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子的论语名言及解释
1、(可以同他交谈却没有交谈,这是错过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谈却要同他交谈,这是白费口舌。聪明的人既不错过人才,又不浪费语言。)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
4、(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6、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7、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8、(译)孔子说:“古人学习的人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炫耀给别人看。”
9、子说:男人不能不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奋斗的路途遥远。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责任,责任不是很重吗?奋斗到至死方休,道路不是很远吗?
10、译文: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惘,只空想不读书那就危险了。
11、(释义)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没有他那样的毛病。”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12、《道德经》:你的人生要及时归零!
13、(释义)孔子说:“可以同在一起学习的人,未必能一起通向真理;可以一起通向真理的人,未必能共同坚守真理;可以一起坚守真理的人,未必都能做到通权达变。”
14、(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1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6、(译语)大家都厌恶他,一定要考察;大家都喜欢他,也一定要去考察。
17、(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18、(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19、(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2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二、孔子的论语名言及解释大全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原)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智,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约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3、孔子说:“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
4、译文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5、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
6、孔子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
7、 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8、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
9、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10、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论语》
11、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2、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孔子《论语》——释义: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13、孔子说:“仲由啊!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蔽病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来!我告诉你。爱好仁德却不学礼度,它的弊病是会变得愚蠢;爱好聪明才智却不学礼度,它的弊病是放荡不羁;爱好讲诚信却不学礼度,它的弊病是容易被人利用,害己害人;爱好直率却不学礼度,它的弊病是因急切而伤害人;爱好勇敢却不学礼度,它的弊病是捣乱闯祸;爱好刚强却不学礼度,它的弊病是胆大妄为。”
14、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温故而知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不学礼,无以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15、解释: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从中获得新知识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16、10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7、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18、(译语)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1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20、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三、关于孔子论语的名言
1、语言最能让人在寒冬中,感到温暖,让人在挫折里,汲取力量。一句朴实感人的问候劝说,会给人以力量和希望。每每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夫妻之间产生芥蒂,都需要有人苦口婆心地劝慰开导。单位里的党委书记、工会主席,部队的政委都是思想工作的高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化干戈为玉帛,让人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愉快工作和学习。
2、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3、(译语)有志者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担子沉重而且道路遥远。
4、 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5、统治者自己的品行端正,不用发布命令,百姓也会去照着做;统治者自己的品行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百姓也不会服从。
6、(《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8、解释: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0、译文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1、现在很多人会把“立”理解为成家立业。但孔子在《论语·泰伯》中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又在《论语·尧曰》中说“不知礼,无以立也”,所以他说的“三十而立”,其实是指这个时候,他已经懂得礼,言行都很得当,可以立足社会。
1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13、触类旁通:比方从懂患上的一点儿,类推而知道其它的,形容长于类推,能触类旁通。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5、(原)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1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
17、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1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9、不患上其死:指人不患上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不患上其死然。”
20、(译)孔子说:“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四、孔子的论语名言及解释翻译
1、(释义)孔子说:“不怕别人部料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2、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3、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4、(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5、子曰:岁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子罕》)
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7、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出自《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9、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10、孔子说:“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
11、名不正,则言不顺。——释义:名分不正,说话就不能顺理成章。
12、解释:意思是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译)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获得‘文’的谥号?”孔子说:“他聪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15、解释: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1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出自于《论语·雍也》。欲:想要。立,站立。而,表连接。立人,使动用法,使人站立,意思是把摔倒的人扶起来。达,腾达。达人,使人腾达,意思是周济需要帮助的人。此句意指:自己要站稳,才能扶起摔倒的人。自己要腾达,才能博施济众。“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儒家思想“仁”的具体体现。一个仁爱的人,是一个以“博施济众”为己任的人,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但前提是自己要先有实力。如果自己都站不稳,看到别人摔倒,你又怎么扶他呢?
17、(译)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恨很难,富裕而不骄狂是容易的。”
18、 解释: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从中获得新知识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9、译文:君子心胸平坦宽广,小人局促,经常忧愁。
20、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论语》
五、孔子论语名言100句与解释
1、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摘孔子《论语》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为政》)
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5、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摘孔子《论语》——释义: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6、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摘孔子《论语》
7、(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8、解读:最好的教育,也许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乐在其中,才能久远。
9、道不同,不相为谋
10、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11、(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2、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13、孔子问礼老子,辞行时,老子对他说:“富贵之人送人以财,仁义之人送人以言,我不富贵,就窃用仁人的名义送你一句话吧:头脑聪慧、洞察一切反而濒临绝境,是因为喜好议论他人的缘故;博洽善辩、宽广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为揭发别人丑恶的缘故。做人子女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也不要有自己。”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宽则得众,苛则失人。胸无渣滓自会处世圆明,眼无成见才会学富五车。
14、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摘孔子《论语》
15、解读:一个人早晨明白了真理,即使当晚就死,那也可以说是并没有虚度一生。
16、这四个字出自《论语·宪问》,大家常常用这句话去劝人放下,殊不知“以德报怨”只是一句设问,并不是结论,孔老先生是极力反对打完左脸把右脸也伸过去的感化做法的。
17、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
18、哥哥弟弟坡前坐,坡上卧着一只鹅,坡下流着一条河,哥哥说:宽宽的河,弟弟说:白白的鹅。鹅要过河,河要渡鹅。不知是鹅过河,还是河渡鹅。
19、 解释:既有志于学习和追求真理却又以贫困为耻辱的读书人,不值得与他讨论真理。
20、(翻译)孔子说:“少年子弟平时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爱兄长,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讲信用,要广泛关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若还有富余的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