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谚语及解释
1、杨树叶拍巴掌,遍地种高粱。
2、立了秋,那里下雨那里收。
3、小寒农谚:小寒若是云雾天,来春定是干旱年。小寒人不寒,改变冬闲旧习惯,一早一晚勤动手,管它地冻九尺九。
4、10问遍千家成一家。
5、立秋农谚: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
6、谚语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简单而简洁的短语。其中大部分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实际经验,一般是口头流传下来的。它大多是一个容易理解的短句或押韵的口语形式。
7、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8、栽桑栽桐,子孙不穷。
9、稔子结卜,耙田撒谷;稔子。
10、冰断麦根,牵断磨坑绳。
11、人怕老来穷,禾伯寒露风。
12、立夏起东风,田禾收成丰。
13、夏忙半个月,秋忙四十天。
14、一熟早,熟熟早。
15、“夏至田头试”:到了立夏季节,早稻的早禾已成熟七成左右,农民们开始小打小闹地收割。以前缺粮,这既可解决温饱问题,又能提前做三夏工作,减轻农活压力。
16、“惊蛰冇过雷先响,四十五日暗天门”:如果惊蛰没到就出现打雷,那接下来就会在几十天内出现下雨或阴天的天气,很难见到太阳。
17、春旱盖仓房,秋旱断种粮。
18、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19、芒种时刮南风,则夏季雨水较多,村里村外的池塘都会下满。其实,这是很符合科学的,可以用中学地理课的知识来解释。因为刮南风,说明这一年,从南方来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较强,南方来的空气含水汽多,易下雨。
20、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
二、10个农业谚语及解释
1、爱好谚语,更喜收集农谚,现就以农谚中气象谚为题,提供一束:(仅限六字)
2、如果谷雨之前就听到响雷的话,那么这一年雨水就比较少,洼地种出来的瓜都很甜。
3、立春农谚: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春争时,夏争日,一年大事不宜迟。
4、如果冬至在农历十一月的头十天,那么来年春天就比较暖和;如果在后十天,来年春天就比较冷。
5、题目有点大,农谚关系很广,农林牧副渔,节气时令气象等等,哪不有农谚?我农村长大,
6、寒露之后,温度会越来越低,到了霜降,更是会打霜甚至下雪,这个时候水稻没如果有灌浆、变黄、成熟,水稻就很难成熟了,即便有稻谷,也是瘪粒,米粒不会饱满,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农民只能收割了水稻秸秆来喂牛了。
7、谚语,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对气候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经验总结、用简短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在社会上一代一代用口头流传下来。这些谚语大部分是有科学依据的,是切实可行的,被社会上所应用。
8、冬雪是被,春雪是鬼。
9、青蛙开口早,早禾一定好。
10、暖冬导致土壤中的病虫害不会被冻死,而来年的春天冷空气会退出至此,大多会出现一定的倒春寒现象,特别是对于小麦的生产不利,最终导致小麦的减产,对于古代农业措施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往往会导致粮食减产而出现一定的饥饿现象出现。因此“霜降见霜,粮满仓”能够帮助小麦春化,减少地下部分病虫害的发生,对于来年小麦收成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意义。除了以上谚语外,“霜降见孤霜,来年闹荒”,以上是仅仅是在霜降这天晚上出现霜,明年的粮食收成也不是很好。这主要是因为天气变化忽冷忽热而导致的极端天气变化,而导致明年的小麦受灾,进而影响到了小麦的产量,导致古代不少人呢受到饥饿。
11、庄稼要好,施肥要巧。
12、“四月北风水打差,五月北风平平过,六月北风就系祸”:如果,四月刮北风,天就会下大雨,甚至发生水灾;五月刮北风不会发生灾害;六月刮北风就会刮台风。
13、“削断麦根,牵断磨心”意思为:说麦子需要勤中耕,中耕后可以增产,但他不用增产等明字眼,而说麦子加工,磨大量的麦粉时可能会把磨心都牵断了,这样烘托来说,以鼓励人们作好田间中耕工作。
14、白露前后一场风,乡下人做个空
15、六月盖了被,田里不生米。
16、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
17、阴种豆子晴种棉,种菜宜在连阴天
18、菠菜小葱要种上,白菜浇水把肥施。
19、腊雪是宝,春雪是草。
20、冬至晴明稻熟年。
三、农业谚语及解释图片
1、豆子种下后当天就可以发芽,等过几天再下雨就不怕了,就怕当天播种当天下雨;因为豆子一般是夏天种,此时雨水较多,所以人们会比较担心下雨。
2、晚稻全靠伏天长。秋热收晚田。
3、适时种麦年年收,过早过迟有闪失。
4、10千处粪田,不如一处来粪秧
5、处暑里的雨,谷仓里的米。
6、当麦子黄了快要收割的时候,不能刮风,刮大风能够使小麦产生倒伏,而且大风能把麦粒刮下来,这两种情况都能导致麦子减产,农民遭受损失。
7、“夏至田头试”:到了立夏季节,早稻的早禾已成熟七成左右,农民们开始小打小闹的收割。昔日粮食困难,这既可解决温饱问题,又能提前做三夏工作,减轻农活压力。
8、柳絮乱攘攘,家家下稻秧。
9、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小时候,大家在课堂中学过,在家也听长辈讲过。那么下面这些和农业生产有关的谚语,你听过几个呢?
