、往头上拉屎——成心糟踏人
15、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答案:照旧(舅)。照旧(拼音)zhàojiù(解释)跟原来一样;跟过去一样;没有变化。(出处)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白士中照旧供职,赐夫妻偕老团圆。”《说岳全传》第一回:“﹝员外﹞便把儿子照旧抱进房来睡好。”老舍《女店员》第一幕:“你要是因为考不上高中,骑马找马,先找点事混混再说,可别怪我照旧不搭理你!”(近义词)仍旧、依旧、照样、依然、如故、按例、还是、仍然。(反义词)更动、更换、更改。
16、王八咬人——叼住不放
17、提着灯笼拾粪——寻死(屎);找死(屎)
18、老爷下轿——不(步)行
19、——难(南)上加难(南)
20、和尚挖墙洞~妙(庙)透了。
四、外甥打灯笼是什么歇后语?
1、小红孩儿,戴红帽,四个耗子抬红轿。
2、北方农村有个传统民俗,每年正月当舅舅的要给外甥送一个灯笼,从出生后一直送到外甥的第一个本命年结束,也就是十二生肖完成一个循环,以此表达长辈的美好祝福。所以就有了一句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3、外婆得了个小儿子——有救(舅)了
4、过去高密女子出嫁乘坐四人抬杠的轿子,很是隆重。这天高密北乡的单姓姑娘坐花轿出嫁,走到城北木桥。正遇出北城门的县太爷的官轿。桥很窄,只能容一轿过。两轿互不相让。
5、是批评,批评性的一个歇后语。
6、老九的兄弟——老实
7、搭棚子卖绣花针~买卖不大,架子不小。
8、赶庙的失孩子~活丢人。
9、——到哪里那里嫌(咸)
10、麻子打灯笼——观点鲜明
11、冰块掉进醋缸里~寒酸。
12、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13、赌徒的嘴巴~尽说到点子上。
14、豆芽炒虾米(小虾)——两不道值(直)
1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有外甥则有舅。打灯笼有“照”的意思,而不仅仅是“找”的意思。照旧意思是还是原来那样,没有变化。
16、绘图作者则从小女孩招娣的视角出发,用五彩斑斓的插画,带领我们同小主人公招娣一起感受过年时对“打灯笼”的期盼、兴奋与留恋。而这些单纯丰富的童年生活,对简单的快乐的留恋,对过年的期盼,不正是儿时的你我他吗?
17、王老道求雨——早晚在今年
18、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19、这是歇后语,表面意思是外甥拿灯笼,照亮了舅舅呀,引申为照旧,依旧的意思,意思是和原来一模一样,没有变化。
20、起重机吊灯笼——不值一提
五、外甥打灯笼的歇后语是什么意思
1、拉屎啃鸡腿~亏他张得开口。
2、十多天前,我将官方的疫情的好消息发给中学同学们的时候,立马就有了回应:
3、背着娃娃推磨~添人不添劲。
4、外甥赴外公的宴——不客气
5、南天门挂灯笼——高明;四方有名(明);高照
6、兜里的钱,锅里的肉~跑不了。
7、瞌睡遇到枕头~求之不得。
8、围着火炉喝白干——周身火热
9、维吾尔族的朵帕——顶好
10、锅炉房里的灯笼——气昏了
11、松树林里挂灯笼——万绿丛中一点红
12、接着,在大广播喇叭里也能听到很严肃的歇后语了。
13、——睬(踩)都不睬(踩)
14、衙门的灯笼——正大光明
15、王母娘娘得子——天大喜事
16、吃饱了溜大圈~撑的了。
17、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
18、某一年风调雨顺,庄稼多收了三五斗。李家官庄李老汉心里舒坦,在大街上顺口说了一句:今年能过个欲足年了。结果第二天刚十几岁的独子就被绑了票,赎金500大洋。
19、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20、舅舅拉外甥——两厢情愿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