10、秧好一半禾,苗壮一半产。
11、“冬至在月头,做势阿哥唔使愁”:如果,冬至的节气在十一月初,这年冬天就会十分暖和,农民耕田就不会辛苦。
12、在农村的这些天,住在农户的家里,感受田园美景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农家人的热情与纯朴。接下来我为大家整理了表示农业的谚语,欢迎大家阅读!
13、“白石牙(火山嶂)戴帽,三日有好料”:冬天的时候,若火山嶂顶给云雾盖住,未来几天天气就会变冷下雨,人们不能干活,只能在家休息。
14、农业生产也都跟季节、周期、区域相关,特别是现在生产的设施条件的辅助和改变以及气候等因素。这些谚语大部分是从前“靠天劳作”的农民总结出的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农业生产方式也有所改变,上面这些谚语可能也并不适用于现代农业了。
15、小暑农谚:小暑不栽薯,栽薯白受苦。小暑种芝麻,当头一枝花。
16、杨叶钱大,快种甜瓜;杨叶哗啦,快种西瓜。
17、白露身不露,秋后少游水。
18、勿过急,勿过迟,秋分种麦正适宜。
19、要望来年熟,寒冬三场雪。
20、目前,正是三夏农忙时,这不仅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还是一个播种的季节。对于这个时节,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农忙的谚语,细想来却是祖辈留下的经验与智慧。那么,下面这15条谚语,你都知道多少呢?
四、农业谚语及解释大全
1、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
2、“白露水寒露风收米谷”:白露节气这天,天若下雨对稻禾生长不利;寒露节气当天或前后几天若刮大风,会把禾花吹掉,造成水稻减产。
3、八月初一雁门开,大雁脚下带霜来。
4、六月盖被,有谷无米。
5、秋分时节下雨的话,来年会是个丰收年;秋分时节不下雨的话,来年到处是挖井挖不出水来留下的坑。
6、“冬至乌沤年埠”:若冬至那天下雨,那么,春节前后近十天就会出现阴天或下雨天气,给人们筹备和欢度节日带来很多不便。
7、春雨贵如油,点滴无白流。
8、鸡鸭勿上舍,明朝呒晴天。
9、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
10、买种百斤,不如留种一斤
11、立秋前早一天种,早一天收
12、谚语,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对气候和农业生产的经验总结,用简短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在社会上一代一代地用口头流传下来。这些谚语大部分是有科学依据的,是切实可行的,在社会上广泛应用。时至今日,还有很多人结合实际,用谚语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过,气候和农业谚语区域性较强,北方跟南方的、同一个省不同的县市,好多谚语是不能通用的。下面,本人就陆河的气候和农业谚语进行注释,谚语所指的时间是农历。
13、清明热得早,早稻一定好。
14、“大雪唔割都得(跌)”:到了大雪季节,稻禾还没有收割,稻谷会自然掉下来。
15、“冬至在东昂(中间),霜饼两人扛”:若冬至的节气在十一月的中间,这年冬天就会落霜件雪(结冰),非常寒冷。
16、插秧过“小满”,做死无一碗。
17、种田不施肥,你骗它,它骗你
18、暴雪过后!大棚温室除雪方法及预防大雪压塌!(收藏)
19、中喷棉花质量好,单存留种正适时。
20、三伏不热,五谷不结。
五、什么叫农业谚语
1、霜降时节之后才下霜的话,那么来年会是个丰收年,粮食堆满仓囤。
2、豆子播上大雨下,不管黑白快套耙。
3、春天三场雨,秋后不缺米。
4、不怕天旱,只怕锄头断
5、“清明”“谷雨”紧相连
6、冬雪一条被,春雪一把刀。
7、竹开花,饿死农家。
8、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9、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
10、粪是土里虎,能增一石五。
11、寒九湿三春,菜麦勿生根
12、”吃之五月节粽,袄婆正好落瓮”:五月节粽是灰水粽。端午节过后,天气就不会冷,冬衣可以放进衣柜里了。
13、农谚是指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农业谚语是广大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对天时气象与农业生产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升华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14、其实,这句话放在现在农业生产中,还是很有道理的。小麦苗期不怕水,这个是可以解释的,尤其是在咱们北方,种植的冬小麦在越冬的时候都要进行冬灌,冬灌以后,不仅能够补充水分促进小麦生长,还能够提高地温,保证小麦的平安越冬。另外,北方冬季多雨雪,雨雪越多,来年的小麦产量越好,还有瑞雪兆丰年一说法,由此可见,小麦的苗期确实不怕水!
15、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16、粪是庄稼宝,缺它长不好。
17、虽寥寥几字,却是对农业生产与天时气象关系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可谓道理深刻。它产生于农业生产实践,又指导和服务于农业生产实践。不但在气象科学不发达的过去,对促进农业生产丰产丰收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科学种田较普及的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18、如果芒种时刮北风,那么秋季雨水就比较少,容易出现秋季干旱,不利于秋粮作物生长,从而影响秋粮的收成。这句话主要在湖南一带流传,不知道其他地方,是否符合呢?
19、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语句或韵语。
20、大旱小旱,不过五月十三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